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蟲~或者蛆螨蟲 一般會張螨蟲吧 螨蟲屬於節肢動物門蛛形綱蜱螨亞綱的一類體型微小的動物,身體大小一般都在0.5毫米左右,有些小到0.1毫米,大多數種類小於1毫米。 螨蟲和蜘蛛同屬蛛形綱,成蟲有4對足,一對觸須,無翅和觸角,身體不分頭、胸和腹三部分,而是融合為一囊狀體,有別於昆蟲。蟲體分為颚體和軀體,颚體由口器和颚基組成,軀體分為足體和末體。軀體和足上有許多毛,有的毛還非常長。前端有口器,食性多樣。 世界上已發現螨蟲有50000多種,僅次於昆蟲。不少種類與醫學有關。近年來發現螨蟲與人的健康關系非常密切,諸如革螨、恙螨、疥螨、蠕螨、粉螨、塵螨和蒲螨等可叮人吸血、侵害皮膚,引起“酒糟鼻”或蠕螨症、過敏症、尿路螨症、肺螨症、腸螨症和疥瘡,嚴重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 廣義上的螨可以說無處不在,遍及地上、地下、高山、水中和生物體內外,繁殖快,數量多,而且種類不少,例如葉螨(亦稱紅蜘蛛)、粉螨能危害農作物、果樹;雞螨(一種寄生在蛋雞、種雞體表的頑固寄生蟲,近兩年在養殖業中尤為突出)、疥螨、毛囊螨和肺螨則寄生在人和動物體內外,傳播多種疾病。而我們家庭中、地板、地毯中的塵螨則可引起人的許多過敏性疾病(哮喘)。 寄生在人體的螨蟲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毛囊螨,也叫人蠕形螨,另一種叫皮脂腺螨,寄生在人面部的皮脂腺中,一般的也就簡稱為螨蟲。 生活史: 疥螨生活史分為卵、幼蟲、前若蟲、後若蟲和成蟲五個期。疥螨寄生在人體皮膚表皮角質層間,嚙食角質組織,並以其螯肢和足跗節末端的爪在皮下開鑿一條與體表平行而纡曲的隧道,雌蟲就在此隧道產卵(圖32)。 卵呈圓形或橢圓形,淡黃色,殼薄,大小約80×180μm,產出後經3~5天孵化為幼蟲。幼蟲足3對,2對在體前部,1對近體後端。幼蟲仍生活在原隧道中,或另鑿隧道,經3~4天蛻皮為前若蟲。若蟲似成蟲,有足4對,前若蟲生殖器尚未顯現,約經2天後蛻皮成後若蟲。雌性後若蟲產卵孔尚未發育完全,但****孔已形成,可行交配。後若蟲再經3~4天蛻皮而為成蟲。完成一代生活史需時8~17天。 疥螨一般是晚間在皮膚表面交配,是在雄性成蟲和雌性後若蟲進行交配。雄蟲大多在交配後不久即死亡;雌後若蟲在交配後20~30分鐘內鑽入宿主皮內,蛻皮為雌蟲,2~3天後即在隧道內產卵。每日可產2~4個卵,一生共可產卵40~50個,雌螨壽命約5~6周。 致病與診斷:疥螨寄生部位的皮損為小丘疹、小疱及隧道,多為對稱分布。疥瘡丘疹淡紅色、針頭大小、可稀疏分布,中間皮膚正常;亦可密集成群,但不融合。隧道的盲端常有蟲體隱藏,呈針尖大小的灰白小點。劇烈瘙癢是疥瘡最突出的症狀,引起發癢的原因是雌螨挖掘隧道時的機械性刺激及生活中產生的排洩物、分泌物的作用,引起的過敏反應所致。白天瘙癢較輕,夜晚加劇,睡後更甚。由於劇癢、搔抓,可引起繼發性感染,發生膿瘡、毛囊炎或疖腫。 根據接觸史及臨床症狀,不難作出診斷。若能找出疥螨,則可確診。檢出疥螨的方法過去常用消毒針尖挑破隧道的盡端,取出疥螨;或用消毒的礦物油滴於皮膚患處,再用刀片輕刮局部,將刮取物鏡檢。最近國內學者采用解剖鏡直接檢查皮損部位,發現有隧道和其盲端的疥螨輪廓,即用手術刀尖端挑出疥端,即可確診,陽性率可達97.5%。 許多哺乳動物體上的疥螨,偶然也可感染人體,但症狀較輕。 治療:治療疥瘡的常用藥物有:10%硫磺軟膏,10%苯甲酸苄酯搽劑,1%ddt霜劑,1%丙體666霜劑,復方敵百蟲霜劑,10%優力膚霜及伊維菌素等。治療前均需用熱水洗淨患部,待干後用藥塗搽,每晚一次,效果較好。治療後觀察1周左右,如無新皮損出現,方能認為痊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