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觀音的沖泡方法
鐵觀音最好用蓋碗泡,水盡量用純淨水來泡,水溫九十度左右為宜,第一道水洗茶和暖杯,第二道水十五秒為香,以後每道順延十五秒,百姓鐵觀音網 www.016788.com
最好不超過七道茶水,若是春茶基本是五道,無明顯茶香後屬茶渣,雖有味實無保健之效,鐵觀音非越久越好喝,茶香回味為好茶獨有,
所以品茶以新茶為佳,且上好鐵觀音有酸度,若久存則酸度漸失去。
新茶並非越新越好,喝法不當易傷腸胃,由於新茶剛采摘回來,存放時間短,含有較多的未經氧化的多酚類、醛類及醇類等物質,這些物質對健康人群並沒有多少影響,但對胃腸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腸道炎症的病人來說,這些物質就會刺激胃腸黏膜,原本胃腸功能較差的人更容易誘發胃病。百姓鐵觀音網 www.016788.com 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個月的新茶更不要喝。
此外,新茶中還含有較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鹼以及多種芳香物質,這些物質還會使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有神經衰弱、心腦血管病的患者應適量飲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時飲用。正確方法是放置半個月以後才可能使用。
在泡行茶過程中,身體保持良好的姿態,頭要正、肩要平,動作過程中眼神與動作要和諧自然,在泡茶過程中要沉肩、垂肘、提腕,要用手腕的起伏帶動手的動作,切忌肘部高高抬起。沖泡過程中左右手要盡量交替進行,不可總用一只手去完成所有動作,並且左右手盡量不要有交叉動作。百姓鐵觀音網 www.016788.com 沖泡時要掌握高沖低斟原則,即沖水時可懸壺高沖、或根據泡茶的需要采用各種手法,但如果是將茶湯倒出,就一定要壓低泡茶器,使茶湯盡量減少在空氣中的時間,以保持茶湯的溫度和香氣。
品茶包括四方面內容:一審茶名,二觀茶形色澤(干茶、茶湯),三聞茶香(干茶、茶湯),四嘗滋味
在泡行茶過程中,身體保持良好的姿態,頭要正、肩要平,動作過程中眼神與動作要和諧自然,在泡茶過程中要沉肩、垂肘、提腕,要用手腕的起伏帶動手的動作,切忌肘部高高抬起。
鐵觀音最好用蓋碗泡,水盡量用純淨水,水溫100度為宜。第一道水洗茶和暖杯,第二道水十五秒為香,以後每道順延十五秒,最好不超過七道茶水,若是春茶基本是五道。無明顯茶香後屬茶渣,雖有味實無保健之效。鐵觀音非越久越好喝,茶香回味為好茶獨有,所以品茶以新茶為佳,且上好鐵觀音有酸度,若久存則酸度漸失去,三千之茶與五百之茶無異。 鐵觀音沖泡技藝具體分為八道程序:洗杯、落茶、沖茶、刮沫、巡茶、點茶、看茶、品茶:1.白鶴沐浴(洗杯) 用開水洗淨茶具並提高茶具溫度2.烏龍入宮(落茶) 放茶量大約按茶/水1:20的比例
3.懸壺高沖(沖茶) 當開水初沸(100度)提起開水壺沖入茶具使茶葉業轉動、露香 4.春風拂面(刮沫) 用瓯蓋輕輕刮去漂浮的泡沫,使茶具清新潔淨5.關公巡城(倒茶) 泡一二分鐘後把茶水依次巡回注入各茶杯 6.韓信點兵(點茶) 茶水倒到瓯底最濃部分,要一點一點滴到各杯裡,達到濃淡一致 7.賞色嗅香(嗅香) 拿起瓯蓋嗅一嗅天然的茶香 8.品啜甘霖(品茶) 先嗅其香,後嘗其味,邊啜邊嗅,淺杯細飲 嚴把用水、茶具、沖泡三道關。“水以石泉為佳,爐以炭火為妙,茶具以小為上。
借用;
泡茶看似容易,將茶置於壺內,注熱水,待片刻,再倒出來,就完成了“泡茶”!表面看來,鐵觀音茶就如上述的分解動作,就可得好茶湯!然而,靜心觀茶、識茶,鑽研茶的特質,才是泡好茶的第一步!我個人鑽研品茗泡茶,在上述文字記載之外,實際泡茶過程中,以及面對不同茶葉和茶器時更仔細分辨,才得好茶湯滋味。 福建安溪鐵觀音和台灣木柵鐵觀音在制茶過程中,所呈現的條索外觀,成茶後的烘焙度不同,在茶湯表現上也互見特色,表現在泡法上更見功夫。現分述如後: 安溪鐵觀音: 安溪茶在制茶過程中,其條索不似台灣木柵鐵觀音經過“團揉”,茶葉外觀,葉葉分明,又由於安溪制鐵觀音亦將輕度焙火,到了香港茶莊或外銷品會利用焙茶改變鐵觀音的茶葉韻味。因此若想泡出安溪鐵觀音的花香,或泡出鐵觀音的“官韻”,也得考慮焙火程度。 表現茶香特質,宜用燒結溫度較高的朱泥壺。壺形外觀,宜用扁圓形,不宜選用高統直壺。這是為了讓條索狀的安溪鐵觀音茶,可以充分浸潤在水湯裡,更能平順釋放出鐵觀音的茶韻和花香! 為何不用高統壺?我的經驗是,倒茶時若無法倒到不漏殘留,那麼殘留在高統壺裡的茶水,就會釋放出茶單寧,造成下泡茶倒出時,沾惹一身苦澀的困境。 我想,任何人飲鐵觀音,可以接受強勁單寧、咖啡因釋出的韻味;卻很難接受過度浸泡所產生的苦澀! 扁壺,很容易讓條索形的安溪鐵觀音舒舒服服容身其內,並不會有任何壓力或擠迫。有了好的壺型,茶就會愉悅地將全身上下的香氣釋放出來,也會散盡一身的韻骨! 以上所說的適用於保有清香的輕焙火鐵觀音,若遇到中焙火的鐵觀音,如何才可以避免泡出“焦味”呢? 選用燒結溫度較低的紫砂壺,要是遇到陳年鐵觀音,那麼泡茶時切記要茶入壺裝滿些,出水時要快,才不會釋出焦味! 用高密度置茶入壺,又用快速出水的品茗手法,可以在短時間內“擠”出焙火內的鐵觀音韻,就好似單品的意大利濃縮咖啡espresso的感覺:入口極濃,入喉極甘。 想要泡出濃香的焙火安溪鐵觀音茶,壺形不拘,卻要適量而為之。 茶量如何?置茶入壺內,以六分滿為度,又因茶焙火後較破碎,出水孔之處要注意不要被阻塞,應采取快沖快取,才得真味! 每一泡茶在壺內的停滯時間不宜過長,連續沖泡四五次就結束。這種品茗法,大抵是內行茶友,一次泡完再連續沖泡四到五次,茶湯放在茶海內,再慢慢倒分送茶友分享,又稱為“精華泡”法。 這是一種“萃取”的精華泡法,特色是一次將茶泡畢,不留下余味。 想研究茶藝的有心人,可拿起經由萃取泡後的鐵觀音茶渣仔細端詳:要是茶葉本身柔軟,不被焙火焙走了樣,只剩下一身“枯骨”,那表示烘焙茶師用了心,用了慢火慢“炖”(以慢火焙茶),而非企圖用焙火掩蓋劣茶,就等於把茶焙焦了,只留下炭味,就非好茶呀! 兩岸開放前,市場出現四兩包的內地茶。這種茶包常用劣質茶混淆,並將茶焙到炭化以掩人耳目。品茗者泡來喝只能喝到一壺已經焦焦有炭味的茶水。蘊藏烘焙茶藝術的焙火制茶,原本的立意是為了焙好後能久藏,哪知卻成了改造低級茶的元凶。 香港或東南亞茶莊賣的安溪鐵觀音,大抵為了運送保存,難以保留原本鐵觀音的清香而持了焙火的自創風味! 然而,想泡出焙火裡的真味,兼得焙茶後產生特殊的“焙茶口味”,非得用心選茶具、注水量,掌握倒茶時間不可! 焙火茶若置於瓷甕,任憑氧化褪去火味後,自然產生果酸味,此時若能拿捏適中,想要減低焙火茶的“利口”缺點,反而可得滿口果酸滋潤和滿口生風的回甘,若泡飲時換上磚胎造的壺器,增加壺身吸取燥味的可能性,就能為茶湯帶來柔順與滑口。 焙火是為了延長茶的生命,如何分辨焙火功力,並辨別茶葉是好是壞?檢驗茶底的軟或硬。要檢驗泡茶人是否泡出焙火真味,只要猛聞茶湯,若出現“炭味”久久不去,則屬劣品。等到喝盡茶湯後,杯底出現令人口頰生津的果酸味,則是佳品!若木炭燒焦留下的灰燼臭味撲鼻,這才是令人頓失茶趣。 懂得賞析焙茶口味之人,可借焙味見真章。 “焙”出真味,也得泡出真味,才知鐵觀音真味!要泡出真味,首先要放對茶的量。 木柵鐵觀音: 安溪和木柵的鐵觀音置茶量,明顯大不相同。置茶量,實際上就是與泡茶器具大小的一種互動關系。由於木柵鐵觀音的揉捻造成茶型緊結,置茶時就要想到給她留下舒展空間,才能讓她可以盡情散發茶的真香味! 因此,選壺泡木柵鐵觀音時,宜寬不宜窄。我的經驗是:圓壺優於方形壺,高統壺優於扁形壺;在燒結溫度上宜高,同時以吸水性強的泥料為佳,朱泥與紫砂均佳,這類壺保溫性佳,壺中茶湯不易降溫,所以出水要適中,不宜久浸。又朱泥傳導性強,更應掌握倒茶湯時機。切記:第一泡茶湯倒出後,務必將殘留壺底的茶湯倒盡,才可免去鐵觀音茶鹼的釋出,影響茶湯的甘美滋味,反惹上咬舌釘住牙龈的麻煩! 對於茶農來說,用公道杯,三克浸三分鐘的泡法,最能泡出真實味道。要是現在你喝得好喝,回去用壺泡會更好喝。事實上,此說法值得商榷。台灣木柵鐵觀音茶的卷曲狀,加上慢火焙出來的特質,若沒有優良適度的泡茶空間,反而會“壓死”湯味,讓好茶失去特質,甚至白白浪費了鐵觀音的“官韻”,換來一口“苦不堪言”!其間用水是關鍵,只用家中不過濾的自來水,再厲害的茶人也難扭轉劣勢! 因此,想要泡好木柵鐵觀音難度高,不可拿一款通則行諸四海。例如有人說,沖泡鐵觀音溫潤泡九十五攝氏度,放置10-20秒即可。這種說法必須弄清楚其選用茶壺的形制為何?用的水是何處取得?又用何種方式燒水? 我的經驗是,用滾水一百攝氏度泡茶最正確,尤以鐵觀音茶,高溫才能釋出茶真味!而關鍵在於必須同時掌握適量茶葉,一般應低於烏龍茶用量,並減低浸泡時間,加快倒出茶湯的時間! 總之,泡安溪鐵觀音應注意其焙火程度,隨之增減茶量,壺型宜扁,高溫燒結佳,可浸泡出“官韻”;而泡木柵鐵觀音,茶葉用量宜減,選用圓壺寬身,留給葉底發揮空間,而倒茶時間需更快於安溪鐵觀音所需時間。 鐵觀音最好用蓋碗泡,水盡量用純淨水來泡,水溫九十度左右為宜,第一道水洗茶和暖杯,第二道水十五秒為香,以後每道順延十五秒, 最好不超過七道茶水,若是春茶基本是五道,無明顯茶香後屬茶渣,雖有味實無保健之效,鐵觀音非越久越好喝,茶香回味為好茶獨有, 所以品茶以新茶為佳,且上好鐵觀音有酸度,若久存則酸度漸失去。 新茶並非越新越好,喝法不當易傷腸胃,由於新茶剛采摘回來,存放時間短,含有較多的未經氧化的多酚類、醛類及醇類等物質,這些物質對健康人群並沒有多少影響,但對胃腸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腸道炎症的病人來說,這些物質就會刺激胃腸黏膜,原本胃腸功能較差的人更容易誘發胃病。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個月的新茶更不要喝。 此外,新茶中還含有較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鹼以及多種芳香物質,這些物質還會使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有神經衰弱、心腦血管病的患者應適量飲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時飲用 正確方法是放置半個月以後才可能使用。 “鐵觀音”是烏龍茶中的極品。它條索卷曲,色澤砂綠,人們用沖泡“功夫茶”的傳統方式來品飲“鐵觀音”,沖泡後,茶的湯色橙黃,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香高持久,可謂“七泡有余香”。鐵觀音茶樹生長緩慢、單產最低,價格也最為昂貴,為國內消費的絕對主流——不幸的是,市面上有大量其他的品種被冒充為鐵觀音。 飲量雖不多,但能齒頰留香,喉底回甘,心曠神怡,別有情趣。 沖泡後,香氣馥郁持久,滋味醇厚甘鮮,有蜜味,湯色金黃,濃艷清澈,葉底肥厚明亮,有光澤。 “斗茶”的人們認為:柔軟、黃亮,帶有明顯“青蒂綠腹紅鑲邊”的葉底更為正宗。其實,這正是搖茶所產生的效應,而這種現象又成為“斗茶”中評判優劣的指標之一。名為“斗茶”,實為“以茶會友”,手捧著“鐵觀音”的安溪人,正是用這種方式來找尋自己茶中的知音。鐵觀音只是閩南烏龍茶旗下的一個品種,由於名頭在外、經常被當作與綠茶、紅茶並立的一個大類,其實這是市場上的誤解。 烏龍茶家族包括:閩南派系,安溪、華安、南靖、漳浦、平和、龍巖皆有產出;閩北武夷派系;廣東潮州派系;台灣省派系;其中閩南烏龍[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