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作業的學生也會哈欠連連,可是卻很少有人在床上打哈欠。所以,打哈欠是人們覺得必須保持清醒狀態的時候,促進身體覺醒的一種反應。 從這個意義上說,哈欠是一種自身的“提神”反映,一次打哈欠的時間大約為6秒鐘,在這期間人閉目塞聽,全身神經、肌肉得到完全松弛。打哈欠需要臉部的肌肉運動來完成,所以可以通過有意識地咬緊牙關來抑制。陪審員為那個本該被抑制的哈欠付出了昂貴的代價,而哈欠的合理利用也能給帶來好處。 都知道打哈欠是傳染的,一個人打哈欠,周圍的人紛紛跟著打。認知神經科學家通過對磁共振造影影像的研究,發現打哈欠時的腦部活動區和表示同情時的腦活動區域是一致的。也就是說,打哈欠的“傳染”現象,可能代表了一種無意識的心智模仿。美國德雷克塞爾大學心理學家史蒂文·普拉捷克的研究結論說,哈欠最容易傳染移情人群,這些人是那種別人踩到尖東西時他也會跟著喊“哎喲”的人。 如果這個人恰好是個容易失眠的人,那麼,瑞士一位科學家可以幫他解決這個難題。這位科學家從打哈欠的傳染性上聯想到了睡覺,他制造了一種“安眠像”。這是一尊半身的人頭塑像,這個人像甜蜜蜜地打著哈欠,一副困乏欲睡的樣子。他認為,失眠的人只要看著這個頭像,一會兒就會打起呵欠,然後安然入睡。 另外,長時間伏案工作的人容易長久地保持一種姿勢,這樣不僅會影響血液循環、腦部活動能減退,導致工作效率差,還會使身體細胞呈現衰老的狀態。所以,在適當的時候將頭後仰深深地打一個哈欠,可以促進血液的回流,幫助新陳代謝,使細胞獲得更多的氧氣,有效地將胸中的廢氣吐出,增加血中氧氣濃度,對於大腦的中樞有去除困倦感的作用。 由於“安眠像”的普及度有限,無法判斷實際效果怎樣,而用哈欠去除困倦感卻已經被證明是相當有效的。所以,趁老板不注意的時候,打個哈欠放松一下吧。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