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光欄的作用? 小型稜鏡攝譜儀的使用任何一種原子受到激發後,當由高能級躍遷到低能級時,將輻射出一定能量的光子,光子的波長為,由能級間的能量差決定:式中,為普朗克常數,c為光速。不同,也不同。同一種原子所輻射的不同波長的光,經色散後按一定程序排列而成的光譜,稱發射光譜。不同元素的原子結構是不相同的,因而受激發後所輻射的光波具有不同的波長,也就是有不同的發射光譜。通過對發射光譜的測量和分析,可確定物質的元素成分,這種分析方法稱為光譜分析。通過光譜分析,不僅可以定性地分析物質的組成,還可以定量地確定待測物質所含各種元素的多少。發射光譜分析常用攝譜儀進行。小型稜鏡攝譜儀,是以稜鏡作為色散系統,觀察或拍攝物質的發射光譜。【實驗目的】:1.了解攝譜儀的結構、原理和使用方法,學習小型攝譜儀的定標方法。2.觀察物質的發射光譜,測定氫原子光譜線的波長,驗證原子光譜的規律性,測定氫原子光譜的裡德堡常數。3.學習物理量的比較測量方法。【實驗儀器】:小型攝譜儀、汞燈及鎮流器、氫燈及電源、調壓變壓器。【實驗原理】:1.氫原子光譜的規律1885瑞士物理學家巴爾末發現,氫原子發射的光譜,在可見光區域內,遵循一定的規律,譜線的波長滿足巴爾末公式:(1)式中,n=3,4,5,組成一個譜線系,稱為巴爾末線系。用波數()表示的巴爾末公式為:n=3,4,5(2)式(2)中,稱為氫原子光譜的裡德堡常數。用攝譜儀測出巴爾末線系各譜線的波長後,就可由式(2)算出裡德堡常數,若與公認值=1.096776相比,在一定誤差范圍內,就能驗證巴爾末公式和氫原子光譜的規律。2.譜線波長的測量先用一組已知波長的光譜線做標准,測出它們移動到讀數標記位置處時螺旋刻度尺的讀數後,以為橫坐標,為縱坐標,作~定標曲線。對於待測光譜波長的光源只要記下它各條譜線所對應的螺旋尺上讀數,對照定標校正曲線就可確定各譜線的波長。本實驗利用汞燈為攝譜儀進行定標校正。然後測出氫原子光譜巴爾末線系各譜線的波長,再根據式(2)算出。【實驗步驟與內容】:1.對著儀器(如右圖)或儀器使用說明書,在處裝上看鏡目鏡,熟悉攝譜儀各部分的結構及操作方法。2.將汞燈置於“s”處,前後移動聚光鏡1,使光源清晰地成像於狹縫處。在目鏡中觀察出射光譜,轉動轉角調節輪,使任一條光譜進入視場,輕輕轉動出射聚光鏡2的調焦手輪,使光譜線像聚焦清晰;再轉動角調節輪,逐個觀察光源的各條光譜線並與附表中列出的譜線顏色核對無誤後,開始測量。依次記下各光源不同波長譜線的所對應的讀數。3.將氫燈置於“s”處,(注意:氫燈用的是高壓,調壓變壓器輸出指示數不能超過規定的值),測出氫原子光譜中紅、藍、紫三條譜線所對應的鼓輪讀數。4.數據處理與分析:(1)列表記錄所有數據,表格自擬。(2)用毫米方格作圖紙,作出光譜儀的~定標曲線。(3)由定標校正曲線及氫光譜測得的,求出巴爾末譜線系中三條譜線的波長,並與氫光譜的標准波長比較。(4)由氫光譜所測得的三個波長,按式(2)算出裡德堡常數,求出其平均值,並與公認值比較,算出測量的不確定度。【注意事項】:1.光譜儀中的狹縫是比較精密的機械裝置,實驗中不要任意調節。旋轉轉角調節輪時,動作一定要緩慢。禁止用手觸摸透鏡等光學元件。2.氫光源使用的是高壓電源,應特別小心。開燈前,先將調壓變壓器置於低電壓處,然後通電源,慢慢地調節變壓器升壓到氫光源穩定發光。關燈時,先把變壓器降到最低電壓,再斷開電源。問題討論1.要能在看譜目鏡中看到不同波長的譜線,應如何調節?各譜線出射時的相對位置應在何處讀出?2.測物質光譜波長時,如何定標?3.氫原子光譜的巴爾末線系三條譜線的量子數n各為多少?4.根據光柵實驗和本實驗的學習、實踐,請對光柵光譜和稜鏡光譜作簡要的比較、分析。5.要使比較光譜的各個光源的位置都位於攝譜儀准直透鏡的光軸上,應怎樣進行調節?6.利用比較光譜測定光波波長的原理是什麼?7.哈特曼光闌的作用是什麼?8.為什麼感光片必須位於一定的傾斜的位置上,才能使可見光區的所有譜線清晰?9.你知道有哪些測定光波波長的方法?你已作過的實驗有哪幾種?試比較它們的特點。附錄一、攝譜儀基本結構攝譜儀的光學系統原理如右圖所示,自光源s發出的光,經聚光鏡會聚於可調狹縫上,調節狹縫以獲得一束寬度、光強適當的光,此光經准直透鏡後成平行光射到稜鏡上,再經稜鏡折射色散,由另一聚光鏡成像於接收系統。以上元部件均安裝在導軌上。下面分別介紹攝譜儀的幾個主要元部件。(1)狹縫頭狹縫頭由狹縫片、狹縫蓋、哈特曼光欄、刻度手輪、曝光開關等組成。狹縫頭是光譜儀中最精密、最重要的機械部分,它用來限制入射光束,構成光譜的實際光源,直接決定譜線的質量。狹縫片由一對能對稱分合的刀口組成,其分合動作由刻度手輪d控制。刻度手輪是保持狹縫精密的重要部分,因此轉動手輪時一定要用力均勻、輕柔,狹縫蓋內裝有能左右拉動的哈特曼欄板c,蓋外裝有可左右拉動控制狹縫開、閉的曝光的開關e,如圖28-3所示。哈特曼光欄是用來改變譜線在照相膠片上的位置,以便對三種譜線進行比較。當板上三條刻線與狹縫蓋邊緣相切時,表示光欄板上的三個橢圓孔相應地移到狹縫的正前方,從而選擇光譜在膠片上的位置。曝光開關還兼有防塵作用,在不使用時應把它關閉。(2)色散系統色散系統是一個恆偏向稜鏡,它使光線在色散的同時又偏轉90o。稜鏡本身也可繞鉛直軸轉動。(3)接收系統小型稜鏡攝譜儀的接收系統有三種。①照相機;②看譜目鏡;③出射狹縫,可分別裝於圖28-2中的處。若處裝上照相機,則光譜可成像在毛玻璃屏上,調焦清晰後,取下毛玻璃屏換上感光膠片,即可曝光拍攝光譜線。若處裝上出射狹縫,則構成一個單色儀,轉動稜鏡轉角調節輪,可使聚焦於出射狹縫的不同光譜線射出,以獲得所需的單色光。若處裝上看譜目鏡系統,則可直接用眼睛觀察光譜線。本實驗利用看譜系統進行各種發射光譜線波長的測量。在看譜目鏡視場中有一小的黑三角,作為測量譜線波長的基准。當轉動稜鏡轉角調節輪時,稜鏡位置旋轉,出射的光譜線位置也跟著移動,當在所需讀出的譜線移到黑三角位置處時,可由與轉角調節輪相連的螺旋刻度尺上讀出此時稜鏡的相對位置。欲知此時譜線波長的數值,則需先對螺旋刻度尺進行定標校正。二、汞、氫光譜的標准波長表光源 顏色和波長(nm)氦 藍 藍 藍綠 藍綠 藍綠 藍綠 黃 紅 紅438.79 447.15 471.32 492.19 501.57 504.77 587.56 667.82 706.57汞 紫 紫 藍 藍綠 綠 黃 黃 紅404.66 407.80 435.84 491.60 546.07 576.96 579.07 623.40氫 紫 藍 紅434.05 486.13 656.28 參考資料: http://home.henannu.edu.cn/jingpinkecheng/gx/kecheng/shiyan/6.htm
總反應:co2+h2018——→(ch2o)+o218 注意: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全部來自水,光合作用的產物不僅是糖類,還有氨基酸(無蛋白質)、脂肪,因此光合作用產物應當是有機物。 各步分反應: h20→h+o2(水的光解) nadp++2e-+h+→nadph(遞氫) adp→atp(遞能) co2+c5化合物→c3化合物(二氧化碳的固定) c3化合物→(ch2o)+c5化合物(有機物的生成)
光合作用的過程:1.光反應階段光合作用第一個階段中的化學反應,必須有光能才能進行,這個階段叫做光反應階段。光反應階段的化學反應是在葉綠體內的類囊體上進行的。暗反應階段光合作用第二個階段中的化學反應,沒有光能也可以進行,這個階段叫做暗反應階段。暗反應階段中的化學反應是在葉綠體內的基質中進行的。光反應階段和暗反應階段是一個整體,在光合作用的過程中,二者是緊密聯系、缺一不可的。
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的過程。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我們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那麼,光合作用是怎樣發現的呢?
光合作用的發現直到18世紀中期,人們一直以為植物體內的全部營養物質,都是從土壤中獲得的,並不認為植物體能夠從空氣中得到什麼。1771年,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發現,將點燃的蠟燭與綠色植物一起放在一個密閉的玻璃罩內,蠟燭不容易熄滅;將小鼠與綠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內,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因此,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氣。但是,他並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氣中的哪種成分,也沒有發現光在這個過程中所起的關鍵作用。後來,經過許多科學家的實驗,才逐漸發現光合作用的場所、條件、原料和產物。下面介紹其中幾個著名的實驗。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把綠色葉片放在暗處幾小時,目的是讓葉片中的營養物質消耗掉。然後把這個葉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過一段時間後,用碘蒸氣處理葉片,發現遮光的那一半葉片沒有發生顏色變化,曝光的那一半葉片則呈深藍色。這一實驗成功地證明了綠色葉片在光合作用中產生了澱粉。
1880年,德國科學家恩吉爾曼用水綿進行了光合作用的實驗:把載有水綿和好氧細菌的臨時裝片放在沒有空氣並且是黑暗的環境裡,然後用極細的光束照射水綿。通過顯微鏡觀察發現,好氧細菌只集中在葉綠體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臨時裝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細菌則集中在葉綠體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圍。恩吉爾曼的實驗證明:氧是由葉綠體釋放出來的,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光合作用的過程:
光反應階段光合作用第一個階段中的化學反應,必須有光能才能進行,這個階段叫做光反應階段。光反應階段的化學反應是在葉綠體內的類囊體上進行的。
暗反應階段光合作用第二個階段中的化學反應,沒有光能也可以進行,這個階段叫做暗反應階段。暗反應階段中的化學反應是在葉綠體內的基質中進行的。光反應階段和暗反應階段是一個整體,在光合作用的過程中,二者是緊密聯系、缺一不可的。
光合作用的重要意義光合作用為包括人類在內的幾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質來源和能量來源。因此,光合作用對於人類和整個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光合作用的意義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制造有機物。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數量是非常巨大的。據估計,地球上的綠色植物每年大約制造四五千億噸有機物,這遠遠超過了地球上每年工業產品的總產量。所以,人們把地球上的綠色植物比作龐大的“綠色工廠”。綠色植物的生存離不開自身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人類和動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
第二,轉化並儲存太陽能。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成化學能,並儲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中。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間接利用這些能量作為生命活動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歸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儲存起來的。
第三,使大氣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對穩定。據估計,全世界所有生物通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和燃燒各種燃料所消耗的氧,平均為10000t/s(噸每秒)。以這樣的消耗氧的速度計算,大氣中的氧大約只需二千年就會用完。然而,這種情況並沒有發生。這是因為綠色植物廣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斷地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釋放氧,從而使大氣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著相對的穩定。
第四,對生物的進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綠色植物出現以前,地球的大氣中並沒有氧。只是在距今20億至30億年以前,綠色植物在地球上出現並逐漸占有優勢[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