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雖然至今醫學上尚未闡明和作出定論,有認為是現代的神經系統,也有認為是血管系統,再有認為是內分泌系統,還有認為是淋巴系統,或是它們之間的組合,但經絡是客觀存在的。 不僅中醫是這樣認為,西醫也對經絡的存在是肯定的,這些系統是都屬於人體的神經體液,所以磁療都對其產生作用和影響,按中醫來說,即:活血化淤是中醫的重要療法,特別是70年代以來,活血化淤的臨床應用有很大發展,治療的范圍愈來愈廣泛,療效愈來愈高,對其機理的研究愈來愈深。 我們在臨床上已證實,凡是中醫活血化淤療法能夠治療的疾病,磁療大都能治療,而且效果很好,如血腫、高血壓、腦中風(腦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胸腔積水、腎炎、水腫,尤其是關節疼痛等都收到很好的效果,說明磁療的活血化淤的作用是很強的,所以從中醫來說,磁療的作用更加明顯。 十三.磁療有降膽固醇的作用 已被許多實驗和臨床觀察證實:血脂中的膽固醇與人體健康有著密切關系,高膽固醇血症常引起動脈硬化,危害人體健康。 有人應用磁場作用於高膽固醇食物喂養引起高血脂症的家兔,發現有降低高血脂的作用。通過形態學觀察,亦發現經過磁場作用的家兔,主動脈的脂質沉積減少。 十四.磁療與健康 科學家經過實驗和觀察發現,磁場效應有益健康。所謂磁場效應就是磁場作用於人體後引起的生物效應。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促進細胞代謝,活化細胞,從而加速細胞內廢物和有害物質排洩。 2.平衡內分泌系統。 3.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狀態。 4.促進炎症消退,消除炎症腫脹和疼痛。 5.雙向調節血壓,尤其能使高血壓降低。 6.提高紅細胞的攜氧能力,降低血液粘度。 7.增強和改善人體免疫功能,提高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8.有抗衰老作用,清除體內積存的自由基。 9.改善血脂代謝,有降低膽固醇作用。 10.消除疲勞、促進體力恢復。 11.鎮靜作用,消除失眠和神經緊張。 上述種種磁場效應,確實對人體健康能起到有益作用,是人類理想的健康之寶。 <磁療是怎樣的療法> 磁療在我國可謂歷史悠久。早在秦漢時期,人們就開始用天然的磁石治病。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記載:“磁石味辛酸寒,主治周痺風濕、肢節腫痛,不可持物。“近年來,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創造出不少磁療器械,如磁針法、磁電法、直流電磁療、旋轉磁療法、交變磁療法等。因磁療使用方法簡單,安全可靠,無損傷,無痛苦,已被廣泛地應用於臨床,深受廣大病人歡迎。 因磁場能改善血液循環和組織營養,降低末梢神經的興奮性,促使致痛物質的分解和轉化,從而具有鎮痛作用;磁場可以加強局部的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的通透性,有利於炎症的消散和滲出物的吸收。同時,磁場還能提高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功能,似改變病人的全身狀態,提高對疾病的抵抗能力,抑制和防止疾病的復發;磁場可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加速炎症滲出物的吸收和消散,具有消腫作用。 磁療的劑量要根據病人的年齡、身體狀況、病情、治療部位等具體情況決定。磁場的強度一般分為三級:在0.05t(特斯拉)以下者為小劑量;0.05-0.15t者為中等劑量;0.15t以上者為大劑量。老年體弱者,一般宜從小,劑量開始,如療效不明顯而無明顯副作用時,可適當加大磁場強度。磁療的時間、療程也需根據病人具體情況而定。 在家裡進行磁療,最常用的是磁片貼敷法。這種方法最容易掌握,只要選擇合適磁場強度的磁片,用膠布固定在治療部位或一定的穴位上即可。若對磁片過敏,可在磁片下襯以薄紙,再用膠布固定。一般磁片貼敷法可連續進行5-6天,取下休息1-2天再貼,3-4周為一療程。貼敷磁療時,其副作用大多在兩天內出現,有惡心、嘔吐、心慌、一時性呼吸困難、頭暈、嗜睡、乏力、低熱等。輕者可對症治療,重者則需停止磁療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