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時候有個同學會催眠,說一些話就可以自動讓人抬起手來知道啊? 不會吧!! 魚雷是一種在水中航行、自動導向攻擊目標的水下兵器,由魚雷、發射裝置、探測儀和射擊指揮儀等組成。目前,在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海軍雖都已擁有,但能研制和生產魚雷的國家並不很多。大體上只有少數國家,如美、俄、英、法、德、意、日、瑞典和中國等可以研制生產,其中美國和俄羅斯占領先地位。就當前已出現的品種,可分為輕型、重型和火箭助推型三大類,那麼美俄在這方面究竟誰高誰低呢?
輕型魚雷難分高下
在研制使用輕型魚雷上,美俄都非常重視。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研制了智能化較高的mk50小型魚雷,該魚雷具有目標識別能力和水聲對抗能力,尤其是淺水性能良好,具有很強的抗混響和抗干擾能力,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輕型魚雷之一。俄羅斯奮起直追,於90年代在apr-2e基礎上研制了a3型空投反潛魚雷,這種魚雷頭護罩由5個2毫米的金屬片組成,易於散開;雷尾還裝有彈道穩定器。相比之下,美國的mk50型魚雷的航程與航深雖略勝出,但俄羅斯輕型魚雷a3的航速達60多節,遠高於美制的10多節,更具有攻擊的突然性。同時,經過新型探測技術的更新應用,美俄兩家的制導性能也不相上下,因此,在輕型魚雷性能上,可以說勢均力敵。
重型魚雷俄勝一籌
重型魚雷是美俄研發的重點。在美海軍重型魚雷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mk48型魚雷,這種魚雷目前已發展出6種型號,主要裝備各型核潛艇,用以攻擊潛艇和水面艦艇。其中最新型號mk48-5型已趨於智能化,不僅發射艇可將目標信息傳給魚雷,而且魚雷的運動彈道和航行參數也能回傳給發射艇。同時,發射艇還可隨時監視和校正魚雷的航向。該型魚雷威力巨大,單雷命中就足以擊沉一艘大型潛艇或中型水面戰艦。由於其航速高(60節)、潛深大(900米),特別適用於攻擊高速大深度潛艇。其重量達1543.3千克,航程8千米,采取線導與聲導相結合的制導方式。
俄羅斯為與美國抗衡,為能擊沉或重創美國的航母、巡洋艦等大型戰艦,在發展新型魚雷上花費的心思更大。根據實戰要求,研制出了65型超大型魚雷,這種魚雷裝藥量達900千克,也可采用核裝藥,居世界第一。目前,俄羅斯的“阿庫拉”級、“奧斯卡”級、v-2/3級攻擊潛艇以及“台風”級彈道導彈潛艇等均裝備了65型魚雷。由於該魚雷航程達100多公裡,攻擊性更大。尤其最近俄羅斯又研制出了主要用於摧毀美國大型航母的ds-96超大型反艦魚雷,這種魚雷可在水下2~3米沖向艦艇龍骨的1/3~2/3處爆炸,給艦艇以致命打擊。可以說俄制重型魚雷較美制重型魚雷更具威力,更勝一籌。
助推魚雷強者難敵
助推魚雷,是依靠火箭推進,到空中飛行一段後入水的魚雷。這種魚雷,在空氣中飛行的航速可達到音速,由於速度快、航程遠,故備受青睐。美國針對俄羅斯“台風”、“奧斯卡”、“阿庫拉”級等先進、高速、深潛的潛艇,迎頭研制出“海長矛”火箭助推魚雷,該魚雷的飛行速度約2馬赫,射程達110~160千米。俄羅斯研發的火箭助推魚雷起步雖比美國晚,但其技術水平和發展勢頭卻強於美國,特別在20世紀90年代以後,俄羅斯在ss-n-16基礎上研制出了新型火箭助推魚雷“飑”系統,其水中速度達200節(100米)/秒,水中攻擊距離達10000米,且噪音低,可實施隱蔽攻擊,對現代任何大型潛艇來說“飑”魚雷系統的出現都將是一個很大的威脅。一些西方國家的海軍認為,俄羅斯的新型火箭助推魚雷,已對核潛艇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目前,美國的火箭助推魚雷還難以勝過俄羅斯的火箭助推魚雷。 一時也不好說,這裡有一些相關資料,你可以看看,對你應該有用
http://zln.nease.net/muoxing/mx02/yulei.htm
http://www.hub.cetin.net.cn/info/commentnew.asp?infoid=606 水面艦艇魚雷發射裝置是指裝在水面艦艇上,按一定的戰術技術要求發射魚雷用的裝置。它平時儲存魚雷,發射前設定魚雷水下航行參數,發射時賦予魚雷一定的方向和初速,並啟動魚雷。 自有魚雷以來,就有魚雷發射裝置與之配套,傳統的發射裝置是管狀的,故又稱魚雷發射管。 小型魚雷快艇一般裝備單管魚雷發射裝置並固定安裝在甲板上。大中型水面艦艇上的魚雷發射裝置大都是2-5管聯裝式的,安裝在一個可水平旋轉的基座上,便於轉到不同的方位發射魚雷。發射魚雷的能量可以采用黑色火藥或高壓空氣,也有利用拋射或重力下滑機械能的。快艇魚雷發射管為了減輕重量,都不裝高壓氣瓶而采用黑色火藥。多聯裝魚雷發射裝置大都采用高壓空氣,或兼用黑色火藥。 下面主要介紹魚雷快艇固定式單管魚雷發射裝置和水面艦艇旋轉式小型三聯裝魚雷發射裝置。
發射管結構 發射管除管體外,有制止裝置、設定裝置、啟動裝置和發射系統。各部分的位置如圖1下部分所示。 1.發射管 管體是一個圓筒,由前、中、後三段組成,相互之間用凸緣及螺栓連接。後段、中段厚3毫米,前段厚4毫米。在中段中央的內壁,以及前段、後段與中段連接處的內壁,各有一道氣密環,用來阻止燃氣由魚雷和發射管之間的空隙流出。 管內有4根導軌:上導軌、下導軌和兩根側導軌。上導軌在中、後段有“t”槽。魚雷裝入發射管後,導子即卡在槽內,使魚雷不能轉動。 側導軌是由不連續的長方形銅塊組成,每側有20塊,按一定間隔排成直線。 電熱器裝在發射管後段兩側與魚雷水艙相對應的位置。當氣溫下降至0℃以下時,用來防止魚雷水艙中的淡水凍結。 前蓋由鋼環及帆布制成,可防止海水濺入管內,發射時魚雷沖破帆布出管。用專用工具轉動壓環打開後蓋即可裝填魚雷。 2.制止裝置 魚雷裝入發射管後,為了防止其前後滑動和左右晃動,可用前止器、後止器和兩個邊止器加以固定。前止器內裝制止栓,平時被彈簧壓向下,擋在魚雷第二個導子前面,防止魚雷向前滑動。發射時燃氣將制止栓自動提起,不妨礙魚雷出管。後止器裝在後蓋中央,從後面抵緊魚雷,防止魚雷向後滑動,邊止器有兩個。分別裝在管身中段兩側。向內旋緊後可防止魚雷左右晃動。發射前應先將它旋松 3.設定和啟動裝置 深度設定器用於由指揮儀向魚雷設定射角(扇面射擊時,相鄰兩魚雷之間的夾角)。有的快艇的發射管上沒有方向儀設定器,只有一個定角孔。扳機栓位於發射管後段上部,正好擋在魚雷扳機前面,發射時,魚雷向前移動,扳機被阻擋而倒向後方,觸動魚雷內部機構,魚雷即被啟動。 4.發射系統 魚雷快艇利用火藥燃氣作為發射魚雷的動力。發射系統比較簡單和輕便,但發射後需及時清理燃氣的污垢。發射系統包括送藥膛、擊發和電發機件、射擊器三部分 發射方式有單射和齊射、擊發和電發。艇長在駕駛台內拉動射擊器的發射把手可進行單射和齊射,兩者可以電發和擊發同時進行。如果射擊器損壞,由魚雷兵拉動發射管上的擊發扳手進行單管擊發。 魚雷是一種在水中航行、攻擊目標的水下兵器,由魚雷、發射裝置、探測儀和射擊指揮儀等組成(現代的)最早的魚雷只有發射裝置,魚雷體,推進裝置,只能走直線
魚雷的回旋角類似於轉彎半徑,就是拐彎靈不靈活
二戰時沒有自動尋找目標的功能,好像有人工遙控的,魚雷在19世紀末就有,但二戰才有的雷達,所以二戰時魚雷自動尋找目標不太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