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的養壺六原則:
紫砂壺幾乎是現在喝茶人的首選,“養”好的壺亮澤光潤,現與您共享養壺六項原則及四大不宜如下: 養壺六項原則
一、徹底將壺身內外洗淨原則。無論是新壺還是舊壺,養壺之前要把壺身上的蠟、油、污、茶垢等清除干淨。
二、切忌油污接觸原則。紫砂壺最忌油污,一旦沾油必須馬上清洗,否則土胎吸收油污後會留下痕跡。
三、可用茶汁滋潤壺表原則。泡茶次數越多,壺吸收的茶汁就越多,土胎吸收到某一程度,就會透到壺表發出潤澤如玉的光芒。
四、適度擦刷原則。壺表淋到茶汁後,用軟毛小刷子輕刷即可;壺中積茶,用開水沖淨,再用清潔的茶巾稍加擦拭即可,切忌用力刷擦。
五、用畢清理晾干原則。泡茶完畢,要將茶渣清除干淨,用清水沖淨晾干,以免產生異味。
六、讓壺有休息的時間。勤泡一段時間後,茶壺需要休息,要使土胎自然徹底干燥,再次使用時才能吸收更多茶汁,壺表才可更潤澤。
===================================
紫砂壺的養壺方法:
紫砂壺是喝茶人的珍寶,但要使紫砂壺表現出真正的個性,就要有正確的養壺方法,泡壺是最好的養壺方法,具體可分以下六點:
1、徹底將壺身內外洗淨。無論是新壺還是舊壺,養之前要把壺身上的蠟、油、污、茶垢等清除干淨。
2、切忌沾到油污。紫砂壺最忌油污,沾後必須馬上清洗,否則土胎吸收不到茶水,全留下油痕。
3、實實在在的泡茶。泡茶次數越多,壺吸收的茶汁就越多,土胎吸收到某一程度,就會透到壺表發出潤澤如玉的光芒。
4、擦與刷要適度。壺表淋到茶汁後,用軟毛小刷子,將壺中積茶稍稍刷洗,用開水沖淨,再用清潔的茶巾稍加擦試即可,切忌不斷地推搓。
5、使用完畢要清理晾干。泡茶完畢,要將茶渣清除干淨,以免產生異味,又需重新整理。
6、讓壺有休息的時間。勤泡一段時間後,茶壺需要休息,使土胎能自然徹底干燥,再使用時才能更吸收。按這六步養亮的壺,雖養成的速度較慢,但亮度可經久,也不褪不怕人的手氣觸摸。
一、開壺 新壺在使用之前,需要處理,這個過程就叫開壺。開壺也有好多種方法,下面介紹一種 1、用白水煮至少一個小時。具體方法是將壺蓋與壺身分開,放入涼水鍋中,將鍋置於爐子上,以文火慢慢加熱至沸騰。1小時後關火。這一步可以藉熱脹冷縮讓壺身的氣孔釋放出所含的土味及雜質。 2、將白水煮過的壺與一塊老豆腐,一同放入清水中去煮,方法同上,至少一個小時。這個步驟叫做去火氣,目的是為了褪掉制壺時高溫煅燒帶來的火氣。 3、將上面的壺與一段嫩甘蔗頭,一同放入清水中去煮,方法同上。至少一個小時。 4、將上面的壺與茶葉一同放入清水中去煮,方法同上,至少一個小時。 完成上面四個步驟後,紫砂壺才可以正式開始使用。
二、養壺 新壺經過開壺程序後,就可以正式使用了,使用的過程也就是養壺的過程。相對於開壺,養壺的過程更加漫長,需要很好的耐心。 一定要在品茶的過程中養壺,而不是在養壺的過程中品茶。 養壺如養性。一把養好的壺,應該呈“黯然”之色,光澤“內斂”,如同謙謙君子,端莊穩重。 養壺的方法更是五花八門,究其宗旨,基本原則都是一樣的,不外乎以下六點: 1、徹底將壺身內外洗淨: 2、切忌油污接觸; 3、用茶汁滋潤壺表; 4、適度擦刷; 5、用畢清理晾干; 6、讓壺有休息的時間。 說起來好像挺嚇人的,其實做起來也沒什麼,主要是平時一點一滴的細節上的注意。具體說來,要注意幾個細節:在養壺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壺的清潔,尤其不能讓紫砂壺接觸油污,保證紫砂壺的結構通透;在沖泡的過程中,先用沸水澆壺身外壁,然後再往壺裡沖水,也就是常說的“潤壺”;常用棉布擦拭壺身,不要將茶湯留在壺面,否則久而久之壺面上會堆滿茶垢,影響紫砂壺的品相;紫砂壺泡一段時間要有“休息”的時間,一般要晾干三五天,讓整個壺身(中間有氣孔結構)徹底干燥。
三、常見誤區 由於宣傳等的影響,有些人對養壺有幾個誤解,樓主千萬注意! 1、切忌心急,養護是個漫長能夠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堅決不能用細砂布砂紙拋光布等擦拭紫砂壺,這樣做會損傷壺的表面,使壺失去自然光澤、留下劃痕,從而破壞紫砂質感。 2、切忌剩茶,有些養壺的人,認為飲生的茶汁留在壺裡有助於壺的養成,這是錯誤的認識。雖然紫砂壺確實有隔夜不馊的特點,但隔夜茶會有陳湯味,對紫砂壺損害很大!而且不衛生,對身體不利。 3、有些人喝什麼茶都用一把壺,這是絕對錯誤的!一定要做到飲什麼茶用什麼壺,必須嚴加區別,不能混淆。
養好一把壺,需要比較長的時間,需要用壺之人有一個好的習慣,但歸根到底,還是要先有一把用好泥料制作的壺,否則是養不出來的。也就是: 好泥料的壺+好的養壺方法=一把好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