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購買ct26細胞? 是一種良性的星形細胞瘤,由於長在顱內,預後不好。 r刀可以做,我感覺不如開放手術切除徹底。因為:1右側額、颞部在腦功能分區中不屬於重要功能區,可以徹底切除病變;2影像學診斷的局限性決定其不如病理學准確,沒有准確的診斷無法決定後續治療;3這個區域開顱治療的安全性高、效果好、費用低於r刀;4開顱手術的復發率低於r刀。我建議帶你父親去: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就診,明確診斷後年,住院治療。 該院神經科是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神經科學研究中心,不僅國內權威,世界上亦有知名度,你不會虛此一行。 推薦百度百科詞條如下: 星形細胞瘤 腦腫瘤中膠質細胞瘤發病率最高,約占40.49%,綜合發病年齡高峰在30-40歲,或10-20歲。大腦半球發生的膠質瘤約占全部膠質瘤的51.4%,以星形細胞瘤為最多,其次是膠質細胞瘤和少枝膠質細胞瘤,腦室系統也是膠質瘤較多的發生部位,占膠質瘤總數的23.9%,主要為管膜瘤,髓母細胞瘤,星形細胞瘤,小腦膠質瘤占膠質瘤總數的13%,主要為星形細胞瘤。 膠質細胞瘤的分類:1990.who將膠質瘤進行分類,見下表: 星形細胞的腫瘤混合性膠質瘤 1、星形細胞瘤1、混合性少枝—星形細胞瘤 2、間變性(惡性)星形細胞瘤2、間變性(惡性)少枝—星形細胞瘤 3、膠母細胞瘤脈絡叢腫瘤 4、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1、脈絡叢乳頭狀瘤 5、室管膜下巨細胞星形細胞瘤2、脈絡叢癌 少枝膠質細胞的腫瘤來源未明的神經上皮腫瘤 1、少枝膠質細胞瘤1、星形母細胞瘤 2、間變型(惡性)少枝膠質細胞瘤2、星形膠質母細胞瘤 室管膜性腫瘤3、大腦膠質瘤病 1、室管膜瘤松果體腫瘤 2、間變性(惡性)室管膜瘤1、松果體細胞瘤 3、粘液乳頭型室管膜瘤2、松果體母細胞瘤 4、室管膜下瘤3、混合性松果體細胞瘤—松果體瘤 胚胎性腫瘤神經元膠質細胞瘤 1、髓上皮瘤1、神經節細胞瘤 2、神經母細胞瘤2、神經節膠質瘤 3、室管膜母細胞瘤3、間變性(惡性)神經節膠質瘤 4、神網膜母細胞瘤4、中樞神經細胞瘤 5、髓母細胞瘤5、嗅神經母細胞瘤 幾種常見膠質瘤的臨床表現: 星形細胞瘤:一般症狀為顱內壓增高表現,頭痛、嘔吐、視神經乳頭水腫、視力視野改變、癫痫、復視、顱擴大(兒童期)和生命體征改變等。 2、局部症狀依腫瘤生長位置不同而異 ①大腦半球星形細胞瘤:約1/3患者以癫痫為首發症狀約60%患者發生癫痫。 ②小腦星形細胞瘤:患側肢體共濟失調,動作笨拙,持物不穩,肌張力和腱反射低下等。 ③丘腦星形細胞瘤:病變對側肢體輕癱,感覺障礙及半身自發性疼痛,患側肢體共濟運動失調、舞蹈樣運動,亦可表現為精神障礙,內分泌障礙,健側同向偏盲,上視障礙及聽力障礙等。 ④視神經星形細胞瘤:主要表現為視力損害和眼球位置異常。 ⑤第三腦室星形細胞瘤:因梗阻性腦積水患者常表現為劇烈的發作性頭痛,並可出現突然的意識喪失,精神障礙,記憶力減退等。 ⑥腦干星形細胞瘤:中樞腫瘤常表現為眼球運動障礙,橋腦腫瘤多表現為眼球外展受限,面神經及三叉神經受累,延髓腫瘤常表現為吞咽障礙及生命體證改變。 膠質母細胞瘤:腫瘤高度惡性生長快,病程短,自出現症狀至就診多數在3個月之內,高顱內壓症狀明顯,33%患者有癫痫發作,20%患者表現淡漠、癡呆、智力減退等精神症狀,(患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失語和偏盲等。 少枝膠質細胞瘤及間變(惡性)少枝膠質細胞瘤:癫痫常為首發症狀,精神症狀以情感異常和癡呆為主,侵犯運動、感覺區可產生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及失語等,高顱壓症狀出現較晚。 髓母細胞瘤: ①腫瘤生長快,高顱壓症狀明顯 ②小腦功能損害表現為步態蹒跚,走路不穩等。 ③復視、面癱、頭顱增大(兒童)、嗆咳等。 ④腫瘤轉移是髓母細胞瘤的重要特征。 室管膜瘤 ①顱內壓增高症狀 ②腦干受壓症狀(嘔吐、嗆咳、各咽困難、聲音嘶啞、呼吸困難)、小腦症狀(走路不穩、眼球震顫等)及偏癱、眼球上運動障礙等。 ③手術後復發率幾乎為100%易發生椎管內轉移。 脈絡叢乳頭狀瘤: 1、腦積水及腫瘤占位引起高顱壓症狀,兒童常見頭顱增大;精神淡漠,嗜睡或易激惹。 2、腫瘤位於側腦室者有對側錐體束征;後顱凹者內走路不穩,眼球震顫,共濟運動失調,第三腦室者為雙眼上視困難。 松果體細胞瘤:顱內壓增高;聽力及眼球運動障礙,影響到視力下部表現為尿崩症、嗜睡和肥胖等,內分泌症狀表現為性征發育停滯或不發育;部分患者可出現癫痫發作及意識障礙。 膠質瘤的特點及治療現狀 膠質細胞瘤的生長特點為浸潤性生長,與正常腦組織無明顯界限,多數不限於一個腦葉,向腦組織外呈指狀深入破壞腦組織,偏良性者生長緩慢,病程較長,自出現症狀至就診時間平均兩年,惡性者瘤體生長快,病程短,自出現症狀到就診時多數在3個月之內,70-80%多在半年之內。 目前國內外對於膠質瘤的治療普遍為手術、放療、化療、x刀、γ刀等。 手術:手術治療基於膠質瘤的生長特點,理論上手術不可能完全切除,生長在腦干等重要部位的腫瘤有的則根本不能手術,所以手術的治療目的只能局限於以下5個方面①明確病理診斷,②減少腫瘤體積降低腫瘤細胞數量,③改善症狀緩解高顱壓症狀;④延長生命並為隨後的其他綜合治療創造時機;⑤獲得腫瘤細胞動力學資料,為尋找有效治療提供依據。 放療:放射治療幾乎是各型膠質瘤的常規治療,但療效評價不一,除髓母細胞瘤對放療高度敏感,室管膜瘤中度敏感外,其他類型對放療均不敏感,有觀察認為放療與非放療者預後相同。此外射線引起的放射性壞死對於腦功能的影響亦不可低估。 x-刀、γ-刀—均屬放射治療范疇,因腫瘤的部位、瘤體大小(一般限於3厘米以下)及瘤體對射線的敏感程度,治療范疇局限,目前認為膠質瘤,特別是性質惡性的星形ⅲ-ⅳ級或膠質母細胞瘤均不適合采用r-刀治療。 化療:原則上用於惡性腫瘤,但化療藥物限於血腦屏障及藥物的毒副作用,療效尚不肯定,常用bcnu、ccnu、vm-26等有效率均在30%以下。“伽瑪刀”名為“刀”,但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手術刀,它是一個布滿直准器的半球形頭盔,頭盔內能射出201條钴60高劑量的離子射線---伽瑪射線。它經過ct和磁共振等現代影像技術精確地定位於某一部位,我們稱之為“靶點”。它的定位極准確,誤差常小於0.5毫米;每條伽瑪射線劑量梯度極大,對組織幾乎沒有損傷。但201條射線從不同位置聚集在一起可致死*地摧毀靶點組織。它因功能尤如一把手術刀而得名,有無創傷、不需要全麻、不開刀、不出血和無感染等優點。
伽瑪刀治療原理 伽瑪射線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系統,是一種融立體定向技術和放射外科技術於一體,以治療顱腦疾病為主的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治療設備。它采用伽瑪射線幾何聚焦方式,通過精確的立體定向,將經過規劃的一定劑量的伽瑪射線集中射於體內的預選靶點,一次性、致死性地摧毀點內的組織,以達到外科手術切除或損毀的效果。病灶周圍正常組織在焦點以外,僅受單束伽瑪射線照射,能量很低,而免於損傷。猶如用放大鏡聚焦陽光,聚焦的焦點熱量可點燃物品,而焦點外的陽光則安全。用伽瑪射線代替手術刀,其治療照射范圍與正常組織分界非常明顯,邊緣如刀割一樣,人們形象地稱之為“伽瑪刀”。
伽瑪刀適用於哪些疾病? 伽瑪刀分為頭部伽瑪刀和體部伽瑪刀。頭部伽瑪刀有靜態式伽瑪刀和旋轉式伽瑪刀,靜態式伽瑪刀是將多個钴源安裝在一個球型頭盔內,使之聚焦於顱內的某一點,旋轉式伽瑪刀是在靜態式的基礎上改進而來,具備許多優點,是中國的專利。 頭部伽瑪刀可無創根治三叉神經痛(三叉神經疼)、膠質瘤、腦膜瘤、聽神經瘤、垂體瘤、顱咽管瘤等。 體部伽瑪刀主要用於治療全身各種腫瘤。 1、30毫米以下的聽神經瘤、垂體瘤和腦膜瘤等顱內良性腫瘤; 2、小而深的顱內動靜脈畸形; 3、一些手術不能切除干淨的良*腫瘤; 4、較小而邊緣清楚的顱內轉移癌; 5、帕金森氏病、癫痫病、精神病等功能性疾病。 伽瑪刀的優點 伽瑪刀能受到歡迎及推廣,主要是由於以下幾個原因:(1)無手術創傷。伽瑪刀不經開顱便可“切除”顱內病變,治療中病人無痛,可保持清醒,不需麻醉,無出血及術後感染。(2)手術精確,誤差小(±0.1mm),使用得當不會造成周圍組織的損傷,效果可達到顯微外科水平。據統計,世界各國使用伽瑪刀治療腦腫瘤患者至1994年已逾5000例[16],無1例直接致死或產生嚴重並發症及致殘者。(3)簡便、省時,每次治療照射1次即可,病人可在門診或住院1~2個月內完成。術後症狀不加重,很快恢復工作,不需療養。
上海411伽瑪刀中心 伽瑪刀、諾力刀治療費2.3萬元 電話:0533-87150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