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蘋果泥(取蘋果一只洗淨去皮去核,切成小塊,放入碗內加少量白糖隔水蒸,蒸熟後搗攔成泥狀服用)。因胡蘿卜和蘋果含有果膠,能使大便成形,並且還能吸附腸內的有害物質,幫助治愈腹瀉。魚蛋白粉加入米湯內服用,每日5克,分1次~2次服用。半歲以上的嬰兒可服用魚蛋白粉粥或爛面條。由於魚蛋白粉內蛋白質質量高,脂肪量低,而且沒有乳糖,對嬰兒腹瀉特別有利。輕型腹瀉一般服用3日~5日就痊愈。焦米湯和焦米粥是用米或米粉加水煮成。可以少量多次喂服。由於米內含碳水化合物,最容易消化吸收,而且沒有乳糖也不易發酵、脹氣,米內所含的蛋白質不發生過敏反應。焦的部分能吸附有害物質,對控制腹瀉很有利。山楂炭或炮姜炭是將山楂去核或炮姜去皮,然後炒成炭,研成細末。服用時每次用0.3克-0.6克,日服3次,用溫開水化服,可加少許白糖調昧。山楂能幫助消化,生姜能解毒,對腹瀉的防治有利。維生素b1、維生素c、乳酶生每日服3次,每次各1片,研碎和水拌勻喂服,可在服“口服補液”的同時加服。因為維生素bl能促進糖類完成代謝過程,不使積酸發氣,維生素c能增加抵抗力,乳酶生能幫助消化乳類。它們都是控制腹瀉時常用的藥。⑥腹瀉時大便次數增多,要及時換尿布。每次大便後要用溫水洗淨臀部,擦干並塗上護膚油脂或爽身粉,以防臀部糜爛發生“紅臀”。⑦注意腹部保暖,以免受涼後腸蠕動更快而加重腹瀉。 嬰兒拉肚子的食療方法
嬰兒腹瀉有傷食型、風寒型、濕熱型和脾虛型。只有區別不同症狀,選擇食療,才能收到預期效果。
傷食型傷食型腹瀉有腹脹腹疼、瀉前哭吵、大便酸臭如蛋花狀、口臭、不思食等症狀,可采用以下食療:荠菜湯:取鮮荠菜30克,加水200毫升,文火煎至50毫升,1次服完,每日2~3次。蘋果湯:取蘋果1只洗淨,連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鹽,煎湯代茶飲。適用於1歲以內的兒童,大於1歲者,可吃蘋果泥。風寒型
風寒型腹瀉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狀、色淡、臭氣少、腸鳴腹痛,或伴有發熱、鼻塞流涕等症狀,可采用以下食療:姜茶飲:取綠茶、干姜絲各3克,放在瓷杯中,以沸水150毫升沖泡,加蓋溫浸10分鐘代茶隨意飲服。糯米固腸湯:糯米30克(略炒),山藥15克,共煮粥,熟後加胡椒末少許、白糖適量調服。
濕熱型腹瀉有大便如水樣伴有不消化食物、呈草綠色或黃色、有少量粘液,小便黃少等症狀,可采用以下食療:烏梅湯:烏梅10只,加水500毫升煎湯,酌加紅糖,以之代茶,每日服數次。橘棗茶:取紅棗10只,洗淨晾干,放在鐵鍋內炒焦,取潔淨橘皮10克,二味一起放入保溫杯內,用沸水浸泡10分鐘,飯後代茶飲,每日分2次服。
脾虛型脾虛型腹瀉有時瀉時止,或久瀉不愈、大便稀薄或帶有白色奶塊、食後便瀉、面色蒼白等症狀,可采用以下食療:胡蘿卜湯:取鮮胡蘿卜250克洗淨,連皮切成塊狀,放人鍋內,加水適量煎爛,去渣取汁欽.每日分2~3次。栗子湯:取栗子3~5枚,去殼搗爛,加適量水煮成糊狀,再加白糖適量調味,每日分2~3次。
醫生建議1、母乳喂養,不宜在夏季斷奶。2、合理安排飲食,講究衛生、消毒食具。3、添加輔食時,每次只限一種且漸漸加量。4、將病人隔離。5、勤換尿布,觀察病情,做好嘔吐及腹瀉的處理。
家庭護理經驗1、平時常加用肥皂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及環境衛生。2、不使用沒有消毒過之地下水、井水或山泉水。3、不吃生冷食物,食物應充分煮熟並以熱食為宜。4、注意奶瓶消毒及食物保存方式。5、給予安靜舒適的環境。6、注意寶寶體溫變化,測量體溫時宜用腋下測溫或量耳溫,避免由***測溫以減少刺激。7、觀察寶寶臉部表情、皮膚緊張度及干燥度、排尿情形、意識狀態。8、觀察大便的顏色、性質、量、氣味、次數。9、注意排洩物及換洗衣物的處理,預防傳染他人。10、常換尿布、大便後用溫水洗淨,保持臀部清潔干燥,避免紅臀產生。11、補充水分及電解質 以下是2個不同地方的治療與預防與緩解方案.願您寶寶早些好轉. 新生兒腹脹是怎麼回事?
正常的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在喂奶後常可見到輕度或較明顯的腹部隆起,有時還有溢乳,但寶寶安靜,腹部柔軟,摸不到腫塊,排便正常,生長發育良好,這是通常所說的“生理性腹脹”。是由於新生兒腹壁肌肉薄,張力低下,且消化道產氣較多所致。
但如果腹脹明顯,伴有頻繁嘔吐、寶寶精神差、不吃奶、腹壁較硬、發亮、發紅,有的可見到小血管顯露(醫學上稱為靜脈曲張)、可摸到腫塊;有的伴有黃疸,解白色大便、血便、柏油樣大便,發熱或上述的“五不”症狀,這些都是疾病的表現,嚴重而頑固的腹脹往往表示病情危重,應盡快到醫院診治。
新生兒腹脹怎麼辦?
發現新生兒腹脹,首先應該檢查,除了腹脹以外,是否伴有嘔吐,若伴有經常性嘔吐食物,甚至膽汁或糞樣物,大便秘結,3~5天才解1次,大便量很少,且見嬰兒日漸消瘦的,可能是先天性巨結腸,要盡快到醫院進一步檢查治療。如果腹脹時脹時消,食乳後腹脹明顯,無嘔吐或偶伴嘔吐,放屁後腹脹減輕,按摸腹部沒有摸到糞樣物,乳食正常,無日漸消瘦的,可能是由於喂養方法不當,孩子吮乳時吸入空氣較多,引起氣壓腹脹,可給中藥:菜菔子8克,枳實6克,甘草、厚樸、陳皮各3克,加水150毫升,煎服60毫升,分3次服,每日1劑,連服3天。改進哺乳方法,不要給孩子吮空乳頭,每次哺乳後,抱起嬰兒,輕輕拍打其背部。乳母在哺乳期間,少食紅薯等產氣較多的食物。如果嬰兒幾天不大便後出現腹脹,哭鬧,伴有惡心嘔吐者,可能是由於胎糞內積引起,可給予番瀉葉3克,兌開水60毫升,5分鐘後,服10~15毫升,排出胎糞後腹脹便可消失,腹脹消失後即停藥。因腹脹哭鬧不止者,可用手輕輕按摩嬰兒腹部,或用驅風油少許塗擦嬰兒肚臍周圍。 寶寶腹脹的原因 一般來說,小寶寶的肚子本來就會比成人大,看起來鼓鼓脹脹的,那是因為孩子的腹壁肌肉尚未發育成熟,卻要容納和成人同樣多的內髒器官造成的。在腹肌沒有足夠力量承擔的情況下,腹部會因此顯得比較突出,特別是寶寶被抱著的時候,腹部會顯得突突下垂。此外,嬰兒的身體前後是呈圓形的,不像大人那樣略呈扁平狀,這也是讓肚子看起來脹脹的原因之一。 除了前述的原因以外,另一個造成寶寶腹脹的常見因素,是嬰兒比大人更容易脹氣,脹氣的原因主要包括下面幾個方面: 1寶寶進食、吸吮地太急促而使腹中吸入了空氣,尤其是當寶寶餓得太久才喂牛奶的時候。 2奶瓶的奶嘴孔大小不適當,造成空氣通過奶嘴的縫隙而進入寶寶體內。 3寶寶過度哭鬧。 4吸入的奶水或其他食物,在消化道內通過腸內菌和其他消化酶作用而發酵,產生大量的氣體。 消氣diy 其實,嬰兒也有一些消散氣體的方式,例如: 喂奶之後,輕輕拍打寶寶背部來促進打嗝,使腸胃的氣體由食道排出; 有些寶寶很會排氣,可以通過肛門將氣體排出; 另外,依靠胃腸壁的吸收,也可以緩解腹脹的現象。 治療與否 至於脹氣算不算是病,需不需要治療,原則上要以寶寶的臨床症狀為判斷標准。如果寶寶能吃、能拉、沒有嘔吐的現象、肚子摸起來軟軟的、活動力良好、排氣正常、體重正常增加,那麼這一類的腹脹大多屬於功能性腹脹,無須特別治療。 如果寶寶生病了,例如:呼吸道感染、腸炎或便秘,也容易導致胃腸蠕動和消化吸收功能變差,進而產生脹氣,甚至影響食欲。若有這些症狀出現,那麼就應該讓醫生加以治療。 如何預防脹氣 1盡量不要讓寶寶哭泣。當寶寶哭的時候很容易脹氣。遇到這種情況,爸爸媽媽應該多給予安慰,或是擁抱他,通過調整他的情緒來避免脹氣的加重程度。 2不要讓寶寶餓得太久後才喂奶。寶寶餓的時間太長,吸吮時就會過於急促而吞入大量的空氣。所以要按時給寶寶喂奶,並且在喂食後促使寶寶適當排氣。 3多給寶寶的腹部進行按摩,這樣有助於腸胃蠕動和氣體排出,以改善消化吸收的情況。 4喂奶時,應當注意讓奶水充滿奶瓶嘴的前端,不要有斜面,以免讓寶寶吸入空氣。 5暫時停止食用容易在消化道內發酵並產生氣體的食物,例如;甘薯、蘋果、甜瓜等。 危險的身體警訊 在什麼情況下的腹脹應該特別注意並就醫治療呢? 1腹脹合並嘔吐、食欲不振、體重減輕等狀況,甚至有發燒、解血便的情形。 2肚子有壓痛感。 3肚子鼓脹有繃緊感。 4合並呼吸急促。 5在腹部能摸到類似腫塊的東西。 如果有上述情況發生,那麼有可能是病理性因素造成的,包括:腹部長腫瘤、腹部實質器官(例如:肝、脾、腎)腫大、腹水、泌尿系統出問題等。如果這樣,必須立刻送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嬰兒腹瀉用哪些驗方治療? 嬰兒腹瀉很常見,原因有兩種,一是飲食不當,喂養不合理所引起的腹瀉,叫消化不良;二是食物或奶具被細菌或病毒污染,食入後所引起的感染性腹瀉。這種腹瀉又分為夏季腹瀉,主要是被大腸桿菌污染所致,多發生於夏季;另一種是秋季腹瀉,主要是被輪狀病毒污染所致,多發生於秋季,而且傳染性強,易造成流行。中醫將嬰兒腹瀉分為四型。 1。脾濕瀉:多發於暑天,大便呈水樣,臭味不大,伴有惡心嘔吐,食欲不好,無煩躁口渴,舌苔白膩,舌質淡紅。治療時,應酌情選用以下具有健脾利濕止瀉的驗方。 蒼術3克,白術3克,陳皮3克,半夏2克,薏米5克,茯苓3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 葡萄葉10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 2。脾虛瀉:多發生於久病之後,身體虛弱消瘦,面色發黃,皮舒服肌肉松軟,精神不振,喜睡懶動,舌質淡白,舌苔薄或舌苔少。治療時,可酌情選用以下具有健脾益胃的驗方。 伏龍肝(灶心土)30克,白胡椒3粒,全蠍2克,炮姜5克,炙甘草6克。 用法:先將伏龍肝研成細粉,水煎,待沉澱後,取其上清液與眾藥合煎,去渣後,少量多次飲服。 新鮮胡蘿卜適量。 用法:用水洗淨切碎,加水煮爛,然後取出胡蘿卜,搗成糊狀,加入少量煮胡蘿卜水。將胡蘿卜水留做備用,食用時,每100毫升煮胡蘿卜水中加5~10克(約1小匙)胡蘿卜泥。食入量應根據病兒平日的食量喂給。在用這種方法治療期間,應注意觀察大便形狀,2~3天後如大便成形,可先喂些米湯,以代替部分胡蘿卜泥。然後再換牛奶或人奶,量可由少到多。用胡蘿卜泥治療後大便仍稀薄時,可加入適量香草巧克力(有收斂作用)。在應用胡蘿卜泥治療時,注意不要加糖加重腹瀉。 黨參3克,白術3克,茯苓4克,炙黃芪3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 五倍子2份(炒黃),干姜2份(或生姜4份),吳茱萸1份,丁香1份。 用法:將眾藥研細合勻,每次取9~15克,用75%酒精或白酒調成糊狀,敷於病兒臍部,然後覆蓋紗布塊,其周圍膠布固定,每日換藥一次。 3。濕熱腹瀉:多發於夏秋季,腹瀉次數多,每日可達10次以上,呈水樣黃綠色便,味腐臭,可出現疲乏無力,煩躁口渴,舌苔黃膩,舌質紅,尿少而色黃。治療時,應酌情選用以下具有清熱利濕的驗方。 木通3克,滑石3克,淡竹葉5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 傷食瀉:腹瀉次數不多,大便粘滯不化,味酸臭,惡心,吐奶快,腹部脹硬,食差,面頰發紅,病兒煩急,手、足心熱,舌苔厚膩。治療時,應酌情選用以下具有清熱消導作用的驗方。 山楂炭12克,青皮6克。 用法:共研細粉,合勻,加水160毫升,調成糊狀,加紅糖適量,隔水蒸20分鐘。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