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僅使工廠停產、農業減產甚至絕收,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和較大的經濟損失,嚴重地威脅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威脅了人類的生存。我國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以污染程度大小進行排序,其結果為:遼河、海河、淮河、黃河、松花江、長江,其中,遼河、海河、淮河污染最重。綜合考慮我國地表水資源質量現狀,符合《地面水環境質量標准》的ⅰ、ⅱ類標准只占32.2%(河段統計),符合ⅲ類標准的占28.9%,屬於ⅳ、ⅴ類標准的占38.9%,如果將ⅲ類標准也作為污染統計,則我國河流長度有67.8%被污染,約占監測河流長度的2/3,可見我國地表水資源污染非常嚴重 我國地表水資源污染嚴重,地下水資源污染也不容樂觀。 我國北方五省區和海河流域地下水資源,無論是農村(包括牧區)還是城市,淺層水或深層水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局部地區(主要是城市周圍、排污河兩側及污水灌區)和部分城市的地下水污染比較嚴重,污染呈上升趨勢(金傳良等,1996)。 具體而言,根據北方五省區(新疆、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1995眼地下水監測井點的水質資料,按照《地下水質量標准》(gb/t14848-93)進行評價,結果表明,在69個城市中,ⅰ類水質的城市不存在,ⅱ類水質的城市只有10個,只占14.5%,ⅲ類水質城市有22個,占31.9%,ⅳ、ⅵ類水質的城市有37個,占評價城市總數的53.6%,即1/2以上城市的城市地下水污染嚴重。至於海河流域,地下水污染更是令人觸目驚心,2015眼地下水監測井點的水質監測資料表明,符合ⅰ-ⅲ類水質標准僅有443眼,占評價總數的22.0%,符合ⅳ和ⅵ類水質標准有880和629眼,分別占評價總井數的43.7%和34.3%,即有78%的地下水遭到污染;如果用飲用水衛生標准進行評價,在評價的總井數中,僅有328眼井水質符合生活標准,只占評價總數的31.2%,另外2/3以上到監測的井水質不符合生活飲用衛生標准。 為了推動對水資源進行綜合性統籌規劃和管理,加強水資源保護,解決日益嚴峻的缺水問題,開展廣泛的宣傳教育以提高公眾對開發和保護水資源的認識,1993年1月18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確定自1993年起,將每年的3月22日定為世界水日。 面對嚴峻的缺水、水污染問題,我們應積極行動起來,珍惜每一滴水,采取節水技術、防治水污染、植樹造林等多種措施,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 [編輯本段]措施與建議 1.強化對飲用水源取水口的保護 有關部門要劃定水源區,在區內設置告示牌並加強取水口的綠化工作。定期組織人員進行檢查。從根本杜絕污染,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2.加大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的治理力度 加快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對於改善我市水環境狀況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的廢水排放量正在不斷地增加,而城市污水處理廠卻沒有相應地增加,這必然會導致水環境質量的下降。因此建設更多的污水處理廠是迫在眉睫的事。 3.加強公民的環保意識 改善環境不僅要對其進行治理,更重要的是通過各方面的宣傳來增強居民的環保意識。居民的環保意識增強了。破壞環境的行為就自然減少了。 4.實現廢水資源化利用 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的廢水排放量還要增加,如果只重視末端治理,很難達到改善目前水污染狀況目的,所以我們要實現廢水資源化利用。 家用水的淨化 過濾——沉澱(明礬)——用木炭除異味——消毒 在自來水管傳遞過程中有可能出現二次污染,所以飲用時要煮沸殺菌 而且還要用干淨的杯子 另: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安裝家用健康飲水機 [編輯本段]水資源的事例 全球十一大環境污染事件-- 1、馬斯河谷煙霧事件1930年 比利時馬斯河谷工業區。在這個狹窄的河谷裡有煉油廠、金屬廠、玻璃廠等許多工廠。12月1日到5日的幾天裡,河谷上空出現了很強的逆溫層,致使13個大煙囪排出的煙塵無法擴散,大量有害氣體積累在近地大氣層,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一周內有60多人喪生,其中心髒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許多牲畜死亡。這是本世紀最早記錄的公害事件。 2、洛杉矶光化學煙霧事件1943年 夏季,美國西海岸的洛杉矶市。該市250萬輛汽車每天燃燒掉1100噸汽油。汽油燃燒後產生的碳氫化合物等在太陽紫外光線照射下引起化學反應,形成淺藍色煙霧,使該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紅、頭疼病。後來人們稱這種污染為光化學煙霧。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兩度發生光化學煙霧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後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3、多諾拉煙霧事件1948年 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州多諾拉城有許多大型煉鐵廠、煉鋅廠和硫酸廠。1948年10月26日清晨,大霧彌漫,受反氣旋和逆溫控制,工廠排出的有害氣體擴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嚨痛、頭痛胸悶、嘔吐、腹瀉。17人死亡。 4、倫敦煙霧事件1952年 自1952年以來,倫敦發生過12次大的煙霧事件,禍首是燃煤排放的粉塵和二氧化硫。煙霧逼迫所有飛機停飛,汽車白天開燈行駛,行人走路都困難,煙霧事件使呼吸疾病患者猛增。1952年12月那一次,5天內有4000多人死亡,兩個月內又有8000多人死去。 5、水俣病事件19531956年 日本熊本縣水俣鎮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廢水中含有汞,這些廢水排入海灣後經過某些生物的轉化,形成甲基汞。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魚類中富集,又經過食物鏈使人中毒。當時,最先發病的是愛吃魚的貓。中毒後的貓發瘋痙攣,紛紛跳海自殺。沒有幾年,水俣地區連貓的蹤影都不見了。1956年,出現了與貓的症狀相似的病人。因為開始病因不清,所以用當地地名命名。1991年,日本環境廳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 6、骨痛病事件19551972年 镉是人體不需要的元素。日本富山縣的一些鉛鋅礦在采礦和冶煉中排放廢水,廢水在河流中積累了重金屬“镉”。人長期飲用這樣的河水,食用澆灌含镉河水生產的稻谷,就會得“骨痛病”。病人骨骼嚴重畸形、劇痛,身長縮短,骨脆易折。 7、日本米糠油事件1968年 先是幾十萬只雞吃了有毒飼料後死亡。人們沒深究毒的來源,繼而在北九州一帶有13000多人受害。這些雞和人都是吃了含有多氯聯苯的米糠油而遭難的。病人開始眼皮發腫,手掌出汗,全身起紅疙瘩,接著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這次事件曾使整個西日本陷入恐慌中。 8、印度博帕爾事件1984年 12月3日,美國聯合碳化公司在印度博帕爾市的農藥廠因管理混亂,操作不當,致使地下儲罐內劇毒的甲基異氰酸脂因壓力升高而爆炸外洩。45噸毒氣形成一股濃密的煙霧,以每小時5000米的速度襲擊了博帕爾市區。死亡近兩萬人,受害20多萬人,5萬人失明,孕婦流產或產下死嬰,受害面積40平方公裡,數千頭牲畜被毒死。 9、切爾諾貝利核洩漏事件1986年 4月26日,位於烏克蘭基輔市郊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由於管理不善和操作失誤,4號反應堆爆炸起火,致使大量放射性物質洩漏。西歐各國及世界大部分地區都測到了核電站洩漏出的放射性物質。31人死亡,237人受到嚴重放射性傷害。而且在20年內,還將有3萬人可能因此患上癌症。基輔市和基輔州的中小學生全被疏散到海濱,核電站周圍的莊稼全被掩埋,少收2000萬噸糧食,距電站7公裡內的樹木全部死亡,此後半個世紀內,10公裡內不能耕作放牧,100公裡內不能生產牛奶……這次核污染飄塵給鄰國也帶來嚴重災難。這是世界上最嚴重的一次核污染。 10、劇毒物污染萊茵河事件1986年 11月1日,瑞士巴塞爾市桑多茲化工廠倉庫失 廢水從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類方法。據不同來源分為生活廢水和工業廢水兩大類;據污染物的化學類別又可分無機廢水與有機廢水;也有按工業部門或產生廢水的生產工藝分類的,如焦化廢水、冶金廢水、制藥廢水、食品廢水等 污染物主要有:(1)未經處理而排放的工業廢水;(2)未經處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3)大量使用化肥、農藥、除草劑的農田污水;(4)堆放在河邊的工業廢棄物和生活垃圾;(5)森林砍伐,水土流失;(6)過度開采,礦山污水。 [編輯本段]有關數據 據環境部門監測,全國城鎮每天至少有1億噸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水體。全國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質受到污染,全國1/3的水體不適於魚類生存,1/4的水體不適於灌溉,90%的城市水域污染嚴重,50%的城鎮水源不符合飲用水標准,40%的水源已不能飲用,南方城市總缺水量的60%—70%是由於水源污染造成的。 截至1996年底,全國600余座城市年排水量為353億立方米,處理量為83億立方米,處理率僅23%。城市市政系統年納污水209億立方米,建有城市污水處理廠153座,集中處理量為23.8億立方米,處理率為11.4%。盡管全國每年新增城市污水處理能力3億立方米,但仍以每年處理能力缺口21億立方米的速度在不斷增大。到了2050年,城市市政系統年納污水為1385億立方米,2100年將達到2435億立方米這相當於長寬高都是61813.8米的正方體,若平鋪為高1cm的長方體,底面將覆蓋將近2537個中國。 《國家環境保護“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要求,到2002年,全國要新增城市污水處理能力2000萬噸/日。集中處理率達25%。據測算,僅處理廠的配套管網投資將達850億元,至2010年,城市集中污水處理率將達40%。預計將新增城市污水處理廠1000余座。 根據統計,中國有3.2億農民沒有飲用水;大約有1.9億農民是喝受到污染的水。此外,灌溉農田的水散發著惡臭,而且漂浮著一些污染的泡沫。而這樣條件下生產的食物,卻登上了中國人的餐桌。 [編輯本段]重大污染事件 2000年1月30日,羅馬尼亞境內一處金礦污水沉澱池,因積水暴漲發生溫漫壩,10多萬升含有大量氰化物、銅和鉛等重金屬的污水沖洩到多瑙河支流蒂薩河,並順流南下,迅速匯入多瑙河向下游擴散,造成河魚大量死亡,河水不能飲用。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國深受其害,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都遭受一定的影響,嚴重破壞了多瑙河流域的生態環境,並引發了國際訴訟。 1994年7月,淮河上游的河南境內突降暴雨,颍上水庫水位急驟上漲超過防洪警戒線,因此開閘洩洪將積蓄於上游一個冬春的2億立方米水放了下來。水經之處河水泛濁,河面上泡沫密布,頓時魚蝦喪失。下游一些地方居民飲用了雖經自來水廠處理,但未能達到飲用標准的河水後,出現惡心、腹瀉、嘔吐等症狀。經取樣檢驗證實上游來水水質惡化,沿河各自來水廠被迫停止供水達54天之久,百萬淮河民眾飲水告急,不少地方花高價遠途取水飲用,有些地方出現居民搶購礦泉水的場面,這就是震驚中外的"淮河水污染事件"。 [編輯本段]水污染--全球性重大課題 隨著工業進步和社會發展,水污染亦日趨嚴重,成了世界性的頭號環境治理難題。 早在18世紀,英國由於只注重工業發展,而忽視了水資源保護,大量的工業廢水廢渣傾入江河,造成泰晤士河污染,基本喪失了利用價值,從而制約了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影響到人們的健康、生存。之後經過百余年治理,投資5億多英鎊,直到20世紀70年代,泰晤士河水質才得到改善。 19世紀初,德國萊茵河也發生嚴重污染,德國政府為此運用嚴格的法律和投入大量資金致力於水資源保護,經過數十年不懈努力,在萊茵河流經的國家及歐盟共同合作治理下,才使萊茵河碧水暢流,達到飲用水標准。 近些年,水質惡化也困擾著美國人。一直以來,紐約市民以自來水質純美而自豪,其他州的面包商甚至特地使用紐約市自來水以生產貨真價實的紐約圈餅。7年前寄生蟲侵入密爾沃基供水系統,造成100人死亡,40萬人致病後,水質問題備受關注,如今紐約市民每天生活在飲水不淨的威脅下。1998年[1],美國總統克林頓宣布了一項投資23億美元的清潔水行動計劃,治理美國已受污染40%的水域。 雖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