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什麼是枇杷正文

什麼是枇杷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為“果之冠”,可促進食欲、幫助消化;也可預防癌症、防止老化。
中醫認為,枇杷味甘、酸,性平,有潤肺止咳、止渴和胃、利尿清熱等功效,用於肺痿咳嗽、胸悶多痰。
除果實外,枇杷葉及枇杷核也是常用的中藥材,枇杷葉具清肺胃熱、降氣化痰功能,用於肺熱干咳、胃痛、流鼻血、胃熱嘔穢;枇杷核則用於治療疝氣,消除水腫,利關節
[編輯本段]相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肺痿咳嗽、胸悶多痰、勞傷吐血者及壞血病患者尤其適合食用;
2.脾虛洩瀉者、糖尿病患者要忌食。
[編輯本段]食物相克
元代賈銘《飲食須知》提到“小麥勿同粟米、枇杷食”。
[編輯本段]食療作用
果:味甘酸、性平;核:味苦、性平,入肺、胃經;
果:清肺生津止渴;核,祛痰止咳,和胃降逆;
主要用於治療肺熱和咳嗽、久咳不愈、咽干口渴及胃氣不足等病症。
應用於咳嗽:枇杷核9~15克,搗爛,加生姜3片,水煎,去渣服,早晚各1次。
[編輯本段]其他相關
《本草綱目》:“止渴下氣,利肺氣,止吐逆並渴痰。”
[編輯本段]備注
其果核中含有苦杏仁甙,有毒,所以千萬不要誤食,以免危害健康及生命。
[編輯本段]【枇杷葉提取物】
熊果酸ursolicacid烏索酸,烏蘇酸枇杷葉提取物
熊果酸含量:25%,90%,98%hplc
熊果酸cas:77-52-1
熊果酸性狀:白色精細粉末75179466
熊果酸熔點及溶解度:mp283~287℃.不溶於水,乙醇中溶解,溶解後無異物.
熊果酸別名:烏索酸,烏蘇酸,屬三萜類化合物。
熊果酸分子式及分子量:c30h48o3;456.68
熊果酸是存在於天然植物中的一種三萜類化合物,具有鎮靜、抗炎、抗菌、抗糖尿病、抗潰瘍、降低血糖等多種生物學效應。近年來發現它具有抗致癌、抗促癌、誘導f9畸胎瘤細胞分化和抗血管生成作用,極有可能成為低毒高效的新型抗癌藥物。另外,熊果酸具有明顯的抗氧功能,因而被廣泛地用作醫藥和化妝品原料。熊果酸藥理作用:熊果酸又名烏索酸,烏蘇酸,屬三萜類化合物。具有鎮靜、抗炎、抗菌、抗糖尿病、抗潰瘍、降低血糖等多種生物學效應。
[編輯本段]【科屬分類】
薔薇科rosaceae、枇杷屬。
枇杷樹常綠小喬木,高可達10米;小枝密生銹色或灰棕色絨毛。葉片革質,披針形、長倒卵形或長橢圓形,長10—30厘米,寬3—10厘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漸狹成葉柄,邊緣有琉鋸齒,表面皺,背面及葉柄密生銹色絨毛。圓錐花序花多而緊密;花序梗、花柄、尊筒密生銹色絨毛;花白色,芳香,直徑1.2—2厘米,花瓣內面有絨毛,基部有爪。梨果近球形或長圓形,黃色或桔黃色,外有銹色柔毛,後脫落,果實大小、形狀因品種不同而異。花期10一12月,果期第二年5—6月。因形似琵琶而得名。
我國四川,江蘇(大豐枇杷基地),湖北,福建,有野生,現全國各地都有栽培。
枇杷品種極多,只要搜到枇杷樹基地不管什麼品種的枇杷都立即知道,可分為紅沙枇杷、白沙枇杷二類,前者壽命長、樹勢強、產量高,但品質不如後者,著名品種有圓種、雞蛋紅等;白沙枇杷生長、產量等都不如紅沙枇杷,但品質優良,著名品種有圓種、育種、雞蛋白等。種子可釀酒及提煉酒精;木材質堅韌,供制木梳、木捧等用材;葉和果實入藥,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等功效;又蒸制其葉取露,取名“枇杷葉露”,有清熱、解暑熱、和胃等作用;又為極好的蜜源植物,在蜂蜜中,“枇杷蜜”質優。葉含皂廿、苦杏仁廿、烏索酸、齊墩果酸、鞣質、維生素bl、維生素c等。
枇杷蜜繁栽要點以播種繁殖為主,也可嫁接。播種可於6月采種後立即進行。嫁接一般以切接為主,可在3月中旬或4月-5月進行,砧木可用枇杷實生苗和石楠。定植於萌芽前3月下旬至4月上旬,也可在梅南期5月-6月或10月進行。定植苗需多帶須根和附土,以利成活。栽植地點以向南而風少處為好。
枇杷分布:江蘇,福建,四川,湖北
[編輯本段]【相關詩作】
蘇東坡“客來茶罷空無有,盧橘楊梅尚帶酸”。有人問他:盧橘是什麼果子?他說“枇杷是也”。後來有些書裡也跟著說“枇杷,一名盧橘。”我想,這多半是蘇學士“想當然耳”。因為,在司馬相如的《上林賦》裡說“盧橘夏熟,黃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樸”。幾樣東西是並列陳述的。可見盧橘是盧橘,枇杷是枇杷,中間是不能劃等號的。李時珍說:“注《文選》者,以枇杷為盧橘,誤矣。”是很對的。
楊萬裡寫枇杷詩道:“大葉聳長耳,一梢堪滿盤。荔枝多與核,金橘卻無酸。雨葉低枝重,漿流沁齒寒。長卿今在否,莫遣作園官。”前面六句,對枇杷的性狀還算描述准確,但沒有詩味。雖然孔夫子說過,讀詩可以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但詩歌畢竟不是植物教科書。郭沫若寫《百花齊放》,就是一個失敗的著例。楊萬裡的這首枇杷詩倒像開了郭氏這類詩的先河。至於最後兩句,更不知他說些什麼。司馬相如雖然在《上林賦》中寫到了枇杷,但他並沒有表現出饞涎欲滴的模樣,也沒有如孫猴子有偷蟠桃的記錄,做不做園官有什麼打緊?
還有一首有關枇杷的打油詩,道是有人送枇杷與人,附函說:送上琵琶兩筐雲雲。收禮的人於是作詩道:“枇杷不是這琵琶,只為當年識字差。若使琵琶能結果,滿城箫管盡開花。”詩雖俏皮,但一面吃著人家送來的枇杷,一面作詩嘲諷,也讓人覺得不是滋味。中國字那麼多,要不寫錯幾個字,也難。如果寫錯兩個字就要作首詩,這樣的詩是可以無窮無盡的。記得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吧,劉半農是北大招考的閱卷官,因為考生寫了幾個錯別字,便大發詩興,做了好幾首閱卷雜詩,把考生大大地譏諷了一頓。其中一首因學生把“留學”寫成了“流學”,劉先生便道:“先生犯了彌天罪,罰往西洋把學流。應是九流加一等,面筋熬盡一鍋油。”魯迅很不以為然,寫下了《“感舊”以後(下)》這篇文章,認為可笑的不是那些剛剛畢業的中學生,而是以此作為笑柄濫加譏諷的大教授。送枇杷的大概不是中學生,識字不多或許因為沒錢讀書,或許另有其他的原因。倒是那些自以為官高權重,本事比天大,到處題辭而又到處出丑、別字連篇的人,臉皮比城牆還厚,不妨刺他幾句,但這樣的人倒是很少有人去譏諷的。
枇杷與櫻桃、楊梅並稱初夏三姐妹,品種有二百多種。枇杷論成熟期,可分早、中、晚三類,早熟品種五月即能面市,中熟品種於六月大批登場,晚熟品種可延至七月上旬。依果形分,有圓果種和長果種之別,一般圓果種含核較多,長果種核少或獨核者居多。按果實色澤分,又分為紅肉種和白肉種,紅肉種枇杷因果皮金黃而被稱為“金丸”,如宋代陸游所寫的“難學權門堆火齊,且從公子拾金丸。”白肉種枇杷肉質玉色,古人稱之為“蠟丸”,正如宋代郭正祥所寫“顆顆枇杷味尚酸,北人曾作蕊枝看。未知何物真堪比,正恐飛書寄蠟丸”。就品種而言,紅肉種皮厚易剝,味甜質粗,宜於制罐頭。而白肉種皮薄肉厚,質細味甜,適於鮮食。枇杷名品有:浙江余杭的“軟條白砂”,肉白味甜;福建莆田的“解放鐘”,果肉厚嫩,汁多味美;江蘇吳縣的“照種白沙”,汁多質細,風味鮮甜。

[編輯本段]【枇杷食療方精選】

1、治肺燥咳嗽:每次吃鮮枇杷果肉5枚,每日2次。
2、治肺癌熱性咳嗽、咳膿痰與咳血者:枇杷葉15克(鮮品60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許。先將枇杷葉用布包入煎,取濃汁去渣。或將新鮮枇杷葉刷盡葉背面的絨毛,切細後煎汁去渣,入粳米煮粥。粥成後入冰糖少許,佐膳服用。
3、治胃癌哕逆不止、飲食不入:枇杷葉20克,陳皮25克,炙甘草15克,生姜3片,水煎服用,每日2次。
4、治胃癌肺轉移嘔哕、咳嗽、自汗:新鮮枇杷葉若干張,糯米250克。將糯米清水浸泡一宿,新鮮枇把葉去淨葉上絨毛,洗淨後包粽子,蒸熟後即可食用。每日1-2次,連服3-4天。
5、枇杷葉(刷淨毛)60克,水煎分兩次服,治咳嗽,黃疸,防治流感。
6、枇杷根60克,水煎服,治糖尿病。
7、枇杷根120克,水煎加入紅糖適量,溫服,每日一次,連續四日,治黃疸。
功效:潤肺下氣;止渴
考證:出自《名醫別錄》。
拉丁文名:fructuseriobotryae
主治:肺熱咳喘,吐逆,煩渴
生態環境:常栽種於村邊、平地或坡地。
各家論述:
1.《本經逢原》:必極熟,乃有止渴下氣潤五髒之功。若帶生味酸,力能助肝伐脾,食之令人中滿洩瀉。
2.孟诜:利五髒。
3.崔禹錫《食經》:下氣,止哕嘔逆。
4.《日華子》:治肺氣,潤五髒,下氣,止嘔逆,並渴疾。
5.《滇南本草》:治肺痿痨傷吐血,咳嗽吐痰,哮吼。又治小兒驚風發熱。
采收和儲藏:枇杷果實因成熟不一致,宜分次采收。
資源分布:分布於中南及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用藥禁忌:《隨息居飲食譜》:多食助濕生痰,脾虛滑洩者忌之。
[編輯本段]食療價值
薔薇科喬木植物枇杷的果實。品種有紅沙種和白沙種兩大類。我國華東、中南、西南和陝西、甘肅、台灣等地均有分布。春季采收,剝去外皮,取果肉鮮用;亦可用果實(連種子在內)。
[性能]味甘、微酸,性涼。能潤肺止咳,生津止渴,和胃降逆。
[參考]果肉含糖、蛋白質、脂肪、果膠、胡蘿卜素、維生素b1、c,酒石酸、蘋果酸、檸檬酸等成分。
[用途]用於陰虛肺燥,咳嗽,或咯血;胃陰不足,咽干口渴,或氣失和降,干嘔不欲食。
[用法]生食,熬膏,或煎湯。
[附方]
枇杷止咳湯:枇杷(果實)100g,剝開成兩半,果核搗碎,加水煎湯服。
枇杷果實包括果肉和果核在內。前者能潤肺止咳,後者能化痰止咳,共奏潤肺化痰、止咳降氣的作用。用於肺經燥熱,咳嗽咯痰。
 
[編輯本段]分布
亞熱帶樹種,原產我國西部四川,陝西。湖南,湖北,浙江等省,長江以南各省多作果樹栽培,江蘇洞庭及福建雲霄都是枇杷的有名產地
枇杷,是我國南方特有的珍稀水果,更多信息搜索枇杷樹基地,秋日養蕾,冬季開花,春來結子,夏初成熟,承四時之雨露,為“果中獨備四時之氣者”;其果肉柔軟多汁,酸甜適度,味道鮮美,被譽為“果中之皇”。
據中國醫學科學院營養系分析,枇杷果實可食部份每100克含蛋白質0.4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7克、粗纖維0.8克、灰分0.5克、鈣22毫克、磷32毫克、鐵0.3毫克、丙種維生素3毫克、類胡蘿卜素1.33毫克,其中鈣、磷及胡蘿卜素顯著高於其他常見水果,並含有人體所必需的8種氨基酸。
枇杷不但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且有很高的保健價值。《本草綱目》記載“枇杷能潤五髒,滋心肺”,中醫傳統認為,枇杷果有祛痰止咳、生津潤肺、清熱健胃之功效。而現代醫學更證明,枇杷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苦杏仁甙和白蘆梨醇等防癌、抗癌物質。
進入初夏,又是枇杷成熟的季節。枇杷不僅味道好,其營養也相當豐富,據分析,其主要成分有糖類、蛋白質、脂肪、纖維素、果膠、胡蘿卜素、鞣質、蘋果酸、檸檬酸、鉀、磷、鐵、鈣以及維生素a、b、c等。其中,特別是胡蘿卜素的含量豐富,在水果中高居第3位。而且,其含糖的種類電相當豐富,主要由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組成,另外,枇杷中豐富的維生素b,對保護視力,保持皮膚健康潤澤,促進兒童的身體發育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枇杷性涼,味甘酸,有潤肺止咳、止渴、和胃的功效。常用於咽干煩渴、咳嗽吐血、呃逆等症。枇杷不僅果肉可入藥,其核、葉、根也有藥用價值。鮮枇杷洗淨,生吃,就能治療口干煩渴等不適。另外,將鮮枇杷50克,洗淨去皮,加冰糖5克,熬半小時後服用,對於扁桃體發炎引起的咽喉紅腫疼痛特別有效。
枇杷減肥
枇杷富含粗纖維及礦物元素。每百克枇杷肉中含0.4克蛋白質、6.6克碳水化合物,並且含有維生素b1和維生素c,是很有效的減肥果品。
中醫理論認為,減肥應以健脾,利水,化痰為本,而枇杷具備了這些功效,故為很好的減肥果品。以下介紹兩種枇杷的吃法:
枇杷膏
原料:枇杷肉5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白色床單用什麼洗才白?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