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
1994年7月16-22日,被木星強大引力“扯碎”的至少20片舒梅克·列維彗星(shoemaker-levy)的碎片以每秒約60公裡的速度沖進木星大氣層,與這顆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發生了撞擊。
這是編號為g的碎片撞擊木星後發出的閃光
彗星最大的碎片直徑達兩公裡。撞擊產生的最大“傷痕”幾乎和地球一樣大,並持續幾個月之久。這次撞擊被稱為“世紀之吻”。
從三個不同角度觀察彗星撞擊木星的景觀從左至右分別為:地球、旅行者二號和木星南極
從旅行者觀察彗星撞擊木星的景觀
“旅行者”二號拍攝的木星環
木星的第二大衛星木衛四(callisto),它的大小和水星不相上下
木星的五個衛星,從左上至右下分別為:木衛五(amalthea)、木衛一(io)、木衛二(europa)、木星最大的衛星木衛三(ganymede)、和木衛四(callisto)
木衛一(io),棕黃色的區域可能是由於覆蓋著的硫黃。受木星強大引力的影響,木衛一上的火山作周期性的噴發。
“旅行者”二號拍攝到木衛一(io)上的火山正在噴發,噴出物高逾100公裡
“旅行者”一號拍攝到的木衛一(io)上一座正在噴發的
土星(saturn)
土星探測飛船卡西尼號已於1997年10月15日升空,將於2004年7月1日抵達土星。
人類在有史以前就已經對土星進行了觀測。1610年,伽利略第一次通過望遠鏡對它進行了觀測,並記錄下了它奇特的運行軌跡。早期觀測土星非常困難,這是因為每過幾年地球就要穿越土星光環所在的平面。直至1659年惠更斯推斷出光環的幾何形狀後情況才有所改變。土星一直被認為是太陽系中唯一擁有光環的行星。但1977年人們發現天王星也有暗淡的光環,此後不久在木星和海王星周圍也發現了光環。
土星是距太陽的第6顆行星,赤道直徑119,300千米,在太陽系中位居第二。1980-81年旅行者號飛船的探測給人們帶來了許多有關這顆行星的知識。土星的飛速自轉使它的兩極明顯地扁平。土星自轉一周10小時39分,公轉一周為29.5個地球年。
土星大氣的主要成份是氫,另外還有少量的氫和甲烷。土星是太陽系中唯一密度比水小的行星,要是把它扔進一個足夠大的海洋,它肯定會浮在水面。黃色的土星表面有明顯的寬闊條紋,這和木星非常相似,但不如木星來得鮮明。土星大氣內部風速極高。在赤道附近風速可以達每秒500米。在土星的南北極也有與地球相似的極光。
巨大的光環使土星成為太陽系裡一顆非常美麗的行星。土星的光環其實可分成幾個不同的部分,最明亮、寬闊的是a環和b環,較暗的是c環。光環的各部分之間有明顯的裂縫,最大裂縫的是a環和b環間的的cassini裂縫,它是由giovannicassini在1657年發現的。a環內的encke縫則是由johannencke1837年發現的。通過飛船的探測,人們還發現較寬的光環其實是由許多狹窄的小環組成的。
光環的形成原因還不十分清楚,據推測可能是由彗星、小行星與較大的土衛相撞後產生的碎片組成的。光環可能含有大量的水份,構成它們的是直徑從幾厘米到幾米的冰塊和雪球。某些光環,如f環的結構在鄰近的衛星引力拉扯下結構發生了細微的變化。
科學家在“旅行者”號飛船發回的一張圖片中發現,土星寬闊的b環上帶有放射狀的陰影,但在“旅行者”號此後拍攝的其他圖片中卻沒有。據推測,這一現象可能因為光環在某些時候帶有靜電,漂浮在宇宙中的塵埃被吸附而造成的。
天王星(uranus)
天王星是距太陽的第七顆行星,在太陽系中,它的體積位居第三。天王星的體積在九大行星中僅次於木星和土星,體積約為地球的65倍,質量相當於地球的14.63倍。
它是1781年發現的。天王星赤道直徑51800公裡,以6.81千米/秒的平均速度繞太陽公轉,公轉周期為84.01個地球年。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為2.87億公裡。天王星上的一天是17小時14分鐘。它是太陽系中唯一個“躺”著圍繞太陽運轉的行星。天王星至少有15個衛星。最大的兩個是1787年發現的。
天王星的大氣層中83%是氫,15%為氦,2%為甲烷以及少量的乙炔和碳氫化合物。上層大氣層的甲烷吸收紅光,使天王星呈現藍綠色。大氣在固定緯度集結成雲層,類似於木星和土星在緯線上鮮艷的條狀色帶。由於天王星的自轉,星體中緯度有風。風速大約是每秒40-160米。經無線電科學測試,發現在赤道附近有大約每秒一百米的逆風。海王星雲層的平均溫度為零下193攝氏度。
新月狀的天王星
天王星的11條昏暗的環
“哈勃”拍到的帶環的天王星和它的兩個衛星
“旅行者”拍到的天王星環
真彩與偽彩的天王星照片
天王星有15顆衛星,這5顆是最大的
天王星的衛星ariel,其表面布滿麻點似的彈坑,還有裂縫和峽谷,看起來象火星表面
天王星的衛星umbriel,與ariel差不多,密度亦然,也布滿巨大彈坑,在其頂端有一明亮奇怪的光環
天王星的衛星titania,最大的衛星,表面有巨大撞擊盆地,圖片可見其一 海王星(neptune)
海王星是太陽系中最外緣的一顆巨行星,赤道直徑49,500公裡。如果海王星上有洞,它能容納近60個地球。海王星每165年繞太陽一周。海王星上的一天為16小時6.7分鐘。
海王星的內部是熔巖、水、液氨和甲烷的混合物組成的。外面的一層是氫、氦、水和甲烷組成的氣體的混合物。甲烷賦予了海王星雲層藍色的外觀。
海王星雲層的平均溫度為零下193攝氏度至零下153攝氏度,大氣壓約為1-3帕。 海王星上有明顯的狹長而明亮的雲層,它與地球上的籐蔓狀雲十分相似。在北半球的低緯度,“旅行者”號曾拍到過條狀雲投在下層雲體上的陰影。
海王星是個多變的行星,它有幾個巨大的黑斑,讓人想起木星風暴“大紅斑”。最大的一個“大黑斑”有地球那麼大。
海王星上也有像其它行星一樣的強風。相對於行星的自轉方向,大多數風向都是向西吹的。大黑斑附近風速可以達到每小時2000公裡。
海王星有8個衛星,其中的6個是由旅行者號發現的。左圖為“旅行者”號拍攝到的海王星與海衛一的的剪影。
海王星有四個狹窄而模糊的環。這些環可能是由小型隕石撞擊海王星衛星而形成的塵埃組成的。
“旅行者”拍到的大黑斑
大黑斑近觀
海王星與它的衛星
奇異的海王星螺旋狀環
黯淡的海王星環
最早發現的海王星衛星triton
triton局部
海王星衛星triton
triton地平線上的海王星
triton上的黑色和白色斑點
海王星8顆衛星中triton是最大的一個。這是海王星和triton的合影 冥王星(pluto)
冥王星是1930年發現的,是太陽系中最後一顆被發現的行星。冥王星通常離太陽比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都遠,但由於它的軌道與海王星有一段相交之處,冥王星在它長達249年的公轉周期中有20年比海王星更接近太陽。1989年它已到了近日點,從那時開始到1999年3月14日,將是冥王星比海王星更接近太陽的最後10年。
地面觀察顯示,冥王星的表面覆蓋著固體的甲烷,它有一層薄薄的大氣。隨著冥王星漸漸遠離太陽,這層薄薄的氣體將逐漸在地表凝固。美國宇航局計劃於2001年向冥王星發射宇宙飛船,使得科學家們能夠在它的大氣凝固前研究這個遙遠的星球。
1978年發現冥王星有一個衛星“卡戎”(charon)。這個衛星的表面看上去似乎與冥王星不同,它的表面覆蓋著的冰似乎比固態的甲烷還多。由於它的軌道被冥王星的引力所固定,所以它始終只有一個半球朝向冥王星。
由於還沒有宇宙飛船訪問過冥王星,因此它至今還是一顆神秘的星球。因為冥王星與太陽的距離是如此遙遠,致使它表面的溫度幾乎接近零下240攝氏度。在冥王星上,太陽看上去不過是一顆明亮的星星。 參考資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889900.html?fr=qrl3
水星(mercury)
水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它的體積在太陽系中列倒數第二。它的直徑比地球小40%,比月球大40%。水星甚至比木星的衛星ganymede(木衛三)和土星的衛星titan(土衛六)還小。
假如有位探險家在水星表面漫步,他會發現一個類似月球表面的世界。塵埃覆蓋著隕石撞成的起伏山巒,幾公裡高的斷層懸崖綿延數百公裡,到處是大大小小的隕石坑。他將發現太陽看上去要比在地球上大二倍半。由於沒有足夠的大氣來散射陽光,天空通常都是漆黑一片。如果仰望天空,他也許會發現兩顆明亮的星:一顆是淡黃色的金星,另一顆是藍色的地球。
從地球上觀測,水星的與太陽的最大距角只有28度,它只在黎明或白天出現在天空,因此對它的觀測非常困難。致使在“水手”10號造訪水星前,人們對水星的認識都非常少。
水星繞太陽一周只需87.969個地球日,而它自轉一圈為58.6462個地球日。由於它的公轉與自轉之間的關系較為復雜,如果按從太陽升起到太陽落下為一個單位來計算,水星上的一天將是176個地球日。
從“水手”10號探測飛船發回的圖片上可以看到,水星的表面與月球非常類似,布滿了隕石坑。水星上最大的隕石坑是caloris盆地,它的直徑約為1300公裡,使它形成的隕石直徑可能超過100公裡。
水星上看來不可能存在水,它的大氣非常少,而且在白天氣溫非常高。但1991年科學家在水星的北極發現了一個不同尋常的亮點。造成這個亮點的可能是在地表或地下的冰。水星上是否有可能存在冰?由於水星的軌道比較特殊,在它的北極,太陽始終只在地平線上徘徊。在一些隕石坑內部,可能由於永遠見不到陽光而使溫度降至-161攝氏度以下。這樣低的溫度就有可能凝固從行星內部釋放出來的氣體,或積存從太空來的冰。
水星的大氣少得可憐,它的主要成份為氦(42%)、汽化鈉(42%)和氧(15%),它的平均地表溫度為179攝氏度,最高為427攝氏度,最低為-173攝氏度。
水星的caloris盆地,位於水星近日點
水星上放射狀的隕石坑,其形成期一定非常短
水星上的雙環盆地,內環較外環低一些
穿過各個水星盆地隆起的山脊,當是水星內部劇烈的造山運動所致
水星antoniadi山脈,自圖中右下蜿蜒至左上
金星(venus)
由於金星分別在早晨和黃昏出現在天空,古代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