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牛欄山白酒在北京是怎麼做的正文

牛欄山白酒在北京是怎麼做的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牛欄山在北京是用什麼樣的營銷手段做的那樣的好?

 
北京順鑫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牛欄山酒廠建於1952年10月,位於北京市順義區牛欄山鎮,傍依風景宜人的潮白河畔,是上市公司——北京順鑫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br>  牛欄山酒廠現有干部職工1500余人,占地300多畝。企業在圍繞“質量是市場質量是效益、質量是生命”的發展方針的同時,在產品生產中,嚴格按照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標准進一步細化和強化生產過程中的產品質量控制。主要生產清香型“牛欄山”牌為代表的四大系列共計200余種酒類產品。多年來,企業恪守傳統的發酵工藝,充分保證了地道二鍋頭之清、爽、醇、淨的特點。<br>  牛欄山地區的飲酒文化,有據可考的歷史可追溯到我國3000年以前的西周時期1982年在牛欄山酒廠附近出土的鼎、觯、爵等八件青銅器皿中,有五件都與酒有關這些青銅器經有關專家分析推測,應在我國的西周年間。而牛欄山二鍋頭的釀酒歷史可上溯到清朝年間,據《順義縣志》記載:“造酒工:做是工者約百余人(受雇於治內十一家燒鍋)。所釀之酒甘冽異常為平北特產,銷售鄰縣或平市,頗脍炙人口,而尤以牛欄山酒為最著。”此處所提及的“燒酒”,即現在的牛欄山二鍋頭酒。歷經數百年的發展,牛欄山二鍋頭酒已成為中國白酒清香型(二鍋頭工藝)代表,深受消費者青瞇。<br>  如今,在京城眾多白酒品牌中,牛欄山酒廠是北京地區:保持自主釀造規模最大的白酒生產企業;最早擁有“中華老字號”、“中國馳名商標”的白酒企業;唯一一家獲得“原產地標記保護產品”認定的白酒企業;唯一擁有“中國釀酒大師”的白酒企業;唯一獲准使用“純糧固態發酵標志”的白酒企業;唯一具有“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單位”榮譽稱號的白酒企業.企業在發展規模、品牌知名度、市場競爭能力和整體經濟效益等方面,都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牛欄山酒廠正以全力打造中國二鍋頭第一品牌為己任,來實現企業更大的發展。<br><br>
 
在連綿起伏的燕山腳下朝白河畔有一座遠近文明的古鎮牛欄山。傳說牛欄山上有一金牛洞,洞旁有一泉水,其水質甘甜,百姓用於造酒醇香意長。追溯牛欄山酒文化的源頭,還有很多美麗的故事。而有史料記載的當是三百多年前明末清初的老燒鍋。據民國縣志上記載:“當時造酒工作是工者約百余人,受雇於治內十一家燒鍋,所釀之酒甘洌異常,為北平特產。銷售鄰縣或本縣,頗儈炙人口,而尤以牛欄山之酒為最著,由此可想見當時牛欄山古鎮上釀酒、售酒的熱鬧場面。數年來,民間關於牛欄山酒的民謠也廣為流傳。如:“喝酒要喝牛欄山,舒筋活血一百年。牛欄山二鍋頭,好喝不上頭。”這些無疑都是對三百年來長盛不衰的牛欄山酒形象的褒揚,更是對生產這一芬芳美酒者的最好禮贊。
 隨著民間的日益富庶與貿易日繁,牛欄山的釀酒業也從無到有,由小到大逐漸昌盛起來,1851年至1861年,清代鹹豐年間,牛欄山鎮建有公利燒鍋、寶生泉燒鍋、福順城燒鍋、洪義燒鍋,至今已有150年釀酒歷史。1861年至1912年,清代光緒、宣統年間,牛欄山鎮有公利寶生泉、福順城燒鍋11家,1912年至1942年,牛欄山有釀酒作坊十家,即有:復順城、洪義、寶生泉等燒鍋。長期以來,酒家爭先恐後選擇有利之地,汲用牛欄山金牛洞的泉水釀酒。所釀之酒,酒質上乘,除供給京師外,還銷往華北、內蒙古和東南亞一帶。
 由此可見,牛欄山二鍋頭不僅歷史久遠,而且不同凡響。
 北京人最愛喝二鍋頭,二鍋頭也確實好喝。那麼,從何時開始釀造二鍋頭?以及何為二鍋頭?從歷史查證可知:白酒因其生產工藝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風格,並且受其地區習慣的影響,不同地區的人們,對酒的特點也各有喜好。北方人多喜香氣純正、味厚、余味綿長、有後勁的白酒。北京類型的白酒多屬於清香型白酒,而倍受消費者歡迎的大眾名酒,則當首屬二鍋頭了。二鍋頭盛行於清朝中期,當時京城的燒酒業已很發達,並自然形成了酒坊競爭商市的局面。當時的京城人,稱作酒的作坊為“燒鍋”,各燒鍋為了用好酒爭得信譽,都悉心在酒的生產質量上下功夫,而能明顯提高酒的質量的,當屬在蒸餾工藝流程上的改進。清朝時,蒸酒使用天鍋,天鍋是由甑鍋和釜鍋兩部分組成,在甑鍋內撒放發酵好的酒醅,然後在釜鍋內注入涼水,甑鍋中的酒醅被加熱後,變成酒氣,遇釜底涼水而凝聚成酒,用管引出,釜鍋內的涼水溫度升高了,就再換一鍋涼水,以降低溫度,繼續使酒氣冷凝成酒。而每鍋次涼水所冷凝出的酒,從香氣、口味上都有明顯區別,用第二鍋次涼水冷凝出的酒,是各鍋次中質量最好的酒,雜味小,口味醇,因而商家紛紛特意單獨引接出來進行售賣,並冠以“二鍋頭”,名稱也就因此而廣為流傳,一直沿用至今。
 解放以後,各酒廠的釀酒工藝有了很大的改進,然而釀造二鍋頭的工藝卻大致相同,用現在的方法解釋為:二鍋頭酒實際上是以釀酒工藝而命名的專用名詞,以其在蒸餾過程中掐頭去尾保持中段而得名。二鍋頭工藝的“掐頭”指在蒸餾時將先從蒸鍋流出的酒去掉,“去尾”就是防止酒體不協調而去掉一部分後流出的酒。
 正是牛欄山酒廠自1952年建廠後,在釀造二鍋頭的工藝過程中,一直保持著制曲、立楂、發酵等一系列工序,在質量上才保持了傳統的清香、純正,口味甘烈,酒體醇厚,酒力強勁的特點。因此才穩定了產品在市場上的地位,使之在京城眾多二鍋頭品牌中,能獨領風騷。
 只有捨得投入,才能有換代產品。運用企業“老字號”的文化品牌,每年推出一兩個消費者歡迎的產品,企業生命之樹才能長綠,這是一個被實踐證明了的真理。
 在開發研制產品這個問題上,牛欄山酒廠每年都在搞。1999年繼15年陳釀“精品二鍋頭”上市後,今年9月份,企業又向社會推出了兩個新產品:45°珍品二鍋頭和50°精制二鍋頭。其外包裝和酒瓶用料質材上乘考究,色彩花紋圖文並茂,莊重典雅,對消費者直觀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以珍品二鍋頭為例,可謂集中了牛欄山酒廠幾百年釀酒歷史之精華,酒的口味上乘,檔次高。消費者一致反映,其酒質和文化內涵具有清香型酒的典型風格。飲之,一大樂趣。上市後,頗受消費者歡迎。
 讓酒香飄進千萬家,願牛欄山二鍋頭光芒永輝煌。


參考資料:
http://www.niulanshan.com.cn/docc/fzlc.htm

 
二鍋頭是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除了北京二鍋頭以外還有山西汾酒,天津直沽高粱等等.釀造原料除了有小麥、高粱、玉米等等,還有輔料,如玉米秸、玉米核、麥麸子和米糠什麼的。但是現在正品的紅星二鍋頭原料恐怕是與時俱進了,具體是什麼不知道,但口味沒有變化,很好.但低於56度的則不可喝,口感很差.
蒸餾酒需要加熱,為&quot;燒制&quot;.每燒一鍋酒,開始流出的酒叫“鍋頭”,這酒的濃度比較高,可達到75度以上,而後濃度不斷地下降,到後來還能喝的酒,只有10幾度了,叫“酒稍子”。燒酒的原料一般可以經過五到六次的發酵和上鍋。
按一定的比例經過粉碎後加水,蒸熟,再加入酵母,攪拌均勻後入窖發酵,一般要5天後出窖、燒酒,這是第一鍋。出酒後,要把蒸鍋中的料取出,經過揚場,把這些料冷卻、松散開,而後還要加入少量的新原料和酵母,攪拌均勻後再入窖發酵,這才完成一個班次的工作。5天後再取出用來燒酒,為第二鍋,這時開始流出的酒才是真正的“二鍋頭”。
顧名思義,“二鍋頭”就是原材料在經過第二鍋燒制時的“鍋頭”酒,這酒最為純正、無異味、濃度雖高卻不烈,真的醇厚綿香。
如果只取60度的酒,並把它裝壇密封於地下,經過長時間醇化,那樣的酒就更好喝了,就是有名的“窖酒”了。我看紅星二鍋頭的配料表,就兩種原料:
水、高粱

當然可能需要其他的輔料了。

二鍋頭酒是北京的傳統白酒,屬普通白酒。“二鍋頭酒”的名稱
是怎麼來的?這還得從北京釀制白酒的歷史說起。

北京釀制白酒的歷史悠久。金朝將北京定為“中都”,傳來了蒸
酒器,釀制燒酒。

到了清代中期,京師燒酒作坊為了提高燒酒質量,進行了工藝改
革。在蒸酒時用作冷卻器的稱為錫鍋,也稱天鍋。蒸酒時,需將蒸餾
而得的酒汽,經第一次放入錫鍋內的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酒頭”和經
第三次換入錫鍋裡的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酒尾”提出做其它處理,因
為第一鍋和第三鍋冷卻的酒含有多種低沸點和沸點的物質成分,所以
只摘取經第二次換入錫鍋裡的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酒,故起為“二鍋頭”。
是一種很純淨的好酒,也是質量最好的酒。現在各地的白酒廠蒸酒時
所采取的“掐頭去尾”、“按質取酒”的方法就是沿承“二鍋頭”工
藝原理而來的。清代末期,二鍋頭的工藝已傳遍北京各地,頗受文人
墨客贊譽。吳延祁在詩中贊道,“自古人才千載恨,至今甘醴二鍋頭。”
將二鍋頭比作“甘醴”。
用高粱發酵,並且經兩道蒸餾的高度酒。主要是高粱,有時用大豆!
  現在大酒廠生產的白酒,不論是什麼牌子、不論多少價錢、幾乎都是由食用酒精(由酒精廠生產,原料一般為雜糧)、 水、各種化學香料等,由勾兌師勾兌而成。只有鄉村的個體小酒坊的酒是用糧食經過加工後,蒸餾出來的,一般含雜質,特別是甲醇容易超標。而用食用酒精勾況出來的白酒則較純。北京牛欄山二鍋頭酒具有自己獨特的傳統釀造技藝,成熟於清朝中期。傳統的釀造工藝有制曲、高粱粉碎、清蒸排雜、潤料、配料、揚活加曲、入池發酵、出池、裝甑蒸酒和掐酒、窖存等具體工序,各個環節的技藝均為歷代釀酒師豐富實踐經驗的總結,通過師徒相授傳承至今。“牛欄山二鍋頭”酒清香芬芳、純正典雅、甘冽醇厚、自然協調,飯香、糟香、醇香、酯香四香合一,酸甜苦辣諸味平衡,是我國清香型酒的代表之一,頗受消費者的喜愛。
主要就是高粱、水,外加人工。
 

為什麼要在建築物上安裝避雷針?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