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玻璃拋光粉會拋不亮? 一種是快拋粉;另一種是慢拋粉 從1940年開始,高氧化铈含量的稀土拋光粉開始取代氧化鐵(即鐵紅)用於玻璃拋光,成為玻璃拋光加工過程中的關鍵工藝材料之一。與傳統拋光粉—鐵紅粉相比,稀土拋光粉具有拋光速度快、光潔度高和使用壽命長的優點,而且能改變拋光質量和操作環境。例如用氧化铈拋光粉拋光透鏡,一分鐘完成的工作量,如用氧化鐵拋光粉則需要30~60分鐘。稀土拋光粉因其獨特的化學機械作用原理而帶來的高拋光效率,成為玻璃拋光材料的首選,被廣泛用於鏡片、光學元件(透鏡、稜鏡)、彩電玻殼、平板顯示器用電子玻璃、硅片、磁盤玻璃基片等產品的拋光加工。
根據铈含量的不同,稀土拋光粉可分為高铈(>90%)、富铈(>70%)和低铈(<70%)三種。
根據其應用領域的不同,稀土拋光粉產品可分為微米級、亞微米級、納米級三類,其特性與應用領域如下表所示: 類別 顆粒大小(m) 铈含量(%) 應用領域 微米級 1-10 40-80 眼鏡片、光學元件、彩電玻殼 亞微米級 0.1-1 40-80 平板顯示器用電子玻璃 高檔 <0.1 99 硅片、磁盤玻璃基片
www.shishangguizu.com
主要是肯能您的是硬度比較高的玻璃 用了不合適的拋光粉您可以看下我們公司的稀土拋光粉 可以加我qq1006900532 1:我們中國占世界稀土資源的41.36%,是一個名符其實的稀土資源大國。稀土是關系到世界和平與國家安全的戰略性金屬。若繼續現有的生產經營模式,也許20到50年後,中國就將變成稀土小國。為什麼“愛國者”導彈能比較輕易地擊落“飛毛腿”?為什麼盡管美制m1和蘇制t-72坦克的主炮直射距離差距並不大,但前者卻總是能更早開火,而且打得更准?為什麼f-22戰斗機可以超音速巡航?……
這些“為什麼”勾勒出當今軍事科技的巨大進步,也同時勾勒出了近20年世界的動蕩與沖突。針對每一個“為什麼”,都有其具體而明確的答案。不過,從材料科學的角度,“稀土”能夠一次性解決上述所有問題。稀土的開發應用近幾十年來為軍事科技提供了推力強勁的引擎。海灣戰爭中那些匪夷所思的軍事奇跡,美軍在冷戰後局部戰爭中所表現出的對戰爭進程的非對稱性控制能力,從一定意義上說,正是稀土成就了這一切。
正因如此,稀土的開發利用也孕育了巨大的危險。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國家、軍事勢力為了獲得對對手的非對稱性控制能力,而參與稀土爭奪與研發,孕育了軍備競賽的風險;另一方面,獲得這種能力的國家更傾向於以威脅或戰爭解決爭端。對此,中國作為稀土儲量世界第一的大國,有必要從源頭上為這種軍備競賽降溫,嚴格限制稀土開采,立刻禁止稀土出口。
事實上,中國政府對稀土開發不可謂不重視。早在上世紀50年代,周恩來總理就把稀土開發列入中國第一個科技發展規劃。1975年,中國便成立了稀土領導小組,即便國務院機構幾多調整,但專門的稀土行業管理機構卻一直得以保留。1991年,稀土被列入國家保護礦種。從稀土保護的政策面來看,專門的機構,穩定的行業政策,國家一以貫之的總體控制,即便中國石油也沒有這樣的待遇。但是,稀土產業幾十年發展的成果,基本上還停留在低水平賣資源的水平。
對於稀土生產的現狀,國土資源部從1999年以來進行過無數次的清理工作,針對的問題包括濫挖濫采、產能過剩、秩序混亂,采取的措施包括總量控制、炸毀非法礦井、沒收生產設備、司法介入、許可證、與基層政府簽訂責任狀、與礦山簽訂合同書……2005年,商務部開始用稅收控制稀土出口。這些措施力度之強,持續時間之長,幾乎達到了管理部門的權力極限。
然而亂象依舊。有人曾總結中國稀土有七大難解之謎:1.以產業政策為導向的宏觀調控始終難以奏效;2.調整產業結構和控制生產總量的政策一敗再敗;3.可持續發展開采無法實行;4.以統一規劃為方針的加強管理措施難以實施;5.通過技術創新促進產業升級的願望永遠只是願望;6.依靠聯合重組實現行業自律的對策無從下手;7.強化推廣應用從而提高產品附加值的目標至今達不到。
就在這樣的亂象之中,中國稀土可開采儲量從十多年前的占世界80%,降到了如今的52%。若繼續現有的生產經營模式,也許20到50年後,中國就將變成稀土小國。如果有一天,中國認識到稀土的價值,而希望從世界購買,那麼等待中國的就將是天價。
目前,中國稀土的主要購買國日本、韓國、美國,前二者與中國存在種種糾紛,後者則在台灣問題上構成對中國最大的現實威脅,而且是近些年世界局部戰爭主要參與者。事實上有些對抗已經在中國東海、黃海上演。但是,在這些對抗發生時,很少有人想到那些真正能威脅中國的戰機、艦艇與導彈,監視中國的雷達上的關鍵部件可能就是中國不計後果出口的稀土造就的。美日韓都是稀土科技大國。以日本為例,日本在有關稀土應用的材料科學、雷達、微電子產業上甚至擁有比美國更強的技術制造能力。美軍現役武器中,潛艇用高強度鋼,導彈微電子芯片的80%由日本制造,戰機引擎的特種陶瓷也是日本研發……日本科學家曾誇口說,如果不用日本芯片,美國巡航導彈的精度就不是10米,而是50米。不過,我們可以想象,這些微電子芯片、高強度鋼如果缺少了稀土,可能根本就無法被制造出來。 2:稀土一詞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名稱。稀土元素是從18世紀末葉開始陸續發現,當時人們常把不溶於水的固體氧化物稱為土。稀土一般是以氧化物狀態分離出來的,又很稀少,因而得名為稀土。稀土是化學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以及與镧系的15個元素密切相關的兩個元素—钪(sc)和钇(y)共17種元素,稱為稀土元素(rareearth)。簡稱稀土(re或r)。 镧(la)"镧"這個元素是1839年被命名的,當時有個叫"莫桑德"的瑞典人發現铈土中含有其它元素,他借用希臘語中"隱藏"一詞把這種元素取名為"镧"。镧的應用非常廣泛,如應用於壓電材料、電熱材料、熱電材料、磁阻材料、發光材料(蘭粉)、貯氫材料、光學玻璃、激光材料、各種合金材料等。她也應用到制備許多有機化工產品的催化劑中,光轉換農用薄膜也用到镧,在國外,科學家把镧對作物的作用賦與"超級鈣"的美稱。 铈(ce)"铈"這個元素是由德國人克勞普羅斯,瑞典人烏斯伯齊力、希生格爾於1803年發現並命名的,以紀念1801年發現的小行星--谷神星。 铈的廣泛應用: (1)铈作為玻璃添加劑,能吸收紫外線與紅外線,現已被大量應用於汽車玻璃。不僅 能防紫外線,還可降低車內溫度,從而節約空調用電。從1997年起,日本汽車玻 璃全加入氧化铈,1996年用於汽車玻璃的氧化铈至少有2000噸,美國約1000多噸. (2)目前正將铈應用到汽車尾氣淨化催化劑中,可有效防止大量汽車廢氣排到空氣中 美國在這方面的消費量占稀土總消費量的三分之一強。 (3)硫化铈可以取代鉛、镉等對環境和人類有害的金屬應用到顏料中,可對塑料著色 ,也可用於塗料、油墨和紙張等行業。目前領先的是法國羅納普朗克公司。 (4)ce:lisaf激光系統是美國研制出來的固體激光器,通過監測色氨酸濃度可用 於探查生物武器,還可用於醫學。铈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幾乎所有的稀土應用領 域中都含有铈。如拋光粉、儲氫材料、熱電材料、铈鎢電極、陶瓷電容器、壓電 陶瓷、铈碳化硅磨料、燃料電池原料、汽油催化劑、某些永磁材料、各種合金鋼 及有色金屬等。 镨(pr)大約160年前,瑞典人莫桑德從镧中發現了一種新的元素,但它不是單一元素,莫桑德發現這種元素的性質與镧非常相似,便將其定名為"镨钕"。"镨钕"希臘語為"雙生子"之意。大約又過了40多年,也就是發明汽燈紗罩的1885年,奧地利人韋爾斯巴赫成功地從"镨钕"中分離出了兩個元素,一個取名為"钕",另一個則命名為"镨"。這種"雙生子"被分隔開了,镨元素也有了自己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镨是用量較大的稀土元素,其用於玻璃、陶瓷和磁性材料中。 镨的廣泛應用: (1)镨被廣泛應用於建築陶瓷和日用陶瓷中,其與陶瓷釉混合制成色釉,也可單獨作 釉下顏料,制成的顏料呈淡黃色,色調純正、淡雅。 (2)用於制造永磁體。選用廉價的镨钕金屬代替純钕金屬制造永磁材料,其抗氧性能 和機械性能明顯提高,可加工成各種形狀的磁體。廣泛應用於各類電子器件和馬 達上。 (3)用於石油催化裂化。以镨钕富集物的形式加入y型沸石分子篩中制備石油裂化催 化劑,可提高催化劑的活性、選擇性和穩定性。我國70年代開始投入工業使用, 用量不斷增大。 (4)镨還可用於磨料拋光。另外,镨在光纖領域的用途也越來越廣。 钕(nd)伴隨著镨元素的誕生,钕元素也應運而生,钕元素的到來活躍了稀土領域,在稀土領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並且左右著稀土市場。 钕元素憑借其在稀土領域中的獨特地位,多年來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金屬钕的最大用戶是钕鐵硼永磁材料。钕鐵硼永磁體的問世,為稀土高科技領域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钕鐵硼磁體磁能積高,被稱作當代"永磁之王",以其優異的性能廣泛用於電子、機械等行業。阿爾法磁譜儀的研制成功,標志著我國钕鐵硼磁體的各項磁性能已跨入世界一流水平。钕還應用於有色金屬材料。在鎂或鋁合金中添加1.5~2.5%钕,可提高合金的高溫性能、氣密性和耐腐蝕性,廣泛用作航空航天材料。另外,摻钕的钇鋁石榴石產生短波激光束,在工業上廣泛用於厚度在10mm以下薄型材料的焊接和切削。在醫療上,摻钕钇鋁石榴石激光器代替手術刀用於摘除手術或消毒創傷口。钕也用於玻璃和陶瓷材料的著色以及橡膠制品的添加劑。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稀土科技領域的拓展和延伸,钕元素將會有更廣闊的利用空間。 钷(pm)1947年,馬林斯基(j.a.marinsky)、格倫丹寧(l.e.glendenin)和科裡爾(c.e.coryell)從原子能反應堆用過的鈾燃料中成功地[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