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血內有什麼物質,使得它有超強的耐力 把鹵制好的鹵豆腐切成細小片兒,再拌上用邵陽特產的朝天椒、姜末、花生油等佐料做成的調味品,你就可以美滋美味吃上武岡特產的鹵豆腐了。制做鹵豆腐最關鍵的是鹵水的制做,據說武岡鹵豆腐的鹵水是由好幾十味具有保健作用的名貴中草藥等原料熬制而成
邵陽本地特產:[邵陽竹簧雕刻],[武岡銅鵝],[寶慶豬血丸子] ·寶慶玉蘭片·邵陽竹簧雕刻·武岡銅鵝 ·新寧臍橙·雪峰蜜桔·邵東三刀 ·寶慶豬血丸子·武岡豆腐
等等有很多!!!!!! 給你一個網站,你可以自己上去看一看....
http://www.0739.ccoo.cn/tec/( 邵陽特產頻道) 希望你能找到你想要的.邵陽有什麼特產?
寶慶它栗:又稱邵陽它栗,產於邵陽(舊稱寶慶)、武崗、城步等縣,其中邵陽的東田、五豐、水田、羅城、雙河等地,種植集中。澀皮易剝,味甜、糯性,營養豐富。尤以邵陽東田鄉中台村所產最優。
邵陽朝天辣椒:產於隆回、邵陽、武岡、新邵、邵東諸縣。果皮鮮紅有光澤,久藏不變色。辣味強烈,有“辣椒之王”之稱。清道光二十九年所修《寶慶府志》已有記敘。
寶慶苡米:始於明末,有楊氏農民由四川帶回種子,先在城步縣侯家寨試種,成功後推廣至蓬洞、汀坪、蘭蓉等地,繼而發展至全縣及洞口、隆回、新寧、武岡等縣的山區。各地苡米均以寶慶(今邵陽市)為集散地,故得名。以其顆粒飽滿整齊、晶瑩潔白、品質優良而著稱。
邵陽翻簧竹刻:系采用楠竹最內層的簧蔑部分制成的日用品與裝飾品。產品制作精美,造型別致,典雅古樸,具有獨特的東方藝術色彩與民族風格。
西區:手工竹雕、羽毛畫。
郊區面鋪鄉:大理石。
郊區蔣河橋鄉:羽絨玩具。
武岡市
武岡銅鵝:因其喙、蹼色橙黃似銅,故名。當地名廚利用鵝肉及其內髒,烹制佳肴,號稱鵝席,別具風味。早在500年前的明代嘉靖年間,該鵝即被譽為“世之名鵝”。
邵東縣
邵東黃花菜:主要品種為茶子花、荊州花,采用無性繁殖,分兜栽培。
刀、剪。
仙槎橋鎮:菜刀、剪刀、剃刀、小五金。
槎江鄉:紫雲峰雲霧茶。
刀龍嶺鄉:“三刀”(菜刀、剪刀、剃刀)。
洞口縣
羽絨制品、蜜柑罐頭、冬筍罐頭、猕猴桃罐頭。
洞口墨晶石雕:為石雕工藝美術品,原料墨晶石原產洞口縣,當地原稱子石(作算盤子)或紫石,50年代後改今名。以後在新化、澧縣、桑植等地均有發現。澧縣稱豬屎巖,桑植稱馬屎巖,保靖稱玉石巖,新化稱灰石子。以新化產最佳。品種有動物、玩具、人物、文具、花瓶、仿古器皿、秦兵馬俑等,達1200余個花色品種,產品純黑光亮,渾厚古樸,頗具地方特色,可隨身攜帶,或案頭陳設。
古樓鄉:古樓碎茶。
橫溪鄉:雪峰蜜柑。
新邵縣
西坪煙草、寶慶辣椒、北路生姜、龍牙百合、新邵山羊。
小塘鄉:小塘鴕鴨。
綏寧縣
武陽鎮:武陽鼎鍋。
黃桑坪苗族鄉:松脂、香菇、木耳。
新寧縣
新寧臍橙:甜酸適度,有香氣,耐貯藏,為鮮食良種。11月中下旬采收。30年代從日本引進苗木栽培,先試種於邵陽、懷化地區,後推廣,永州、郴州等地亦有。
白沙鎮:雪峰蜜橘。
堡口鄉:“堡口豆腐”。
邵陽縣
河邊鄉雙井村:麻子窯陶器。
隆回縣
五色紙、香粉紙。
隆回無核腰帶柿:果大,色橙紅,味甜汁多,據縣志記載,無核腰帶柿已有600余年栽培歷史,現集中分布於該縣南部石灰巖丘陵區,以羅子團、荷香橋、樹竹、碧山、橫板橋、沙子坪等鄉最盛。
隆回龍牙百合:以瓣似龍牙而得名。其個大,瓣粗,白淨,鮮嫩,久負盛名。栽種歷史已200多年,清道光年間修編的《寶慶府志》記述:“百合,邵陽出者特大而肥美”。
灘頭木版年畫:產於灘頭鎮。產品分兩大類。一為門畫類,有托貨(為唐代名將秦叔寶、尉遲恭畫像)、水貨(又稱苗貨,為苗族英雄畫像,銷貴州苗族地區)、廣貨(為三國名將關雲長畫像,主銷廣西)。二為雜門類,又分戲文、喜慶、故事傳說、仕女娃娃等小類。該年畫在清同治年間已相當發達。
高平鎮:竹席、斗笠。
羅白鄉:寶慶辣椒。
中團鄉:望雲蜜橘、雲霧仙茶。
黃金井鄉:白馬毛尖茶。
羅洪鄉:糯米甜酒。
城步苗族自治縣
松脂、玉蘭片、猕猴桃、板栗。
長安營鄉:“香米”曾為貢品,蟲茶、龍頭竹、龜魚。
蘭蓉鄉:苡米。
邵陽是一座歷史古城,西周召伯,甘棠布政;春秋白善,壘土築城,距今已有2500余年了。邵陽,舊名寶慶,位於湘中而偏西南。北障雪峰之險,南屏五嶺之秀,資水橫貫,邵水交匯,盆地珠連,丘陵起伏。自西漢置縣,為郡為州為府,為一方之重鎮。北鄰婁底,南界永州,上通雲貴,下接長衡。自古為交通要道,商埠中心,經濟發達,文化昌明。
邵陽現為省轄市,轄1市8縣3區,人口700萬,面積2萬平方公裡。地域遼闊,交通便利。姿邵鐵路東來,國道交迭;資水坑蜒北去,江河流布。氣候溫和,風物怡人。地理形勝,文化遺存。雙江秋月,昭陵故城。法相摩刻,岳平雲頂。山川靈秀,物產豐盈。資源豐富,河下流金。地方風味土產,馳名四海。歷為雪峰柑桔之鄉,如今是一座現代化工業新城。
邵陽也是一方旅游勝地。山川地理,秀麗天成。岌山景區,是天下風光之勝;南山枚場,為江南草山明珠;黃桑森林王國,雲山佛門聖地,綏寧神奇綠洲,龍山地下藏金。銀衫國寶,鐵衫群落,自然景觀,民族風情。泛舟資江三峽,尋幽舜皇秀色,無不風光奇絕,引人入勝。邵陽更是一方人文荟革之區。“衣冠王化染,耕鑿古風同”。邵陽開化甚早,民風淳厚,智慧勤勞,尚武崇文,文明綿遠,代有才人。唐代胡曾,工詩味史;車氏一家,才俊滿門;清代魏源,倡師夷制夷之說;民元蔡婿,有護國倒袁之勳。比及民國,志士接踵。御外侮而謀解放,表國平沙場獻身;求真理而競自由,尹如圭血寫春秋。他們都是邵陽人傑,千古風流,民族精英。新中國成立後,人民做主,百廢俱興。中國共產黨領導,艱苦創業,改舊貌而換新顏;移風易俗,建文明而樹新風。彩圖重繪,山河一新,滄桑巨變,欣欣向榮。際此改革開放,更是千帆競發,城鄉經濟飛騰,悠悠古城,百業勃興。
境內系江南丘陵向雲貴高原過渡地帶,南嶺山脈綿亘南境,雪峰山脈聳峙西、北,衡邵丘陵盆地展布中、東部。整個地勢西南高而東北低,順勢向中、東部傾斜,呈東北向敞口的筲箕形。最高峰為城步苗族自治縣東部二寶頂,海拔2021米;最低處是邵東縣崇山鋪鄉珍龍村測水岸邊,海拔僅125米,地勢比降為10.25%。境內溪河密布,有5公裡以上的大小河流595條,分屬資江、沅江、湘江與西江四大水系。資江干流兩源透巡,支派縱橫,自西南向東北呈“y”字型流貫全境,流域面積遍及市轄9縣3區。巫水源出城步,橫貫綏寧,西入沅江,為境內西南部的主要水道。全境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光照充足,水雨豐沛,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夏少酷熱,冬少嚴寒。受地貌多樣、高差懸殊影響,氣候既有東、西部的地域差異,又有山地與丘平區的垂直差異,形成一定的小氣候環境和立體氣候效應。境內年平均氣溫16.1~17.1c,無霜期272~304天,日照時數1347.3~1615.3小時,降水量1218.5~1473.5毫米;雨水大多集中在4~6月,易遇夏秋連旱。
早在新石器時代,境內即有先民棲息屯居。秦代,今境內分屬長沙郡及黔中郡。西漢初,始置昭陵縣。吳寶鼎元年(266),分零陵郡北部都尉轄地置昭陵郡,治今城區,為境內建郡之始。西晉太康元年(280),更昭陵為邵陵,移郡治於資江北岸。唐代設邵州,與邵陽縣在今城區同城而治。宋崇寧五年(1106),分邵州西部置武岡軍。南宋寶慶元年(1225),理宗趙晌登極,用年號命名曾領防御使的封地,升邵州為寶慶府,寶慶之名始於此。元代設寶慶、武岡2路。明初設寶慶、武岡2府,後降武岡為州。中華民國2年(1913),廢寶慶府,設寶慶縣,境內各縣隸湘江道;民國11年直隸於省。民國17年,寶慶縣復名邵陽縣。民國26年,在邵陽縣城設置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0月設置湖南省邵陽區督察專員公署;同時建立邵陽市,隸邵陽縣。11月,邵陽區督察專員公署更名為行政專員公署。翌年7月,邵陽市升格為縣級市。1955年4月,邵陽區行政專員公署更名為邵陽專員公署。1968年2月,邵陽地區革命委員會成立,邵陽專區改稱邵陽地區。1977年7月,邵陽市升格為省轄市,仍由中共邵陽地委、地區革委會代管;10月,分邵陽地區東北部置漣源地區。1980年元月,邵陽市由省直隸。1986年元月,國務院批准撤銷邵陽地區建制,實行市領導縣體制。1990年末,邵陽市共轄邵東、新邵、邵陽、隆回、洞口、綏寧、城步、武岡、新寧9縣,東、西、郊區3區,59個縣轄區,59鎮,308鄉,11個街道辦事處。全市總人口為676.68萬人,居全省14個地州市首位。其中市區人口51.75萬人;加上59個建制鎮,城鎮人口達194.92萬人,占總人口的28.8%。全市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裡325人,較全省平均密度高出38人。中、東部人口稠密,西南部山區人口稀疏。邵陽又是湖南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省轄市,除漢族外,繁衍生息著苗、瑤、回、侗、土家、壯、仫佬、滿、布依、拉枯、黎、彝、白等39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39.38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5.94%。建有1個苗族自治縣,25個民族鄉。
境內山地、丘陵、崗地、平原各類地貌兼有,大體是“七分山地兩分田,一分水、路和莊園”。1990年,全市土地總面積3131.4萬畝,其中耕地639.19萬畝,居全省第二位;耕地中有水田430.28萬畝。除盛產水稻、雜糧外,經濟作物和傳統土特產品種繁多。寶慶苡米、陡嶺煙葉、龍牙百合、武岡銅鵝、雪峰蜜桔、新寧臍橙、邵東黃花、隆回辣椒等久負盛名,蜚聲省內外;茶葉、西瓜、黃豆、花生、生姜、大蒜、蘭麻、蠶桑、甘蔗、藥材等出產頗豐。柑桔、黃花菜、苡米等作物產量為全省之冠;烤煙產量居全省第二位。全市被定為湖南省的山丘經濟開發區。
邵陽位於南嶺山脈、雪峰山脈與雲貴高原余脈三大植物區系交會地帶,是湖南四大林區之一,高等植物有245科,792屬,2826種。其中用材林樹種210種,以杉木、馬尾松和闊葉用材林為大宗。經濟林樹種432種,楠竹、油茶、油桐、漆樹、板栗、烏柏、白蠟樹、山蒼子樹等成片分布。受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樹種有60種,一級保護的銀杉,二級保護的資源冷杉、銀杏、鐘尊木、連香樹、鵝掌揪、香果樹、水青樹、蓖子三尖杉等,為國內特有的孑遺樹種。城步沙角洞的銀杉群落,新寧、城步的資源冷杉群落,綏寧黃桑的長苞鐵杉群落,是研究江南地域古生物學的活標本。茂密的森林是野生動物良好的棲息環境和繁衍場所,境內有野生脊椎動物397種,分屬5綱,33目,102科。受國家一、二級保護的珍稀動物有金錢豹、雲豹、華南虎、水鹿、黃腹雉角、紅腹錦雞、鼋、大鲵等36種。已建立綏寧黃桑、武岡雲山、新寧舜皇山和紫雲、萬峰山4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和一批縣級自然保護區。1990年,全市林地面積為1588.89萬畝,活立木總蓄積量達2843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42.7%。其中綏寧縣活立木蓄積量1050萬立方米,人均32.94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67.7%,均居全省各縣之首,有“神奇的綠洲”之譽。長期以來,境內除盛產木材、楠竹、茶油、桐油、生漆等大宗林產品外,松脂、玉蘭片、白蠟、五倍子、[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