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漢語裡,在當代中國大眾的語感裡,“工夫”與“功夫”顯然各有其用,差異顯然:前者意為‘時間’,而後者乃‘本事’。”泉州現還有“閒功夫”說就是最好的反駁。實際上,工夫和功夫,都包含時間、講究、本事的意義,工夫也有功底的意思,在閩語系指的是同一個意思,只是和茶搭配,究竟是用工夫還是功夫,就只能看歷史,結合源地人文歷史,外人是不能理解的。所以本人認為,清以後記載的“功夫茶”,是原指茶類名,有精制、精選之意的。閩南歷史沒有沖泡功夫茶的說法,只有制作功夫茶的說法,現代才把功夫茶說成泡茶方式,泡小壺茶需要功夫一說太過牽強,福建所產烏龍茶也不可能象潮式烹茶飯一樣泡並積存茶渣的。現代閩南有“閒功夫”說,但在潮州沒有,這可以看出閩南受外來文化影響比潮州大,也可證明工夫是前義,功夫是後義,現在潮州和潮汕亂用,以後就會造成象“工夫茶”和“功夫茶”這樣的混亂現象。
曹雪芹《紅樓夢》七十回有寫,襲人反擊寶玉說:“這三四年的工夫,難道只有這幾張字不成。”應該說,古義“工夫”是本義,功夫是被近代,現代的亂用後曲解了,喧賓奪主了,正本清源,工夫和泡茶聯袂,應該是潮州獨有的泡茶方式和文字紀錄,泡茶應該只用工夫,是動詞和名詞組成的過程。至於“功夫茶”的意義,就是經過精選的茶葉,是名詞組成的茶葉類型。如果用“功夫茶”來形容泡茶的一種形式,則容易被不懂潮州話的人誤解。因為除了“功勞”義項為“功”獨有,其它義項二者皆同。特殊的是在“素養、本領、造詣”義項中,現代人將“武術、武工”類單獨賦予了“功夫”,就不能用“工夫”了。這就等於說,如果泡茶不需要功夫,就不能說是功夫茶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