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小就是在棉花田裡長大的,所以對它相對來說應該是很了解了,也可以說略知一二。因為只有農民知道的最多,最准確!棉花的生長周期大概是七八個月左右,從四五月到十一月左右。棉花的生長程序很復雜,絕對比水稻和小麥復雜,它的生長幾乎離不開農民的照料!
從春三月開始,農民們便開始選購棉花籽了,以前用的棉花資因為還留有棉絲要用硫酸去掉,但現在買的都是已經整理好的棉花籽。棉花並不是想種豆子一樣直接種下去,先要用特殊的打罐機子,(一種用鐵字做成的農具)把潮濕的泥土制成罐頭狀,頂部留有個洞,然後把成千上萬的“棉花罐子”擺放整齊,把棉花籽放在頂部的洞裡,澆水,施肥。然後用熟料薄膜罩起來,這個和大棚蔬菜差不多,但規模比大碰蔬菜要小得多。這也就算完成了第一道工序了。
過三四天左右,棉花苗就生長出來了,嫩黃色的,很可愛,要保持透風,再過幾天要“盤罐子”就是移動那些棉花罐子。一方面把沒成熟的苗剔掉,另方面是供氧。仍然擺放整齊!等到半個月二十天左右,等棉花苗有十厘米以上的長度就可以移栽了,仍然是用打罐機子在田畸上挖個洞,把棉花罐子放進去,放進去之前仍要在懂裡施磷肥!少許。
這樣棉花苗也算在成長了,農民仍然不能休息,要除草,鋤地。這也是很長的一道工序,等葉子都長全了,還要澆水,摻上氯化鉀,還有二铵以及尿素。在大旱的時候還要運水抗旱!這一切完成後我們會看到棉花長出花蕾了,這時已經是七月份左右了,這時不僅要治藥水,專制蚜蟲,紅蜘蛛,還要把棉花上的沒長花蕾的杈(俗稱“公杈”還有“小耳朵”)給抹掉。緊接著又要施肥,就是為了讓它長出更多的花蕾。這次不是澆,而是用小犁(農具)在田畸上拖條溝,把上述三中肥混合,均勻的灑進去,然後蓋上泥土!然後再打助長素是為了不讓它長的太高太長,還要摘掉棉花頭,即生物書上提到的尖端優勢。都是為了讓它長出更多的花蕾。
棉花花才開時是百色的,一般是夜裡開,所以早晨看到的都是白色的花瓣,但是到了晚上。花都變成紅色的了,這時農民還是休息不了,要治農藥,主要的害蟲——棉鈴蟲。棉鈴蟲一般躲在棉花果實上(俗稱”棉花桃子”)或者在花蕾上,這東西真的很可惡,吃的很快,又很難找到。但是過了這一關棉花又將要成熟了。
大概是八月末,棉花的果實開始列開,這時農民們已經開始收獲了,起初是帶著口袋把列開的“棉花桃子”摘下,然後帶回家在田陽下均勻的曬,之所以是這樣是因為帶回來曬棉花會開的更快一點,而且地裡的列開的不集中很難去摘棉花,到後來棉花正式開了,就不用摘桃子了,直接在棉田裡摘棉花了,雪白雪白的,從九月中旬一直到十一月都是收獲的季節,農民們總是休息不了。但是看著雪白的棉花,無一不笑,笑得又匣昂那雪白的棉花!
十一月,開始刮寒風的時候,棉花又枯了,該手的也收完了,一年的耕作也算結束了。但是運氣好的,腰袋也飽了,大家身上穿的衣服,睡覺蓋的被子幾乎都用棉花制成的,而棉花也就是這樣長出來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