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優哺肉松是那裡什麼的?正文

優哺肉松是那裡什麼的?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優哺肉松是那裡什麼的?
 
中文名稱:肉苁蓉
來源:本品為列當科植物肉苁蓉cistanchedeserticolay.c.ma的干燥帶鱗片的肉質莖。
原植物肉苁蓉又名苁蓉或大芸,為多年生寄生肉質草本,高40~100厘米,下部藏於地下;莖粗壯,基部直徑5~10厘米或過之,不分枝,或基部分成2~4枝。葉螺旋狀排列,鱗片狀,下部葉闊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0.5~1.5厘米,寬1~2厘米,上部葉較稀疏,披針形至狹披針形,長2~4厘米,寬0.5~1厘米,兩面均無毛。花春末夏初開放,淡黃色或淡紫色,排成頂生、多花、長15~50厘米的穗狀花序;下部苞片卵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與花冠近等長;小苞片與萼近等長;花冠管狀鐘形,長3~4厘米,冠檐裂片半圓形;雄蕊4,花絲基部和花藥均被長毛。蒴果卵球形,長1.5~2.7厘米;種子極多數,橢圓形或近卵形,長0.6~1毫米,表面有網紋。
生於荒漠沙丘,常寄於瑣瑣和白瑣瑣的根上。分布於內蒙古、寧夏、甘肅和新疆。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收。春收的采後除去花序和殘莖,半埋沙土中,待過盛夏曬干,稱淡苁蓉。秋收的因水分大,為防霉爛,須投入鹽湖中腌制,過冬後取出曬干,稱鹽苁蓉。
藥材性狀本品春收的呈不規則扁柱形,常彎曲,長10~20厘米,密被肉質鱗片狀葉或其殘基。體重質堅而韌,不易拆斷,斷面淡棕色或棕黑色,有放射狀或被波狀花紋,中央有髓心。氣微,有豆醬氣味,味微甜。秋收的性狀與上述基本相似,但表面黑褐色,被白色鹽霜。質柔潤不干,易折斷,斷面黑棕色或黑色。氣微,味鹹。
性味和功用甘、鹹,溫。歸腎、大腸經。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用於陽痿,不孕,腰膝冷痛,筋骨酸軟無力,腸燥便秘。常用量10~15克。
附注鹽苁蓉入藥需漂去鹽分。
功用:歸腎、大腸經。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用於陽痿,不孕,腰膝冷痛,筋骨酸軟無力,腸燥便秘。常用量10~15克。
性味:甘、鹹,溫
***介紹一款炖品:
蒙古族諸多王爺古老的養生(營養)肉苁蓉湯炖料即:“游牧養生湯”配方,以內蒙古肉苁蓉為主要原料,配有其它名貴藥食兩用原料,性味純正,是純天然的養生佳品。游牧養生湯炖料配料:肉苁蓉、當歸、黨參、巴戟天、蓮子、淮山藥、枸杞、白茯苓、芸豆。適應炖鱉、魚、牡蛎等。
  肉苁蓉湯炖品具有養腎陽,益精添髓,溫腎散寒,有助於增強腎功能,適用於氣血不足,須發早白,皮膚粗糙,肝腎虛損,陽亢陰虛,氣盛血虛等!
<ahref="
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50/15/54/1052501554.10556315.jpg
"target="_blank"><imgsrc="
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50/15/54/1052501554.10556315.jpg
"border="0"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0.35)this.width=screen.width*0.40"></a>名稱:肉苁蓉
類別:補益藥
拼音:roucongrong
拉丁:herbacistanches
別名:肉松蓉、縱蓉、地精、金筍、大芸
藥用部位:帶鱗葉的肉質莖
藥材性狀:本品呈扁圓柱形,稍彎曲,長3~15cm,直徑2~8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密被覆瓦狀排列的肉質鱗葉,通常鱗葉先端已斷,體重,質硬,微有柔性,不易折斷,斷面棕褐色,有淡棕色點狀維管束,排列成波狀環紋。氣微,味甜、微苦。
栽培要點:
產地:內蒙古、甘肅、新疆
采收加工:多於春季苗未出土或剛出土時采挖。除去花序,切段,曬干。
地道沿革:
性味歸經:溫;甘、鹹;歸腎、大腸經
功能主治: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用於陽痿,不孕,腰膝酸軟,筋骨無力,腸燥便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入丸、散;或浸酒。
禁忌:相火偏旺、胃弱便溏、實熱便結者禁服。請看[[[[[  ]]]]]中的內容

吃法:
用泡酒方法不錯,一般的米酒或谷酒就好了
參考文獻資料:
http://askmds.kandaole.net/html/drug/drug/170621987.html



肉苁蓉

herbacistanches

(英)desertlivingcistanche

別名大芸、寸芸、苁蓉、查干告亞(蒙語)。

來源為列當科植物肉苁蓉cistanchedeserticola
y.c.ma
的帶鱗片的肉質莖。

植物形態多年生寄生草本,高80~100cm。莖肉質肥厚,不分枝。鱗葉黃色,肉質,覆瓦狀排列,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穗狀花序頂生於花莖;每花下有1苞片,小苞片2,基部與花萼合生;背面被毛,長約為花莖的1倍,花萼5淺裂,有緣毛;花冠管狀鐘形,黃色,頂端5裂,裂片藍紫色;雄蕊4。蒴果卵形,褐色。種子極多,細小。花期5~6月。

生於湖邊、沙地瑣瑣林中。寄生於藜科植物瑣瑣(鹽木)haloxylonammodendronbunge的根上。主產內蒙、甘肅、新疆、青海。

采制多於春季苗未出土或剛出土時采挖,除去花序,切段,曬干。

性狀本品扁圓柱形,稍彎曲,長3~15cm,直徑2~8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密被覆瓦狀排列的肉質鱗片,通常鱗片先端已斷。體重,質硬,微有柔性,不易折斷。斷面棕褐色,有淡棕色點狀維管束,排列成波狀環紋。氣微,味甜、微苦。

化學成分含有微量生物鹼、糖類。

性味性溫,味苦、鹹。

[[[[[功能主治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用於陽痿、不孕、腰膝酸軟、筋骨無力、腸燥便秘。]]]]]

~~~~~~~~~~~~~~~~~~~~~~~~~~~~~~

拉丁名      cistanchedeserticolama

中文名      肉苁蓉

拉丁科名    orobanchaceae

中文科名    列當科

保護級別    3

分布       內蒙古、青海、新疆

現狀         瀕危種。肉苁蓉由於被大量采挖,其數量以急劇減少。據調查,每千株寄生植物梭梭中,僅有7株肉苁蓉。又因梭梭是駱駝的優良飼料和當地群眾的燃料,因此過度放牧和大量砍挖梭梭,也促使肉苁蓉處於臨危的境地。

海拔下限(米)  

海拔上限(米)  

形態特征      多年生根寄生草本,塊莖基生;莖肉質,圓柱形,埋於沙地中,高40一160厘米,不分枝,下部較粗。葉肉質,鱗片狀,螺旋狀排列,淡黃白色,下部葉緊密,寬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5一15毫米,寬10-20毫米,上部葉稀疏,披針形或窄披針形,長10一40毫米,寬5一10毫米。穗狀花序頂生,伸出地面,長15一50厘米,有多數花;苞片線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4厘米,寬5一8毫米、與花冠近等長;小苞片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與花萼近等長;花萼鐘狀,長10一15毫米,5淺裂,裂片近圓形;花冠管狀鐘形,長3-4厘米,淡黃白色,管內彎,裡面離軸方向有2條鮮黃色的縱向突起,裂片5,淡黃白色、淡紫色或邊緣淡紫色;雄蕊4,2強,近內藏;子房橢圓形,白色,基部有黃色蜜腺,花柱細長,與花冠近等長,柱頭近球形。蒴果卵圓形,2瓣裂,褐色;種子多數,微小,橢圓狀卵圓形或橢圓形,長0.6一1毫米,表面網狀,具光澤。

特性         肉苁蓉分布區的環境條件與梭梭的分布區相同。寄生於梭梭haloxylonammodendron(c.a.mey.)bunge的根部。當肉苁蓉的種子萌發,其寄生根侵入寄主根部的維管束以後,首先形成塊莖,從塊莖上生出1至數條肉質莖。開花前,植株埋於沙土中,開花時,只花序露出地面。開花結實後舊莖即腐爛死亡,新莖又從塊莖上發出,因此塊莖有營養繁殖與不斷更新的作用。花期5--6月,果期--7月。

保護價值      肉苁蓉為名貴中藥,有經濟價值。它也是古地中海殘遺植物,對於研究亞洲中部荒漠植物區系具有一定的科學價值。

保護措施      應建立較大面積的以保護肉苁蓉為重點的梭梭保護區,嚴禁砍伐梭梭和采挖肉苁蓉,並積極進行人工繁殖,擴大其分布區。

栽培要點      本種尚未人工馴化,應積極研究其生長發育的生物學特性及其寄生機理,探索人工栽培的途徑。



肉苁蓉的中藥材資料

來源
本品為列當科植物肉苁蓉cistanchedeserticola
y.c.ma
的干燥帶鱗葉的肉質莖。


性味歸經
甘、鹹,溫。歸腎、大腸經。


[[[[[功能主治]]]]]
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用於陽痿,不孕,腰膝酸軟,筋骨無力,腸燥便秘。


[[[[[ 應用]]]]]
1.用於腎虛陽痿,遺精早洩及腰膝冷痛,筋骨痙弱。治腎虛陽痿、遺精、早洩等症,配熟地黃、菟絲子、山萸肉等;治腰膝冷痛、筋骨痿弱,配續斷、補骨脂等。

2.用於腸燥便秘。與火麻仁.柏子仁等藥同用
參考文獻資料:<ahref="
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95/73/32/1220957332.10556315.jpg
"target="_blank"><imgsrc="
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95/73/32/1220957332.10556315.jpg
"border="0"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0.35)this.width=screen.width*0.40"></a>
 

脫水羅卜葉食用方法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