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獐子肉的性味如何正文

獐子肉的性味如何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獐子肉的性味如何
 
獾子
狗獾又名獾、獾八狗子。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東北、西北、華南、中南等地。是一種皮、毛、肉、藥兼具的野生動物。

狗獾體重約10-12公斤,體長45—55厘米。頭扁、鼻尖、耳短,頸短粗,尾巴較短,四肢短而粗壯,爪有力適於掘土,經常在洞裡生活,背毛硬而密,基部為白色,近末端的一段為黑褐色,毛尖白色,體側白色毛較多。頭部有白色縱毛三條;面頰兩側各一條,中央一條由鼻尖到頭頂。下颌、喉部和腹部以及四肢都呈棕黑色。狗獾多棲息在叢山密林、墳墓荒山、溪流湖泊,山坡丘陵的灌木叢中。喜群居,善挖洞。食性很雜,喜食植物的根莖、玉米、花生、菜類、瓜類、豆類、昆蟲、蚯蚓、青蛙、鼠類和其他小哺乳類、小爬行類等。
 
沒吃過
 
【中文名稱】:原麝
【拉丁學名】:moschusmoschiferus
【英文名】:siberianmuskdeer
【商品名】:麝香
【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級別】:二級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
【瀕危等級】:漸危
【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i
【生態環境】:亞寒帶針葉林,針闊混交林
【致危因素】:因為貿易被捕獵,棲息地破壞
[編輯本段]分類地位
偶蹄目artiodactyla麝科noschidae
[編輯本段]分布范圍
【國內分布】: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河北,甘肅,安徽
在我國分布於吉林敦化、黑龍江伊春、內蒙古大興安嶺,河北,北京,山西呂梁山、安徽大別山和新疆阿爾泰山等地。原麝在我國共分化為3個亞種,西伯利亞亞種分布於東北的大興安嶺和新疆阿爾泰山;東北亞種分布於小興安嶺、長白山和華北地區;安徽亞種分布於安徽。
【國外分布】:於西伯利亞東部、蒙古北部和東部、朝鮮及薩哈林島。
[編輯本段]形態特征
一種小型的偶蹄類動物,體長為80-95厘米,尾長僅有3-5厘米,肩高50-60厘米,體重8-13千克。頭上沒有角,也沒有上門齒,下犬齒呈門狀,並與6枚門齒連成鏟狀,雄獸有一對獠牙狀的上犬齒,一般為5-6厘米,露出唇外。身體的毛色為黑褐色,背部隱約有六行肉桂黃色的斑點,頸部兩側至腋部有兩條明顯的白色或淺棕色縱紋,從喉部一直延伸到腋下。腹部毛色較淺。毛粗而髓腔大,毛被厚密,但較易脫落。頭和面部較狹長,吻部裸露,與面部都呈棕灰色。耳長,大而直立。短短的尾巴藏在毛下。四肢很細,後肢特別長,站立時臀高於肩,蹄子窄而尖,懸蹄發達,非常適合疾跑和跳躍。
原麝終生具有肉桂黃色或橘黃色斑點,這與馬麝、林麝差別較明顯。東北原麝,身長85厘米左右,肩高55-60厘米,體重8-12千克。全身顯暗褐色,成年個體呈現肉桂黃色斑點,多排列成6行。安徽原麝大小與林麝相仿,體長65-80厘米,肩高小於50厘米,體重8-12千克。全身呈灰褐色,體背及體側的毛色較深,腹部及四肢上部內側毛色淡,後肢下部後側的毛近於黑色,頰、額及耳背呈灰黑色,耳殼邊緣黑褐色,耳內為白色;颌及喉白色向兩頰伸延,向下沿頸部兩側在胸前連成環狀,中央仍為灰褐色,在頸後兩側有兩個白色斑點。1-2歲的幼麝體背有橫向的橘黃色斑紋,自肩至臀有13條。成年麝斑紋逐漸消退,變斑點,排列成了縱行,股側及近腹處有梅花斑,腰及臀部的斑點沒有行次之分。
[編輯本段]生活環境
東北原麝棲息於北方大面積的針闊混交林內,食地衣、苔醉、雜草及樹木的嫩枝葉等。安徽原麝棲息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針闊葉混交林中,其活動區域隨季節的交替也有所變遷。春季在低山陽坡灌叢中,夏在高山石崖邊,冬在陽坡溫暖處或樹林中。初生仔麝全身被覆有棕黃色斑紋,隨年齡的增長和被毛的脫換而呈現橘黃色斑點。其他均與林麝相似。
[編輯本段]生活習性
原麝一般雌雄分居,營獨居生活,而雌獸常與幼麝在一起,以晨昏活動頻繁,有相對固定的巡行,覓食路線,通常只在標定的范圍內活動。在雄麝臥棲處,常留有濃郁的麝香味,視覺與聽覺靈敏,性怯懦,為植物食性,原麝所食的植物種類十分廣泛,包括低等的地衣、苔藓和數百種高等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冬季食物較少時還啃食樹皮。
原麝的性情孤獨,膽怯而機警,常年生活在山地的闊葉林、灌木林、針闊葉混交林和針葉林中,有時隨季節的不同作垂性的遷移。
原麝的食量很小,每天只吃1000克左右的食物,但所食的植物種類卻很廣泛,包括低等的地衣、苔藓和數百種高等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等,冬季食物較少時還啃食樹皮。飲水在山間小溪或小河邊,冬季封凍後,還常常舔食積雪。
每只原麝的居住和取食的區域范圍一般在10-15公頃左右,隨山體高低、植被疏密、種群大小、地勢走向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多在各自的居住地段內,沿著一定的路線行走、采食,還有固定的排洩糞便的場所和遮蓋糞便的習慣。它還常用尾脂腺分泌的油脂,塗抹在樹樁上,既作為劃定領域的標記,又作為彼此聯絡的信息。
原麝雄獸平時的神態是精神抖擻,威風凜凜,雌獸則較溫和腼腆,灑脫可愛。它很少發出叫聲,即使出現敵害或發生異常現象,也只是從鼻孔裡發出短促的噴氣聲,以表示自己的不滿和抗議。當然,在它們不幸被捕獲時,也會拼命地大叫。有趣的是,它在逃脫追捕之後的幾天之內,往往還會回到該地,人們對這種固執的懷戀故土的情感,稱之為“捨命不捨山”。
[編輯本段]繁殖習性
每當冬季來臨,日照縮短,氣溫下降,原麝就進入了繁殖期。它是季節性多次發情動物,雌獸在一個發情季節內可以出現多次性周期,一般為13-20天,每次發情持續24-36小時。發情期間,常由一只雄獸和3-5只雌獸組成一個配種群。如果交配後受孕,雌獸就不再發情,也不接受交配。雌獸發情的初期,表現不安,不停地走動,此時如果有雄獸追趕,則逃跑或用臀部接觸地面,拒絕交配。到了發情的盛期,雌獸則發出低沉的“嗯一嗯一”的求偶聲,並主動接近雄獸,有時將臀部移向雄獸的頭部,讓其交配。
雌獸的懷孕期為175-189天。幼仔在5-7月出生,一般一胎生1-2仔。臨產前3-5日,雌獸的活動減少,行動穩重。臨產1-2小時則表現不安,尿頻,行動極為謹慎,產門常一舒一張,隨即將腰背弓起,子宮做交替收縮,尋找僻靜的地方分娩。
初生的幼仔,體長為19厘米,體重為350-820克,身體為深棕色,有許多白色的斑點,數月後逐漸隱腿。幼仔被毛干燥以後就能站立,蹒跚而行,然後就開始吸乳,先用頭和嘴數次觸動乳房後,接著用嘴銜住乳頭吸吮乳汁,有時還用前肢交替踢打乳房,這是一種刺激方式,有助於泌乳,同時發出“咪咪”的叫聲。此時雌獸還經常舔食幼仔的肛門、外陰部和臀尾部。幼仔在出生後的1個月內極少活動,除雌獸每天定時走來喂奶外,整天伏臥在林中隱蔽的地方,只要敵害不直接觸到它的身體,即使近在咫尺,它們也仍然一動不動。大約3月齡時,雌獸就離開幼仔,讓它們獨立生活。原麝1.5-2歲時性成熟,壽命為12-15年。
[編輯本段]保護價值
原麝所分泌的麝香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和高級香料,具有十分高的經濟價值。加之原麝的行動規律固定,近年來遭到過度捕獵,數量急劇減少,急待加強保護。
 
你可以到我的店裡參考更多信息,
http://shop59031981.taobao.com/。
買獐寶如果沒有條件到現場現取現買,一定要找信譽好的賣家,因為做假的環節很多,很難辨別真偽。
 
麝香

藥物名稱:



本品為常用中藥,"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其原動物為麝。



[原動物]







拉丁文學名:moschusmoschiferusl.



別名:香麝、獐子、山驢子。



科屬分類:脊椎動物門vertebrata、哺乳綱mammalia、偶蹄目artiodactyla、鹿科cervidae



林棲獸類。體形較小,體重8~13公斤,身長65~95厘米。被毛粗硬,曲折如波浪狀,易折斷。雌雄均無角。耳直立,上部圓形,眼圓大,吻端裸露,無眶下腺及跗腺。雄性的上犬齒特別發達,長而尖,露出唇外,向下微曲。雌的犬齒很細小,不露出唇外。四肢細長,後肢比前肢長,主蹄狹長,側蹄顯著。尾甚短。雄獸鼠蹊部有麝香腺,呈囊狀,外部略隆起,香囊外毛短而細,稀疏,皮膚外露。麝毛色均勻,為深棕色,體背及體側毛色較深,腹面毛色較淺。背部有不明顯的肉桂色斑點,排列成四五縱行,腰部和臀部兩側斑點比較明顯。嘴、兩頰、耳背、肩膊、體側至尾及四肢外側毛色為棕灰雜以肉桂黃色的麻斑。額部毛色稍深,耳尖及耳背純棕灰色,耳廓內側白色,耳基部有土黃色斑點,下颌白色,頸部兩側毛色發白延至右肩膊呈兩條白帶紋,臉部毛色較淺,鼠蹊部呈淺棕灰色。毛色及斑點差異較大。有些個體斑紋少,隱約可見,有的則較明顯,連成片斷的黃色斑塊。



棲於多巖石或面積較大的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中。很少在平坦的樹林、平原、池沼或沒有森林的山地。無固定的棲息地,多在蔭蔽、干燥而溫暖處休息。在早晨及黃昏活動,白天休息。平時雌雄獨居,而雌獸常與幼獸在一起。能輕快敏捷地在險峻的懸崖峭壁和深雪地上走動,具攀登斜樹的習慣,善於跳躍。視覺聽覺靈敏,性懦怯。以松樹、冷杉和雪松的嫩枝、葉子、地衣、苔藓、雜草及樹枝嫩芽、野果等為食。



在我國分布很廣,東北地區的大、小興安嶺及長白山、三江平原等地,華北地區,西北的祁連山區,青藏高原,雲貴高原,東北、內蒙古、四川、新疆等地均有。



[采制]



一般在十月到翌年3月為狩獵時期,但以11月間獵得者質量較佳,此時它的分泌物濃厚。狩獵時通常用槍擊、箭射、陷井、繩套等方法。捕獲後,將雄麝的臍部腺囊連皮割下,撿淨皮毛等雜質,陰干,然後將毛剪短,即為整香,挖取內中香仁稱散香。現四川馬爾康飼養場試行了三種活麝取香的方法,有"捅槽取香"、"手術取香"及"等壓法"等,取香後生長正常並能繼續再生麝香,而且生長速度也較快。



[炮制]



整麝香:原藥入藥。



[藥材及產銷]



本品為麝的香囊的干燥分泌物。



[名稱]麝香moschus別名:麝臍香、元寸香、臭子、臘子。



[產地及銷售習慣]麝香是我國特產的一種名貴藥材。主產於西藏自治區的喜馬拉雅山、大雪山脈、沙魯裡山脈、寧靜山脈、雀兒山脈等地,此外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自治州理縣、松潘、茂汶羌族自治縣,貴州、雲南、廣西之橫斷山脈、大瑤山、大苗山,甘肅、陝西之祁連山脈、岷山、秦嶺山脈、賀蘭山脈,安徽、湖北之大別山脈、潛山、霍山,內蒙古之陰山山脈,東北之大小興安嶺及長白山脈,河南伏牛山等山林地區都有生產。以康藏高原及四川阿壩草原為我國麝香之主要產地,銷全國,並出口。現在四川已開始飼養,並且從活獸香囊中割取麝香,給麝香的生產開辟了新的途徑。



[化學成份]



麝香經蒸汽蒸餾,約得暗棕色揮發油1.4%,再經精制後得無色粘性油液,稱為麝香酮(muskone,c16h30o),具特異強烈的香氣,是為本品的主要成分。此外含脂肪、樹脂、蛋白質、無機鹽類等。



性狀鑒別



1.整麝香(毛香):呈球形、扁圓形或柿子形,直徑3~7厘米。開口面略扁平,密生灰白色或棕褐色而細短的

[1] [2] [3] 下一页

暖寶寶貼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