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什麼叫紐西蘭菲力扒正文

什麼叫紐西蘭菲力扒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什麼叫紐西蘭菲力扒
 
紐西蘭菲力牛扒是一道菜名
 
一、麥當勞的發展

是從1937年開始的,麥當勞兄弟在洛杉矶東部的巴沙地那開始經營簡陋的汽車餐廳,並很快取得成功。但效仿者很多,致使生意蕭條。1938年,兄弟倆關閉了汽車餐廳,轉營快餐,很快生機勃勃。1953年,一個名叫福斯的人僅向麥當勞兄弟付了1000美元便取得了麥當勞的特許經營權,接著先後批准了十余家特許加盟店。由於這些快餐店無義務遵循麥當勞的經營程序,所以嚴重損害了麥當勞的形象和聲譽。(連鎖經營中統一管理的重要性)1954年,克羅克作為麥當勞特許經營的代理商,替麥當勞兄弟處理特許經營權的轉讓事宜。克羅克規定特許轉讓費為950美元,很快他便將麥當勞演繹為一家優秀的公司,因而人們常常把克羅克視為麥當勞的創始人之一。1961年,麥當勞兄弟以270萬美元的價格把麥當勞全部轉讓給了克羅克。在後來的30多年裡,由於克羅克經營有方,麥當勞快餐店成為發展最快的世界性企業。麥當勞快餐店以其溫馨的店堂氣氛和特許加盟(經營)制度,被世界公認為名牌快餐店之一。

麥當勞公司的總部坐落在伊利諾斯州的橡溪鎮,在這裡現任美國總公司總裁傑克-格林勃克和國際部總裁詹姆斯-肯特魯卜領導著這個擁有數十億美元資產的國際性公司。麥當勞是世界上最大的餐飲集團,開設有麥當勞的國家和地區超過了聯合國的席位。從1955年創辦人雷-克羅克在美國伊利諾斯普蘭開設第一家麥當勞至今,它在全世界已擁有28,000多家餐廳,遍及全球128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最南位於紐西蘭茵薇卡其爾,最北位於芬蘭旅游勝地羅凡尼米。在地球上,每隔15小時,就有一家麥當勞餐館開業。在中國,麥當勞已經開設了400多家餐廳。麥當勞的大黃金拱門已經深入人心,成為人們最熟知的世界品牌之一。

二、克羅克的麥當勞神話

1937年,狄克·麥當勞與兄弟邁克·麥當勞在洛杉矶東部開了一家汽車餐廳。由於他們制作的漢堡包味美價廉,深受顧客歡迎。雖然每個漢堡包只賣15美分,但年營業額仍超過了25萬美元。這是相當可觀的數目。隨著汽車餐廳越來越多,經營也越來越亂。針對這種情況,麥當勞兄弟大膽進行特許經營,開始出售麥當勞的特許經營權。1953年,第一位加盟者福斯以1000美元的價格購買到麥當勞特許經營權,在鳳凰城開了一家麥當勞快餐店。他得到的幫助除了新建築的設計、一周貨款和快捷服務的基本說明,其它什麼都沒有。無論在財務上還是在經營上,加盟店都完全依靠自己,當然沒有義務按照麥當勞的規定行事。這種“大撒肥”式的經營方式,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亂。許多麥當勞加盟店隨心所欲地改變自己漢堡包口味或者經營品種,嚴重損害了麥當勞的聲譽及其方便快捷的獨特經營方式。十幾家麥當勞加盟店的經營狀況普遍籠罩在失敗的陰影之中。這時,一位名叫克羅克的人找到了麥當勞兄弟。

當時克羅克只是一位紙杯和混拌機的推銷商,但是對於麥當勞的巨大的發展潛力,他比麥當勞兄弟還要清楚。當時美國小家庭日益普遍,家人一起出門的次數增多,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克羅克知道,像麥當勞這樣干淨衛生、經濟合算、品質優良、方便快捷的家庭餐館,一定會大受歡迎。他看准了郊區年輕家庭巨大的市場潛力。當時為這一市場服務的餐館很少,麥當勞正好可以填補這個空間。另外,開設一家麥當勞餐館當時只需7.5萬美元。用特許經營方式經這個體系,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只要能夠得到麥當勞的特許經營權,他就可以在大小城鎮開設麥當勞餐館。

克羅克馬上與麥當勞兄弟洽談,結果得到了他們的支持,成為麥當勞在全美唯一的特許經營代理商。1955年克羅克成立特許經營公司——麥當勞公司系統公司(1960年改名為麥當勞公司)

1955年,克羅克在芝加哥東北部開設了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現代麥當勞特許經營店。該店體現了克羅克對快餐店的理解,那就是重視品質、服務、衛生和經濟實惠。由於一開始克羅克就打算把該店作為未來加盟店的樣板,所以他創建了一套極其嚴格的經營制度。以後建立特許經營系統時,克羅克也嚴格執行這一制度。這就是著名的以qscv(quality——漢堡包質優味美、營養全面;service——服務快速敏捷、熱情周到;cleanness——店堂清潔衛生、環境宜人;value——價格合理、優質方便)為核心的統一經營系統。該系統規定每家麥當勞加盟店的漢堡包品種、質量、價格都必須一致,甚至店面裝修與服務方式也完全一樣。所有麥當勞快餐店使用的調味品、肉和蔬菜的品質都由總店(特許經營總部)統一規定標准。制作工藝也完全一樣,例如麥當勞在漢堡包的原料方面有一條嚴格的標准:麥當勞漢堡包的脂肪含量應該在17%至20.5%之間,並且拒絕使用添加劑;另外還規定肉餅必須由83%的肩肉與17%的上等五花肉混制。炸薯條所用的土豆是專門培育、精心挑選的,並經過適當的存儲時間調整澱粉和糖的含量,炸好後立即賣給顧客。若七分鐘內未售出。就將其報廢。其他方面的規定更是不厭其煩。

1961年,麥當勞兄弟以270萬美元的價格將麥當勞全部轉讓給克羅克,從此麥當勞走上了以特許經營方式快速發展的高速公路。

克羅克首先改變了原來麥當勞系統中特許人與受許人互相不相干的狀況,他認為特許人的成功取決於受許人的成功。只有當每個受許人富裕了,整個特許經營系統才能變得更強大。那麼,如何才能使受許人有利可圖呢?唯一的方法就是給予受許人足夠的支持,對受許人進行培訓,使他們掌握經營秘訣,克羅克非常重視加盟店的經營情況。因為每一家加盟店的特許費只有950美元,其它費用是按加盟店的營業額1.9%收取的,所以總部的利潤與加盟店的經營狀況密切相關,總部與加盟店的經濟利益是一致的。

一般特許經營總部往往受金錢的誘惑而“剝削”加盟店,如收取很高的特許費,販賣原材料、器材和成品給加盟店等,從而破壞長久的合作關系。克羅克堅決反對這種做法。在麥當勞特許經營系統中,總部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加盟店交納的特許費和權利金,以及加盟店提供咨詢和指導等各項服務的費用。雖然也向加盟店出售一些器材和產品,但堅持不牟取暴利。在采購方面,克羅克堅持不收回扣的原則,讓各加盟店享受集體采購的優惠。

克羅克給快餐業帶來了革命性的新觀念。他以公平、互惠的精神訂立特許經營合同。他的初衷很簡單,那就是,要使麥當勞成為一個穩定且以品質標准統一著稱的公司。為此,他必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前來購買特許權的投資人,因而也就必須放棄一些短期的利益。

克羅克的特許經營制度有以下一些主要特點:

其一,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采用區域特許權制度。盡管出售區域特許權更容易賺錢,但同時也增大了風險。如果一家加盟店不成功,麻煩還不算大;但是如果這家店擁有整個區域的特許經營權,那後果就可想而知了。克羅克決定麥當勞一次只賣一個餐館的特許權。剛開始時,克羅克多以大都市為授權經營區域,但他很快就縮小了授權區域。1969年以後,其特許經營合同甚至限制到城市、街名。對以前授權的那些大范圍區域加盟店,原加盟店有權優先購買新店的特許經營權,但無權自行設店。(加盟商的規模)

其二,規定表現優異的受許人可以擁有多家加盟店,而表現不好的受許人只能擁有一家店鋪。

其三,謹慎挑選受選人,並嚴格控制加盟店的經營活動,絲毫不准越軌。

克羅克從不把特許權賣給實力雄厚的人,深怕他們有一天超過總部,難以控制。他的邏輯是:“如果你賣出一大塊區域的特許權,那就等於把當地的業務全部交給了他。他的組織代替了你的組織,你便失去了控制權。”

就這樣,通過是否給予特許權,克羅克控制了加盟者,促使他們注重品質、清潔、服務與價值。克羅克認為這是保持麥當勞長期獲利的重要原因。

除了出色的管理才能外,克羅克在經營戰略方面也有許多獨特之處。首先,他對快餐市場進行了廣泛的而細致的調查,把麥當勞的市場定位在美國中下層家庭。考慮到這些家庭的大部分成員在一天的工作勞累之後需要經濟、方便、價廉的麥當勞漢堡包。為了方便顧客用餐,克羅克把快餐店開設在人們工作的居住的場所附近。

克羅克認為麥當勞這一全球最大的快餐公司制定了具有戰略意義的經營方針,即“qsgv”,以此作為全體員工的工作准則,保證麥當勞的服務質量。另外,克羅克非常重視食品制作的規范化和系統化,他要求所有麥當勞快餐店制作的漢堡包都要有相同的口味、質量、甚至大小,而且建立專門的肉類、蔬菜和餐具供應系統,遵守統一的規范,這也是特許經營店最具有優勢一個環節。克羅克還注意招賢納士,引進人才,並定期對員工進行培訓,提高員工的素質和服務水平。克羅克非常重視研究開發。他派人協助農場和工廠改革鈴薯的種植和加工方法,為牛奶介紹新的工作方法,改進養牛方法和肉品制作方法,發明高溫效率烹饪器材,提高包裝和分銷技術。這些努力自然會帶來更好的產品。聞名遐迩的薯條就是一例。麥當勞公司成立不久,就耗時十年,耗資300萬美元改良了薯條的制作方法。投資額之大,令許多食品商咋舌。盡管遇到重重困難,但克羅克的堅強信念沒有動搖,仍然勇往直前。

1968年麥當勞有1000家店鋪,1978年就達5000家。經過40余年的發展,目前麥當勞已有28000余家店鋪,遍布全球128多個國家和地區。1965年4月15日,麥當勞公司股票上市時,每股為22.5元,不到一個月就漲了一倍。20年後,股價約為原來的175倍。正是由於克羅克的卓越管理和苦心經營,麥當勞才由一家默默無聞的快餐店迅速成長為今天的快餐業之王。麥當勞的成功是個奇跡,而克羅克正是奇跡的創造者。

漢堡包,被稱為西方五大快餐之一,如何起源的呢?
原始的漢堡包是剁碎的牛肉末和面做成的肉餅,故稱牛肉餅。古代鞑靼人有生吃牛肉的習慣,隨著鞑靼人的西遷,先傳入巴爾干半島,而後傳到德意志,逐淅改生食為熟食。德國漢堡地區的人將其加以改進,將剁碎的牛肉泥揉在面粉中,攤成餅煎烤來吃,遂以地名而稱為“漢堡肉餅”。1850年,德國移民將漢堡肉餅烹制技藝帶到美國。1932年有人將這種油炸牛肉餅夾入表面撒有芝麻的小圓面包中作為主食或點心食用,後來花樣翻新,逐漸與三明治合流,將牛肉餅夾在一剖為二的小面包當中,所以得名漢堡包,意為有漢堡牛肉餅的面包。
漢堡包一詞為英語hamburger的中文名,同時含有音譯及義譯的元素在內,有時也直接稱為漢堡。漢堡包原名來自於德國的城市漢堡市(hamburg)。在英語裡頭,hamburger就是指“來自漢堡的”,可以是指漢堡包本身,或是包裡面由牛絞肉或其他夾有牛絞肉做成的肉餅。這一種肉餅,現時在漢語普遍稱之為漢堡排,而漢堡包則用來專指夾了漢堡排的圓包三明治。hamburger這個名字起源於德國西北城市漢堡(hamburg),今日的漢堡是德國最為繁忙的港口,在19世紀中葉的時候,居住在那裡的人們喜歡把牛排搗碎成一定形狀,這種吃法可能被當時的大量德國移民傳到了美洲。1836年,一道以“漢堡牛排”(hamburgsteak)命名的菜出現在美國人的菜單上;從一本1902年的烹饪手冊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hamburgsteak的做法與今天的概念已經很接近了,就是用碎牛肉和洋蔥與胡椒粉拌在一起。到了20世紀晚期,美國人對hamburgsteak的做法進行了改良,然後把它送進了快餐店,這就是今天招人喜愛的hamburger的起源。
hamburger除了表示“漢堡包”,還有“碎牛肉,牛肉餅”的意思,可見漢堡包裡多半是夾牛肉做的。不過後來“豬柳”、“魚香”、“雞肉”等類型的漢堡包又陸續推出,可見光靠牛肉是沒法“一招鮮吃遍天”了。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hamburger是一種搗得稀爛的牛肉餅,所以人們也用它來比喻“被打得遍體鱗傷的拳擊手”,美俚裡就有makehamburgeroutofsb.的說法,表示“痛打某人,把某人打成肉餅”。
1980年代,隨著美國的連鎖速食店麥當勞在亞洲地區的推廣,中文的漢堡包

[1] [2] 下一页

哪種動物的腳最多?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