;br>11.12復習題答案<br>第12課處理用於web的圖像<br>12.1概述<br>12.2設置web設計工作區<br>12.3創建切片<br>12.3.1選擇切片及設置切片<br>12.3.1選項<br>12.3.2創建導覽按鈕<br>12.3.3創建基於圖層的切片<br>12.4添加動畫<br>12.4.1創建動畫gif<br>12.4.2添加圖層位置和透明度過渡幀<br>12.5創建基於圖層樣式的動畫<br>12.6導出html和圖像<br>12.7添加交互性<br>12.8復習題<br>12.9復習題答案<br>第13課處理科學圖像<br>13.1概述<br>13.2在adobebridge中查看和編輯文件<br>13.2.1定制adobebridge視圖和工作區<br>13.2.2使用bridge組織和搜索元素<br>13.2.3給對象評級和歸組為堆棧<br>13.2.4查看文件信息<br>13.3提高圖像的亮度和顏色飽和度<br>13.4突出要處理的地圖區域<br>13.5添加自定義邊框<br>13.6測量對象和數據<br>13.6.1使用測量工具<br>13.6.2測量不規則形狀<br>13.6.3測量直線<br>13.7導出測量結果<br>13.8創建橫截面<br>13.9使用消失點濾鏡在透視模式下測量<br>13.10添加圖例<br>13.11創建幻燈片放映<br>13.12復習題<br>13.13復習題答案<br>第14課生成和打印一致的顏色<br>14.1重現顏色<br>14.2概述<br>14.3指定色彩管理設置<br>14.4校樣圖像<br>14.5找出溢色<br>14.6調整圖像並打印校樣<br>14.7將圖像作為分色保存<br>14.8打印<br>14.9復習題<br>14.10復習題答案 骨癌
骨骼是人體的支架,產生人類牽扯行動之重要組織。雖然骨頭占了身體重要部份,每張x光片上幾乎都可見到骨頭,但很少骨癌會在無意中發現。
骨骼系統與其他器官一樣會罹患來自任何組織成份的腫瘤或來自其他器官的轉移性病變。侵犯骨骼的腫瘤,可發生於骨細胞、骨骼的造血成份,軟骨以及纖維性或滑膜成份。其他的腫瘤可來自骨骼的肌肉神經、血管與脂肪組織等。
骨瘤可分良性骨瘤、低度惡性骨瘤與高度惡性骨瘤三種。良性骨瘤是不會對人體發生致命的,惡性骨瘤它的組織有不正常癌細胞會對人體致命,並轉移到其他組織器官。良性骨瘤有時會轉變為惡性骨癌。
骨癌發生真正原因,現仍不很清楚,但可能與骨的過度生長、慢性炎症刺激、代謝的毛病及放射線等因素有關。骨癌的病理種類包括多發性骨髓瘤、骨性肉瘤、軟性肉瘤、纖維肉瘤等,最常見的惡性骨癌病兆卻是癌轉移至骨頭,尤其在脊椎骨及骨盆骨最常見。
診斷骨瘤最主要是要鑒別其為良性、低度惡性與高度惡性,這與發生的年齡、性別與發生部位有極密切的關連。所以這要靠病人、骨科醫師、放射線科醫師與病理科醫師等四方面通力合作才能做早期最正確的診斷與最佳的治療效果。
發生原因
可能與骨骼過度生長、慢性炎症刺激、遺傳因素、特殊病毒的感染,骨內血液回流不順暢及放射線照射等因素有關。
病人之年齡、性別與發生部位,對骨瘤之良性與惡性之鑒別診斷很有幫忙。骨癌易發生在12~20歲左右的年輕人,以原發性骨瘤為常見,次為50~60歲者,則以轉移性骨癌及多發性骨髓瘤轉移較多。
臨床症狀
一般症狀與其他癌症患者一樣有食欲減低、體重減輕、發燒等症狀。 患部疼痛,關節與肢體有局部腫塊及腫脹。 患部之關節與肢體運動受限制。 患部皮膚潰爛。 患部肢體遠端會有麻木感,因壓迫神經血管。 發生病理性骨折或變形。 骨癌最典型的症狀就是骨痛,如果晚上比白天明顯的骨痛時,更需特別注意。
如何診斷
臨床症狀與病史。
常規物理與生化檢查。
放射科檢查:
對患部骨骼作一般x光片攝影、血管攝影、淋巴血管攝影等檢查,可依照片所顯像性質作惡性與良性骨瘤之鑒別診斷,其可靠性有經驗的放射科醫師可達90%,尤其電腦斷層攝影核磁共振攝影,血管攝影及核子醫學骨骼同位素掃描等檢查,其正確性更快更方便。
病理組織切片檢查,其方法可分三種: 【1】針刺取樣檢查,其成功率在80~90%。 【2】患部切開取樣檢查。 【3】切除或刮除病理檢查:組織病理檢查是由病理科醫師依切片組織之病理變 化作最後正確診斷。
怎樣治療
外科手術治療:【1】單純性切除 【2】根除與植骨 【3】截肢
放射線治療:低劑量或高劑量視病人情況而定。
冰凍手術治療:於手術中將患部組織冷卻至20℃。
化學治療:利用藥物來抑制腫瘤之生長,一般與放射線照射與外科手術治療配合 使用。但因毒性大對其他正常細胞亦有破壞之副作用,故須依病人之 情況而定治療方針。
放射線及手術合並治療:效果很好,對放射線較不敏感的骨癌可先用放射線治療 ,再行根除性手術或截肢手術。
存活預後
骨癌治療結果與細胞型態、分化,與每一種腫瘤的宿主效應等因素有關。如果骨癌長在四肢骨,由於較易發現,轉移較慢及易於治療,治療效果應比長在軀干骨者好。
由於醫學的進步,病人、外科、放射科與病理科醫師等四方面之通力合作,已經使惡性骨癌經治療有五年以上存活率由15~20%提高到60~70%。
對於不能解釋之骨痛,應盡速查明可能原因,不要忽略骨癌的可能性。如果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因截肢而失掉手或腿並非可惜的事,失去寶貴生命才是令人惋惜,何況義肢與復健的科技日益發達,義肢一樣會陪著你過快樂的人生。
骨癌的治療
對腫瘤切除或刮除並同時植骨均可使患者治愈。患干脊椎者有時需減壓加放療。術後偶有復發需行二次手術。腫瘤可有局部侵襲性,可惡變為骨肉瘤及發生肺部轉移。
盡管有了化療,在骨肉瘤治療中,截肢手術還是一個緊急治療措施。有效的化學藥物進展,將導致長期沿用治療方法的改革,特別是截肢時間、水平和放射部位、劑量問題的改變。
美國現在用選擇性截肢方法。在英國的文獻中約1/3病員一開始作截肢,而大部分病員,采用cade法,就是截肢用於有生存機會的人,即在使用放射治療後(放射劑量為80gy)6個月內無肺部轉移者。在過去的統計中,原發性和繼發性截肢生存率是類似的,有些人認為早期截肢,切除腫瘤,有局部復發危險,使用cade法,可避免在短期死亡前不必要的截肢,但要作出這種判斷,往往是有困難的。
近年來關於截肢與肢體保留手術的爭論越來越多,多數認為兩者之間的2年生存率相同,故認出保留肢體的手術病人願意接受,但費用昂貴。
骨癌治療結果與細胞型態、分化與每一種腫瘤的宿主效應等因素有關。
如果骨癌長在四肢骨,由於較易發現,轉移較慢及易於治療,治療效果應比長在軀干骨者好。
由於醫學的進步,病人、外科、放射科與病理科醫師等四方面之合作,已經使惡性骨癌經治療有五年上存活率由15-20%提高到60-70%。
對於不可解釋之骨痛,應盡速查明可能原因,不要忽略骨癌的的可能性。如果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因截肢而失掉手或腿並非可惜的事,失去寶貴生命才是令人惋惜,何況義肢與復健的科技日益發達,義肢一樣會陪你過快樂的人生。 疾病百科收集: http://www.jibing114.com 更多 骨癌的手術治療 來源:中國醫藥報作者:佚名關鍵字:手術療法浏覽量:547
手術治療 良性骨腫瘤或瘤樣病變以手術刮除或切除為主。手術力求徹底,以免復發或引起惡變,但應盡量保留肢體功能。對於惡性腫瘤劓應以搶救生命為主,只有在不降低生存率的前提下,才可考慮保留肢體的問題。目前常用的手術方法有刮除術、切除術、截除術、骨瘤段肢體切除和遠端再植術、截肢術、和關節離斷術。 刮除術是將包含腫瘤的骨壁切開,將其中的腫瘤組織刮除干淨。本手術適用於掌指骨的內生軟骨瘤、骨囊腫、骨嗜伊紅肉芽腫和范圍較小的骨巨細胞瘤。腫瘤刮除後所遺留的空腔可用植骨塊充填。 切除術是將向骨外突出生長的腫瘤自其基底部切除的手術,主要適用於骨軟骨瘤。切除應包括該腫瘤的軟骨帽蓋、包圍帽蓋的纖維組織和全部基底。 截除術是將腫瘤所在的一段骨干整段切除。適用於破壞范圍較大的巨細胞瘤和一些低度惡性的腫瘤如纖維肉瘤、軟骨肉瘤等。骨干截除後所遺留的缺損有的不需修補如腓骨近端和尺骨遠端,大多數則需要用人造關節、異體骨或自體骨進行修補。 腫瘤段肢體切除和遠端再植術是斷肢再植術的新發展。將腫瘤所在的一段肢體包括皮膚、肌肉、神經、血管和骨胳整段切除,再將遠端肢體移植到近端去。本於術適用於上肢低度惡性的腫瘤如纖維肉瘤,軟骨肉瘤等。 截肢術或關節寓斷術是殘廢性手術,必須經過周密研究,充分討論,確屬必要才能施行。手術目的在於搶救生命,因此,一經決定,不應拖延時間,應盡早施行。對於已有內髒轉移的晚期惡性腫瘤,局部瘤體巨大、疼痛嚴重的,為了減少痛苦,也可作姑息性截肢。 一句話骨癌都是其它癌症轉移的,沒有原發的骨癌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