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有溫中散寒、暖胃止痛、化痰散淤的功效。
秋高氣爽,丹桂飄香。桂花一般在9—10月開花,除了供觀賞之外,收集起來也是一種美味。將桂花采收、陰干,揀去雜質後密閉貯藏,可用來泡茶、浸酒,或以糖漬待用。在吃白果、蓮子、栗子時,放上一小撮桂花,香味撲鼻,更增食欲。
桂花有溫中散寒、暖胃止痛、化痰散淤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胃痛、腹痛、牙痛、口臭等。推薦小妙方:1.桂花、玫瑰花各3克,開水沖泡後飲用,每日2—3次。有和胃理氣、溫胃散寒的功效,適用於胃寒疼痛、消化不良、胸悶嗳氣;2.桂花、菊花各3克,開水沖泡後漱口,每日2—3次,有芳香清胃的作用,適用於胃熱口臭;3.桂花60克、浸入白酒500克中,一個月後可飲用,腹胃痛時服少許,能溫胃散寒、理氣止痛,適用於腹中寒痛。
菊花 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的干燥頭狀花序。由於產地、花色及加工方法的不同,又分為白菊花、杭菊花、滁菊花。主產於浙江、安徽、河南和四川等省。花期采收,陰干生用。 原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舌狀花著生花序邊緣,白色或黃色,管狀花位於花序****,黃色。
性味歸經: 菊花味甘、苦,性涼。歸肺,肝,脾,腎經。
功能主治: 疏風功效可用於眩暈驚風。如羚角鉤籐湯。 清熱功效可用於風熱感冒,發熱頭痛。常用治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溫邪犯肺,發熱、頭痛、咳嗽等症,如桑菊飲。 解毒功效可用於疔瘡腫毒。 明目功效可用於目赤昏花。如杞菊地黃丸。 藥用時可煎服,10~15g。疏散風熱多用****花(杭菊花)平肝明目多用白菊花(滁菊花)。氣虛胃寒,食少洩瀉之病宜少用之。是因為雖然微寒,仍然要避免,再去傷害到陽氣已經不足的胃氣,此時表現是容易拉肚子,飯量不多。 桂花減肥菊花名目降火 桂花除富於寓意和用作觀賞以外,還是窨制花茶,提煉芳香油和制造糖果、糕點的上等原料。茶葉用鮮桂花窨制後,既不失茶的塊味,又帶濃郁桂花香氣,飲後有通氣和胃的作用,很適合於胃功能較弱的老年人飲用。 桂花茶溫補陽氣之功效。主治:陽氣虛弱型高血壓病。症見眩暈,頭暈,腰痛,畏寒肢冷,大便溏,小便清長,舌質淡,苔白,脈沉細。
菊花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國傳統的常用中藥材之一,主要以頭狀花序供藥用。據古籍記載,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有散風清熱、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對口干、火旺、目澀,或由風、寒、濕引起的肢體疼痛、麻木的疾病均有一定的療效。主治感冒風熱,頭痛病等。對眩暈、頭痛、耳鳴有防治作用。 菊花有野菊和家菊之分,其中家菊清肝明目,野菊祛毒散火,甘苦微寒,清熱解毒,對眼睛勞損、頭痛、高血壓等均有一定效用。《本草綱目》中對菊花茶的藥效也有詳細的記載:性甘、微寒,具有散風熱、平肝明目之功效。《神農本草經》認為,白菊花茶能“主諸風頭眩、腫痛、目欲脫、皮膚死肌、惡風濕痺,久服利氣,輕身耐勞延年。” 現代醫學也研究證實,菊花具有降血壓、消除癌細胞、擴張冠狀動脈和抑菌的作用,長期飲用能增加人體鈣質、調節心肌功能、降低膽固醇,適合中老年人和預防流行性結膜炎時飲用。對肝火旺、用眼過度導致的雙眼干澀也有較好的療效。同時,菊花茶香氣濃郁,提神醒腦,也具有一定的松弛神經、舒緩頭痛的功效。中醫多用以主治目赤、咽喉腫疼、耳鳴、風熱感冒、頭疼、高血壓、瘡療毒等病症。若長期食用,還有“利血氣、輕身、延年”的功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