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太陽的質量是多少正文

太陽的質量是多少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太陽的質量是多少
 
水星(mercury)
水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它的體積在太陽系中列倒數第二。它的直徑比地球小40%,比月球大40%。水星甚至比木星的衛星ganymede(木衛三)和土星的衛星titan(土衛六)還小。
假如有位探險家在水星表面漫步,他會發現一個類似月球表面的世界。塵埃覆蓋著隕石撞成的起伏山巒,幾公裡高的斷層懸崖綿延數百公裡,到處是大大小小的隕石坑。他將發現太陽看上去要比在地球上大二倍半。由於沒有足夠的大氣來散射陽光,天空通常都是漆黑一片。如果仰望天空,他也許會發現兩顆明亮的星:一顆是淡黃色的金星,另一顆是藍色的地球。

從地球上觀測,水星的與太陽的最大距角只有28度,它只在黎明或白天出現在天空,因此對它的觀測非常困難。致使在“水手”10號造訪水星前,人們對水星的認識都非常少。

水星繞太陽一周只需87.969個地球日,而它自轉一圈為58.6462個地球日。由於它的公轉與自轉之間的關系較為復雜,如果按從太陽升起到太陽落下為一個單位來計算,水星上的一天將是176個地球日。

從“水手”10號探測飛船發回的圖片上可以看到,水星的表面與月球非常類似,布滿了隕石坑。水星上最大的隕石坑是caloris盆地,它的直徑約為1300公裡,使它形成的隕石直徑可能超過100公裡。

水星上看來不可能存在水,它的大氣非常少,而且在白天氣溫非常高。但1991年科學家在水星的北極發現了一個不同尋常的亮點。造成這個亮點的可能是在地表或地下的冰。水星上是否有可能存在冰?由於水星的軌道比較特殊,在它的北極,太陽始終只在地平線上徘徊。在一些隕石坑內部,可能由於永遠見不到陽光而使溫度降至-161攝氏度以下。這樣低的溫度就有可能凝固從行星內部釋放出來的氣體,或積存從太空來的冰。

水星的大氣少得可憐,它的主要成份為氦(42%)、汽化鈉(42%)和氧(15%),它的平均地表溫度為179攝氏度,最高為427攝氏度,最低為-173攝氏度。





水星的caloris盆地,位於水星近日點

水星上放射狀的隕石坑,其形成期一定非常短

水星上的雙環盆地,內環較外環低一些



穿過各個水星盆地隆起的山脊,當是水星內部劇烈的造山運動所致

水星antoniadi山脈,自圖中右下蜿蜒至左上
金星(venus)



由於金星分別在早晨和黃昏出現在天空,古代的占星家們一直認為存在著兩顆這樣的行星,於是分別將它們稱為“晨星”和“昏星”。英語中,金星——“維納斯”(venus)是古羅馬的愛情與美麗之神。它一直被卷曲的雲層籠罩在神秘的面紗中。

金星是距太陽的第二顆行星。由於金星和地球在大小、質量、密度和重量上非常相似,而且金星和地球幾乎都由同一星雲同時形成,占星家們將它們當作姐妹行星。然而不久前科學家們發現,事實上金星與地球非常不同。金星上沒有海洋,它被厚厚的主要成份為二氧化碳的大氣所包圍,一點水也沒有。它的雲層是由硫酸微滴組成的。在地表,它的大氣壓相當於在地球海平面上的92倍。

由於金星厚厚的二氧化碳大氣層造成的“溫室效應”,金星地表的溫度高達482攝氏度左右。陽光透過大氣將金星表面烤熱。地表的熱量在向外輻射的過程中受到大氣的阻隔,無法散發到外層空間。這使得金星比水星還要熱。

金星上的一天相當於地球上的243天,比它225天的一年還要長。金星是自東向西自轉的,這意味著在金星上,太陽是西升東落的。

金星的濃厚的雲層至今仍是妨礙科學家揭開金星表面奧秘的主要原因。射電望遠鏡和射電攝影系統的出現使我們能夠看到厚厚的雲層下面的金星表面。

金星的表面比較年輕,當是300至500萬年前才形成的。科學家們正在研究是何原因導致這一現象的。金星的地形主要是覆蓋著熔巖的廣闊平原和受地質活動破壞的山脈或高原。位於ishtar區域的maxwell山是金星上最高的山峰。aphrodite區域的高原幾乎占據了赤道地區的一半。magellan計劃中獲得的金星2.5公裡以上高原區圖像顯示存在明亮的潮濕土壤。然而,在金星表面,液態水是不可能存在的,無法解釋明亮高原的原因。有一種假設認為這些明亮的區域可能是由於金屬化合物。研究顯示,這些金屬可能是硫化鐵。它無法在平原地區存在,但在高原地區是可能的。這些金屬也可能是外來的,它導致的效果是一樣的,但濃度要低一些。

金星的表面隨機布滿了許多小型隕石坑。由於金星的濃厚大氣,直徑小於2公裡的隕石坑幾乎無法保留下來。而當大型隕石在小型隕坑形成前撞擊金星表面,其產生的碎片在地表產生了例外的隕石坑群。火山及火山活動金星表面為數很多。至少85%的金星表面覆蓋著火山巖。大量的熔巖流經幾百公裡,填滿低地,形成了廣闊的平原。除了幾百個大型火山,100000多座小型火山口點綴在金星表面。從火山中噴出的熔巖流產生了了長長的溝渠,范圍大至幾百公裡,其中一條的范圍超過7000公裡。
地球(earth)


對住在地球上的人類而言,這顆有著廣闊天空和藍色海洋的行星始終給人以堅實、巨大的感覺。然而在宇宙中,地球給宇航員們的印象卻並非如此:這個在一層薄薄而脆弱的大氣籠罩下的星球並不見得有多大。在太空中,地球的特征是明顯的:漆黑的太空、藍色海洋、棕綠色的大塊陸地和白色的雲層。

人們夢想能在太空中旅行,能欣賞宇宙的奇觀。而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都是太空旅行者。我們的宇宙飛船是地球,飛行速度是每小時108000公裡。

地球是太陽的從裡往外數第三顆行星,距太陽大約有150000000公裡。地球每365.256天繞太陽運行一圈,每23.9345小時自轉一圈。它的直徑為12756公裡,只比金星大了一百多公裡。

地球是一個活躍的行星。根據板塊構造說,地殼由幾大板塊構成,這些板塊漂浮在熾熱的地幔上緩慢移動。它的運動方式基本有兩種:擴張和縮小。擴張運動表現為兩個板塊相互遠離,地下巖漿湧出形成新的地殼;縮小運動表現為兩個板塊相互碰撞,一個板塊鑽到另一板塊的下面,在地幔的高溫中逐漸消融。在板塊交界處常常存在許多巨大的斷層,地震頻繁,火山眾多。地球的外殼非常年輕,它不斷受到大氣、水和生物的侵蝕,並在地質運動中不斷地重建。所以地球表面沒有像月球那樣坑坑窪窪地遍布隕石坑。這樣的地殼構造在太陽系中是獨一無二的。

地球有一個適合生物生存的大氣層。在這個大氣層中氮氣占78%,氧氣占21%,余下的1%是其他成份。地表年平均氣溫15攝氏度,平均氣壓101.3千帕。地球初步形成時,大氣中存在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但是到今天,它們幾乎都被結合成了碳酸鹽巖石,少量溶入了海洋或被植物消耗掉了。地殼板塊構造運動與生物活動共同維持著二氧化碳的循環。大氣中仍然存在的少量二氧化碳帶來了溫室效應,這對維持地表氣溫極其重要。溫室效應使地球年平均氣溫從早期的-21℃提高到了宜人的14℃,沒有它海洋將會結冰,生命將不復存在。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將大量的二氧化碳被排放到了大氣中:過多的二氧化碳會使溫室效應變得越來越嚴重。我們不希望地球變得像金星般炎熱。

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已知存在生命的行星。它快速的自轉與富含鎳鐵熔巖的地核共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磁氣圈。在太陽風的吹拂下,磁氣圈的形狀被扭曲成水滴狀。它與大氣一同擔當了阻止來自太陽和其它天體有害射線的任務。地球的大氣還使我們免受流星雨的襲擊,大多的隕石在它們到達地面前便已燒毀了。



人類開始太空探索後,我們已對自己的行星有了更多的認識。人類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現地球周圍有一個強烈的輻射區,現在我們把它叫作vanallen輻射帶。這個輻射帶是宇宙中高速運動的帶電粒子在赤道上空被地球的磁場俘獲而形成的一個環狀區域。曾經被認為非常平靜上層大氣,其實是非常活躍的,它在太陽輻射的影響下遵循著熱脹冷縮規律。上層大氣的這些特性對地球的天氣系統有很重要的影響。

地球只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有人認為小行星3753(1986to)是地球的另一個衛星,但事實上盡管它與地球的軌道有著很復雜關系,但還不能稱之為衛星,最多只能叫它地球的“伙伴”。不過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造衛星被放到了地球軌道上,從某種意義上說地球已經有了成千上萬顆衛星。





“伽利略”木星探測飛船發回的地球與月球的合影。地球上棕色的是南美洲

“伽利略”木星探測飛船在飛臨地球後,“掉頭”拍攝的地月合影
“水手”10號拍攝的地月合影。地月體積比例關系非常明顯。從這個角度看地球上全是水

火星(mars)



火星是距太陽的第四個行星,它的體積在太陽系中居第七位。由於火星上的巖石、砂土和天空是紅色或粉紅色的,因此這顆行星又常被稱作“紅色的星球”。

火星的南半球是類似月球的布滿隕石坑的古老高原,而北半球大多由年輕的平原組成。火星上高24公裡的“奧林匹斯”山可稱為是太陽系中最高的山脈。在距火星大約幾萬公裡的地方,有兩顆非常小的星體,它們是火星的衛星。

在漢語中,火星的名字讓人聯想到“火”和炎熱,但事實上,這顆紅色的星球卻異常寒冷和干燥。盡管如此,火星仍然是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相似的一顆行星。它的體積比地球小,大氣也比地球稀薄。

火星的大氣非常稀薄,大氣壓只有地球的千分之七。火星大氣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其他成份還有氮、氩、氧等。水在火星大氣中的比重只有百分之零點零三。因而火星表面異常干燥。

火星的平均氣溫為零下五十五攝氏度,而溫差較大:在夏季的晝間,氣溫最高為二十攝氏度,而在冬季,氣溫則可低達零下一百多攝氏度。火星上經常有強風,因而常導致大范圍的塵暴。

雖然火星大氣中的水少得可憐,但科學家們發現,火星上的許多地區有被侵蝕的跡象,而且那縱橫交錯的河床似乎在告訴我們,火星上曾經有過液態的水,而且水還很多,它們聚集成大大小小的湖泊,甚至海洋。科學家們作出的解釋是,在火星的形成初期,這個星球被厚厚的二氧化碳雲層所包裹,導致了強大的“溫室效應”,受太陽輻射後,火星表面的熱量被雲層阻隔,無法散發到外層空間,使得氣溫升高,使水能以液態存在。那時的火星溫暖濕潤,可能孕育過生命。

在火星的兩極有大量的固態二氧化碳(干冰),科學家們猜測,在這些巨大的冰蓋下面可能存在著固態的水。
木星(jupiter)



木星是距太陽的第五顆行星,並且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如果木星的內部是空的,它能裝下一千多個地球。木星的成份也比其他行星更為復雜。它的重量為1.9x1027公斤,赤道直徑為142,800公裡。木星擁有16個衛星,其中的四個(木衛四、木衛二、木衛三和木衛一)早在1610年就被伽利略發現了。1979年,“旅行者”一號發現木星也有環,但它非常昏暗,在地球上幾乎看不到。木星的大氣非常厚,可能它本身就像太陽那樣是個氣體球。木星大氣的主要成份是氫和氦,以及少量的甲烷、氨、水汽和其他化合物。在木星的內部,由於巨大的壓力,氫原子中的電子被釋放出來,僅存赤裸的質子。使氫呈現金屬特性。

緯線上色彩分明的條紋、翻騰的雲層和風暴象征著木星多變的天氣系統。雲層圖案每小時每天都在變化。“大紅斑”是一個復雜的按順時針方向運動的風暴。其外緣每四至六天旋轉一圈,而在中心附近,運動很小,且方向不定。在條狀雲層上可以發現一系列小風暴和漩渦。木星大氣層的平均溫度為-121攝氏度。

在木星的兩極,發現了與地球上的十分相似的極光。這似乎與沿木衛一螺旋形的磁力線進入木星大氣的物質有關。在木星的雲層上端,也發現有與地球上類似的高空閃電。

世紀之

[1] [2] [3] [4] [5] [6] 下一页

哪種減肥產品最有效且不反彈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