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大海,載沉載浮,破驚濤如履平地,駕駭浪似乘扁舟。我國古書上也頗多記載。南朝《述異記》砷說,南海有鲛人,身為魚形,能紡會織,哭時會掉淚。國外也有很多類似的傳說。
事實上,這種所謂的“美人魚”指的就是海牛類動物,我們普遍認為是儒艮,下面來看看它的具體資料——
儒艮
儒艮俗稱美人魚,是世界性珍貴獸類,人們極少見到
別名人魚
學名dugongdugong
英文名dugong
儒艮科dugongidae
分布廣東、廣西、海南和台灣南部沿海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儒艮的身體呈紡錘型,長約3米,體重300-500千克。全身有稀疏的短細體毛。沒有明顯的頸部,頭部較小,上嘴唇似馬蹄形,吻端突出有剛毛,兩個近似圓形的呼吸孔並列於頭頂前端;無外耳廓,耳孔位於眼後。無背鳍,鳍肢為橢圓形。尾鳍寬大,左右兩側扁平對稱,後緣為叉形,無缺刻。鳍肢的下方具一對乳房。背部以深灰色為主,腹部稍淡。
儒艮為海生草食性獸類。其分布與水溫、海流以及作為主要食品的海草分布有密切關系。多在距海岸20米左右的海草叢中出沒,有時隨潮水進入河口,取食後又隨退潮回到海中,很少游向外海。以2-3頭的家族群活動,在隱蔽條件良好的海草區底部生活,定期浮出水面呼吸。常被認作“美人魚”浮出水面,給人們留下了很多美麗的傳說。
儒艮是由陸生草食動物演化而來的海生動物,曾遭到嚴重捕殺,資源受到破壞,亟待加強保護。
其實,美人魚並不美,它就是生活在我國廣東、廣西、台灣等省沿海一帶的一種海獸,叫儒艮。這個名字是由馬來語直譯過來的,也有人稱它為“南海牛”。除我國外,在印度洋、太平洋周圍的其他一些國家也有它生活的足跡。 儒艮不僅形象不美,而且還很丑陋。它的體型像一只巨大的紡棰,有3米多長,400多千克重,身大頭小尾巴像月牙。最難看的是它那像耗子一樣的眼清,鼻孔頂在頭上,耳朵無耳沿,兩顆獠牙從厚嘴唇邊露出,樣子十分難看。皮色灰白,身上長著稀稀拉拉的硬刺,實在算不上什麼美,但說它是美人魚,是因為它在生活習性上有和人類相近的地方,就是幻儒艮都是吸吮媽媽的乳計成長;儒艮的體型也確有點像女人的地方,它通化了的前肢?d?d胸鳍旁邊長著一對較為豐滿的乳房,其位置與人類非常相似。所以在它偶爾騰流而起,露出上半身出現在海面上時,真有點婦人模樣。 儒艮生活中不挑食,大都以海藻、水草等多汁的水生植物以及含纖維的燈心草、禾草類為食,但凡水生植物名基本上都能吃,它的食量較大,每天要消耗45千克以上的水生植物,所以它有很大一部分的時間用在攝食上。儒艮覓食海藻的動作酷似牛,一回咀嚼,一面不停地擺動著頭部,這就是它所以叫“海豐”的原因。它行動遲緩,雖然常年生活在海中,但水下功夫非常一般,游泳速度只不過每小的2海裡左右,即便是在被敵人逼趕時,逃跑的速度也超不過5海裡。正因為它能吃但又不願動,所以養得體胖膘肥,常常成了逐利者的捕殺對象。儒艮體色灰白,體胖膘肥,油可入藥,肉味鮮美,皮可制革。正因為如此,所以屢遭人類殺戮,如不嚴加保護,它們就有滅頂之災。因此,儒艮已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美國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的懷特教授可謂一名名副其實的“美人魚博士”。他不辭勞苦,整日與美人魚打交道,精心研究美人魚的習性和生活,獲得了大量珍貴的第一手美人魚材料。僅最近5年,經懷特博士救助的受傷美人魚就達450頭。 美人魚學名儒艮。美人魚喂奶時以其粗壯的手擁抱著孩子,頭部和胸脯全部露出水面,酷似在水中游泳的人,故有“美人魚”之美稱。事實上,美人魚與人為善,盡管身材魁梧,但其性情十分溫善,與任何生物包括人類都友好相處。美人魚主要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水域,在北美洲主要安居在墨西哥海灣佛羅裡達半島沿岸。就是在這個美人魚世世代代生活的海灣,由於近10年來半島的開發,人口驟增,工業污染,使美人魚正面臨瀕危的境地。
儒艮性情安靜,行動緩慢,白天總似昏昏欲睡,飽食以後大部時間潛入30~40米深的海底,伏於巖礁等處,消磨時光。蒼灰色的體色使它不易被發現。它喜生活於近岸淺海,從不到大洋深海中冒險。每當傍晚或黎明便到處覓食,大口吃著海藻或其他海草。每天要吃幾十公斤,食量很大。它是靠臼齒磨碎食物,而不是像牛那樣的反刍動物。
儒艮生兒育女也離不開水。儒目的孕期可能為一年。剛出生的小儒艮尾巴向前蜷曲,游泳力弱,母獸常把它托出水面吸入第一口氣。儒艮的乳腺位於胸部鳍肢之間,與人的乳房位置相似,這或許是稱其美人魚的最大原因。甚至有人說它是用前肢抱仔半身露出水外喂奶,其狀若人。其實它是水平地浮在水面,身體略側,小儒目與母體斜成一個角度,口吸在乳頭上吃奶。
儒艮喜生活於溫暖水域,水溫低於15℃時它就容易患肺炎死去,所以我國廣東、廣西、台灣、福建沿海較常見。其他幾種海牛也多生活在較溫暖的水域。
儒艮(包括其他海牛)的皮可以制革,肉的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勝似牛肉。油是貴重的藥材,與鳕魚肝相似,肺病患者或體弱者服用,療效頗佳。齒和骨可以作象牙雕刻的代用品。儒艮全身都是寶,所以被捕頗多,瀕臨滅絕,需加保護。
以上轉自 http://www.sjkc.com.my/edu/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632 等的資料希望能讓你滿意 祝你好運
順便附上儒艮的圖片<ahref=" 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43/96/92/1241439692.5723371.jpg "target="_blank"><imgsrc=" 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43/96/92/1241439692.5723371.jpg "border="0"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0.35)this.width=screen.width*0.40"></a>“加勒比海牛外文名是‘manati’,在古代加勒比語言中的意思是‘婦女的乳房’,因海牛的乳房頗像人的乳房,因此土著人以此為它取名。雌海牛因哺乳幼仔,肥大的乳房常露出水面,這就成了航海水手眼花誤認為的“美人色”而流傳至今。”是否能根據這一段文字認可美人魚的學名就是海牛呢? 在熱帶漲藻叢生的淺海水域以及某些河流中,棲息著幾種性情安靜的“公民”,這就是海牛。雖然它種類不多,但在動物的分類上卻獨占一目,叫作海牛目。其實,海牛並不象牛,它既無黃牛那種鋒利的犄角,又無粗壯有力的四肢,海牛除了獨具一格的口部特征外,整個身體的輪廓倒頗似海豚,不過其粗糙如象的皮膚、遍布全身的稀疏剛毛和呆鈍層懦的個性,又使它與聰明靈巧的海豚迥然有別。更具特征的是海牛天生一付丑陋的面孔,其唇厚而上翹,前端如盤,宛如戴上的口罩;鼻孔幾乎被擠到頭頂上去了,嘴也被“擠”得向下張開著,加之後端有著不甚大的獠牙,不少人推測它和象有英雄模范些親緣關系。它的眼睛不大,兩個鼻孔就象是用手指戳成的洞,但在水裡可關閉,它沒有外耳殼,嘴的周圍觸毛密布,使它的相貌更加難看。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海牛這種普通的海棲或河棲的哺乳動物既無什麼神秘莫測的本領,又無什麼惹人注目的獨特之處,但它卻獲得至高無上的高雅稱呼-----“人魚”或“美人魚”,並且由此雅稱衍生出無數離奇而又美麗的傳說和神話,在國內外的民間和媒體上廣為流傳。我國歷代的文人雅士們也有將此撰寫成文,記入古書。例如南朝的《述異記》中說,南海有鲛人,身為魚形,能紡會織,哭時會掉淚。《組異記》中也說,宋代有個名叫查道的人出使高麗,見一婦女,出沒水上,腮後披發。相傳哥倫布在目睹過海牛之前就聽過一些關於美人魚這一神秘而又美麗的傳說,當時他已經沉浸於對美人魚的神往和濃厚的興趣之中,並且滿懷希望的用自己心愛的情婦的名字“安娜”來給它命名。直到後來一次航海的途中水手們捕捉到了一只海牛並且告訴哥倫布這東西就是他一直想見到的美人魚的時候,哥倫布簡直不敢相信自己心中美麗又神聖的“安娜”會是這樣一幅丑陋的嘴臉,竟然還不如一頭母豬可愛。於是哥倫布懷著失望的心情決定讓她心目中“美麗”的“安娜”做為自己的晚餐,當晚,他食用了這位“安娜”,認為肉色和味道酷似小牛肉,加之它們以草為食,體內的構造和魚毫無相似之處,就推測它們不是魚而是真正的小牛,自那以後,海牛就被叫開了。當然,“安娜”這一具有諷刺意義的命名就象家丑一樣隨之被悄悄的掩蓋了。然而人類為何會把海牛認為是美人魚呢?最具有說服力的要屬海牛有兩個乳房,象人的拳頭那麼大,都位於胸部鳍肢下,與人的乳房位置相似。這大根式就是將其取名人魚的最大根據吧。甚至有人說它是用鳍肢抱仔豎立在水裡喂奶,上身露出水面,其狀頗似人形,其實並非如此,海牛喂奶的時候是水平的浮在水面上,身體略側,從來沒有過豎立於水面的喂奶姿勢。究竟人們為何把海牛取名為“人魚”,至今還沒有一個科學的根據來證明這一點。傳說雖然只是傳說,它不代表任何科學依據也沒有實際的意義,但人魚的確是主觀存在的,海牛被人取名為美人魚,但它不能代表美人魚。美人魚這一形像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所喜愛和傳頌,她這種美恐怕連維納斯和蒙娜利莎都要遜色三分了。美人魚,她已經成為一種概念、一種圖騰被世人所認可,也是大自然給我們心靈上美好的恩賜,而我們,應該把這種恩賜以我們的方式回報給大自然。雖然她不曾進入任何人的視線內,但她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中,正因為這樣,她可以讓世人有中夠的想象空間去塑造她、去美化她。所以說,美人魚的這種魅力是神聖的,是完美的,是永恆的。世上根本沒有美人魚 那是人們將儒艮這種海洋生物看成了美人魚 就是朝鮮人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