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項目,基本上全身都要參與運動,特別是腿部的活動較多,為了保證運動員在比賽中更好地發揮水平,創造更好的成績,規則規定在這兩個項目的比賽中,可以穿短褲,也可以赤腳(防止打滑)。如果運動員違反這些規定,將從團體總分或個人得分中扣除一定的分數。
體操小知識
在體操比賽中,觀眾經常會看到運動員在做吊環或單槓時,手上都帶上一個皮制的東西、一端套在手指上,一端系在手腕上,這就是“護掌”。顧名思義,“護掌”就是用來保護手掌的。因為運動員在做吊環、單槓中的各種懸垂、擺動、回環、轉動等動作時完全是依靠兩只手抓住環或槓子來完成的,手掌和器械之間有摩擦,時間久了,手掌的皮膚住往會磨成泡,甚至揭去手皮,影響訓練。為了能保護手掌,能使訓練時間更長些,效果更好一些,避免起泡,揭皮之苦,在實際訓練過程中就發明了“護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體操技術的發展,“護掌”的功能也發生了變化,逐漸從單一的“保護”功能進化到能夠提高“握力”,幫助和促進動作難度的發展,使單槓、吊環的技術發展產生了一個飛躍。特別是,單槓的技術之所以能日新月異,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在某種意大利義上無不歸功於護掌的出現和不斷發展。 在比賽時,觀眾可看到運動員在上器械之前,站立在一個白色的圓筒前面,用雙手來回擦白粉,這是在做什麼?這是在塗擦一種防滑的碳酸鎂粉,目的是增加手掌與器械之間的摩擦力,防止從槓上脫手。如果不使用鎂粉之類型的高難度動作,由此可知運動員上器械前認真地塗擦鎂粉的重要性了。
以中國運動員的名字命名的體操動作
迄今為止,國際體操聯合會以中國運動員的名字命名的技術性動作共有32個。體操王子李寧最多,一共4個,程菲跳是第32個命名動作。 女子(15個) 【跳馬】 王惠瑩:前手翻直體前空翻轉體180度——“王惠瑩轉體” 程菲:踺子後手翻轉體180度接前直空翻540度——“程菲跳” 【高低槓】 馬燕紅:騰身回環倒立轉體360度——“馬燕紅回環倒立” 莫慧蘭:團身前空翻越槓再抓槓——“莫慧蘭空翻” 劉璇:單臂大回環——“劉璇單臂大回環” 劉璇:單臂大回環接京格爾——“劉璇單臂大回環接京格爾” 李莉:正吊分腿後切越槓再抓槓——“李莉騰越” 羅麗:中穿前上成扭臂握倒立——“羅麗倒立” 馬燕紅:腹回環繃槓團身後空翻轉體360度下——“馬燕紅下” 畢文靜:扭臂大回環轉體360度成單臂——“畢文靜轉體” 李娅:前空翻轉體180度抓槓直接接前空翻——“李娅空翻” 【平衡木】 楊波:分腿結環跳——“楊波跳” 羅莉:中穿前上成扭臂握倒立——“羅莉跳倒立” 李莉:背轉450度——“李莉背轉” 陸莉:橫木上一腿屈一腿直跳轉90度成交叉站木——“陸莉跳” 陳翠婷:團身後空翻分腿坐下——“陳翠婷下” 男子(17個) 【自由體操】 童非:旋子轉體360度——“童非轉體” 李月久:分腿側空翻一周半同時轉體90度前滾翻——“月久空翻” 樓雲:分腿側空翻二周轉體270度——“樓雲空翻” 【鞍馬】 童非:馬端正撐全旋隔兩環挺身轉體180度成另一馬端正撐——“童非移位” 王崇升:托馬斯全旋起倒立轉體180度落下接托馬斯轉體90度起倒立落下成騎撐——“王崇升轉體” 吳國年:俄式轉體720度同時移三位——“吳國年轉體” 李寧:正交叉轉體90度經單環起倒立落下成騎撐——“李寧交叉” 【吊環】 李寧(1):後懸垂前擺上成支撐——“李寧擺上” 李寧(2):支撐後翻經後懸垂前擺上成支撐——“李寧正吊” 李小雙:從支撐開始慢落下成懸垂直臂壓上成十字2秒——“李小雙十字” 【跳馬】 樓雲:前手翻直體前空翻轉體540度或直體奎爾沃轉體360度——“樓雲跳” 盧裕富:冢原屈體後空翻二周——“盧裕富跳” 李小鵬:踺子後手翻轉體180度直體前空翻轉體900度——“李小鵬跳” 【單槓】 鄒利敏:向前大回環轉體360度成單臂扭臂握前翻轉體360度成反握——“鄒利敏空翻” 肖瑞智:前擺分腿前空翻成反握前翻——“肖空翻” 【雙槓】 李小鵬:掛臂前擺屈體後空翻兩周成掛臂——“李小鵬掛” 李寧:雙槓大回環轉體180°成支撐——“雙槓李寧大回環” 體操比賽中的專業術語的解釋 三十秒違例(30-second) 體操比賽術語。指在比賽過程中,若運動員因掉下或跌倒等原因導致比賽中斷時,允許其在30秒時間內繼續完成下面動作。如超過30秒,則判為30秒違例,裁判員對繼續完成的動作不予評分。 三性加分(additionalscoreforrisk,difficultyandoriginality) 體操比賽術語。“三性”指動作難度中的驚險性、編排中的獨特性、完成動作中的熟練性。一套符合要求的自選動作,超評分為9.4分,若具有上述“三性”之一,則加0.2分,全套動作滿分為10分。 a、b、c組難度動作(“a”,“b”,“c”part) 體操比賽術語。國際體操聯合會男子技術委員會於1954年蘇黎世會議上通過。即按難度由低到高把動作分為a組、b組、c組三個等級。並制訂出各個項目的動作難度分類表,附於當時發行的《國際評分規則》上。此後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評分規則中難度分類表也日趨完善。現在還有e組動作,更難的稱為超e組動作。 會商(holdaconsultation) 體操比賽術語。指體操比賽中,裁判組對評分問題進行的磋商。通常表現為:兩效分差或裁判員與裁判長之間的分差超過規則許可范圍時,為統一觀點,調整評分,由裁判長召集裁判員進行的磋商 有效分(middlemark) 體操比賽術語。在體操比賽中,由一名裁判長和四名裁判員擔任評分。裁判長將四個評分中的最高、平低分去掉,取中間兩個評分,若此兩個分數的差距在規則所允許的范圍之內,則為有效分。如果兩中間分超過允許差距,則通過會商調整評分至許可范圍,才為有效分 紀律違例(violationofdemand) 體操比賽術語。指在比賽過程中,出現違反規則規定的行為。如運動員號碼不符、私自離開比賽場、在比賽信號發出後故意拖延時間以及比賽進行過程中教練員或同伴給予提示等。 驚險性(risk) 體操比賽術語。三性加分因素之一。指單個難度動作的驚險程度和聯合動作中一些容易失手的高難連接技術。根據國際體操評分規則規定,自選動作如具此性,可加0.2分。 基本分(basescore;basicscore) 體操比賽術語。指體操比賽中,裁判長的評分與兩有效分的均數之和的平均數。在男子比賽中,是會商時修正評分的標准分。裁判員應使自己的評分與之接近,然後根據調整後的評分計算最後得分。在女子比賽中,當會商未達成一致意見時,作為運動員的最後得分。 後得分(finalscore) 體操比賽術語。指體操比賽中運動員完成一套動作後的得分。一般為兩個有效分的平均數。但在跳馬項目中,若有兩次試跳,以較好的一次得分作為女子團體、全能賽的最後得分,男、女單項決賽時則以兩次得均數為最後得分。 體操比賽中的基本動作解釋 支撐(rest;support) 體操動作之一。指人體肩軸高於器械軸並對握點產生壓力的一種靜止動作。分單純支撐(只用手支撐器械)和混合支撐(手和身體的一部分同時支撐器械)。是器械體操練習的基本動作之一。 水平支撐(frontresthorizontalhangingscalelever) 體操支撐動作之一。指身體呈水平姿勢的支撐或靜用力動作。力量素質要求較高。是一種高難度的靜止動作。 手倒立(handstand) 體操中靜止動作之一。用手掌撐地,頭部朝下,兩臂和兩腿均伸直的人體倒置動作。按動作完成的姿態分為:屈臂屈體、屈臂直體、直臂直體、直臂屈體及雙手倒立、單手倒立等。對上肢力量及身體控制能力的要求較高。 手翻(beuypitch;handspring,semi―aerialtumbling;spring) 體操翻騰動作之一。指用手支撐於地面或器械上,人體徑倒立,然後在手推撐的同時翻轉的動作。按翻轉的方向,分向前、向後、向側手翻三種。也是技巧運動支撐跳躍等項目的基本動作之一。 懸垂(hand;suspense) 體操動作之一。指人體肩軸低於器械軸並對握點產生拉力的一種靜止動作。只用手懸垂於器械的,稱“單純懸垂”。如單槓上的懸垂。手和身體的一部分同時懸垂於器械或接觸地面的,稱“混合懸垂”。如單掛膝懸垂。是器械體操練習的基本動作之一。 旋翻(twistturn) 體操空翻動作之一。指人體在騰空後沿橫軸翻轉兩周的同時,繞縱軸轉體的復合空翻動作。按翻轉方向,分前旋、後旋;按人體姿勢,分團身旋、屈體旋、直體旋;按轉體的周數分兩周旋、三周旋等。 滾翻(roll) 體操動作之一。指軀干依次接觸地面或器械、也經過頭部的翻轉動作。分前滾翻(動作方向向前)和後滾翻(動作方向向後)。是體操啟蒙訓練的內容之一。 擺動動作(swingpart) 體操動作的一種。指通過肌肉用力,改變人體各部分的相對位置,進行人體各部分運動速度的調配和組合,使人體產生變速移動的一種動作。按人體各部分運動速度調配的特點,可分為大擺、屈伸、回環等多種,是器械體操中內容最多,變化最復雜的一類動作。有利於培養動作的節奏感,提高機體的協調能力,增強肌肉的力量和空間三度的定向能力。 騰越(vault) 體操動作之一。指整個人體騰起後從器械上空越過的一類動作。按人體運動的方向,分正騰越、背騰越、側騰越三種;按騰起後人體的姿勢,有分腿騰越、屈體騰越、挺身騰越等。做此類動作時,人體騰起較高,飛行時間較長,具有驚險性。 靜止動作(holdpart) 體操動作的一種。指通過肌肉的協調用力,維持身體的平衡與穩定,按規定要求,在空間停止一定時間來完成的靜止姿勢。如各種懸垂、支撐和倒立動作。在動作完成過程中,就肌肉工作特點而言,屬於等長收縮;就呼吸特點而言,有復式和胸式兩種呼吸形式。 體操項目比賽規則 體操給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那完美的動作帶給人們的視覺享受,就像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上14歲的羅馬尼亞小將娜迪亞-科馬內奇帶給人們的完美感覺一樣。但是體操的團體賽則顯示出它自己獨特的魅力。 還記得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上的那位名叫富士的日本選手嗎?在比賽中他由於動作失誤而傷了自己的膝蓋骨,按理說不應該再繼續比賽,但在團體賽中,五名選手分別參加不同項目的比賽,並且團體總分是取前四名,富士認為他不應該在此時把受傷的事告訴正在奮力和蘇聯對抗的隊友,於是他就向所有人隱瞞了自己受傷的事情,包括他的教練。隱瞞了傷情的富士在鞍馬項目中的得分為9.5分,可能是由於他的這種無私奉獻精神感動了上天,最終,日本隊以576.85:576.45的微弱優勢戰勝了蘇聯隊。很多年過去了,當人們在此問起富士如果那一幕再次上演的話,他會不會做出同樣的事情時,富士的回答很堅定:“不!” 評委 兩組評委給選手打分,第一組包括兩名打難度分得評委,最高為10分。在奧林匹克中,難度分通常為10分。另一組由6位執行評委組成,分別給出選手的技術分和表現分。小的失誤扣0.10分,中等失誤扣0.20—0.30分,大失誤扣0.40分。如果選手從器械上掉落,扣0.50分。和第一組的評委不同,執行評委給的分都是獨立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將被去掉,然後酸楚的平均成績就是選手的最後得分。 得分 在團體比賽中,團隊得分是各個項目得分的總和,在個人比賽中,男選手的成績為六項成績的平均值,女選手的成績為四項成績的平均值。在團體的單項比賽中,男子總分為240分(6*40),女子總分為160分(4*4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