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表彰,並在《可愛的河北》和《中華百年名吃》等刊物上分別做了刊載和宣傳,大名“二毛燒雞”目前已成為流行當地、馳名中外、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傳統名吃。
二、馬頭天福酥魚
馬頭酥魚是馳名中原的地方名吃,早在魏晉時期即被列為貢品。魏晉名廚李德和他的弟子總結前人的經驗,反復研制,終成此品。馬頭酥魚源遠流長,以其獨特的風味,名揚晉冀魯豫四省,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睐。 選取滏陽河上游純天然生長的優質鮮活鲫魚為原料,加以糖鹽、白糖、天然香辛料等配制而成,不含任何防腐劑是純天然食品。本品含有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高蛋白、低脂肪,久吃不膩,常食此魚有利於補鈣健腦,防止心腦血管病的發生,因此是家庭小吃和招待賓朋、饋贈親友的佳品。
三、臨漳臨英扒兔 臨漳縣是全國獺兔養殖大縣,年飼養達500多萬只。邯鄲臨英兔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臨英兔肉系列食品由名師主理,優選生長五、六個月的健活獺兔,精心加工而成。臨英扒兔五香脫骨,味道鮮美,口感純正,具有濃郁的民族風味特色。兔肉制品擁有高蛋白、高賴氨酸、高消化率,低脂肪、低膽固醇、低熱量等特色。被發達國家譽為二十一世紀人類最佳食品。遠銷德、意、日、韓、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深受客戶的青睐,在邯鄲美食林及各大食品超市均可購得。 本品經高溫高壓殺菌處理,在常溫條件下,保質期8個月,色味如初。本品應存該放於陰涼干燥通風處,避免高溫、高濕、陽光曝射 四、"一簍油水餃"
“一簍油”水餃是河北邯鄲趙國風味小吃,歷史悠久,相傳創制人王一香早年與父在趙國南門外開一肉包鋪店,有一天,趙國大將廉頗“武靈叢台點兵”路過南門外時,遙遠聞著肉包香味,廉頗聞著香味趕到肉包鋪店,見食客嘗在嘴裡,贏得了食客的好評,生意很好。當廉頗買包子時,包子已經賣完。廉頗說到:“你的案板上那不就是包子?”王小二說:“那是生的,還得蒸。”廉頗說:“那得幾個時辰?”王小二說:“不到一個時辰。”廉頗一聽急了,就將案小二說:“不到一個時辰。”廉頗一聽急了,就將案板上的包子統統扔進了開水鍋裡,不到一會,鍋裡的包子全部漂起來了。王小二一聽是廉頗大將軍就毛了,趕緊把煮熟的包子端上,廉頗吃完後連聲叫好,“真是一咬一口油,真香。”從此,王一香就把包子鋪改為“一口油”水包館,生意更加紅火。王氏後人繼承了“一口油”的精心制作,成品汁液豐富,包裹餡心,吃時流油,後在北宋年間改為“一簍油”,傳至至今。
五、臨洺關牌驢肉香腸
永年縣“驢肉香腸”源於清朝末年,已有近百年歷史,屬傳統小吃流傳至今,是河北省永年縣的地方風味特產。 中國有句俗語“天上龍肉,地上驢肉”,驢肉以其質高味美而被尊為上乘佳品。永年“驢肉香腸”正是選用精驢肉,剁成肉沫,加綠豆粉芡,小磨香油、多味名貴作科用老湯調制成的糊狀,灌入驢腸衣內,扎成小捆,經高溫蒸煮滅菌,最後用果木熏制而成。因此永年“驢肉
香腸”又稱“驢灌腸”。驢肉香腸”營養豐富,鮮美可口,回味悠長,深受消費者青睐。 永年縣飲食服務公司是以生產銷售“驢肉香腸”為主的一家國有企業,擁有全縣規模最大的“驢肉香腸”生產車間,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該公司在傳統工藝的基上,經多年研制改造,制定了“驢肉香腸”生產標准,生產的“驢肉香腸”以加工精細,口味純正而暢銷不衰,被邯鄲市政府指定為接待產品,獲河北省第三、四、五、六屆消費者信得過商品稱號,1997年被中國烹饪協會認定為“中華名小吃”。永年縣飲食服務公司生產的“臨洺關”牌和“洺河”牌香腸被公認為正宗永年“驢肉香腸”。 七、津津樂老槐樹燒餅
主要原料:精粉500克、酵母5克、香油、鹽、椒鹽、芝麻各適量。 特點:入口鹹香、色澤金黃、外脆裡嫩。 原市飲食總公司經營了近半個世紀的風味食品,因經營場地旁有一棵老槐樹而得名,七、八十年代曾多次參加省、市風味食品比賽,多次獲獎,是我市原八大風味之一。
八、武安拉面
主料:高筋粉 副料:鹽水 特點:筋抖、柔潤、滑爽。 制法:將面粉倒入盆內,加鹽抄拌均勻開窩,倒入溫水,面粉與水的比例大約5/3(視面粉干濕隨機掌握)再從下向上拌均勻搗揣光滑、稍饧面,雙手拿住面團兩端上下抖動,使之順溜,溜面時兩腳叉開,兩臂端平,用力均勻一致,逐步反復抻抖、把面溜出韌性,打扣並條成麻花形,放在案板上,撒上鋪面用兩手按住兩頭對搓,上勁後,兩手拿住兩頭一拉,連拉六扣下鍋煮熟即成。
九、津津樂菊花包
主要原料:特精粉10斤,新鮮豬後座肉7斤,大蔥、高湯適量。 成品特點:形狀美觀、質鮮味美、歷史悠久。
津津樂菊花包由天津正宗狗不理傳人第三代高煥章、第五代高淵來我店親傳技藝,培訓技術骨干、帶領生產半年。在津津樂酒家落戶已十五年,普遍受到食客好評,許多食客慕名而來,品種逐步增多,滿足了不同層次的客人需求,該品種以選料特別,制作嚴格,形狀美觀,味道鮮美而著稱,在我市及周邊地區影響較大,2001年參加我省二屆烹饪大賽風味品種比賽,榮獲銀牌。 十、大名傳統名吃(郭八火燒)
“郭八火燒”,創業人郭致忠,大名縣西大韓道村人。曾在北京(原順天府)學藝,清光緒二十一年(1887)年回到大名,在縣城開業,經營火燒。因他從順天府學藝而來,堂號首取“天”字,並希望買賣興隆,又取“興”字,故立店鋪“天興火燒鋪”。郭致忠小名叫“郭八”,因此,當地人便把他經營的火燒鋪叫作“郭八火燒鋪”了。 “郭八火燒”作料齊全,制作精細,風味獨特,層多且薄,每張上有二十五層至三十層,外表金黃油亮,呈現石榴籽狀,吃起來皮酥裡筋,焦香可口,味香誘人。 郭致忠後來將手藝傳給兒子郭瑞,郭瑞又傳給兒子郭殿臣。現在由郭殿蔬繼承祖藝,經營了“天興火燒鋪”。由於“郭八火燒”享有盛名,所以生意興隆,經濟效益十分可觀。現在人民生活越來越高,食用“郭八火燒”的人越來越多,特別是擺宴待客時,都少不了“郭八火燒”作為主食。 “郭八人燒”在冀、魯、豫三省交界處,由於它在制作上,配料比例嚴格,做工精細認真,具有皮酥、層多、味道鮮美,歷史悠久而享有經久不衰的盛譽。一九六五年李先念主席視察大名時品嘗了“郭八火燒”,一九六六年春,周恩來總理來大名視察時,也品嘗了“郭八火燒”,並且親自接見了郭瑞同志,高度贊揚了他打火燒的技藝,並且風趣地說:“老郭,你打的火燒真不錯!我吃了一個半,謝謝你。” 現在“郭八火燒”經營者是“郭八火燒”第四代傳人郭衛東,他繼承祖業,講求質量,堅守信譽,保持著傳統風味。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吃“郭八火燒”的人越來越多,現在不僅是設宴待客的主食,還是饋贈親友之佳品。
十一、磁縣胖妮熏雞一支獨秀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膳食營養的要求日趨科學、合理,堪稱地方名小吃的胖妮熏雞,多少年來深受廠人人民群眾的歡迎和喜愛,人稱:喝茶品熏雞,口味極佳,令人回味,這就是胖妮熏雞在磁洲傳統飲食文化的一枝獨秀。胖妮熏雞獨特風味的絕妙之處在於:加工精細,色澤鮮艷,造型別致,五香俱佳,食之不膩,有形、色、味、爛四絕之稱。 胖妮熏雞起源於磁縣磁洲滏陽街焦家,焦明老人始創制,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至今已是五代傳人。經熏制的胖妮熏雞,水分少、皮縮裂、肉外露、香味濃、肉質嫩,素稱存放一年不變質。創始之初,熏雞因各方面因素和氣侯的制約,只限在冬季加工,一季下來生產熏雞有限,後經不斷反復改進,使熏雞生產打破了只限冬季加工變為四季加工,生產產量逐年提高,由此,胖妮熏雞聲譽大振,堪稱磁洲一絕。胖妮熏雞是傳統的加工方式制作,在選料上是相當嚴格。它選用一年左右的肥嫩戶養家雞,經過十幾道工序,加十幾種香料上籠熏制,熏制過程中不但要連續翻動,而且還要掌握煙量、火侯與鋸末的多少,雖然工藝繁瑣,但這樣制作出來的熏雞,水分少,保質期長,而且熏香味濃,色澤紫褐油亮,香酥鮮美,是飲食餐桌上的上等佳肴,這就是胖妮熏雞的最大特點。 胖妮照雞歷史淵源,歡迎品償磁縣磁洲鎮胖妮熏雞。 十二、一口香水餃 簡介:一口香水餃是在一簍油水餃風味基礎上,經過改進而成的。原一簍油飯莊已被拆遷,為使曾獲得過河北省金鼎獎的品種不斷檔,不失傳,飲食總公司於2000年決定將一簍油水餃制作經營移遷津津樂酒家,為了更進一步適應現在消費群體的需要,我們對調餡配方進行多次調整,尤其在調味品的投放中進行了大膽改革,此後更名為一口香水餃。 一口香水餃面市後,很快以其獨特的濃、鮮、香口味特點受到消費者的歡迎、成為津津樂酒家主營品種之一。生產配方:精粉10斤、鮮豬肉7斤、香油0.5斤,老抽、姜、味精、雞精、鹽、時令鮮萊適量。 風味特點:皮薄、餡大、肥而不膩、汗鮮香,回味悠長。 十三、合記包子
合記包子又名“狗咬的”包子。解放前,任真吉老師傅和永年雙嶺合開了一個包子鋪,因為任真吉是獨子,抱其出門,正好狗叫著,他父親給起名叫“狗咬的”。 任真吉老師傅制作出來的包子大小整齊,面柔色白,味道鮮美,勝人一等,人人愛吃。當時,光顧他家店鋪的,大部分是搬運工人,小商小販及普通市民他們吃包子時,總是直呼其小名,久而久之就把他經營的包子也叫做“狗咬的”包子了。 合記包子鋪,原址:邯鄲市邯山路北段,近幾年才遷至市 場,由任真吉之子任連主持經營。 從80年代至今歸市飲食總公司南城飯店合記包子鋪經營,法人代表呂風文。 配料:(市斤) 精粉,10斤,上等豬肉5斤,香油0。5斤,醬油1.5斤,精鹽0.2斤,味精0.05斤,姜0.3斤,時令鮮菜1.5斤。 操作工藝: 選上等豬肉,優質香油,醬油等調味品,五味調合,制作講究,清潔衛生,質量穩定,包子面皮采用“一拱肥”(即:面發酵後,肥花一拱而起即能使用)手工切蔥,不見蔥青,合手包制而成。 質量標准:分量足,邊延薄,不張嘴,不掉底,不泥沙漏油。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