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的蜂蜜凝固了,用什麼辦法讓它融化得快一點兒? 涼開水沖調即可。我聽蜂農說過這樣的叫結晶是蜂蜜純度高才會的。一般低溫容易出現見變稠再就像粗鹽那樣沉在地下。蜜是天然滋補強壯劑含有多種維生素、酶、礦物質及糖類化合物。以葡萄糖和果糖來說每100克蜂蜜含葡萄糖35克、果糖40克。因蜂蜜易吸收營養價值高是老年人常用的保健品之一。但是怎樣吃蜂蜜效果好呢?一、蜂蜜不可多服。因蜂蜜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屬於單糖可直接被人體吸收入血。如果一次進食蜂蜜量大就可使血糖快速上升。長時間過量食用蜂蜜會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易引發糖尿病。蜂蜜吃多少為好呢?目前沒有一個標准的說法。但從臨床實踐來看正常成人每天1~2匙約20克左右為宜。蜂蜜是較安全的如果因特殊情況用量需暫時增大一天也應少於50克。二、蜂蜜不宜加熱服用。蜂蜜中含有多種人體代謝中起重要作用的酶如葡萄糖轉化酶、蔗糖酶、澱粉酶等。這些酶類都怕熱溫度升高就失去活性營養價值消失。另外蜂蜜中的維生紊、氨基酸等營養成分也都怕熱高溫或開水沖調會使之受到破壞。因此蜂蜜宜用30度左右的溫開水調服夏季也可用涼白開沖調或加姜汁數滴調服以防胃寒。 不是凝固,是葡萄糖結晶,你只管吃就是了。注意吃蜂蜜,不要放在溫度過高的水中或其他食品中。 把蜂蜜連同瓶子一起在熱水中浸泡,但要注意熱水溫度必須低於70攝氏度,因為溫度過高會使蜂蜜中的酶失活,維生素損失。
其實變成固體的蜂蜜還是可以喝的,這是正常的結晶。
蜂蜜的保存方法: 1.蜂蜜買回家後,用陶瓷、無毒塑料等非金屬容器貯存,不能用鐵容器!蜂蜜宜放在陰涼、干燥、清潔、通風、溫度保持5~10℃、空氣濕度不超過75%的環境下。 2.蜂蜜應密封保存,取用蜂蜜的工具應洗淨擦干,防止水分進入,蜂蜜中溶入水分容易發酵變質。 3.好的蜂蜜在15~18℃以下時一般能夠結晶,變成白色或淡黃色結晶體。 4.蜂蜜不能和蔥一起食用。 5.蜂蜜宜用40度以下的溫水沖服,過高的水溫會破壞蜂蜜的營養成分。過熱會使蜂蜜中的酶失活,維生素損失。
蜂蜜保存宜放在低溫避光處。由於蜂蜜是屬於弱酸性的液體,能與金屬起化學反應,在貯存過程中接觸到鉛、鋅、鐵等金屬後,會發生化學反應。因此,應采用非金屬容器如陶瓷、玻璃瓶無毒塑料桶等容器來貯存蜂蜜。 蜂蜜在貯存過程中還應防止串味、及濕、發酵、污染等。為了避免串味和污染,不得與有異味物品(如汽油、酒精、大蒜等)腐蝕性的物品(如化肥、農藥、石灰、鹼、硝等)或不衛生的物品(如廢品、畜產品等同儲存)。 蜂蜜的保存期目前國家規定瓶裝蜜保質期18個月。但封蓋成熟濃度高的蜂也能保質多年。但吃蜂蜜新鮮為好,因新鮮蜜一般色、香、味口感較好。
蜂蜜放久了會變質,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味道變得交酸,二是變得較為稀(正常蜂蜜非常粘稠,上等的桂花蜜甚至可以用干淨的紙來包,而不是用桶或瓶來裝,可見其粘稠程度)。蜂蜜變質主要是溫度升高所致,因此冰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蜂蜜上面出現很多灰色的泡泡,表明蜂蜜裡某部分有機物分解,化為氣體溢出,此時,即使蜂蜜尚未變質,但營養價值已經降低。
6.通常,淺色蜜比深色蜜的質量要好,但是深色蜜比淺色蜜含有較多功能礦物質。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ater/1/1011586.shtml
呵呵用不超過70度的熱水加溫 蜂蜜和玻璃一樣,都不是純淨物,沒有固定的熔點和凝固點。 在溫度稍低的情況下蜂蜜的葡萄糖會釋出產生結晶尤其是濃度較高的蜂蜜! 正常的,蜂蜜的凝固是一種自然現象。 剛取出的蜂蜜,呈濃液狀,保存過程中氣溫經過13—15℃這一區間後,就會出現結晶,由以前的澄清透亮液狀,逐漸變為混濁,出現沉澱,最後全部或大部分成為白色的粒狀體。這種狀態的改變,絲毫不影響質量。 比如買蜂蜜的時候,溫度是20度,你拿回家放進溫度只有10度的冰箱裡,那麼蜂蜜的溫度就會從20降至10,在這個過程中就經過了13-15度這個溫度,凡是經過了這個溫度的蜂蜜就會出現結晶,但是不會對質量有任何影響的,可以放心。 另外,假如要想蜂蜜不結晶,那麼就要讓蜂蜜“不經歷”13-15這個溫度,買的時候氣溫高於15度,那麼保存氣溫就要一直在15度以上;買的時候氣溫低於13度,那麼保存氣溫就要一直保持在13度以下。 已經結晶的蜂蜜,想要融化結晶的話,可以先把蜂蜜放在一容器當中,另外取一更大的容器裝入涼水,將裝蜂蜜的容器放在裝有水的容器中,然後慢慢將水加熱(不能加得太熱了,否則會破壞蜂蜜的質量),結晶就會慢慢融化掉了。融化後的蜂蜜保存時要注意保持在15度以上,不要讓保存溫度經過13-15度這個階段,否則蜂蜜又會再次結晶。(另外,我個人建議不是必要的話,最好不要溶解蜂蜜結晶,因為加熱時的溫度是很難控制的,控制得不好的話,溫度過高就會破壞蜂蜜質量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