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荨麻疹怎麼治?正文

荨麻疹怎麼治?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荨麻疹怎麼治?
 
本病最好的治療方法是尋找過敏原,通過逐漸脫敏療法,
從而達到根治的目的。目前許多醫院已開展用不同食物、藥物、
動植物等做皮膚過敏試驗,或用不同的化妝品、
接觸物做皮膚斑貼試驗而查找致敏因素。荨麻疹患者如有條件,
應首先去醫院查找致病因素,以便除去或避免接觸這些因素。
1.家庭用藥
(1)內服藥物:常用維生素c0.2克,每日2次口服。路丁20毫克,每日3次口服。
抗過敏藥物,常用安太樂25毫克每日3次或苯海拉明25毫克,
每日3次口服。也可用賽庚定2-4毫克,每曰3次口服。
頑固者用撲爾敏4毫克,每日4次,與甲氰咪呱200毫克,
每日4次,聯合用藥,效果較好。
近年來應用的新藥息斯敏10毫克,每日1次口服,
治療慢性荨麻疹療效顯著。皮損泛發者,可靜脈注射10%
葡萄糖酸鈣10毫升,每日1次。出現喉頭水腫,
呼吸困難或嚴重者,應立即給予皮下注射0.1%腎上腺索0.5-
1.0毫升。
(2)外用藥物:常用1%酚爐甘石洗劑或1%博荷酊外塗,
每日3-4次。
2.中藥及偏方
(1)地膚子、浮萍各30克,蟬蛻9克,水煎服,每日l劑。
(2)桃樹葉、艾葉各30克,白礬15克,食鹽9克,煎湯洗浴,
每日1-2次。
(3)蒼耳子,荊芥,防風各15克,蔥白1根,水煎服,
每日1劑。
3.營養和飲食
宜進清淡飲食,忌魚、蝦、蟹、羊肉、酒類等辛辣刺激食物。
(四)注意事項
1.患者平時要注意觀察過敏原,如發現某種食物或藥物過敏時,
應立即停用,對可疑致敏原應盡量避免接觸。
2.剪短指甲,勿用力搔抓,否則可引起皮損顯著增多,瘙癢劇烈。
3.保持大便通暢,便秘者可服果導片2片,每日2-
3次安番瀉葉適量開水沖飲。
4.室內應保持清潔、干燥,禁放花卉,也不應該噴灑來蘇,
敵敵畏等化學物品,以免致敏。
5.病人在做脫敏治療時,一定要在醫院進行,
同時要准備好急救藥物,如腎上腺素,非那根,地塞米松及氧氣等,
以便及時搶救。
6.司機、高空作業者在工作期間禁用撲爾敏、苯海拉明、
安太樂等抗過敏藥物,以免因頭暈、嗜睡而出現事故。
(五)預防常識
1.對過敏性體質的人應盡量避免接觸易引起過敏的食物、藥物、
植物及化學物品,減少過冷、過熱及日曬的刺激。
2.保持生活規律,精神愉快,積極治療胃腸及內分泌疾病。
3.盡早除去體內感染病灶,如抗感染、除蛔蟲等治療。
 
這個病是很頑固的,不一定什麼時候發作,
一般現在的用藥都是抗過敏的藥,再加一些增強過敏體質的藥,
你象葡萄糖酸鈣還有維生素c,還有一些激素類的藥,
你象地米跟強的松等等,還有就是抗過敏的藥物了,
就是撲爾敏跟息斯敏等~~~~~~
平時多吃一些葡萄糖酸鈣跟維生素c可以增強你的體質。
 
冷敷:針對癢的部位做局部冰敷是對抗皮膚癢最好的方法,不但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縮,也可以減低癢覺,但這也只是針對止癢而已。
止癢的藥膏:含有抗生素與類固醇成分的止癢軟膏。
日常生活有哪些禁忌:
不要去抓:一般人對於皮膚癢的直覺反應都是趕緊用手去抓,可是你可能不知道,這個動作不但不能止癢,還可能越抓越癢,主要是因為當你對局部抓癢時,反而讓局部的溫度提高,使血液釋出更多的組織胺(過敏原),反而會更惡化。
不要熱敷:有些人癢到會想用熱敷,雖然熱可以使局部的癢覺暫時不那麼敏感,但其實反而是另一種刺激,因為熱會使血管擴張,釋出更多的過敏原,例如浸泡在過熱的溫泉或是澡盆中,或是包在厚重的棉被裡保暖過渡都很有可能引發荨麻疹。
避免吃含有人工添加物的食品,多吃新鮮蔬果。油煎、油炸或是辛辣類的食物較易引發體內的熱性反應的食物少吃。
荨麻疹因為是體質性的問題,根治不易,過去也有許多人因為對藥物治療的反應不好,持續的復發,只好放任它,不管如何,有荨麻疹體質的人都應該學習如何與它共處,才是根本之道,除了避免接觸過敏原之外,日常的調養也要注意幾個原則:
多吃含有豐富維他命的新鮮蔬果或是服用維他命c與b群,或是b群中的b6。
多吃鹼性食物如:葡萄、綠茶、海帶、蕃茄、芝麻、黃瓜、胡蘿卜、香蕉、蘋果、橘子、蘿卜、綠豆、意仁等。
多休息,勿疲累,適度的運動
 
1.風熱型多見於急性等麻疹。發病急,風團色紅,灼熱劇癢,兼見發熱、惡寒、咽喉腫痛、心煩口渴、胸悶腹痛、惡心欲吐,脈浮數,舌紅苔薄白或薄黃。辨證屬風熱襲表,肺衛失宣。治以辛涼解表,疏風清熱。

2.風寒型多見於寒冷性荨麻疹。皮疹色淡紅粉白,遇冷加重。症狀不多或有無汗頭身痛,口不渴。舌體胖舌質淡苔白,脈浮緊。證屬風寒束表,肺衛失宣。治宜辛溫解表,宣肺散寒,疏風止癢。

3.陰血不足,血虛受風型皮疹反復發作,遷延日久,午後或夜間加劇,心煩易怒,口干不思飲,手足心熱,舌紅少苔或舌質淡,脈沉細。證屬明血不足,風邪束表。治宜滋陰養血,疏散風邪。

4.心脾兩虛型患者素體虛弱,面色眈白,口唇質淡,失眠多夢,健忘怔忡,心悸盜汗,常入夜起病,汗後發疹,皮疹色淡而癢。多見於精神型荨麻疹或人工荨麻疹。證屬心脾兩虛,衛氣不固。治宜養血安神,益氣固表。常使多年頑症得以康復。
總結治療頑固性荨麻疹的經驗。我認為風熱型發病急、外邪未深入、正氣未虛者療效較好;風寒型及血虛型療效稍差;在荨麻疹治療過程中加入養血活血藥可提高療效,而不主張多用蜈蚣、蛇退等表散性蟲藥以免病情加重;為減少復發,臨床治愈後應繼續鞏固服藥一段時間;治療期間及恢復期均應注意飲食禁忌,不服用魚蝦、辣椒、煙酒等腥發動風、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誘發因素,以免引起該病復發。
 
1.風熱型多見於急性等麻疹。發病急,風團色紅,灼熱劇癢,兼見發熱、惡寒、咽喉腫痛、心煩口渴、胸悶腹痛、惡心欲吐,脈浮數,舌紅苔薄白或薄黃。辨證屬風熱襲表,肺衛失宣。治以辛涼解表,疏風清熱。

2.風寒型多見於寒冷性荨麻疹。皮疹色淡紅粉白,遇冷加重。症狀不多或有無汗頭身痛,口不渴。舌體胖舌質淡苔白,脈浮緊。證屬風寒束表,肺衛失宣。治宜辛溫解表,宣肺散寒,疏風止癢。

3.陰血不足,血虛受風型皮疹反復發作,遷延日久,午後或夜間加劇,心煩易怒,口干不思飲,手足心熱,舌紅少苔或舌質淡,脈沉細。證屬明血不足,風邪束表。治宜滋陰養血,疏散風邪。

4.心脾兩虛型患者素體虛弱,面色眈白,口唇質淡,失眠多夢,健忘怔忡,心悸盜汗,常入夜起病,汗後發疹,皮疹色淡而癢。多見於精神型荨麻疹或人工荨麻疹。證屬心脾兩虛,衛氣不固。治宜養血安神,益氣固表。常使多年頑症得以康復。
總結治療頑固性荨麻疹的經驗。我認為風熱型發病急、外邪未深入、正氣未虛者療效較好;風寒型及血虛型療效稍差;在荨麻疹治療過程中加入養血活血藥可提高療效,而不主張多用蜈蚣、蛇退等表散性蟲藥以免病情加重;為減少復發,臨床治愈後應繼續鞏固服藥一段時間;治療期間及恢復期均應注意飲食禁忌,不服用魚蝦、辣椒、煙酒等腥發動風、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誘發因素,以免引起該病復發。
 
慢性荨麻疹是一種反復發作、頑固難治的變態反應性皮膚病,病因與發病機制復雜,目前西藥抗組胺、激素等藥物多可暫時控制症狀,但停藥則易於復發,常可多年甚至數十年不愈。我們近幾年從中醫辨證論治的角度對該病進行了較細致的臨床研究,取得了良好的遠期療效,已有近50例患者完全停藥而不再發作。現將中醫辨證治療的體會總結如下,供同道參考。

1.中醫辨證凸顯治療優勢

  近年不少證據表明,慢性荨麻疹是主要由自身免疫因素參與導致的皮膚病,與急性荨麻疹發病機制不同,患者血清中存在抗高親和力ige受體的自身抗體、組胺釋放活性(histamine-releasingactivity,hra)或抗ige自身抗體,其激活肥大細胞、嗜鹼性粒細胞脫顆粒的途徑也明顯多於過去所認識到的途徑,而且還有很多未知因素參與[2]。慢性荨麻疹與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的密切關系也提示自身免疫機制參與了部分慢性荨麻疹發病。[3]本病目前還沒有較好的治療方法,而且抗組胺藥對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無效。

  慢性荨麻疹屬中醫“瘾疹”范疇,客觀而言,本病系內、外因共同作用而發,內因比外因更為重要。對此,《內經》早有明確論述:“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而對於調整機體內部許多方面(主要是免疫等)的失調或紊亂,由於西藥的作用單一,顧此失彼,難以達到綜合調節的作用,因而療效欠佳。而中醫在這方面則優勢十分明顯,通過辨證論治,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亂則和之,利用天然中草藥多靶點、多層面的作用,達到調整陰陽、氣血,祛除致病因素(六淫)的目的,使陰陽平衡,氣血調和,則外因不能通過內因起作用,疾病也就長期緩解或痊愈。

2.證候歸納源於臨床

  荨麻疹的中醫辨證分型高等中醫院校新世紀規劃教材《中醫外科學·瘾疹》分為四型,即風寒束表證、風熱犯表證、胃腸濕熱證、血虛風燥證,尚不能概括慢性荨麻疹復雜的證型,不利於臨床應用。對於慢性荨麻疹的辨證,我們則不受教科書的約束,完全按照中醫的辨證方法進行辨證,然後進行歸納,共形成3種主證,6種兼證,可操作性強,按照這些證型遣方用藥,取得了良好療效。

2.1風濕熱蘊膚證

主證:好發於青壯年人,風團反復出現,瘙癢,舌質紅,苔黃膩,脈滑。

基本方藥:浮萍、蟬蛻、防風、黃芩、栀子、益母草、厚樸、白藓皮、地膚子、通草等。

兼肺衛不固證:中年以上多發,伴有乏力,易感冒,形體瘦弱或虛胖,動則心悸,脈虛或弱。宜基本方加生黃芪。

兼衛陽虛弱證:風團夜晚多發,畏寒怕冷,平素感冒多,形體瘦弱,面色不華,舌質淡,脈弱。宜基本方去蟬蛻,浮萍,加生黃芪、制附子、桂枝等。

2.2血虛風戀證

主證:多發於中年以上婦女。臨床表現為風團,瘙癢,面色黃白不華,月經量少,心悸乏力,頭暈健忘,少寐多夢。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基本方藥:荊防四物湯。

兼衛陽不足證:畏寒怕冷,手足不溫,易感冒,常鼻流清涕,或冬天易生凍瘡,面色晦而無華。宜基本方加生黃芪、制附子、桂枝。

兼肺衛不固證:易感冒,常鼻流清涕,動則心悸汗出。宜基本方加生黃芪、炒白術、炙甘草、生姜、大棗。

2.3營衛不和證

主證:多見於青壯年人,風團反復發作,長期不愈,除風團、瘙癢外,其它無明顯不適。舌脈如常。

基本方藥:桂枝湯加白藓皮、地膚子等。

兼血虛者加當歸;兼氣虛者加生黃芪;兼內熱者,加栀子,等等。

  以上證型源於臨床,與教科書明顯不同,但按此辨證治療卻多有良效。其與教科書書及當前中醫皮膚科界一般辨證所不同者,主要體現在“濕”與“虛”在慢性荨麻疹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濕性粘滯,風與濕合,則風邪難去;虛則正不勝邪,風邪稽留。不少情況下,“濕”與“虛”往往同時致病,導致臨床表現十分復雜,辨證也極見功力。“濕”與“虛”實際上是導致“風”邪長期留戀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濕”與“虛”的存在,“風”要麼無所依附,要麼被正氣及時驅除。這裡“虛”有四層含義:衛氣虛、血虛、衛陽虛、氣陰兩虛,也可以認為具有“虛”的程度和層次不同,如衛陽虛重於衛氣虛。這些“虛”的存在,是機體正氣不足的表現,也是風邪留戀的根源。還需指出的是,在進行中醫辨證時,慢性荨麻疹某個證型的症狀或體征並非都要具備,但見幾個主要症狀

[1] [2] 下一页

在重慶開縣哪兒能買到竹掃帚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