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燈就是熒光燈,節能燈的結構:玻管(內含燈絲,汞蒸汽,內壁塗敷熒光粉),燈頭+外殼塑件,電子鎮流器。 熒光燈的工作原理:燈管中的貢蒸汽在通電電場的作用下放電,汞原子的價電子不斷從原始狀態被激發成激發態,同時由激發態自發地返回到基態,將價電子的位能轉換成電磁輻射能,輻射出紫外線,塗敷在玻管內壁上的熒光粉吸收紫外線,把它轉化成可見光。熒光粉不同,發光顏色亦不同,這種現象稱光致發光。熒光燈工作就是建立在氣體放電和光致發光基礎之上的。 要解密人類頸、肩、腰、腿疼痛的真正原因,我們的先從了解人類的脊柱開始:人類的脊柱是維持人體正常直立姿勢、負重、運動、吸收震蕩、平衡肢體、保護脊髓的重要結構體。在幼年期是由33-34塊脊椎骨構成,自上而下是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5塊骶椎結合成一塊骶骨和4~5塊尾椎也結合成一塊尾骨。因此,成年人一般為26塊脊椎骨。椎骨之間由椎間軟骨盤和上下關節突以及關節囊、韌帶、肌肉和肌腱相連。正常的脊柱在站立時無側彎,也就是說,從前面或後面看,正常人的脊柱是直的,但從側面看,整個脊柱應有4個起減震作用的向前和向後的生理自然彎曲,自上而下是向前凸的頸曲、向後凸的胸曲、向前凸的腰曲和向後凸的骶曲。 脊柱的生理自然彎曲是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新生兒的脊柱幾乎沒有彎曲,隨著年齡的增長,靜止和運動機能的發展,逐漸形成生理自然彎曲。當出生3個月後能獨立支撐頭部時,才形成頸曲;到6個月後能獨立坐起時,才形成胸曲;到1歲開始行走時才形成腰曲和骶曲。但是,這些個彎曲尚未固定,臥床休息時即消失,一般到7歲以後上述彎曲才被椎間韌帶牢牢固定。幼兒時期脊柱椎骨之間的軟骨層特別發達。所以,當幼兒體位不正或長時間一側韌帶和肌肉緊張等都會引起脊柱變形。事實證明孩子長期睡在不符合生理健康要求的床上,是造成脊柱畸形的原因之一。隨著年齡的增長椎骨和軟骨層的蛻變,關節囊、韌帶、肌肉和肌腱的松弛、損傷、疲勞和勞損,加上成年人的睡姿不當是造成頸、肩、腰、腿疼痛愈後(包括手術後)復發和導致頸、肩、腰、腿疼痛的真正原因之一。換句話說:”調整好睡姿是防止和根除頸、肩、腰、腿疼痛的終極療法之一”。
說到這裡讓我們回過頭來在了解一下脊柱兩旁深層肌肉------我們的豎脊肌:豎脊肌(m.erectorspinac)也叫骶棘肌,是脊椎棘突兩側的兩條強大的縱行肌柱。是深肌中最長、最粗大的肌肉。下端較粗大,起自骶骨後面及其附近;肌束經過腰部、背部和項部上行至枕骨,沿途於肋及棘突橫突均有起止點。豎脊肌可以伸脊柱、降肋、仰頭,對維持人體直立姿勢,有很大作用。豎脊肌所處的位置也是中醫學十二經筋之一足太陽膀胱經筋在人體背部的全部經穴必經之地,是連屬所有髒腑器官在體表對應經穴的集散地。足太陽膀胱經筋向上伴隨豎脊肌必經頸部,向下剛好也是坐骨神經在腿部的行走路線。
對其刺激有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調節髒腑器官間的平衡、可起到內病外治的效果;可使細胞膜的穩定性增強,改變鉀離子的濃度,使疼痛症狀緩解或消失;可提高人體的免疫力,使白細胞的數量增加,並能增強白細胞的噬菌能力;改善淋巴循環,加速水腫及滲出物等病變產物的吸收,有利於腫脹、攣縮的消除。
豎脊肌深藏不露,又有棘突和肋骨礙事,如何方便、有效、持續、有力的刺激我們的豎脊肌,一直以來都是醫生和患者共同關心和頭痛的問題。本人是患者,在二十多年的治療中也被迫學習了相關的中西醫學,並從事過頸、肩、腰、腿疼痛的推拿按摩,在實踐中結合眾醫家點滴之長,利用人生長達三分之一的睡眠時間和便利的條件,對傳統睡眠中所使用的枕頭進行了改造,改造後的頸枕既符合健康仰睡也符合健康側睡的要求。又因為只有右側睡才是最符合健康睡眠的要求,但是,調查中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習慣仰臥睡眠,中醫學稱這種睡眠姿勢為屍臥,采用這種睡姿,身體和下肢大多固定在伸直狀態,不能達到全身放松的目的。也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仰臥時腰椎生理是需要保持前凸的。我反復制作了一款腰托剛好符合仰睡腰部的承托。事實證明:頸枕和腰托同時配合使用,即不改變大多數人的仰睡習慣,又能解決大多數人頸、肩、腰、腿疼痛的問題,還能調節髒腑器官間的平衡、起到內病外治的作用。一舉多得,您不妨一試!
另外,仰睡中下肢也需要稍微抬、曲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