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人對哈爾濱來說是外來民族。隨著中東鐵路蒸汽機車轟鳴,也帶來西方文明的沖擊。廣大的人民群眾是友好相處,互相影響的。 過去的哈爾濱人都能講幾句、盡管發音不准、也能揣摩懂的"俄語",而且精通俄語的人,大有人在。俄語成為哈爾濱語言組成中的特殊部分,甚至留存到今天。 比如:大面包--列巴、"梭形面包"(文革中的叫法)--賽依茄、粗肉腸--力道斯、奶皮子--西米旦、白酒(俄國酒)--伏特克、水龍頭--葛蘭、水桶--維特羅、爐子一別列達、汽油--賓進、外套--夾克、鞋--巴金克、機器--馬什(縫紉機、馬什井)、封閉貨車--瓦罐、流氓--胡裡干、土匪--紅胡子、軍官--戈比旦、士兵??掃達子、工人??老博得、女人??瑪達姆、好??哈啦少、不好??涅哈啦少、狗??掃巴克等。 昔日,掌鞋的、擺攤的、開小鋪的,甚至挑挑兒收破爛的,走街串巷喊著:達老維什不拜!(發音真可謂驢唇不對馬嘴)它是由俄語買舊物一句而來(ctapbiebεщи)。 五、冬泳、冰雕 哈爾濱的冬泳,近幾年已蜚聲海內外。它不僅是哈爾濱人冬季一項別開生面的體育活動,也是哈爾濱冬季景觀之一。 然而,最早在數九寒天,敲開松花江厚冰下水的卻是俄羅斯人。 1922年1月19日,俄國東正教首次在哈爾濱松花江的江面上,隆重地舉辦了一個古老的宗教活動--"約旦"(洗禮節)。這是來自聖經中的故事:即耶稣降生後,曾在約旦河裡洗禮。 在鏟除江面的冰凌和積雪後,先鑿出一口"井"。在它的下游另鑿開一個4米見方水池,再在井、池之間鑿出槽形十字及連接井池的同心圓形的冰槽。在同心圓內的冰面上立有枞樹,在水池下方對著井用冰雕鑿成一個巨大十字架。主教將聖像浸在井中,不斷地從井中湧出的江水便是聖水了,並沿著水槽流向水池中,人們紛紛跳入水池中,便是洗禮了。 出水之後,用毛毯、皮衣裹身,帶著歡喜和滿足,乘汽車、雪橇急駛而去。 年年約旦都選在道裡江心沙灘的北側,這裡江面寬闊,水流平緩,另外不受南岸污水的污染。為安全起見,選擇江水深度剛好是去掉冰層後,江水可返上來。因為周圍冰層環繞,人不致被水流沖走。 這項宗教活動,在50年代之前,幾乎年年舉辦至今,老哈爾濱人仍記憶猶新。 哈爾濱的冰雕藝術,歷史悠久。據有關資料記載,至今已有70余年了。 1922年1月19日的洗禮節首次隆重舉行。這天清晨。哈爾濱23座東正教教堂鐘聲齊鳴!虔誠的東正教的教徒們,走出各個教堂。高舉著聖像。旗幡和燭台,在著袍頂冠、披金掛銀的主教、神父的帶領下,向道裡江沿進發。一路香火缭繞,頌歌不絕於耳。幾路人馬,幾千人匯合於江面上一個巨大的、晶瑩剔透的冰雕的十字架周圍。紅衣大主教面前放置聖經的桌台.也是用冰精雕細劉而成,這兩件冰雕制品.可稱得上是哈爾濱最早的冰雕藝術作品了。在其後舉辦的洗禮節上,十字架和桌台,賦予新意和臻於完美。譬如十字架各端雕成花瓣形或雕著聖經故事中從諾亞方舟放飛兩只白鴿及刻著“耶稣救世主”等。桌台也雕出似鋪著的桌布下垂的穗或一只晶瑩的冰花。 1935年洗禮節時,坐落在馬家溝營部街俄人開辦的慈善院,舉辦具有濃重宗教色彩的冰雕展,整個院落布置了由教師、孩子們創作的冰雕作品。有微縮的小教堂,一群各種造型的十字架,簇擁著一個晶瑩秀美的冰大十字架。這慈善院為"米洛謝爾吉亞之家"。這恐怕是哈埠最早的冰雕展了。 六、文化設施與體育運動項目 俄羅斯人考布切夫,於1902年。在中央大街與十二道街交角的磚房,建起哈埠第一家公共影院。而在中東鐵路第一任局長霍樂瓦特公館。早已放映電影。哈埠電影業在全國也算最早之一,並陸續建起敖連特影院(1908年)、托爾斯泰電影院(1909年)、大西洋電影院、巨人電影院(亞細亞電影院,建於1925年)、新電影等,都在上個世紀初,由俄人修建的。 1900年,在中央大街與商市街(紅霞街),由克?格?阿格德日格勒創辦劇院"頹廢派文藝"及達尼洛娃創建了哈爾濱第一家歌劇院。 這些電影院、劇院,在為俄人服務同時。也服務於中國人,哈爾濱人很早就受到西方文化熏陶。 在體育運動方面,可以說俄羅斯人打開了哈爾濱人的眼界,並為中國人的體育運動發展做了鋪墊。 其中影響最大的項目有拳擊,開展於上世紀的20年代。俄人教練培養中國人的拳擊運動員,並在全國比賽中,取得好成績。 自行車運動。俄人在1907年便建成了"紅星"體育場,這種設施在當時全國不多見。 水上運動項目:1925建成游艇俱樂部,其後開展了滑艇、帆船、風帆雪撬等項目。 冰上運動中的速滑、冰球、花樣滑冰均受到了俄羅斯的影響。在他們到來之前,哈爾濱並沒有開展這些運動項目。 在上世紀20 30年代,在江南、江北修建高高冰道,打爬犁是很受年輕人歡迎的運動項目。他們一口氣便可橫過江面到對岸。 哈爾濱是速滑、花樣滑冰、冰球的搖籃。曾為世界冠軍的速滑運動員楊雲姿、楊鑄誠、楊雲秀姐妹,均有外國血統,從小同俄國孩子游戲、滑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花樣滑冰運動員、現在為國家教練、國際裁判的楊家聲、曾是我國花樣滑冰冠軍。他也是哈工大、精曉俄語的教師李建華、一中教師韓輝的學生。李建華、韓輝在50年代初曾獲全國花樣滑冰2、3名,李建華之後是劉敏,曾獲全國冠軍。昔日,哈爾濱有紅星、南崗兩處公共滑冰場及眾多單位辦的冰場。 哈爾濱在我記事時,雪很大,天氣格外冷。街上有俄國人駕駛的馬拉爬犁,造型優美,有厚實的熊皮蓋在乘客腿部御寒。 現代賽馬這純屬西方運動項目,在1905年,便成立北滿賽馬協會。並在馬家溝建起簡易賽馬場。自1906年開始,年年在哈爾濱舉辦春秋兩季賽馬,這些馬匹都是從俄國運來的。1918年從西伯利亞的一些馬場,運來了一批名貴的奧爾洛夫斯基種的賽馬。當時著名的馬場主有阿?赫:塔丘科夫、古爾魯奧維奇、吉爾切恩科等俄國人。猶太人為古利省夫。 1932年2月5日,日本占領了哈爾濱,為修建機場,而關閉了此賽馬場。1933年,日本人在動力區修建新的賽馬場??哈爾濱國立賽馬場。 與這項運動同時,展開了賽馬賭博活動。這項運動使哈爾濱人的視野開闊。 七、商業與飲食文化 1906年,在南崗興建大型的現代化商場--"莫斯科商場",經營百貨。後改博物館。 1916年,創立"邊特兄弟商會",經營百貨、布匹、紡織品,且自設工廠。 "愛四金商店",也是一座批發、零售的大商店。兩座均在中央大街上。 "姆?善?斯維斯圖波夫商店",多種經營,坐落在石頭道街。 最著名的咖啡、糖果店是"密賦亞救爾甜食鋪",坐落中央大街,即現在哈爾濱照相館位置。 昔日的中央大街、南崗秋林附近大直街上,俄人的店鋪鱗次栉比。 哈爾濱俄國商會,於1907年便成立,這是哈爾濱第一家外國人的商會。 哈爾濱第一家啤酒廠,是俄國人烏魯布列夫斯基於1900年創辦的。1908年,改為庫羅尼亞啤酒廠(香坊)。此外,尚有多家啤酒廠如維沃瓦列啤酒廠(南崗),德籍俄人考夫曼於1905年開辦梭忌奴啤酒廠(道裡)等。 俄羅斯人不僅愛喝沃特卡,也喜歡喝啤酒,哈爾濱人深受其影響,對啤酒格外青睐,哈爾濱喝啤酒為全國之最。 此外,哈爾濱人愛吃面包、紅腸、奶油,喜歡喝牛奶、吃西餐,蘇伯湯家喻戶曉,單位食堂也做,但味道卻大相徑庭了。 俄羅斯人非常喜愛土豆,很多菜肴都有土豆,面包自然是他們主食,喜歡牛肉、大頭菜、胡蘿卜、豌豆、通心粉。 俄人的早餐非常簡單,牛奶、奶油、西米蛋、果醬、半熟的雞蛋、一兩片面包。 他們主要注重晚餐,一般情況下是二道菜,湯或蘇伯(湯是清湯、蘇伯有肉、菜等)及二盤是肉餅、炸土豆塊。 俄羅斯人也包餃子,素餡的有土豆泥、水果餡。葷餡為魚肉、牛羊豬雞肉等。 他們非常喜歡吃中國菜,對我們的餃子更是情有獨鐘。哈爾濱現在純正的俄羅斯人很少了,原來都在道裡區住願意住哪兒住哪兒呗,好像沒有規定俄羅斯人到哈市來就必須得住某個地方,我知道有一家俄羅斯人在南崗大世界附近的一個酒吧演出.一句話````沒固定的````挺分散的````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