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青魚怎麼做最好吃?正文

青魚怎麼做最好吃?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的藥物;餌料新鮮、適口;死魚及時撈出,深埋土中,所用漁具要浸洗消毒。
青魚主要有以下幾種病害:
主要病害是腸炎,用氟哌酸30-50mg/kg魚體重/天,大蒜頭5-10g/kg魚體重.天,大蒜素0.5g/kg魚體重.天。磺胺胍第一天50mg/kg魚體重.天(首次加倍),連用6天。
九、術語
水花剛出膜至7日齡的稚魚(仔魚)。
夏花仔魚經一個月左右的培育長至3cm以上的魚苗。
1齡魚種夏花魚苗經3個多月的培育,當年長成的魚種,規格25-50g/尾。
2齡魚種1齡魚種經第二年的養殖而成的大規格魚種,規格250-500g/尾。
3齡魚種2齡魚種再養一年(即第三年)而成的小青魚,規格1250-1750g/尾。
成魚過池魚種魚再養一年(第四年冬)而成的食用魚,規格5kg/尾。
[編輯本段]【巧用食鹽防治青魚病】
食鹽有較強的殺蟲滅菌作用,是防治多種魚病的常用藥物,特別是防治細菌、真菌、多種寄生蟲引起的魚病,有顯著的效果,現將防治方法分述如下。
1、細菌性魚病的防治
用3%的鹽水浸洗3寸以上的魚種10~15分鐘,或全池遍灑食鹽水,濃度11~22.5毫克/升,水深1米,每畝用食鹽7.5~15公斤,可防治青魚爛鰓病、赤皮病。在配合飼料中,摻入2.5%的食鹽,可防治青魚腸炎病。用敵百蟲和食鹽配合使用,對青魚上述三病的預防有效率可達100%,早期治愈率90%以上,中期治愈率也有80%左右。其方法是在全池遍灑生石灰塊,每畝平均水深1米用量20公斤,再立即用取去篩片的噴霧器全池遍噴90%晶體敵百蟲和食鹽合劑,敵百蟲0.5~0.7毫克/升、食鹽5~7毫克/升。早期一次可愈;中期連續2~3次,每隔一天一次可愈;預防,30~50天一次。防治腸炎病,可將合劑少量噴灑在草架內的青飼料上,效果更好。
2、水霉病的防治
越冬魚種或成魚,常因人工操作受傷易患水霉病,可用30%的食鹽水浸洗10~15分鐘治愈。
3、多種寄生蟲病的防治
用3%的食鹽水浸洗患寄生蟲病的夏花魚種,1分鐘斜管蟲全部死亡;5分鐘鰓隱鞭蟲全部死亡;10分鐘車輪蟲、根體蟲、口絲蟲全部死亡。1寸以上的魚種,浸洗時間可適當延長。用1.7%~2%食鹽水浸洗患寄生蟲病的夏花魚種30分鐘,三代蟲、指環蟲全部死亡,魚虱全部脫落。魚種的氣泡病,可將原有的池水排出三分之一,再注入新鮮清水,然後全池遍灑食鹽水,濃度5~7毫克/升,即可治愈。
[編輯本段]食用價值
青魚肉細嫩鮮美,蛋白質含量超過雞肉,是淡水魚中的上品。以鮮銷為主,熏制品、糟制品以及油浸青魚和茄汁油炸青魚等罐頭也很受歡迎。
青魚個體大,生長迅速,為我國重要的經濟魚類。肉質肥嫩,味鮮腴美,尤以冬令最為肥壯。其每百克可食部分蛋白質15.8-19.5克,脂肪2.6-5.2克,熱量96-125千卡,鈣25-72毫克,磷171-246毫克,鐵0.8-0.9毫克,硫胺素0.13毫克,核黃素0.12毫克,尼克酸0.17毫克。
青魚肉性味甘、平,無毒,有益氣化濕、和中、截瘧、養肝明目、養胃的功效;主治腳氣濕痺、煩悶、瘧疾、血淋等症。其膽性味苦、寒,有毒,可以瀉熱、消炎、明目、退翳,外用主治目赤腫痛、結膜炎、翳障、喉痺、暴聾、惡瘡、白禿等症;內服能治扁桃體炎。由於膽汁有毒,不宜濫服。過量吞食青魚膽會發生中毒,半小時後,輕者惡心、嘔吐、腹痛、水樣大便;重者腹瀉後昏迷、尿少、無尿、視力模糊、鞏膜黃染,繼之騷動、抽搐、牙關緊閉、四肢強直、口吐白沫、兩眼球上竄、呼吸深快。如若治療不及時,會導致死亡。
青魚的營養
青魚中除含有19.5%蛋白質、5.2%脂肪外,還有鈣、磷、鐵、b1、b2和微量元素鋅,成人每日需鋅12-16克,青少年時期的需要量則相應增多。鋅是酶蛋白的重要組成部分,性腺、胰腺及腦下垂與之密切相關。人體鋅的含量僅占十萬分之三,但一旦出現不足,往往會使嗅覺減低、精神萎靡、“智商(i.q)(衡量智力的一種指數)”減低。此外,還會出現生長高度不足、創傷難以愈合等病變。
國外的研究,使我們對古書上據說:“補中安腎”(《食經》)、“益心力”(《食療本草》)、“惟青魚為最美,補胃醒脾,溫運化食”(《隨息居飲食譜》)、“益智強思”(《金峨山房藥錄》),更覺可信了。
●青魚頭尾:魚頭一斬二片,每片各斬5塊(腦殼1塊、下腳2塊、下扒1塊)、魚尾(甩水)斬成0.6 ̄0.7厘米厚的長條5 ̄6條,油鍋燒至七成熱,投入蔥結爆香,推入頭尾晃鍋略煎;灑入黃酒蓋焖,加入白湯、米酒燒滾,改用中火,或小火焖熟,以魚頭上的皮起胖為度;接著再用旺火滾晃,淋入濕澱粉,著成薄芡,淋入豬油適量,使之均勻,放入青大蒜,出鍋裝盆。紅燒甩水、下扒、肚腩的烹調方法基本與此相同。
●紅燒托卷:青魚腸子富有不飽和脂肪酸,它是腦細胞的基質(約含60%),是智慧頭腦的基石,又能降低膽固醇和腦溢血的發病率,因此,是一味老少鹹宜的妙食,其做法是去除苦膽,取出完整的魚腸,順著長度剖開,放入水中撕掉腸衣洗淨,瀝干,剪成3厘米長短,將腸段放入容器,加鹽、醋反復攪拌洗淨,置入沸砂鍋中滾燙脆熟,撈出,再用熱油鍋,添入豬油,爆香蔥結;然後推入魚腸,灑入黃酒略焖,再用旺火,滾灑少量澱粉,拌勻,再加少量豬油,略拌,撈出蔥結,加入青蒜即成。
●炒青魚片:《調鼎集》的炒青魚片,不用豬油,別具清雅之味:用醬油腌漬清魚片,加豆粉、蛋清,起油鍋爆炒,加入冬筍、香蕈或芹菜梗等炒,再加蔥、椒即成。
●熏魚:青魚中段,每6 ̄7厘米斜剖1塊,加醬油、黃酒拌勻,將魚塊散放入燒熱的油鍋中,反復炸至金黃色,外表松脆後撈出;在炸魚的同時,另用油滾熱鍋,投入蔥結、姜和茴香,炸出香味,加白湯、醬油、白糖、黃酒、味精,滾至鹵濃肥醇後,倒入盤中,乘熱放入炸好魚塊,翻滾均勻,切塊。有人說“青魚三獻,美壓百珍”,其實還可以續上八字:“強身防病,益智添神”!
[編輯本段]營養分析
1.青魚中除含有豐富蛋白質、脂肪外,還含豐富的硒、碘等微量元素,故有抗衰老、抗癌作用;
2.魚肉中富含核酸,這是人體細胞所必須的物質,核酸食品可延緩衰老,輔助疾病的治療。
[編輯本段]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適宜各類水腫、肝炎、腎炎、腳氣腳弱之人食用;適宜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營養不良之人食用;適宜高脂血症,高膽固醇血症,動脈硬化者食用。
2.脾胃蘊熱者不宜食用,瘙癢性皮膚病、內熱、荨麻疹、癬病者應忌食。
[編輯本段]食物相克
青魚忌與李子同食;青魚忌用牛、羊油煎炸;不可與荊芥、白術、蒼術同食。
[編輯本段]烹饪指導
1.青魚可紅燒、干燒、清炖、糖醋或切段熏制,也可加工成條、片、塊制作各種菜肴;
2.收拾青魚的竅門:右手握刀,左手按住魚的頭部,刀從尾部向頭部用力刮去鱗片,然後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將魚鰓挖出,用剪刀從青魚的口部至臍眼處剖開腹部,挖出內髒,用水沖洗干淨,腹部的黑膜用刀刮一刮,再沖洗干淨。
 
汁青魚
主料:青魚三斤(做一次時間較長,有點煩,所以一次做了很多,剩下的放進冰箱裡)
注:青魚是一種海魚,本身含油大,刺多味美,最適合做茄汁拉。
配料:番茄沙司(沒有用番茄醬一袋也成,不過沒有這個味道好)、西紅柿二個,蔥姜蒜(不能太少,魚多)、啤酒一瓶、花椒、大料、鹽、糖、老抽、香葉朝鮮盒裝辣醬(這兩樣沒有也罷)。
做法:青魚洗淨切段瀝干,西紅柿切成小塊,姜拍扁、蔥切段、蒜切片。
點火炒鍋放上,用姜片擦鍋(防魚粘鍋),放油,燒熱後放入大料、花椒烹出香味,放入青魚段,蔥姜蒜、四分之一瓶啤酒(魚多,防止糊鍋)、西紅柿、番茄沙司(一袋番茄醬那麼多)翻炒一會兒,再倒入剩下的啤酒、糖、鹽、老抽(上色)、香葉、朝鮮辣醬。開鍋後,調好口味,連魚帶湯倒入高壓鍋裡,蓋鍋蓋、蓋閥,大火放氣二三分鐘後改小火,焖半個小時,中間會聞到香味飄出來.等高壓鍋冷卻不再放氣後,打開鍋蓋,一鍋色香味俱全的茄汁青魚就做好了,連刺都酥透了,美味又營養,很適合給小朋友吃,剩下的魚湯也很美味哦,兒子用它來拌飯,蘸饅頭吃。
要點:一、啤酒一定要足,嫌少再加點也成,要沒過魚,不然的話,高壓鍋工作時間長,會糊鍋,而且上面的魚刺沒酥。二、時間一定有半個小時,有幾次著急,時間沒夠半個小時,結果刺沒酥,吃起來不過瘾。三、鹽一定要適量,不要太多,不然會鹹,影響健康。


清炒魚片的做法

原料:青魚中段約300克。

調料:熟色拉油一大匙;

(a)紹酒兩大匙,白糖一小匙,精鹽一中匙,蔥四根,姜三片,雞蛋清半只,味精半小匙,澱粉一大匙。

做法:1、青魚中段剔骨去皮,切成片,用調料(a)拌和。[美食中國]

2、裝入盤內,加上熟色拉油,蓋上微波薄膜,高火4分鐘,中途攪拌一次即可。



爆魚

原料配方青魚塊100千克紅醬油3~6千克精鹽1~2千克黃酒、茴香、桂皮、白糖、植物油適量姜汁、蔥、味精少許

制作方法

1.青魚用清水洗淨,刮去魚鱗,剪掉鳍條、去鰓、剖腹除內髒,淡水魚切不可破膽囊,以免膽汁污染魚肉,造成苦味。原料處理好後再用清水洗滌干淨。如系活魚,則宜用熱水洗滌、擰淨的揩布,揩除腹腔內的血污、黑膜等,以免用水洗使營養成分流失,降低成品鮮味。

3.開刀切塊:先切去魚頭,縱劈為兩片(與魚塊加工相同);再將魚的胴體沿脊骨背開成兩條魚片(一條帶脊骨,一條不帶脊骨)。如魚大片闊,可再分別剖出二條肚肉,再與魚塊同樣加工。若腹腔內側發現有印膽(淡水凍魚常易發生印膽),應用刀除去。接著將魚片橫斜切成皮面1~2厘米左右(魚塊厚度)的斜刀塊,做到魚塊的厚薄均勻,大小一致,使成品美觀。

4.浸漬:魚塊切好後須及時進行浸漬。浸漬的目的是調制成品的鹹味,增加成品的色澤。浸漬的主要配料是紅醬油和精鹽。並可酌情加些黃酒和姜蔥汁等,以減少魚腥味,增進成品的風味。浸漬的配料用量和時間須根據原料魚的品種、鮮度、開塊厚度、季節溫度、各地口味和習慣等因素,靈活掌握。將紅醬油、精鹽、黃酒、蔥、姜汁攪拌均勻後,浸漬2~4小時,然後撈出瀝干。

5.油炸:浸汁後瀝干的魚塊,及時進行油炸。一般采用植物油為佳,油鍋火要旺,溫度要高,但不要太高,嚴防魚塊表面炸老、炸焦,一般控制在180℃左右。每次魚塊的投炸量約為用油量的10%左右。油炸時,待魚塊上浮後隨即翻動抖散,以防魚塊粘連。炸至魚塊堅實,呈棕色或棕褐色為止,約需3~5分鐘。

6.調味:油炸好的魚塊,撈出瀝油片刻,趁熱浸入調味液中約5分鐘左右,撈出瀝湯。調味液的配制,根據需用量,取一定的茴香、桂皮和洗淨的姜蔥,加水煮開後繼續用小火煨煮1小時左右。取湯液,加入白砂糖煮開溶化,然後再加黃酒、味精等攪勻備用。此液可連續使用。但應經常增加新液。必要時還可配入適量的醬色。若需加工熏制上色的熏魚,可將調味瀝干後的魚塊,再進行適當煙熏。

7.冷卻包裝:經調味後的魚塊,瀝干後放在通風處冷卻涼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收養孩子如何開單位證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