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食鹽就吸附空氣中的水分而潮解;反之,當高於空氣中水蒸氣分壓時則呈現干燥狀態.當然,這只是在食鹽被暴露在空氣中才有的現象,密閉在包裝袋中與周圍空氣隔絕的食鹽是不會潮解的; ③冰點低.我這裡所說的冰點其實並不是指的純淨的食鹽(nacl)晶體的溶解點,因為在沒有水參與的情況下要加熱到上千攝氏度才能使其熔化,這裡說的冰點是指的鹽水溶液的冰點,實驗表明,如果食鹽溶液裡含有20%的鹽分,它的冰點就會降低到-16℃. 食鹽還有很多其他的特性,但解釋這個問題,有上面幾個就差不多了:)另外順便說說,雪的成分主要是固態水--小冰晶,不論溫度有多低,冰都有升華的現象,所以雪的周圍彌散著水蒸氣. 當我們把食鹽灑在雪上時,食鹽利用其吸潮特性吸附雪表層的水蒸氣,從而使自己越來越"潮",那層食鹽溶液薄膜也越來越明顯,我認為,這時候的溶液層就像星星之火一樣不斷"入侵"周圍的雪層,最終反客為主,把雪統統給消滅了! 物理原理,鹽的溫度高 雪地裡撒鹽,一般撒的工業鹽,因為比較便宜 這是因為是為了增加凝結核,和人工降雨原理原理差不多,打到空中的干冰(固體二氧化碳),干冰融化時吸熱可以降低溫度增大烏雲中水蒸氣的過飽和度,另外一個作用就是提供凝結核,使水蒸氣變成雨滴。 另外就是鍋爐,裡面一般都放置一些瓷片,提供凝結核,如果沒有這些瓷片,鍋爐裡面的水溫度非常高也不會變成氣泡散熱,水溫可能遠遠高於100度,最終造成爆炸。 如果沒有撒鹽,環境溫度即使在高於0度也很不容易融化,撒鹽後,提供了凝結核,溫度稍微高於0度就開始融化,另外鹽水溶液熔點一般都低於0度,兩者原因綜合一塊導致了撒鹽更容易化雪。
晶體的熔點與它是否純淨、含雜質的種類與多少有關,一般情況下,與晶體含有其他雜質,熔點將降低也是一個原因吧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