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泡腳怎麼用 有,一般在中醫院裡有,整包的。你去醫院問問就可以了</p> 你好,吳茱萸泡腳的效果主要是有溫中、散寒、下氣、開郁。對於有寒證的效果是比較好的。 你可以直接把吳茱萸澆熱水,沏開後泡腳即可。 容易凍手凍腳是因為冬天溫度比較低,機體保護性的收縮血管,減少表面血液供應,以避免熱量散發。手和腳都是距離心髒較遠的部位,微循環較差,熱量供應不足。
應該在還沒到冬天的時候就要采取措施: 1.平常有做好足部的護理,有時間多按摩腳部,讓腳部的血液循環更加活絡。 2.晚上睡覺的時候,要先按摩腳,等腳的溫度和手的溫度差不多了,再用熱水泡腳。 3.平常要注意鍛煉身體,尤其是關於腳部運動,要多做。 4.如果可以的話,可以每天搽兩次比較好的凍瘡膏,預防腳部凍傷 5.用干茄子桿,放進鍋裡煮水,晾後洗腳很有效,大概得一周後就能見效。但這種病復發,每年都有可能以生凍手凍腳的事,所以科學的防護還是第一位的。 祝你早日康復!! 凍瘡
病因症狀
凍瘡是冬天極為常見的皮膚病。是由於冬季氣候寒冷,外露的皮膚受到冷凍的刺激,時間一長,皮下小動脈發生痙攣收縮。產生血液瘀滯,使局部組織缺氧,導致組織細胞受到損害。
損害初為局限性蠶豆或指蓋大小紫紅色腫塊或硬結,邊緣鮮紅,中央青紫,對稱性好發於四肢遠端,以手背及手指伸側、足緣及足趾伸側、下肢、面頰、耳廓等處多見。自覺局部有脹痛感,瘙癢,遇熱後更甚,潰爛後疼痛。
遭受寒冷侵襲,受凍皮膚出現蒼白、紅腫、紫斑、灼癢、麻木、皮膚水疱、潰爛。這些症狀可延續1-2個月直至天氣轉暖方痊愈,一些患者來年冬天會在原部位再度復發。中醫認為,凍瘡是由於暴露部位御寒不夠、寒邪侵犯、氣血運行凝滯引起。此外,還與患者體質較差不耐寒冷及少動久坐、過度勞累等因素有關。潮濕可以加速體表散熱,故手足多汗者也容易發生凍瘡。
自療注意事項
(1)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加速氣血運行,以利瘡面修復。也可預防凍瘡新發。
(2)寒冷季節注意防寒保暖。
(3)衣服鞋襪宜寬松干燥。
(4)年年復發者,可在夏季開始逐步養成冷水洗臉、洗足、擦身、洗澡習慣,以提高耐寒能力。
(5)冬季怕冷者可多吃些熱性祛寒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胡椒、生姜、肉桂。
(6)每年發病者,可冬病夏治。在伏天進行幾次外擦藥物自療有條件的加做紅外線理療則效果更佳。入冬前宜提早內外治療。
自治療法
1、驗方自療法
(1)桂枝6克、白芍12克、當歸10克、生姜3片、紅棗10克、灸甘草5克、分2次煎服,每日1帖。
(2)當歸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細辛3克、甘草5克、木通6克、吳茱萸3克、生姜9克,分2次煎服,每日1帖。
(3)紫皮蒜適量,入冬前將蒜搗爛,擦在常患凍瘡處,每日1次,連擦5-7天,如皮膚起泡,可暫停用。本方適用於凍瘡的預防。
(4)生姜25克、白蘿卜1個、白附子0.5克、桂枝25克。上藥一同水煎,趁熱洗過,連洗2天,即可痊愈,以上為`1天的量,早晚各1次。本方適用於凍瘡未潰時的治療。
(5)生姜的自然汁,熬膏塗之。此法對於手、足凍瘡均治。此外,用生姜汁時時漱吐,還可治療口瘡。
2、飲食自療方
(1)羊肉500克、花椒3克、生姜15克、當歸30克、煮食。
(2)生姜、當歸、紅花、川芎各10克,同浸於500毫升白酒中,一周後即可服用,每次飲酒10毫升,每日2-3次。
(3)山楂15克、當歸15克、紅棗10克、煮食。
3、外治自療法
(1)傷濕止痛膏、紫歸治裂膏外貼患處。
(2)皮硝煎水外洗患處。
(3)紅霜茄子秸連根拔起洗淨。煎湯泡洗患處約半小時左右,每日2次。
(4)姜汁或辣椒水外擦患處。
(5)胡椒10克、浸入100毫升95%的酒精中,1周後外擦患處。
(6)仙人掌,去刺搗爛外敷患處,3天後更換。以上療法適合未潰者。
(7)雲南白藥撒於凍瘡潰爛處並包扎。
(8)螳螂子(即桑螵蛸)切開,取其中黃汁塗破潰處,每日1次。
(9)用馬勃一塊外敷潰處,每日更換。
4、夏季伏天外治自療法
(1)大蒜頭搗爛塗擦老疤處,每日1次,連續1周。
(2)鮮芝麻葉搗爛塗擦易患處,1小時後洗淨,每日多次。
避免誤診
受凍後,不宜用熱水溫暖,或用火烘烤,否則凍處會潰爛。
受凍後皮膚瘙搔,不能用手抓搔,否則易使表皮破爛感染。
凍瘡
病因症狀
凍瘡是冬天極為常見的皮膚病。是由於冬季氣候寒冷,外露的皮膚受到冷凍的刺激,時間一長,皮下小動脈發生痙攣收縮。產生血液瘀滯,使局部組織缺氧,導致組織細胞受到損害。
損害初為局限性蠶豆或指蓋大小紫紅色腫塊或硬結,邊緣鮮紅,中央青紫,對稱性好發於四肢遠端,以手背及手指伸側、足緣及足趾伸側、下肢、面頰、耳廓等處多見。自覺局部有脹痛感,瘙癢,遇熱後更甚,潰爛後疼痛。
遭受寒冷侵襲,受凍皮膚出現蒼白、紅腫、紫斑、灼癢、麻木、皮膚水疱、潰爛。這些症狀可延續1-2個月直至天氣轉暖方痊愈,一些患者來年冬天會在原部位再度復發。中醫認為,凍瘡是由於暴露部位御寒不夠、寒邪侵犯、氣血運行凝滯引起。此外,還與患者體質較差不耐寒冷及少動久坐、過度勞累等因素有關。潮濕可以加速體表散熱,故手足多汗者也容易發生凍瘡。
到了冬季很多人容易凍手、腳和耳朵,形成凍瘡又疼又癢,有的甚至潰爛感染。生凍瘡的原因除了天氣冷的因素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和血液循環有密切的關系。冬季人的活動量少,血液循環、新陳代謝減緩,特別是手背、耳朵、腳容易產生瘀血引起局部組織壞死,造成凍瘡。為了預防凍瘡的發生,除注意保暖外,最好的辦法是經常揉搓按摩手、腳和耳朵,堅持用冷水洗手、洗臉或適當的體育活動,加快血液流動。 在凍瘡初期可采用新鮮的辣椒、茄子的根莖各兩棵,新鮮橘皮三枚,生姜八片,玫瑰花十五枚。首先將辣椒、茄子的根莖和生姜煎開十五分鐘後,放入玫瑰花,橘皮煎八分鐘,取汁泡手和腳,每日一次。若已潰爛待傷口愈合後方可使用。
凍瘡的預防和治療
凍瘡是冬季最常見的一種皮膚病,主要發生在身體的外露部位和離心髒較遠的肢體末端,如耳朵、鼻類、手、腳等。 ①身體鍛煉法:這是預防凍瘡的最佳辦法,通過身體鍛煉而提高肌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
②御寒准備法:冬季在戶外工作時,一定要吃飽、穿暖,做好各種御寒准備。如戴手套、帽子、穿棉鞋。體內衣物要保持干燥。易受凍的耳、臉、手、腳等部位要經常擦些油脂保護皮膚。
③冷、溫水法:為了預防凍瘡,平時可用冷水摩擦易凍部位,擦到發紅為止,每晚臨睡前用溫水洗易凍患處。均可增加這些部位的耐寒力。
④獨頭蒜法:對每年易發凍瘡的部位,在冬季來臨前可采用此法。取獨頭蒜一個,搗爛後放在太陽下面曬熱,在易發凍瘡部位反復輕輕磨擦至局部出現一個小泡,然後用消毒針把水泡挑破。此法可使局部氣血暢通,以減少凍瘡的發生。
⑤生蘿卜法;取蘿卜或青蘿卜切成大塊(片),放在火上烤熱後輕擦易患凍瘡部位,冷後再烤熱再擦至蘿卜水分完為止。此法可預防凍瘡也可治療凍瘡。
⑥生姜(片)法:用生姜片輕擦凍瘡處,待有發熱時止,或用鮮生姜一塊,在爐旁煨熱後切成片,塗擦患處。或將生姜50克搗爛後,放入白酒一兩浸泡,攪勻後外塗患處,一日三次。
⑦食醋療法:取適量食醋在火上加熱,然後取消毒紗布一塊蘸醋外敷患處。凍腳後每到冬天都很容易凍,注意要提早穿棉鞋,比正常提前一個月就穿上,連續兩年基本就不會再凍腳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