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時,分次食用。 功效:利濕通絡止痛。 主治:強直性脊柱炎屬風濕型,伴下肢浮腫,伸屈不利者。 來源:薛秀娟,等.大眾藥膳+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139
方12綠豆米粥
組成:綠豆25克,粳米50克。 用法:綠豆洗淨,置鍋中,加粳米,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開3分鐘,改文火煮30分鐘,成粥,趁熱食用,連續2月。 功效:清利濕熱。 主治:強直性脊柱炎屬風濕型,伴下肢浮腫者。 來源:王慕同.大眾藥粥.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42
方13薏苡仁米粥
組成:薏苡仁50克,粳米50克。 用法:薏苡仁洗淨,置鍋中,加粳米,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開3分鐘,文火煮30分鐘,成粥,趁熱食用,連服數月。 功效:利濕通絡。 主治:強直性脊柱炎屑風濕型。 來源:王慕同.大眾藥粥+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184
方14紅花烏蛇酒
組成:紅花10克,烏梢蛇1條,白酒500毫升。 用法:烏梢蛇活殺,去頭、皮、內髒,置瓶中,加紅花、白酒,密封2月,分次飲服,每日2次,每次10~20克。 功效:祛風濕,通經脈。 主治:強直性脊柱炎屬風濕型,久治不愈,伴全身關節疼痛者。 來源:民間驗方。
方15金環蛇酒
組成:金環蛇1條,白酒500毫升。 用法:金環蛇活殺、去頭及內髒,置瓶中,加白酒,密封2月,分次飲用,每日2次,每次10~20克。 功效:祛風利濕,通絡止痛。 主治:強直性脊柱炎屬風濕型,反復發作,伴全身疼痛者。 附注:金環蛇為祛風活絡養生佳品,具祛風濕,通經絡之功。 夜間腰背疼痛,少見於書籍記載,但臨床並不少見。此症好發於中青年,多在凌晨發生腰背部疼痛,難以入眠。甚者午夜即開始疼痛,嚴重影響休息,起床活動後,疼痛消失或減輕。
常規治療,效果不佳。根據臨床觀察,此症類似於肌筋膜炎的一種症型,病因不明確,可能由精神緊張狀態及內分泌失調等原因引起微循環障礙,組織液滲出與吸收平衡失調,滲出大於吸收,代謝產物堆積,同時精神緊張狀態又可導致痛阈降低,而引起疼痛。深夜血液流動緩慢,痛阈更低,強化了致痛作用,所以夜間疼痛難忍。而白天及活動時症狀消失或疼痛減輕。
以此立論,我們在臨床上運用中純藥制劑“夜痛安丸”舒緩精神,調節內分泌機能,取得了很好的療效。同時臨床療效又驗證了上述觀點的正確性。
治療時,配合“活血止痛膏”外敷患處,療效更佳!關於“夜痛安丸”和“活血止痛膏”請登錄 http://gsjk.51.net 查詢。 最好做ct或核磁共振檢查,看有沒有骨骼組織的病變,如果不是,就有可能是風濕病.不必人為的搞得很復雜,檢查一下你男朋友的床,看是否鋪得太軟,或是太硬。強直性脊椎炎
類 別:外科
概 述: 強直性脊椎炎(骨科)是脊椎的慢性進行性炎症,侵及骶髂關節、關節突、附近韌帶和近軀干的大關節,導致纖維性或骨性強直和畸形。過去認為它是中樞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目前認為它與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同,是一種獨特的疾病。本病類風濕因數陰性,屬血清反應陰性疾病。病因尚不清楚。有遺傳因素,男性多於女性,國內統計約為14:1。病人親屬的發病率比正常人群多20-30倍,約96%的病人含有血清組織相容性抗原hla-b27。
症狀表現: 1.病人多為男性青壯年,70%以上在15-30歲之間。40歲以後很少發病。 2.起病緩慢,早期症狀不明顯,定位也不清楚。常感腰背痛,漸感腰部活動不靈活,晨起明顯,活動後好轉,久坐後活動又不靈活。症狀日漸加重,並向上發展。 3.關節疼痛最先出現在氐髂關節,可先在一側,繼之對側發生,也可同時雙側發病。骶髂關節處有壓痛,骶髂關節試驗陽性。 4.脊椎以下腰痛,腰部僵硬活動不便為早期症狀,逐漸發展至胸椎,如累及肋椎關節時,出現呼吸不暢,有束帶狀胸痛,咳嗽、噴嚏時脊椎劇痛。發展到頸椎時,頭部轉動不易,整個脊柱完全僵硬。由於屈肌較伸肌強,及患者喜蜷曲軀干之姿勢,脊柱呈圓形駝背畸形。 5.部分病人有單側或雙側髋關節痛,久之髋關節活動受限,呈屈曲強直。髋關節發病率約38-55%。 6.30-40%病人可伴發急性虹膜炎。
診斷依據: 1.根據紐約臨床診斷標准。首先將骶髂關節x線改變分為5級:“0級:正常;ⅰ級:可疑;ⅱ級:輕微不正常,有局限性骨腐蝕或骨硬化,關節間隙無變化;ⅲ級:中度不正常,骨腐蝕與硬化明顯,關節間隙有改變;ⅳ級:嚴重不正常,已強直。 2.診斷標准是:(1)腰椎於前俯、後伸和側彎均受限;(2)胸腰段或腰椎有症狀或疼痛;(3)呼吸胸擴張在第4肋間隙水平只有或少於2.5cm。 3.肯定強直性脊椎炎者:(1)ⅲ-ⅵ級雙側性骶髂關節炎加上至少上述的一條標准;(2)ⅲ-ⅳ級或ⅱ級雙側性骶髂關節加上第1條標准或加上第2與第3條標准。 4.可能強直性脊椎炎:ⅲ-ⅳ級雙側性骶髂關節炎而沒有任何一條標准。 5.可有輕度貧血,血沉增快,90%hla-b27抗原陽性。 6.脊柱早期普遍性骨質疏松,漸次附件模糊,軟骨下骨硬化,脊柱變直,脊椎呈竹節樣改變。
治 療: 治療原則 1.強直性脊椎炎病人在35歲以後病變明顯緩和,早期治療可獲得良好效果。早期在消炎痛鎮痛藥物和濕熱外敷控制症狀的情況下,盡早進行矯正和預防畸形的功能鍛煉,並持之以恆。 2.必要時可用腎上腺皮質類固醇。 3.為了預防畸形,在急性疼痛期,可用石膏背心、下肢牽引等方法治療。 4.晚期已有畸形強直者,應在病變靜止後施行矯形手術,以改善功能。常作的手術有脊柱截骨術,髋關節人工全關節置換術,股骨髁上截骨術等。 5.放射治療能迅速止痛,但不能制止病變的發展,且有誘發白血病或纖維肉瘤等惡性腫瘤之可能,故應慎用。
用藥原則 1.消炎痛及保泰松效果較好。消炎痛每日100-200毫克,分3-4次口服。症狀控制後,減至50-100毫克維持量。保泰松每日100-200毫克。 2.阿司匹林,每日約3克,注意副作用,特別是骨出血,骨髓抑制。為減少胃腸道副作用,可用腸溶阿司匹林。 3.強的松消炎和止痛效果快。在消炎鎮痛藥物效果不理想時可以應用。每日用量不超過20毫克。 4.硫唑嘌呤有效,若脊椎炎病人合並有牛皮癬,則效果更好。用量每日50-100毫克。
預防常識: 強直性脊椎炎常見於男性青壯年,35歲以後病變明顯緩解,40歲以後很少發病。早期明確診斷,早期治療,堅持進行矯正和預防畸形的功能鍛煉至關重要。鍛煉的目的是防止畸形強直和肌肉萎縮與攣縮。必須長期堅持每日鍛煉,直至病變靜止。鍛煉方法包括仰臥硬板床,低枕頭,作脊柱腰背肌功能鍛煉;深呼吸運動,以使胸廓充分擴張;髋關節的直伸與外展運動,以防止髋關節屈曲畸形強直等。如脊柱強直於嚴重駝背畸形、髋關節屈曲位畸形,病變靜止可考慮手術矯形。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