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的嘴巴,也時常地在觀察醫生對自己的口臭是否有所嫌棄。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當病人的心理問題有了好轉,心境得以改善,口臭也隨之明顯減輕或消失。陪同病人看病的家屬在談論到病人有口臭的病症時,也會有所同感,能體會到病人的口臭程度與心境狀態有很直接的聯系。 關於口臭與情緒的關系,祖國醫學中早有描述。如清代《雜病源流悄燭》中說:“虛火郁熱,蘊於胸胃之間則口臭,或勞心味厚之人亦口臭,或肺為火灼口臭。”其中提到的“郁”和“勞心”都指的是人的不良情緒狀態。同時,中醫中又表達了心境與機體功能的關系以及體現在口臭病症的最後結果。 現代醫學中口臭也被歸類在心身疾病的范圍中,認為心理因素,尤其是不良的心境可導致口臭。有學者還認為,不同的情緒障礙所伴有的口臭類型有一定的特征性,由於構成口臭氣味的評估局限在經驗方面,所以目前尚難以對不同的心因性口臭類型作十分具體的語言描述。 防治口臭除了要注意飯後和睡前刷牙、漱口,保持口腔衛生,用芳香爽口劑之外,根本方法是去除病因。我們不僅要治療有關的器質性疾病,同時也要重視治療心理障礙,努力改善情緒,把心境調整到良好的狀態。 飲食除口臭 1、鹹魚頭豆腐湯。鹹魚頭味甘兼具清熱作用,而豆腐性涼,有清熱解毒之效,對於口腔潰爛、牙龈腫痛、口臭及便秘等都甚有功效。 材料:鹹魚頭1個,豆腐數塊,生姜1片 做法:洗淨所有材料,鹹魚頭斬件稍煎後與生姜同放入煲內,加入適量清水用猛火滾約半小時,放入豆腐再滾20分鐘便可。 2、生蘆根粥。專治因舌干或牙龈腫爛造成的口臭。 材料:蘆根30克,大米50克。 做法:蘆根洗淨後放入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15分鐘,隔渣留汁,加入米煮成粥,每日1劑,宜每早空腹服用,約5劑見效。 3、黃瓜粥。專治肝火盛或內濕引致的舌干口臭。 材料:黃瓜50克,大米100克。 做法:黃瓜去皮切片,與大米同煮粥,隨意服食。 [編輯本段]中醫辯證治療口臭 1.肺胃郁熱,外邪凝滯,肺胃郁熱上攻,而致口臭,鼻干燥,咽紅腫疼痛,涕黃,苔少,舌紅,脈細數。 治則:清熱瀉火 方藥---蘆荟湯加減:蘆荟10克,甘草5克,麥冬10克,桑枝10克,赤芍10克,桔梗6克,薄荷5克,荊芥10克,黑山桅10克,辛夷10克。 2.胃火灼盛:症見口臭、口干,牙龈紅腫,消谷善饑,舌紅苔黃少津,脈滑數。 治則:消熱瀉火 方藥---清胃散加減:黃蓮6克,生地20克,丹皮、霍香10克、蘇梗10克,犀角20克(先煎)。 3.腸腑實熱:症見便秘口臭,小便短赤,心煩,舌紅苔黃或黃燥,脈滑數。 治則:滋陰清熱通便 方藥---小承氣湯加味:生大黃15克,白芍10克,枳實10克,厚樸10克,霍香10克,生地20克,槟榔10克。 4.腎陽不足:口臭、形體消瘦、腰膝酸軟、口燥咽干。 治則:養陰滋腎 方藥---左歸飲加減:熟地10克,山藥20克,杞子10克,山芋10克,丹皮10克,麥冬10克,龜板10克烊沖,杜仲10克。 [編輯本段]口臭食療 《百花散》采集天台山靈蘭(中華七大仙草之一)烏藥(傳說當年徐福為秦始皇找到的長生不老藥)麝香等奇花異珍精制而成。舊社會,在缺醫少藥的天台山區具有“起死還魂散”之美稱,乃除健身強體之極品。從人體髒腑及內分泌入手,深層調理,調肝養胃,疏肝理肺,養陰涼血。調節人體內分泌平衡,提高人體免疫功能,清除體內聚積的毒素,調節人體髒腑經絡,滋陰降火,,從根本上消除便秘口臭病源。
近年研究發現,在海帶中存在著高效的消除臭味的物質,其消臭的效果是現有口臭抑制物黃酮類化合物的3倍,因此,患有口臭的人,常食海帶有消除口臭作用。此外,飲食清淡,多吃含有豐富的纖維素食物有利於清潔口腔,還應適當食用具有清熱化濕、避穢除臭之食品。如甜瓜子為末,口內含之;茴香作湯飲或生嚼;橘餅常嚼食;用蘇子煮水漱口;烏梅脯含化等,均有祛口臭作用。 小兒口臭的中藥調理 在門診經常遇到口臭的孩子,可檢查口腔都沒有問題,多是消化不良導致的。小孩口臭一般可以用中藥調理,中醫將小兒口臭分為胃經有濕熱和食積兩大類。 胃經有濕熱 孩子表現為舌質紅、舌苔黃,口臭的同時伴有煩躁和睡不安穩等症狀,許多孩子還伴有大便干結。可在中醫師指導下,吃一些清熱燥濕藥。如栀子6克,二花10克,佩蘭6克,藿香6克,大便干者加2克大黃。煎的時候先加水泡20分鐘,煎15分鐘後,倒出藥汁,可加適量白糖服用。這個方子為3歲左右孩子一天的量,早晚分兩次喝。 食積型口臭 多見於1~6歲的城市孩子,與飲食不節、喂養不當有關。這類孩子長期食欲不振,面黃消瘦,但精神正常,用藥以消食和胃為主。3歲左右的孩子可用炒麥芽、神曲、焦山楂各10克,藿香6克,服用方法同上。中成藥可以配合消食化積的保和丸。 小兒口臭的預防 1、培養孩子從小重視口腔衛生的習慣,做到飯後漱口,早晚刷牙。 2、飲食要有規律。多吃蔬菜水果,粗細搭配,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飲暴食。 3、防止消化不良。當出現消化不良時,可適當服用一些助消化和胃腸動力藥。 4、注意預防並及時治療齲齒及排列不齊。少吃甜食,特別是睡前不吃甜食。 5、用中藥蘆根、薄荷、藿香煎液,或1%的雙氧水、2%的蘇打水、2%的硼酸水等,選擇其中一種含漱,可減輕或消除口臭。 老年人口臭的防治: 有些老年人口腔中往往有一股很難聞的臭味,口腔內產生臭味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1.口腔中有齲齒、殘冠或殘根等,食物碎屑附著在這些病變部位,經過口腔中細菌作用,食物殘渣發酵後會產生口臭。只要將齲齒、殘冠或殘根治療後,口臭就會消失。 2.口腔中有牙周疾病,特別是慢性牙周病形成盲袋,產生了慢性溢膿而發出臭味。這時應治療牙周病,消除盲袋,才能消除口臭。 3.口腔中發生了急性炎症,如急性牙周膿腫、第三磨牙冠周炎等,口腔中均有一些急性炎性分泌物,也會發生口臭,將這些疾病治愈,炎症消退後口臭也就消失了。 4.老年人牙周組織產生生理性萎縮,牙齒之間產生縫隙。進食後食物碎屑停留在牙齒縫隙中,經過口腔內細菌發酵後則產生臭味。所以要注意口腔衛生,做到早晚(睡前)刷牙飯後漱口,消除口腔內的食物殘渣,就可防止口臭的發生。 5.消化道疾病。老年人消化功能減退,常有消化不良或消化道返流性疾病,可將胃內存留食物所產生的氣味從口中呼出,這也是產生口臭的重要原因。只要將消化道疾病治愈就會消除日臭。 [編輯本段]消除非疾病引起的口臭: 一些金屬(如鉛、汞)和有機物中毒的病人口腔內會有異常的氣味。食用生蔥、生蒜及某些藥物口腔內亦可產生暫時性口臭。吸煙人的口腔中有一種特殊的臭味,煙草中的化學成分通過口腔及肺部吸收至血液中,然後又通過口腔鼻腔排出來,形成難聞的氣味。 口臭雖然不是一種單獨的疾病,但它往往影響社會交往,給患者帶來沉重的精神負擔,過分傷感、自卑和不安。有了口臭應該及時去醫院檢查引起口臭的原因,如果是口腔局部因素引起的口臭,就應該刮除牙垢、牙石,治療牙龈炎和牙周炎,充填齲齒,拔除殘冠、殘根,去除不良修復體,將牙面上特別是牙間隙處的食物殘渣及菌斑徹底去除干淨。另外,還要針對病因積極治療引起口臭的其他疾病,加強口腔衛生保健,口臭是可以消除的。 牛奶吃大蒜後的口氣難聞,喝一杯牛奶,大蒜臭味即可消除。 檸檬檸檬具有生津、止渴、祛暑的功效。可在一杯沸水裡加入一些薄荷,同時加上一些新鮮檸檬汁飲用,可去口臭。 金橘金橘對口臭伴胸悶食滯很有效,可取新鮮金橘5~6枚,洗淨嚼服。本方還具有芳香通竅、順氣健脾的功效。 蜂蜜蜂蜜具有潤腸通腑、化消去腐的功效,對便秘引起的口臭頗有效。 山楂山楂性酸,味微甘平,有散瘀消積、清胃、除口酸臭的功效。 茶葉用濃茶漱口或口嚼茶葉可除口臭。進食大蒜、羊肉等食物後口氣難聞,可用茶葉1小撮,分次置於口中,慢嚼,待唾液化解茶葉後徐徐咽下,療效頗佳。 導致口臭病有五大原因 1、肝火亢盛,耗神傷精,火氣上炎所致。 2、胃腸蘊積濕邪熱毒,心火亢盛,而上攻頭、目、口、喉,濁氣下行,邪結腸胃所致。 3、胃陰受損則津液不足,虛火上蒸;肺陰受損則氣逆上沖;精氣血受損則虛火郁熱內結,陰虛津虧所致。 4、脾虛氣滯,寒熱互結,升降失司所致。 5、氣候、精神、飲食因素,造成脾胃失節,而氣滯、食積;心情不舒致肝火犯胃,氣郁不舒所致。 口臭罪魁幽門螺桿菌 如何判斷患口臭肯定有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呢?可根據醫療條件及個人經濟情況選擇診斷方法:(一)非創傷法:1、抽血查抗幽門螺桿菌抗體。2、c13—呼吸實驗:准確但價格高。(二)創傷法:1、胃鏡檢查時行快速尿素酶測定。2、胃鏡時取活檢送病理進行嗜銀染色查幽門螺桿菌。 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治療方法很多,主要藥物有抑酸藥、抗生素及铋劑等。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選擇療效高、副作用小的方案為宜。 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口臭的發生率較高,可隨抗幽門螺桿菌的有效治療,口臭減輕和消失。所以,您一家人不要過慮,正確治療會恢復健康的。 單純性口臭防治 因不注意口腔衛生或不良飲食習慣引起的口臭,就是單純性口臭。 防治方法: 1、進餐不宜過飽,尤其是晚餐; 2、少飲酒,過量酒易生胃火; 3、睡前不吃零食; 4、飯後漱口,睡前刷牙; 5、防治便秘,保持大便通暢。 中醫認為口臭是胃火或胃有濕熱的表現,常以中藥治療,效果良好。兒童可用藿香10克,煎成水劑,供一日量漱口用,一周即可。 成人舌紅而苔不膩者,服用瀉黃散:藿香9克,防風9克,生石膏30克,生甘草4克,焦栀子9克,煎服,每天1劑,7天即可。 舌苔膩者可服清胃散:焦栀子10克,生地10克,當歸10克,生甘草4克,谷芽、麥芽各9克,生山楂9克,煎服,每日1劑,7日即可。 [編輯本段]口臭並發症 引發口臭的主要原因是胃熱症、胃陰虛症,其中由胃熱症導致者居多, 口臭常並發牙龈腫痛、便秘、胃痛、消化不良、煩躁等症狀, 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肝炎、肺結核、糖尿病、癌症患者、接受化療者亦會產生強烈口臭。 醫學界認為:口臭的產生源於人體的各種急慢性疾病,如清代《雜病源流悄燭》中說:“虛火郁熱,蘊於胸胃之間則口臭,或勞心味厚之人亦口臭,或肺為火灼口臭。” 1、觀察顯示,重度口臭患者腸道大腸桿菌數量比其他人群高出至少200倍。 2、觀察顯示,重度口臭患者幽門羅桿菌數量比其他人群高出至少150倍。 3、重度口臭患者若不及時治療,胃炎、胃潰瘍、腸炎病情往往會明顯加重。 4、重度口臭患者若不及時治療,口腔菌群的數量將大大提高,牙周炎、牙龈炎、口腔潰瘍頻頻發生。 5、重度口臭患者極易產生便秘、痔瘡等。 6、重度口臭多年不愈,往往是胃癌的前兆。 口味異常須警惕 口味異常是指患者自覺口中的味覺異常,如酸、苦、鹹等感覺,這往往是髒腑功能失調的外在表現。現代醫學認為,口腔出現異常,常常是消化系統的功能紊亂、消化腺分泌過多或過少引起的,病變器官常涉及胃、腸、胰腺、肝、膽等內髒。中醫認為,口腔出現異常,常常是肝、脾、膽、心等髒腑功能失調,如心氣不和、脾氣不運、肝膽濕熱等,因此患者口味異常變化常作為中醫診治疾病的辨證依據之一。口腔異味的常見種類主要有以下幾種: 口苦:口苦多由於情志郁結或五志過極化火,肝膽郁火內蘊,疏洩失職,膽氣上溢所致,表現為口苦心煩、口干欲飲,太息易怒、頭暈頭痛、目赤止眩、兩腹脹痛、小便黃、大便偏干、舌邊尖紅、苔薄或黃膩、脈弦數。宜清熱利濕。 口甜:又稱“口甘”,指患者常自覺口內發甜,飲白水也覺得甘甜,多由於脾胃熱蒸或脾胃氣陰兩虛引起。脾胃熱蒸者表現為口中發甜,口干欲飲,多食善饑,或唇舌生瘡,大便干,小便黃,舌紅苔黃而燥,脈數有力等,治宜清胃瀉火。脾胃氣陰兩虛者表現為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