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白是什麼顏色 聖誕節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節日。4世紀初,1月6日是羅馬帝國東部各教會紀念耶稣降生和受洗的雙重節日、稱為“主顯節”(亦稱“顯現節”)即上帝通過耶稣向世人顯示自己。當時只有耶路撒冷的教會例外,那裡只紀念耶稣的誕生而不紀念耶稣的受洗。後來歷史學家們在羅馬基督徒習用的日歷中發現公元354年12月25日頁內記錄著:“基督降生在猶大的伯利恆。” 經過研究,一般認為12月25日為聖誕節,可能開始於公元336年的羅馬教會,約在公元375年傳到小亞細亞的安提阿,公元430年傳到埃及的亞歷山大裡亞,耶路撒冷的教會接受得最晚,而亞美尼亞的教會則仍然堅持1月6日主顯節是耶稣的誕辰。 12月25日原來是波斯太陽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的誕辰,是一個異教徒節日,同時太陽神也是羅馬國教眾神之一。這一天又是羅馬歷書的冬至節,崇拜太陽神的異教徒都把這一天當作春天的希望,萬物復蘇的開始。可能由於這個原因,羅馬教會才選擇這一天作為聖誕節。這是教會初期力圖把異教徒的風俗習慣基督教化的措施之一。後來,雖然大多數教會都接受12月25日為聖誕節,但又固各地教會使用的歷書不同,具體日期不能統一,於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為聖誕節節期,各地教會可以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在這段節期之內慶祝聖誕節。自從12月25日被大多數教會公認為聖誕節後,原來1月6日的主顯節就只紀念耶稣受洗了,但天主教會又把1月6日定為“三王來朝節”,以紀念耶稣生時東方三王(即三位博士)來朝拜的故事。 隨著基督教的廣泛傳播,聖誕節已成為各教派基督徒,甚至廣大非基督徒群眾的一個重要節日。在歐美許多國家裡,人們非常重視這個節日,把它和新年連在一起,而慶祝活動之熱鬧與隆重大大超過了新年,成為一個全民的節日。12月25日的主要紀念活動都與耶稣降生的傳說有關。從12月24日於翌年1月6日為聖誕節節期。節日期間,各國基督教徒都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聖誕節本來是基督教徒的節日,由於人們格外重視,它便成為一個全民性的節日,是西方國家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可以和新年相提並論,類似我國過春節。西方人以紅、綠、白三色為聖誕色,聖誕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用聖誕色來裝飾。紅色的有聖誕花和聖誕蠟燭。綠色的是聖誕樹。它是聖誕節的主要裝飾品,用砍伐來的杉、柏一類呈塔形的常青樹裝飾而成,上面懸掛著五顏六色的彩燈、禮物和紙花,還點燃著聖誕蠟燭。紅色與白色相映成趣的是聖誕老人,他是聖誕節活動中最受歡迎的人物。西方兒童在聖誕夜臨睡之前,要在壁爐前或枕頭旁放上一只襪子,等候聖誕老人在他們入睡後把禮物放在襪子內。在西方,扮演聖誕老人也是一種習俗。聖誕節有關的英語和它的來源 【古英語】cristesmasse 【現代英語】christmasday 【詞源意思】christ'smass 在英語中,“聖誕快樂”這個詞組一般不能說成“happychristmas”,一般說"merrychristmas!",我們經常在聖誕節的時候對朋友或家人說這句話。 聖誕節這個詞來自西元10-12世紀的英國。其本身的含義是指“基督的彌撒(christ'smass)”,即“為基督的一次聚餐”。這個儀式源自《新約》的“最後的晚餐”。而“基督的彌撒(christ'smass)”這個詞是希臘語和拉丁語的拼湊,因為christ來自希臘語χριστός,意思本來只是指猶太人的“受膏者”,引申為救世主;而mass來自拉丁語missa,本意為散會(dismissal),引申為基督教會感恩聚會。所以有時又縮寫為“xmas”。這可能是因為x類似於希臘字母χ(chi);χ是“基督”的希臘語χριστόςì(christos)中的首個字母。有人認為這可能是因為近年來西方多元文化的興起,為了尊重其它信仰的人士,以淡化聖誕節的宗教色彩。荷蘭語名稱類似英語,稱作kerstroeten。聖誕節西班牙語稱為navidad(或pascuas),葡萄牙語稱為festas,波蘭語稱為narodzenie,法語稱為noel,意大利語稱為natale,加泰羅尼亞語稱為nadal,意思是“誕生”,更清晰地反映聖誕節的意思。與此相對,德語稱為weihnachten,意思為“神聖的夜晚”。 聖誕節只是基督徒慶祝其信仰的耶稣基督(jīdū)誕生的慶祝日。聖誕節的慶祝與基督教同時產生,被推測始於西元1世紀。但是很長時間以來聖誕節的日期都是沒有確定的,因為耶稣確切的出生日期是存在爭議的,除了《新約》以外,沒有任何記載提到過耶稣;《新約》不知道日期,當然就沒有人知道確切日期了。在西元後的頭三百年間,耶稣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慶祝的。西元3世紀以前的作家們想把聖誕日定在春分日上下。直到西元3世紀中期,基督教在羅馬合法化以後,西元354年羅馬主教指定儒略歷12月25日為耶稣誕生日。現在的聖誕節日期跟西元紀年的創制是密不可分的。西元紀年創制於西元5世紀,後來聖誕節這一天就按格裡高利歷法,即西元紀年的“公歷”來確定了,而日歷按著假定日期把時間分為公元前(耶稣基督誕生前)和公元後(a.d.是拉丁文縮寫,意思是“有了我們主--耶稣的年代”)。後來,雖然普遍教會都接受12月25日為聖誕節,但又因各地教會使用的歷書不同,具體日期不能統一,於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為聖誕節節期(christmastide),各地教會可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在這段節期之內慶祝聖誕節。西方教會,包括羅馬天主教、英國聖公會和新教,確定的聖誕日是公歷的12月25日。東正教會確定的聖誕日是公歷1月7日(實際上是叫“主顯日”),這與東正教沒有接受格裡高利歷改革和接受修正後的儒略歷有關,因此把聖誕節在1900年到2099年的這一段時間內將延遲到1月7日。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也是東正教區,但聖誕節日期上遵循西歐習慣為12月25日,但復活節則遵從習慣。而最古老的基督教會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確定的是公歷1月6日,同時亞美尼亞教會更關注主顯節,而不是聖誕節。因此在聖誕節,大部分西方教會都會先在12月24日的耶誕前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舉行子夜彌撒,而一些基督教會則會舉行報佳音,然後在12月25日慶祝聖誕節。聖誕節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區的公共假日,例如:在亞洲的香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世界上的非基督徒只是把聖誕節當作一個世俗的文化節日看待。 教會開始並無聖誕節,約在耶稣升天後百余年內才有。據說:第一個聖誕節是在公元138年,由羅馬主教聖克裡門倡議舉行。而教會史載第一個聖誕節則在公元336年。由於聖經未明記耶稣生於何時,故各地聖誕節日期各異。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羅馬教廷定12月25日為聖誕節。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會領袖在伯利恆聚會,進一步予以確定,從此世界大多數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為聖誕節。十九世紀,聖誕卡的流行、聖誕老人的出現,聖誕節也開始流行起來了。 [編輯本段]新約故事與聖誕的起源 由於《馬可福音》及《約翰福音》沒有記載耶稣的出生,只有馬太和路加介紹了耶稣早期的生活細節。這些細節的大部分在耶經學上屬於共觀福音書的“二重繼承”。根據基督教新約的《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耶稣是伯利恆的聖母瑪利亞受聖靈感孕後生下的,瑪利亞和丈夫約瑟夫當時正在去羅馬人口普查注冊的路上。耶稣的出生在信徒看來是猶太教預言中的默西亞將要到來計劃的實現,因為伯利恆是約瑟祖先大衛一族的家。 據基督教的《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說,上帝決定讓他的獨生子耶稣基督投生人間,從羅馬帝國手中和罪惡中拯救以色列。瑪利亞已和木匠約瑟訂婚。可是,在他們同居之前,約瑟夫發現瑪利亞已懷孕。因為約瑟夫是個正派的人,又不想把這件事說出去讓她丟臉,所以他想悄悄地和她分手。他正在考慮這事時,上帝的天使出現在他的夢中,對他說,“不要嘀咕了,把瑪利亞娶回家。她懷的孩子來自聖靈。她將生下個男孩子,你們給孩子起名叫耶稣,因為他將從罪惡中拯救人們。”路加描述說,瑪利亞年幼時收到天使加百利的消息,身為處女的她借由聖靈受孕。當時羅馬皇帝奧古斯都有下旨,叫天下人民各歸各城人口普查,於是她和丈夫約瑟離開在加利利的拿撒勒城上猶大去,這是居裡扭作敘利亞總督之後,頭一次報名上冊,途中他們經過約瑟祖先大衛生活的伯利恆城,在伯利恆因為在鄉村旅店已經沒有空房,他們只好寄宿在旅捨外面,瑪利亞在那兒的馬廄裡生下了耶稣,這裡的“馬廄”根據聖經版本不同而不同,但通常是一個喂食槽或是個畜欄。只有《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說基督出生在伯利恆,伯利恆是約瑟祖先大衛王的家,這就實現了《舊約》裡先知以賽亞的預言。後來耶稣家逃到埃及是為了逃避憤怒的大希律王的追殺,因為希律王聽說了在伯利恆出生一個新的猶太王。當希律王死後,新的猶太王繼位,他並不認識耶稣和他的父母,因此耶稣的生命就沒有了威脅,這樣耶稣和家人返回了以色列,他們定居在拿撒勒。同時與基督降生的故事從福音書裡傳向大眾的還包括祅教祭司(magi,古波斯祅教祭司或巫師)參拜的故事,以及耶稣出生時天使向附近的牧羊人報喜的記錄。幾位祅教祭司,看見伯利恆方向的天空上有一顆大星,於是便跟著它來到了耶稣基督的出生地。由於他們向當時的希律王打聽新的猶太國王,才導致《馬太福音》中耶稣一家的逃難經歷。根據中文聖經翻譯的不同,祅教祭司也作“東方博士”、“王”或“賢者”;他們是伊朗祅教徒,他們獻給耶稣的禮物裡包括“黃金、乳香和沒藥”。耶稣的誕生構成了基督信仰的三大核心之一。因為要符合舊約的以賽亞預言,救世主必須是男性,必須是猶大和大衛和耶西的子孫,必須是少女生子,必須是出生在伯利恆而且來自加利利,出自埃及,必須經歷過殺男嬰。這幾條只有《馬太福音》裡進行了實現。 [編輯本段]耶稣誕生的異議 雖然基督教會一直堅持新約福音書是目擊證人所寫,但是耶經學家通過對共觀福音書的研究表明,福音書是百年來不同作者加以修改編撰的文學作品。除了福音書以外,沒有任何可靠記載證實過耶稣的存在。某些書面記載被學界認為是基督徒得勢後偽造的。首先唯一描述耶稣誕生的《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是自相矛盾的。《馬太福音》說受孕被告知的是約瑟夫,而《路加福音》裡被告知的是瑪利亞。同時兩本福音書沒有他們倆是同時被告之的情節。而出生日期也矛盾,如果馬太是真實記載的話,希律王死於西元前4年,那麼耶稣就生於西元前6年至西元前4年之間,但是路加情節裡的敘利亞巡撫居裡扭的任期不在這段時間內,就不可能有人口普查。實際上路加提到的人口普查根據古羅馬時期猶太歷史學家弗拉維斯的記載,人口普查是在西元6年的猶太地區(judea)進行的,而路加說是古羅馬全國人口普查就明顯在撒謊(路加2:1),沒有任何古羅馬官方史料證實路加福音的情節。最重要的還有,現代古羅馬歷史學家發現古羅馬帝國的人口普查都是以居住地或工作地進行普查,而非祖先所在地或出生地。因為人口普查的目的是為了地方政府納稅,只能用居住地和工作地的收入來納稅。而這條羅馬法一直延續到了現代西方國家。路加講約瑟夫從居住地去所謂祖先大衛的伯利恆上冊更是彌天大謊,只是為了附會舊約彌伽書第5章第2節而編造的故事。另外《馬太福音》第一章24節講耶稣出生地在拿撒勒,而《路加福音》講耶稣出生地在伯利恆。而《馬可福音》和《約翰福音》都認為耶稣是出生在拿撒勒(ἰησοῦντηςναζαρὲτ,希臘語裡指出生地)。比如約翰福音1:45-46就很清楚的說耶稣是拿撒勒人(εὑρίσκειφίλιπποςτὸνναθαναὴλκαὶλέγειαὐτῶ,ὃνἔγραψενμωϊ[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