瘕 ----------諸蟲 ----------腸鳴 ----------心腹痛 ----------脅痛 ----------腰痛 主治第四卷\百病主治藥 ----------痛風 ----------頭痛 ----------眩暈 ----------眼目 ----------面 ----------鼻 ----------唇 ----------口舌 ----------咽喉 ----------音聲 ----------須發 ----------狐臭 ----------丹毒 ----------風瘙疹痱 ----------瘍癜風 ----------九漏 ----------癰、疽 ----------外傷諸瘡 ----------金、镞、竹、木傷 ----------跌僕折傷 ----------五絕 ----------諸蟲傷 ----------諸獸傷 ----------諸毒 ----------蠱毒 ----------婦人經水 ----------帶下 ----------崩中漏下 ----------產難 ----------產後 ----------陰病 ----------小兒初生諸病 ----------驚痫 ----------諸疳 ----------痘瘡 ----------小兒驚痫 水部第五卷 水部第五卷 ----------水之一 水部第五卷\水之一 ----------雨水 ----------潦水 ----------露水 ----------甘露 ----------甘露蜜 ----------明水 ----------冬霜 ----------臘雪 ----------雹 ----------夏冰 ----------神水 ----------半天河 ----------屋漏水 水部第五卷 ----------水之二 水部第五卷\水之二 ----------流水 ----------井泉水 ----------井華水 ----------節氣水 李時珍像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號瀕湖,蕲州(今湖北蕲春縣蕲州鎮)人。李時珍出生於世代業醫的人家,他的父親是當地名醫。李時珍在三次鄉試落榜之後,繼承家業,走上了研習醫藥之路。他20歲開始學醫,34歲時受聘楚王府,任奉祠正,管理祭祀禮節方面的事情。後被薦入京師,任朝廷太醫院院判,不久告歸蕲州,一面行醫治病,一面編修《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是李時珍歷時27年(1552~1578年)的嘔心瀝血之作,三易其稿。為了完成這一鴻篇巨制,李時珍涉獵群書,鑽研文獻近千種,作札記數百萬字,廣羅博采前人的著述和經驗;多次離家遠行,親身實踐,歷盡千辛萬苦,廣泛收集單方秘方,精心編選,反復實踐,就地采藥,終於完成了這部巨著。《本草綱目》集中藥學之大成,立本草之新體系,糾本草之偏誤,增前人未錄之新品,闡明中藥性味之理論,被達爾文譽為"中國古代百科全書"。 《本草綱目》共190多萬字,52卷。收集的藥物共1892種,收入藥方11096個,比前人增加4倍;還繪制了1110幅插圖。卷一至卷四是附錄,收入序言、凡例、目錄、附圖、引用書目、資料及一些醫藥基礎理論等。卷五以後是主體部分,李時珍把1800多種藥物分為16部:水部、火部、土部、金石部、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服器部、蟲部、鱗部、介部、禽部、獸部、人部。每一部又分為若干類,共計60類。其中植物1095種,動物340種,礦石357種。在藥物解說方面,《本草綱目》包括八個部分:第一,釋名,羅列典籍中藥物的異名,並解說諸名的由來;李時珍行醫的湖北蕲州元妙觀第二,集解,集錄諸家對該藥產地、形態、栽培、采集等的論述;第三,修治,介紹該藥的炮制法和保存法;第四,氣味,介紹該藥的藥性;第五,主治,列舉該藥所能醫治的主要病症;第六,發明,闡明藥理或記錄前人和自己的心得體會;第七,正誤,糾正過去本草書中的錯誤;第八,附方,介紹以此藥為主的各種驗方及其主治。明代制藥銅爐可謂條理清析,內容完備。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不僅糾正了前人的許多錯誤,還駁斥了方士道家妄圖通過服食煉丹求得長生不老的邪說謬論。 《本草綱目》提出了當時最先進的藥物分類法:一是按照"從微至貴"的原則,即從無機到有機,從低等到高等;二是"物以類從,目隨綱舉",以綱轄目,依首歸類。《本草綱目》不但是一部總結我國2000多年來藥物學知識和經驗的巨著,而且是一部具備了初期植物形態分類學內容的巨著。 作為一代名醫,李時珍對民間疾苦有著深切的了解,他給許多窮人看病,都不收醫藥費。人們稱贊他是"千裡就藥於門,立活不取值。"同時,李時珍不阿附權貴,常常借自己名醫之手愚弄權貴。他曾任四川蓬溪知縣,後辭官回鄉。相傳,離職前,新任的縣官為李時珍餞行。新知縣要李時珍為其開一帖滋補單方。李時珍早聞新知縣是"酒色財氣"四全的昏官,便提筆開了一紙藥方:柏子仁三錢,木瓜二錢,官桂三錢,柴胡三錢,益智二錢,附子三錢,八角二錢,人參一錢,台烏三錢,上黨三錢,山藥二錢。次日,新知縣將藥方交給師爺,讓他去取藥,師爺仔細一看,說:"李時珍是在罵你啊!"接著道出了其中奧秘,原來每味中藥的第一個字組成一句話:柏木官柴益附八人台上山)薄木棺材亦附八人抬上山)。 您好 茄子的吃法,葷素皆宜。既可炒、燒、蒸、煮,也可油炸、涼拌、做湯,都能烹調出美味可口的菜肴。吃茄子建議不要去皮,它的價值就在皮裡面,茄子皮裡面含有維生素b,維生素b和維生素c是一對很好的搭檔,我們攝入了充足的維c,這個維c的代謝過程中是需要維生素b的支持的;由於現在種植過程中使用太多農藥,建議燒煮茄子前一定要用洗滌劑把茄子清洗干淨。 編輯本段營養成分 茄子的營養,也較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特別是維生素p的含量很高。每10q克中即含維生素p750毫克,這是許多蔬菜水果望塵莫及的。 維生素p能使血管壁保持彈性和生理功能,保護心血管、抗壞血酸,這種物質能增強人體細胞間的粘著力,增強毛細血管的彈性,減低毛細血管的脆性及滲透性,防止微血管破裂出血,使心血管保持正常的功能,防止硬化和破裂,所以經常吃些茄子,有助於防治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和出血性紫癜。保護心血管、抗壞血酸:此外,茄子還有防治壞血病及促進傷品愈合的功效。 國外研究結果表明它的抗癌性能是其他有同樣作用的蔬菜的好幾倍,是抗癌強手;防治胃癌:茄子含有龍葵鹼,能抑制消化系統腫瘤的增殖,對於防治胃癌有一定效果。此外,茄子還有清退癌熱的作用。茄子含還含磷、鈣、鉀等微量元素和膽鹼、胡蘆巴鹼、水蘇鹼、龍葵鹼等多種生物鹼。尤其是紫色茄子中維生素含量更高。 抗衰老:茄子含有維生素e,有防止出血和抗衰老功能,常吃茄子,可使血液中膽固醇水平不致增高,對延緩人體衰老具有積極的意義。 營養含量:每100克含有蛋白質2.3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3.1克,鈣22毫克,磷31毫克,鐵0.4毫克,胡蘿卜素0.04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黃素0.04毫克,尼克酸0.5毫克,抗壞血酸3毫克。此外,還含有維3. 藥用 中醫學認為,茄子屬於寒涼性質的食物。所以夏天食用,有助於清熱解暑,對於容易長痱子、生瘡疖的人,尤為適宜。消化不良,容易腹瀉的人,則不宜多食,正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所說:“茄性寒利,多食必腹痛下利。”《滇南本草》記載,茄子能散血、消腫、寬腸。所以,大便於結、痔瘡出血以及患濕熱黃疸的人,多吃些茄子,也有幫助,可以選用紫茄同大米煮粥吃。《本草綱目》介紹,將帶蒂的茄子焙干,研成細末,用酒調服治療腸風下血;《滇南本草》主張用米湯調服,更為妥當,因為腸風下血和痔瘡出血,都不宜用酒。把帶蒂茄子焙干,研成細末,更常作外用。【科屬】為茄科植物茄的果實。 【別名】落蘇、酪酥、昆侖瓜。 【性味歸經】性涼,味甘;入胃、腸經。 【功效主治]清熱涼血,消腫解毒。主治腸風下血,熱毒瘡癰,皮膚瘡瘍等病症。 《本草綱目》(compendiumofmateriamedica)是明朝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為修改古代醫書的錯誤而編,(1518-1593年)以畢生精力,親歷實踐,廣收博采,實地考察,對本草學進行了全面的整理總結,歷時29年編成,30余年心血的結晶。共有52卷,載有藥物1892種,其中載有新藥374種,收集醫方11096個,書中還繪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圖,約190萬字,分為16部、60類。每種藥物分列釋名(確定名稱)、集解(敘述產地)、正誤(更正過去文獻的錯誤)、修治(炮制方法)、氣味、主治、發明(前三項指分析藥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間流傳的藥方)等項。全書收錄植物藥有881種,附錄61種,共942種,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種,共計1095種,占全部藥物總數的58%。李時珍把植物分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雜草等九類,是我國醫藥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是對16世紀以前中醫藥學的系統總結,在訓诂、語言文字、歷史、地理、植物、動物、礦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書十七世紀末即傳播,先後多種文字的譯本,對世界自然科學也有舉世公認的卓越貢獻。它是幾千年來祖國藥物學的總結。這本藥典,不論從它嚴密的科學分類,或是從它包含藥物的數目之多和流暢生動的文筆來看,都遠遠超過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被譽為“東方藥物巨典”,對人類近代科學以及醫學方面影響最大。 [編輯本段]【書名由來】 關於《本草綱目》這部書名的由來還有一段有趣的插曲。公元1578年,年屆六旬的李時珍完成了《本草綱目》,只可惜尚未確定書名。一天,他出診本草綱目原書插圖歸來,習慣地坐在桌前。當他一眼看到昨天讀過的《通鑒綱目》還擺放在案頭時,突然心中一動,立即提起筆來,蘸飽了墨汁,在潔白的書稿封面上寫下了“本草綱目”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他端詳著,興奮地自言自語道:“對,就叫《本草綱目》吧!”為了這部書的體例,李時珍考慮了許久,也翻閱了不少書籍,並從《通鑒綱目》中得到啟示,決定采用“以綱挈目”的體例來編這部書,並以《本草綱目》這個名稱作為自己經歷二十七年搜集、整理、編纂的這部書的書名。 它的成就,首先在藥物分類上改變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類法,采取了“析族區類,振綱分目”的科學分類。它把藥物分礦物藥、植物藥、動物藥。又將礦物藥分為金部、玉部、石部、鹵部四部。植物藥一類,根據植物的性能、形態、及其生長的環境,區別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草部又分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類。動物一類,按低級向高級進化的順序排列為蟲部、鱗部、介部、禽部、獸部、人部等6部。還有服器部。這種分類法,已經過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統來進行了。從無機到有機,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這種分類法在當時是十分先進的。尤其對植物的科學分類,要比瑞典的分類學家林奈早二百年。 《本草綱目》不僅在藥物學方面有巨大成就,在化學、地質、天文等方面,都有突出貢獻。它在化學史上,較早地記載了純金屬、金屬、金屬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同時又記載了蒸餾、結晶、升華、沉澱、干燥等現代化學中應用的一些操作方法。李時珍還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樣,都是具有山河的天體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