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搜索貴州沃爾瑪有野豬肉嗎正文

搜索貴州沃爾瑪有野豬肉嗎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搜索貴州沃爾瑪有野豬肉嗎
 
[編輯本段]基本概況
貴州省是中國西南地區的三大省份組成部分之一,省會貴陽市,簡稱“黔”和“貴”,黃果樹大瀑布是一個秀麗古樸、氣候宜人、風景如畫的地區。貴州省東鄰湖南省、南接廣西自治區、西南毗鄰雲南省、西北與四川省接壤、北面與重慶市相鄰。唐為黔中道;宋屬夔州路;元屬湖廣行省;明置貴州土司,是為貴州得名的開始,後置貴州布政使司;清改貴州省,省名至今未變。貴州省地處雲貴高原,人文古跡與別致景區眾多,如氣勢磅礴的黃果樹瀑布、典雅肅靜的遵義會議會址、武陵仙境的梵淨山、了無邊際的威寧草海等。貴州茅台鎮所產的茅台酒被譽為中國的國酒,也是與英國威士忌、法國白蘭地一同齊名的世界三大蒸餾酒。
中文:貴州省
英文:guizhouprovince
簡稱:黔、貴
貴州的車牌號碼與區號:貴州省(貴)
貴a貴陽,貴b六盤水,貴c遵義,貴d銅仁,貴e黔西南州,貴f畢節,貴g安順,
貴h黔東南州,貴j黔南州
貴州省各城市區號及郵編
貴陽0851550001
遵義0852563000
安順0853561000
都勻0854558012
凱裡0855556000
銅仁0856554300
畢節0857551700
六盤水0858553000
興義0859562400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貴州是古人類的發祥地之一。在黔西縣的觀音洞,發現了原始人使用過的石器,是長江以南地區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典型代表。此外,貴州還發現有舊時器時代中期的“桐梓人”、中晚期的“水城人”和晚期的“興義人”文化遺址。在普定縣發現的“穿洞文化”遺址,提供了1.6萬年前人類祖先在此生息的證據,而被譽為“亞洲文明之燈”。
一、鱉人時代(公元前30世紀——春秋)
四五千年前,鱉人就生活在貴州高原烏江南北兩岸的廣大地區。在後世人文學者的記憶裡。他們有雙重的身份。他們既是遠古的鱉巴人,也是古代蜀人魚凫部落的重要支系。鱉人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水利工程大師,貴州境內乃至中國境內眾多偉大的早期水利工程系統都留下了鱉人的身影。
1.公元前22世紀,堯舜命令鱉人鲧治水,未獲成功。稍晚,鲧的兒子大禹治水成功,禅讓以獲天下。
2.公園前21世紀,大禹的兒子啟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政權——夏朝。
3.公元前15世紀,魚凫人建立古蜀國魚凫王朝。
4.公元前7世紀初,鱉靈協助蜀王杜宇治水成功,禅讓以獲蜀國,建立蜀國開明王朝。鱉靈後裔治理蜀國十三世,並締造了蜀文化的中心——成都城。
5.春秋時代,鱉國為周楚屬國。鱉國的統治中心位於烏江北岸今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城附近。秦漢時代為鱉縣治所。
鱉注:鱉巴——夜郎——土家族、仡佬族等,是貴州早期人文發展的一條主線。早期鱉人延續時間之長、分布地域之廣,可以證明兩個事實。1、鱉即巴,巴即鱉,巴即鱉的變音。2、早期巴人的活動中心正是在貴州高原,而三峽及附近地區只是走進中原視野最前端的“巴人的籬笆”。
二、牂牁時代(春秋時代)
春秋時代,在今貴州南境有牂牁國,與北境鱉國並存。牂牁江位於珠江上游北盤江、南盤江、紅水河水域。遠古牂牁人屬於濮越民系,大約於越王勾踐稱霸時代立國。勾踐不僅被早期浙江越人、閩越人、南越人奉為祖先,他顯然也是珠江上游牂牁人的祖先。春秋時代牂牁人的勢力影響達到烏江南岸。漢代以後在貴州南境長期設有牂牁郡。牂牁國於戰國時代被夜郎所滅。牂牁歷史是貴州早期歷史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
鱉注:濮越——牂牁——布依族、侗族、壯族等,是貴州早期人文發展的另一條主線。濮越人更早期的活動中心大約在更南和更東的地區,牂牁時代進入貴州南境。因資料有限,所述從略。抱憾。
三、夜郎時代(戰國、秦、漢)
夜郎國是繼春秋鱉國、牂牁國之後於貴州高原崛起的又一個部落國。本文主張夜郎人為鱉靈入主蜀國之後的鱉人余部。夜郎國極盛時控制范圍包括今天貴州全境、四川南部、重慶東南部、湖南西部、雲南東部、廣西北部。
秦漢初年,中央政府於夜郎境內置郡縣,而夜郎部落並未完全瓦解,實為共治時期。郎縣、夜郎縣、郎郡治所位於烏江北岸今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城附近。前25年,漢朝擊潰夜郎余部。
四、郡縣時代(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
1、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公元前221年後),將全國劃為36郡。貴州北部、西北部,分屬巴郡、蜀郡管轄。貴州南部、東部,分屬黔中郡和象郡管轄。
2、西漢初年,貴州分屬益州刺史部犍為郡和牂牁郡。犍為郡管轄今貴州北部、四川南部、重慶南部的大部分地區。牂牁郡管轄今貴州南部及周邊地區。牂牁郡治蘭且(今貴州貴定附近、或凱裡附近、或安順附近)。西漢中晚期,貴州北部大部分地區劃入牂牁郡管轄。牂牁郡領14縣:蘭且、鄨縣、平夷、毋斂、夜郎(駐都尉)、談稿、談指、漏臥、漏江、同並、句町、宛溫、都夢、進桑(駐都尉)。這基本上已經是今天貴州全省格局。
3、東漢基本延續西漢區劃。
4、三國時蜀國牂牁郡治且蘭(今貴州凱裡西北。領7縣:且蘭、毋斂、廣談、鄨縣、平邑、夜郎、談指。
5、西晉初年牂牁郡治萬壽(今貴州甕安。領8縣:萬壽、且蘭、鄨縣、平夷、廣談、毋斂、夜郎、談指)。兩晉的大部分時期,貴州境內有牂牁、夜郎、平夷三個小郡。
6、南北朝時屬宋國荊、益二州。
7、隋代貴州大體屬於梁州刺史部和荊州刺史部管轄范圍。境內有明陽郡(今貴州鳳岡北部)領4縣:明陽、寧夷、高富、綏陽。羊牁郡(今貴州甕安東北部)領2縣:羊牁、賓化。
鱉注:客觀地看,這一時期在貴州境內的郡縣設置象征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一方面歷朝歷代均在夜郎、進桑等地駐軍、移民,另一方面卻並沒有對相關地區形成有效的管理,控制權仍然是在土著部落手中,有時候甚至面對來自這些高原民族的軍事威脅。這一時期在貴州地區的郡縣設置更多地成為一種地理符號。
五、土司時代(唐、宋、元)
唐代中央政府開始推行羁縻州制度,在當時的邊疆地區利用地方土著管理地方事務,貴州境內出現了幾個對後來產生深遠影響的地方土司政權。在今貴州省境,僅在烏江以北及黔東北地區一度設有正州,其他地區主要是羁縻州。而到了宋代,由於朝廷面臨來自北方遼國、西夏國的強大軍事壓力而無暇南顧,烏江以北的正州也逐步改為羁縻州。對貴州歷史影響最大的是安、宋、田、楊四大土司政權。
1、水西安氏土司與水東宋氏土司
彝族先民曾被稱為“羅羅”或“羅蘇”等。唐宋時代,隨著大理國的崛起彝族部落開始越過烏蒙山在今天貴州地區廣泛發展。他們在唐末已形成較大的獨立政權,被稱為“大鬼主羅殿王”。宋末,貴州中部有羅氏鬼國(羅施鬼國,依附於宋.南部有羅殿國,依附於大理。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置八番羅甸宣慰司。至元十九年(1282年),設順元等路軍民宣慰司。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順元、八番兩宣慰司合並,設八番順元宣慰司都元帥府於貴陽。後來又以烏江上游的鴨池河為界分為水東﹑水西。水西由安姓土司統治。水東由宋姓土司統治。至明初,彝族土司管轄今貴州省除遵義、銅仁、黔東南之外的大部分地區。
2、思州田氏土司
思州人自譽“先有思州,後有貴州”,的確如此。遠在夜郎人、牂牁人之前,烏江南北均為鱉國故地,而自唐以後仍然保持了更多鱉人余韻的地方,非思州莫屬。風景绮麗的岑鞏鳌山、龍鳌河就是明證。思州及湘西土家族的歷史,正溯鱉人歷史,也是遠古時代巴人的歷史,上接鲧禹,繁衍至今。
唐代貞觀四年(公元630年)時設羁縻州思州,歷唐、宋、元、明,均為田氏世襲。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廢思州宣慰司、思南宣慰司,以思州之地置思州、黎平、新化、石阡四府,以思南之地置思南、鎮遠、銅仁、烏羅四府,始建貴州。
3、播州楊氏土司
播州為春秋時代鱉國之中心。戰國時代屬夜郎國。秦置鱉縣,屬巴郡。漢初置犍為郡,治所在鱉縣。漢元鼎六年(前111年)鱉縣、夜郎縣等改隸牂柯郡。唐初置郎州,貞觀十三年(639年)郎州易名播州。
唐朝起於太原,太原人故此得守天下。唐大歷五年(770年)播州“土酋叛”,太原羅榮率師入播“平叛”,據有播土。大中十三年(859年)南诏大理國酋龍自稱皇帝,派兵侵占播州。安南都護收復播州。鹹通十四年(873年)南诏再次攻陷播州。山西太原人楊端應募,與其舅謝氏率令狐、成、趙、猶、婁、梁、韋七姓,明攻婁山,暗渡赤水,收復播州。羅榮五世孫羅太汪偕同征戰,楊、羅子孫遂家於播。楊氏開始世襲統治播州。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分播州地為二,遵義府屬四川,平越府屬貴州。自唐末楊端至明末楊應龍,楊氏土司治播二十九世,七百馀年。播州楊氏土司管轄范圍相當於今天貴州省遵義地區、黔東南州黃平凱裡一帶、及甕安、金沙、綦江等地。楊氏為今天貴州第一大姓。
六、行省時代(明代至今)
元末天下大亂,西南土司紛紛立國稱王。
明洪武初年(1368年),水西土司霭翠和他的妻子奢香率部擁護朱元璋並協助了明朝平定雲南的戰爭。朱元璋特賜霭翠漢姓安,將順元路改為貴州宣慰司(今貴陽、黔西大方、水城一帶,治所在今貴陽),封霭翠為貴州宣慰使,並賜給他許多金銀和絹帛。
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朱元璋特頒诏書,宣布霭翠的地位在其他宣慰使之上。
霭翠去世後,奢香繼任貴州宣慰使,並修築了貴州至雲南、四川的驿道,促進了貴州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為貴州行省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明永樂永樂十一年二月初二日(1413年3月3日),設置貴州布政使司。廢思州宣慰司與思南宣慰司,保留水東土司與水西土司,同屬貴州布政司管轄。從此,貴州正式成為省一級的行政單位。
清雍正5年(公元1727年),將四川屬遵義府,廣西屬荔波及紅水河、南盤江以北地區,湖廣屬平溪、天柱,劃歸貴州管理轄。將貴州屬永寧州劃為四川管理轄。至此,貴州延續至今的行政區劃基本確定。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貴州地處雲貴高原,介於東經103°36′~109°35′、北緯24°37′~29°13′之間,東靠湖南,南鄰廣西,西毗雲南,北連四川和重慶,東西長約595千米,南北相距約509千米。全省土地總面積176167平方千米,占全國總面積的1.8%。
甲秀樓貴州地貌屬於中國西部高原山地,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貴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種基本類型,其中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境內山脈眾多,重巒疊峰,綿延縱橫,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婁山,自西向東北斜貫北境,川黔要隘婁山關高1444米;中南部苗嶺橫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東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淨山高2572米;西部高聳烏蒙山,屬此山脈的赫章縣珠市鄉韭菜坪海拔2900.6米,為貴州境內最高點。而黔東南州的黎平縣地坪鄉水口河出省界處,海拔為147.8米,為境內最低點。貴州巖溶地貌發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出露)面積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61.9%,境內巖溶分布范圍廣泛,形態類型齊全,地域分布明顯,構成一種特殊的巖溶生態系統。
貴州的氣候溫暖濕潤,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溫變化小,冬暖夏涼,氣候宜人。2002年,省會貴陽市年平均氣溫為14.8℃,比上年提高0.3℃。從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多在3℃~6℃,比同緯度其他地區高;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一般是22℃~25℃,為典型夏涼地區。降水較多,雨季明顯,陰天多,日照少。2002年,9個市州地所在城市中,降水量最多是興義市,為1480毫米;最少的是畢節市,為687.9毫米。受季風影響降水多集中於夏季。境內各地陰天日數一般超過150天,常年相對濕度在70%以上。受大氣環流及地形等影響,貴州氣候呈多樣性,“一山分四季,十裡不同天”。另外,氣候不穩定,災害性天氣種類較多,干旱、秋風、凌凍、冰雹等頻度大,對農業生產危害嚴重。
貴州

[1] [2] 下一页

你喜歡滑雪麼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