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火囤”是明代流氓的訛詐手段。這一手段,宋時稱“美人局”,清時稱“仙人跳”,名稱雖有所不同,但形式卻如出一轍。就“扎火囤”這一流氓行徑,有一詩,專說其中之害:睹色相悅人之情,個中原有真緣分。只因無假不成真,就裡藏機不可問。少年鹵莽浪貪淫,等閒踹入風流陣。饅頭不吃惹身膻,世俗傳名扎火囤。
所謂“扎火囤”,就是一些奸詐之徒,從世上這種男貪女愛的風情上面,想出一些奇巧題目來,他們“做自己妻子不著,裝成圈套,引誘良家子弟”,一等成就好事,就率領光棍打將進來,“詐他一個小富貴”。此謂之“扎火囤”。(凌初:《拍案驚奇》卷十四)這種訛詐行為,有時即使是惡少,也會陷入圈套。如河南澶淵有一惡少,名李九德。同時,在內黃也有一個田世祿的流氓,專門“以妻妾招搖者也”,即專以“扎火囤”過活。李九德見世祿妻葛氏美貌,“與之昵處有日”。為此,世祿“沾沾以為此少年乃入吾彀中者也”。兩惡相當,則狡者勝。李九德雖奸,但仍難以“脫出平康之井”,最後也“傾囊而擲,吮髓過於箧矣”(張肯堂:《田世祿》)。當然,專做扎火囤生意的流氓,有時若碰上一個熟谙內中行徑的流氓,反而會“陪了夫人又折兵”,不但不能訛得錢財,而且還會落得個“竹籃打水一場空”。如明時有一潑皮子弟,深知扎火囤的行徑,佯為不知,故意來纏。正在床裡作樂的時候,做此生意的流氓就打將進來,可是這個潑皮不慌不忙,將流氓的妻子摟抱得更緊,不放一些寬松。流氓將刀背放在潑皮的頸子上捩了一捩,卻不敢下手。只好放下刀子,拿起一個大擀杖來打潑皮。不料又錯打在自己妻子的身上。到了此時,潑皮才與他實說:“老兄放下性!小子是個中人,我與你熟商量。你要兩人齊殺,嫂子是搖錢樹,料不捨得。若拋得到官,只是和奸。這番打破機關,你那營生弄不成了。不如你捨著嫂子,與我往來。我公道使些錢鈔,幫你買煤買地,若要扎火囤,別尋個主兒弄弄,須靠我不著的”。其夫見說出了海底眼,無計可施,也只好就此收場。於是,這位潑皮起來,從容穿了衣服,對著婦人叫聲“聒噪”,搖搖擺擺,竟自去了。(凌初:《拍案驚奇》卷十四)這個“扎火囤”的主就正巧碰上了一個“懂行”的無賴,而且這個無賴既有膽量,又有些手段,以至於使得“扎火囤”者也沒了招法,竟被無賴子白白地占了“便宜”而去。
以****訛詐人的手法,到清代則稱之為仙人跳。這種訛詐術是詐騙與恐嚇相糾合的流氓手段。徐珂所作的《清稗類鈔》對此也有記述,現引述一段如下:仙人跳大致流行於蘇州、上海一帶,一般是男女協謀,假裝夫婦(有時也有真正之夫婦),讓女子以色為誘餌,引誘其他男子入室。剛剛坐定,同謀的男子假裝丈夫,就突然從外而歸,見此人,假裝憤怒,大嚷一定要同去見官。上當者大懼,“長跪乞恩,不許,括囊金以獻,不足,更迫署債券,訂期償還”(徐珂:《清稗類鈔》,《棍騙類·仙人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