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病機 病機,是指疾病發生、發展、變化及其結局的機理。以陰陽五行、氣血津液、藏象、經絡、病因和發病等基礎理論,探討和闡述疾病發生、發展、變化和結局的機理及其基本規律,即病機學說。病機的理論,在《黃帝內經》中已奠定了基礎,病機之名,首見於《素問·至真要大論》的“審查病機,無失氣宜”和“謹守病機,各司其屬”。病機的理論在《黃帝內經》中已奠定了基礎。如《素問·至真要大論》的“諸風掉眩,皆屬於肝……”等“病機十九條”,是以“五運六氣”的“六氣”與五髒相應的理論,將臨床常見的諸多症狀,分別歸屬於心、肺、脾、肝、腎之疾患,風、寒、濕、熱、火之疾患,病變部位是在“上”或“下”等。但必須指出:《內經》之論述病機,內容非常廣泛,並不局限於“病機十九條”,它與邪正和陰陽之盛衰,氣血和髒腑之虛實,以及某些病證(如疼痛、痿、痺、厥、癰疽等)的病機,均有詳盡的論述。 它的制約因素一是患病機體的體質強弱,二是與致病因素的性質有關。病邪作用於人體,正氣奮起抗邪,正邪斗爭破壞了人體的陰陽相對平衡,導致陰陽失調,髒腑氣機升降失常,氣血紊亂,從而產生一系列的病理變化。但從總體來說不外以下幾個方面:①邪正斗爭。邪正斗爭在證候上的反映,主要表現虛實的變化。《素問·通評虛實論》說:“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實,以邪氣亢盛為主要矛盾的一種病理反映。一般多見於疾病的早期或中期。如痰涎湧盛,食積不化,瘀血內阻,水濕泛濫及壯熱、狂躁,聲高氣粗,腹痛拒按,二便不通,脈實有力等,均為實證。虛,以正氣虛損為主要矛盾的一種病理反映。如大病久病後的神疲體倦,面容憔悴,心悸氣短,自汗盜汗或五心煩熱,畏寒肢冷,脈虛無力等,均為虛證。邪正斗爭還可以概括疾病轉歸,正勝邪衰則病退,正虛邪實則病進。②陰陽失調。六淫、七情、飲食勞倦等各種因素作用於人體,也必須通過體內的陰陽失調,才能形成疾病。所以,陰陽失調又是疾病發生、發展的內在依據。陰陽失調的病理變化,主要表現為陰陽盛衰、陰陽互損、陰陽格拒、陰陽轉化,以及陰陽離決等幾個方面。③升降失常。人體氣的運動可概括為升降出入,是髒腑經絡,陰陽氣血矛盾運動的基本過程。因此升降失常,可導致五髒六腑,表裡內外,四肢九竅發生各種病理變化。如肺失宣降的胸悶咳喘,胃失和降的呃逆嘔惡等。在升降失常中,尤以脾胃升降失調至為重要,因為脾胃是升降運動的樞紐,影響著整體機能活動,所以治脾胃注意調升降是至關重要的原則。 歷代醫家對於病機學說均非常重視。漢代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在《素問》及《靈樞》的基礎上,結合臨床實踐闡述了熱病的虛實、寒熱、表裡、陰陽的進退變化;在《內經》髒腑、經絡虛實的基礎上,對不少病證的病機進行了闡述。隋代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對1729種病候的病因、病機、及其臨床證候作了闡述,成為我國歷史上最早的病因病機學專著。金元時期的劉河間在《素問·玄機原病式》中提出“六氣皆從火化”和“五志過極,皆為熱甚”的觀點;李東垣在《內外傷辨惑論》中,論述了“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和“火與元氣不兩立”的病機;張從正在《儒門事親》中論述了“邪氣”致病的病機;朱丹溪在《格致余論》中闡釋了“陽有余而陰不足”和“濕熱相火”等病機。 病機學說的具體內容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從整體上探討疾病的發生、發展、變化和結局的基本規律。如邪正盛衰、陰陽失調、氣血失常、津液代謝失常等。 2.從髒腑、經絡等某一系統研究疾病的發生、發展、變化和結局的基本規律。如髒腑病機、經絡病機等。 3.探討某一類疾病的發生、發展、變化和結局的基本規律,如六經傳變病機、衛氣營血傳變病機和三焦傳變病機等。 4.研究某一種病證的發生、發展、變化和結局的基本規律,如感冒的病機、哮喘的病機、痰飲的病機、瘧疾的病機等等。 5.研究某一種症狀的發生、發展的病機。如疼痛的機理、惡寒發熱的機理、失眠的機理等等。 6.研究由於氣血津液、髒腑等生理功能失調所引起的綜合性病機變化,如內生“五邪”。 你都都拿出100分了,我的回答還有什麼理由不賣把力氣(按東北人的話說)?不論你是否采納我,只要能驅你的心頭疑慮,能使患者好好地生活、工作就是我的欣慰!要說明的是這篇內容是本人的原創。我的回答內容就較多,你要好好仔細看喲!
不知你為何要在中醫欄目提問?是尋求中草藥來治療?(目前針對此病症的還沒有特效藥,但有暫時止痛的止痛藥),還是中醫的其他方法?因為腰椎間盤突出是運動醫學科和骨科的對象。你在提問內容中的主要矛盾沒抓住,患者的有關病情描述太少,而是更多地描述ct的分析。比如:患者性別、年齡、詳細病情及咨詢目的、本次發病部位及持續時間、目前一般情況、病史、以往診斷治療經過及效果、輔助檢查、其它;你可能不會懂得寫這些,但你可以把醫生的病歷本上的內容照抄上傳,也更能讓其他醫生有更多的了解。對於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診斷,主要是結合臨床症狀和醫生的臨床檢查,影像檢查是參考。
從你的ct看,患者的硬膜囊受壓,過度屈頸試驗可能是陽性……腰痛同時可能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
你的主題是“腰椎間盤突出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腰椎間盤突出,這是太常見的疾病了,在沒有出現手術指征前都可通過保守治療達到臨床愈合。
腰椎間盤突出保守治療上主要是根據其症狀來采取治療原則.原則是上以解除患者的疼痛,消除症狀,並能得到鞏固,在短期內不再發病。
在此病症的治療上社會上流傳得各式各樣,我個人建議先保守治療,推拿,牽引……都必須要連續地、有系統地找醫生治。手法推拿(不是廣義上的按摩)、牽引、針灸、外用藥物以及功能訓練等等都是可用可行的,這決定於醫生的綜合運用能力,也就說要看你找的醫生水平如何.有人說“推拿有時會加重病情”。是的,有這種情況發生。還是那話,這得看醫生的技術和業務高低.打個比方,同是廚師,手藝不同,做出的菜肯定是不同的,推拿與之是類似的.也包括其他的保守治療方法。
椎間盤損傷的治療:如椎間盤脫出、突出、膨出。 (1)椎間盤脫出:此種情況比較少見,在骨科所做的椎間盤手術中大約占2%左右。因椎間盤已經脫入椎管,已沒有通過非手術療法回位的可能。此種病症的治療方法只有一個,就是手術取出。 (2)椎間盤突出:腰椎發病率較高,頸和胸椎少見。椎間盤突出很常見,在骨科所做的椎間盤手術中占90%以上。用非手術療法見效快、療效好、痛苦少、副作用小,完全可以根治,且不易復發。具體治療方法如下: ①椎管內注射法:用消炎、止痛、營養類針劑椎管內注射,能直接消除損傷部位的炎症和水腫,促進受損組織的修復。 ②中藥療法:服用活血化瘀,接骨續筋、通經止痛等中草藥與中成藥能促進損傷修復,鞏固治療效果。正骨按摩法:復正小關節錯位,松解腰部肌肉,有利於椎間盤復位和損傷的修復。受損部軟組織的按摩能疏通經脈、消腫、止痛。 ③針灸、電療:起輔助治療作用。 (3)椎間盤膨出:理論上來講膨出是較突出輕微,此症主要是腰肌緊張,椎間盤受擠壓力量過重所致。用正骨、按摩法解除腰肌緊張即可治愈。在一般的情況下經過二至四周可慢慢恢復。
平平常該注意些什麼呢? 1.在腰痛,下肢放射性痛,下肢麻木,發涼等症狀下首要是及時選擇正確地治療.解除和緩解疼痛. 2.沒有症狀時要加強身體鍛煉,適當地活動。 3.慢性病人要防止脊柱側彎的進一步發展 4.注意腰背肌,股四頭肌是否有萎縮 5.讓康復醫生教患者做增加腰腹肌力量的練習,這得堅持 6.睡加棉墊子的硬板床、練習倒走和用專制的寬腰帶。 …… 7.目前針對此病症的還沒有特效藥,但有暫時止痛的止痛藥 8.是否要手術呢?對於此病症公認為手術才是根治的辦法.手術治療成本高,患者為了減少手術風險,要找做這方面手術多經驗豐富的醫院和醫生也不是件易事.哪種情形下又必須手術呢?一,24小時持續疼痛不減者;二,系統的保守治療一個半月不見效者;三,有大小便失禁,走路似踩在棉花上感覺者.這都必須手術了喲!(手術前醫生要求患者拍核磁共振)。
腰椎間盤突出是慢性(運動)創傷中和退化性的常見病,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你只要把它交給專業醫生來處理、來為你服務就行了。詳情可咨詢當地體育醫院或有關醫院的運動醫學科和骨科。總之,你只要找到良醫,一切問題會迎刃而解。什麼有人說、網上說,這些統統是他們的美好願望而不是醫生的語言,不可完全采信,而專業醫生做出的診斷和治療是有法律和榮譽責任的。
朋友看來你是非常孝順的!對於你所提供的ct報告l3/4是腰椎第三節與第四節間,l5/si是腰椎第五與尾椎第一節間,l4/l5 l5/s1向右後突出0.35公分,1公分。 綜述,症狀就是壓迫神經,造成腰腿疼。 治療;一般醫生建議手術,但是我的觀點,保守治療效果也不錯。 原因:手術成功率目前只有53%。因此,保守治療應當為首選。 保守治療的方法:推拿,牽引,小針刀,針灸等。 你好!希望下面的內容會對你母親的早日康復有所幫助。
轉帖: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傷科的常見病、多發病。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後,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於後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的組織,如脊神經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症狀。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西醫的診斷,中醫沒有此病名。而是把該症統歸於“腰痛”、“腰腿痛”這一范疇內。對於腰腿痛祖國醫學早有記載,認識也很深刻。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病因
(1)腰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髓核的退變主要表現為含水量的降低,並可因失水引起推節失穩、松動等小范圍的病理改變;纖維環的退變主要表現為堅韌程度的降低。
(2)外力的作用:長期反復的外力造成的輕微損害,日積月累地作用於腰椎間盤,加重了退變的程度。
(3)椎間盤自身解剖因素的弱點:①椎間盤在成人之後逐漸缺乏血液循環,修復能力差。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礎上,某種可導致椎間盤所承受壓力突然升高的誘發因素,就可能使彈性較差的髓核穿過已變得不太堅韌的纖維環,從而造成髓核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症誘發因素可以有;
①突然的負重或閃腰,是形成纖維環破裂的主要原因。②腰部外傷使已退變的髓核突出。
③姿勢不當誘發髓核突出。
④腹壓增高時也可發生髓核突出。
⑤受寒與受濕。寒冷或潮濕可引起小血管收縮、肌肉痙攣,使椎間盤的壓力增加,也可能造成退變的椎間盤擔裂。外在因素為負重過大或快速彎腰、側屈、旋轉形成纖維環破裂,或腰部外傷,日常生活工作姿勢不當,也可發生腰椎間盤突出。
中醫認為腰腿痛(腰椎間盤突出)的主要病因病機是:
腎氣虛傷,風寒濕邪乘虛而入,結於筋脈肌骨不散,加之傷勞過度,扭閃挫跌,復致筋脈受損瘀阻經絡,不通為痛,故見腰痛如折,轉搖不能,腰腿酸麻拘急,往往遷延難愈。
因此,外傷及風寒濕邪是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外因,腎虛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內因。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體征及臨床表現:
主要是下腰痛和坐骨神經痛,發病前常有腰部扭傷史,腰部勞累史或腰部受寒史。
此腰腿痛因行走站立久坐等活動後加重,臥床休息後可暫時緩解,一側或雙側下肢痛沿坐骨神經分布的放射痛,沿臀部到大腿後面或外側及小腿外後側至足背或足底,個別病人疼痛可始於小腿或外踝。 半數病人可因咳嗽、打噴嚏或腹部用力而下肢疼痛加重。對於高位的腰間盤突出症患者,其症狀多表現於下腹部腹股溝區或大腿前內側疼痛。中央型椎間盤巨大突出患者,可發生大小便異常或失禁、馬鞍區麻木,嚴[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