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誰有大量大量玉米粒正文

誰有大量大量玉米粒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帝,在龍舟上把皇帝推入長江,建立了明朝。他殺來殺去,先征服了中國人,才轉向驅趕已經勢微的蒙古人。 
  奪得天下後,朱元璋翻臉不認人,“火燒獨角樓”,大殺功臣、朝臣,據史書記載,胡惟庸、李善長、藍玉三案總共殺人十萬之多。在位三十年,殺了二十萬,基本上將功臣殺光,連毫無二心的幼時放牛娃朋友徐達也不放過,可謂冷酷刻暴到了極點。 
  朱元璋賜給常遇春美妾,可常遇春的元配砍掉了美妾的手。朱元璋派人殺了常遇春的元配。她的肋骨被砍成小塊弄熟,由朱元璋分發給常遇春及眾大臣食用。 
  明朝最著名的酷刑莫過於“剝皮揎草”,將一個活人的皮剝下來,再塞上草。歷史上的皇帝很少用這種刑。只有土匪、流寇和酷吏才下得了手,而明初的幾個皇帝竟對此都樂此不疲。剝皮時如果讓被剝皮者早死了,明朝竟規定:“有即斃者,行刑之人坐死。” 
  朱元璋在各州縣設有“剝皮亭”,官員一旦被指控貪污,無需審判即被剝皮,懸皮於亭中,以示警戒。他懲治官倒,如空印案、郭桓案,數萬人被連累致死。因貪***污罪名死於監獄或被判刑的,每年都有數萬人。但明王朝最終仍然陷於腐敗泥淖而不拔,嚴嵩的貪污款就相當於好幾年的國防預算! 
  明太祖朱元璋死後,用了46個妃妾、宮女殉葬,在以後的70年中,這種野蠻的制度又在皇帝與諸王中流行。 
  朱棣比起乃父來,毫不遜色。1402年,他奪了親侄子的皇位,導致了幾十萬人的戰死沙場;建文帝宮中的宮人、女官、太監被殺戮幾盡;他一次性枉殺1萬4千多人。他還將忠於建文帝的舊臣如方孝儒等人全部殺死;僅方孝儒一家,滅“十族”就殺掉873人!對於方孝儒的妻女,喪盡天良的朱棣竟把她們送進軍營,讓士兵輪奸,一個女子每一日一夜要受20余男子的凌辱。有被摧殘至死的,朱棣就下聖谕將屍體喂狗吃了。永樂末年,他大肆屠殺宮女、宦官,在這次大慘案中,被殺的宮女有近3000人之多。 
  明成祖死亡(公元1424年)的當天,30多名宮女都饷之於庭,吃完以後,被帶上殿堂,哭聲震殿閣。殿堂內置有小木床,使宮女立在床上,梁上結有繩套,把她們的頭放在圈套中,然後撤掉小床,使她們吊死。據說,這樣殉葬比活埋要痛快得多。 

12)明末混戰 
  從李自成起義到吳三桂滅亡,混戰五十四年。明末人口為一億,到清世祖時全國人口只剩下1400萬人了,銳減了80%多,損失人口8000多萬。 
  1628年(崇祯元年)陝西的大饑荒弄到人相食的地步,正是這場空前的大災難拉開了明王朝滅亡的序幕。李自成的大順軍的戰馬飲的是俘虜的血,馬飲慣了血,對水不屑一顧。上了戰場,戰馬一聞到血腥味,奔騰嘶鳴,眼睛發紅,簡直像獅子一樣。大順軍打下安徽桐城,百姓箪壺食漿,以迎義師。一農民在城門口攔住幾個大順軍戰士,向他們講述自己的苦難,一個大順軍小頭目說:“哎呀,你既然那麼苦,何必活在世間?”就把老農殺了。 
  1644年陰歷八月初九張獻忠陷成都,張獻忠下令屠城三日。三日過了,停止大殺,仍然每日小殺百馀人以樹威。歐洲傳教士利類斯和安文思二人所著《聖教入川記》記載,張獻忠每日殺一二百,為時一年又五個月,累計殺人十萬,亦不算多。清軍一來,他就逃了。在大軍逃離成都前,更是對成都實行殘酷的“四光政策”,盡殺蜀人,從老百姓到軍隊家屬(老弱病殘)再到他部隊中的湖北兵、四川兵,最後連早期跟隨他出生**的秦兵也在剮殺之列,剮殺後制成腌肉以充軍糧,單就此點來說,實在獨步中國大屠殺史。 
  據《蜀破鏡》記載,某日晚,他的一幼子經過堂前,張喚子未應,即下令殺之。第二天晨起後悔,責問妻妾們昨晚為何不救,又下令將諸妻妾以及殺幼子的刀斧手悉數殺死。

soitbe兄,古人有一句民謠“寧做太平犬,不做離亂人”。你說在這樣的條件下,中國人口能夠爆發嗎?兩漢的時候,中原人種的糧食由於人們對自然災害,如蟲,天氣等的抵御較弱,所以產量,質量上相對較為低下.再加上醫療水平的低下,生下的孩子要麼沒有糧食養活,要麼沒能醫治而死亡,人的平均壽命也相對較短.可能生10個孩子能活2到3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時是按人頭收稅的,所以人們大多虛報人丁.種種原因,導致兩漢的人口沒有大的增長

而在清的時候則不同.明朝是玉米和薯類傳入中國並開始大量廣泛的種植.我們都知道,玉米和薯類的產量比傳統的小麥和大米要高非常多,而且對土地的要求也比大米的小麥少的多.又因為這類食品含澱粉多,所以可以養活大量的人口.這樣新生的孩子就不會因為沒有吃的而餓死.另一方面,清朝是的醫療水平較兩漢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新生的孩子活下來的希望很大,且人的壽命也增加了很多.另外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清朝的康熙有一項政治措施,叫做"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更名田",雍正更是實行"攤丁入畝".這標志著在我過實行2000多年的以人丁為征稅標准的做法已經完全取消了,所以人民沒有必要在虛報人口了,人口急劇增加.

以上就是你問題的答案,其中清朝那兩個政策幾那兩種作物的傳入是最主要的原因,在多種原因的作用下,出現了這樣的狀況,你現在明白了嗎.有什麼不懂的發信問我哦~~!可能在封建時期,中國早已被動地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優化人種。所以古代國人遠比今日國人要有素質的多..........這個不是一兩個因素所決定的,從大方面講,由於社會生產力發展,社會制度符合當時生產力發展的需求,社會政治穩定,沒有出現大的戰爭動亂,周邊地區穩定,利於國家發展,經濟政策合適,比如攤丁入畝制度,把農民從土地解放,然後是醫療,教育,文化,科技各個方面都有了長足進步,所以人口就會越來越多,打個比方說,當時江南一帶,經濟發展迅速,所以人口稠密,相反,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低,所以人口少,跟現在是一樣的道理,所以經濟發展是基本原因,而生產力的不斷進步,是促使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只要社會制度不阻礙生產力發展,經濟必然發展
 

上一页  [1] [2] 

醋窩放在保鮮盒可以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