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太陽的質量是多少正文

太陽的質量是多少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0月15日升空,將於2004年7月1日抵達土星。



人類在有史以前就已經對土星進行了觀測。1610年,伽利略第一次通過望遠鏡對它進行了觀測,並記錄下了它奇特的運行軌跡。早期觀測土星非常困難,這是因為每過幾年地球就要穿越土星光環所在的平面。直至1659年惠更斯推斷出光環的幾何形狀後情況才有所改變。土星一直被認為是太陽系中唯一擁有光環的行星。但1977年人們發現天王星也有暗淡的光環,此後不久在木星和海王星周圍也發現了光環。



土星是距太陽的第6顆行星,赤道直徑119,300千米,在太陽系中位居第二。1980-81年旅行者號飛船的探測給人們帶來了許多有關這顆行星的知識。土星的飛速自轉使它的兩極明顯地扁平。土星自轉一周10小時39分,公轉一周為29.5個地球年。



土星大氣的主要成份是氫,另外還有少量的氫和甲烷。土星是太陽系中唯一密度比水小的行星,要是把它扔進一個足夠大的海洋,它肯定會浮在水面。黃色的土星表面有明顯的寬闊條紋,這和木星非常相似,但不如木星來得鮮明。土星大氣內部風速極高。在赤道附近風速可以達每秒500米。在土星的南北極也有與地球相似的極光。























巨大的光環使土星成為太陽系裡一顆非常美麗的行星。土星的光環其實可分成幾個不同的部分,最明亮、寬闊的是a環和b環,較暗的是c環。光環的各部分之間有明顯的裂縫,最大裂縫的是a環和b環間的的cassini裂縫,它是由giovannicassini在1657年發現的。a環內的encke縫則是由johannencke1837年發現的。通過飛船的探測,人們還發現較寬的光環其實是由許多狹窄的小環組成的。







光環的形成原因還不十分清楚,據推測可能是由彗星、小行星與較大的土衛相撞後產生的碎片組成的。光環可能含有大量的水份,構成它們的是直徑從幾厘米到幾米的冰塊和雪球。某些光環,如f環的結構在鄰近的衛星引力拉扯下結構發生了細微的變化。







科學家在“旅行者”號飛船發回的一張圖片中發現,土星寬闊的b環上帶有放射狀的陰影,但在“旅行者”號此後拍攝的其他圖片中卻沒有。據推測,這一現象可能因為光環在某些時候帶有靜電,漂浮在宇宙中的塵埃被吸附而造成的。





天王星(uranus)







天王星是距太陽的第七顆行星,在太陽系中,它的體積位居第三。天王星的體積在九大行星中僅次於木星和土星,體積約為地球的65倍,質量相當於地球的14.63倍。



它是1781年發現的。天王星赤道直徑51800公裡,以6.81千米/秒的平均速度繞太陽公轉,公轉周期為84.01個地球年。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為2.87億公裡。天王星上的一天是17小時14分鐘。它是太陽系中唯一個“躺”著圍繞太陽運轉的行星。天王星至少有15個衛星。最大的兩個是1787年發現的。



天王星的大氣層中83%是氫,15%為氦,2%為甲烷以及少量的乙炔和碳氫化合物。上層大氣層的甲烷吸收紅光,使天王星呈現藍綠色。大氣在固定緯度集結成雲層,類似於木星和土星在緯線上鮮艷的條狀色帶。由於天王星的自轉,星體中緯度有風。風速大約是每秒40-160米。經無線電科學測試,發現在赤道附近有大約每秒一百米的逆風。海王星雲層的平均溫度為零下193攝氏度。











新月狀的天王星



天王星的11條昏暗的環



“哈勃”拍到的帶環的天王星和它的兩個衛星







“旅行者”拍到的天王星環



真彩與偽彩的天王星照片



天王星有15顆衛星,這5顆是最大的







天王星的衛星ariel,其表面布滿麻點似的彈坑,還有裂縫和峽谷,看起來象火星表面



天王星的衛星umbriel,與ariel差不多,密度亦然,也布滿巨大彈坑,在其頂端有一明亮奇怪的光環



天王星的衛星titania,最大的衛星,表面有巨大撞擊盆地,圖片可見其一

海王星(neptune)







海王星是太陽系中最外緣的一顆巨行星,赤道直徑49,500公裡。如果海王星上有洞,它能容納近60個地球。海王星每165年繞太陽一周。海王星上的一天為16小時6.7分鐘。



海王星的內部是熔巖、水、液氨和甲烷的混合物組成的。外面的一層是氫、氦、水和甲烷組成的氣體的混合物。甲烷賦予了海王星雲層藍色的外觀。



海王星雲層的平均溫度為零下193攝氏度至零下153攝氏度,大氣壓約為1-3帕。

海王星上有明顯的狹長而明亮的雲層,它與地球上的籐蔓狀雲十分相似。在北半球的低緯度,“旅行者”號曾拍到過條狀雲投在下層雲體上的陰影。



海王星是個多變的行星,它有幾個巨大的黑斑,讓人想起木星風暴“大紅斑”。最大的一個“大黑斑”有地球那麼大。



海王星上也有像其它行星一樣的強風。相對於行星的自轉方向,大多數風向都是向西吹的。大黑斑附近風速可以達到每小時2000公裡。



海王星有8個衛星,其中的6個是由旅行者號發現的。左圖為“旅行者”號拍攝到的海王星與海衛一的的剪影。



海王星有四個狹窄而模糊的環。這些環可能是由小型隕石撞擊海王星衛星而形成的塵埃組成的。







“旅行者”拍到的大黑斑



大黑斑近觀



海王星與它的衛星



奇異的海王星螺旋狀環







黯淡的海王星環







最早發現的海王星衛星triton



triton局部



海王星衛星triton







triton地平線上的海王星



triton上的黑色和白色斑點



海王星8顆衛星中triton是最大的一個。這是海王星和triton的合影

冥王星(pluto)







冥王星是1930年發現的,是太陽系中最後一顆被發現的行星。冥王星通常離太陽比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都遠,但由於它的軌道與海王星有一段相交之處,冥王星在它長達249年的公轉周期中有20年比海王星更接近太陽。1989年它已到了近日點,從那時開始到1999年3月14日,將是冥王星比海王星更接近太陽的最後10年。



地面觀察顯示,冥王星的表面覆蓋著固體的甲烷,它有一層薄薄的大氣。隨著冥王星漸漸遠離太陽,這層薄薄的氣體將逐漸在地表凝固。美國宇航局計劃於2001年向冥王星發射宇宙飛船,使得科學家們能夠在它的大氣凝固前研究這個遙遠的星球。



1978年發現冥王星有一個衛星“卡戎”(charon)。這個衛星的表面看上去似乎與冥王星不同,它的表面覆蓋著的冰似乎比固態的甲烷還多。由於它的軌道被冥王星的引力所固定,所以它始終只有一個半球朝向冥王星。



由於還沒有宇宙飛船訪問過冥王星,因此它至今還是一顆神秘的星球。因為冥王星與太陽的距離是如此遙遠,致使它表面的溫度幾乎接近零下240攝氏度。在冥王星上,太陽看上去不過是一顆明亮的星星。

參考資料:zhidao.baidu/question/3889900.html?fr=qrl3
 
太陽只是一顆非常普通的恆星,在廣袤浩瀚的繁星世界裡,太陽的亮度、大小和物質密度都處於中等水平。只是因為它離地球較近,所以看上去是天空中最大最亮的天體。其它恆星離我們都非常遙遠,即使是最近的恆星,也比太陽遠27萬倍,看上去只是一個閃爍的光點。
組成太陽的物質大多是些普通的氣體,其中氫約占71.3%、氦約占27%,其它元素占2%。太陽從中心向外可分為核反應區、輻射區和對流區、太陽大氣。太陽的大氣層,像地球的大氣層一樣,可按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性質分成各個圈層,即從內向外分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層。我們平常看到的太陽表面,是太陽大氣的最底層,溫度約是6000℃。它是不透明的,因此我們不能直接看見太陽內部的結構。但是,天文學家根據物理理論和對太陽表面各種現象的研究,建立了太陽內部結構和物理狀態的模型。這一模型也已經被對於其他恆星的研究所證實,至少在大的方面是可信的。
太陽的核心區域半徑是太陽半徑的1/4,約為整個太陽質量的一半以上。太陽核心的溫度極高,達1500萬℃,壓力也極大,使得由氫聚變為氦的熱核反應得以發生,從而釋放出極大的能量。這些能量再通過輻射層和對流層中物質的傳遞,才得以傳送到達太陽光球的底部,並通過光球向外輻射出去。太陽中心區的物質密度非常高。每立方厘米可達160克。太陽在自身強大重力吸引下,太陽中心區處於高密度、高溫和高壓狀態。是太陽巨大能量的發祥地。太陽中心區產生的能量的傳遞主要靠輻射形式。太陽中心區之外就是輻射層,輻射層的范圍是從熱核中心區頂部的0.25個太陽半徑向外到0.86個太陽半徑,這裡的溫度、密度和壓力都是從內向外遞減。從體積來說,輻射層占整個太陽體積的絕大部分。太陽內部能量向外傳播除輻射,還有對流過程。即從太陽0.86個太陽半徑向外到達太陽大氣層的底部,這一區間叫對流層。這一層氣體性質變化很大,很不穩定,形成明顯的上下對流運動。這是太陽內部結構的最外層。
太陽光球就是我們平常所看到的太陽圓面,通常所說的太陽半徑也是指光球的半徑。光球層位於對流層之外,屬太陽大氣層中的最低層或最裡層。光球的表面是氣態的,其平均密度只有水的幾億分之一,但由於它的厚度達500千米,所以光球是不透明的。光球層的大氣中存在著激烈的活動,用望遠鏡可以看到光球表面有許多密密麻麻的斑點狀結構,很象一顆顆米粒,稱之為米粒組織。它們極不穩定,一般持續時間僅為5~10分鐘,其溫度要比光球的平均溫度高出300~400℃。目前認為這種米粒組織是光球下面氣體的劇烈對流造成的現象。
光球表面另一種著名的活動現象便是太陽黑子。黑子是光球層上的巨大氣流旋渦,大多呈現近橢圓形,在明亮的光球背景反襯下顯得比較暗黑,但實際上它們的溫度高達4000℃左右,倘若能把黑子單獨取出,一個大黑子便可以發出相當於滿月的光芒。日面上黑子出現的情況不斷變化,這種變化反映了太陽輻射能量的變化。太陽黑子的變化存在復雜的周期現象,平均活動周期為11.2年。
緊貼光球以上的一層大氣稱為色球層,平時不易被觀測到,過去這一區域只是在日全食時才能被看到。當月亮遮掩了光球明亮光輝的一瞬間,人們能發現日輪邊緣上有一層玫瑰紅的絢麗光彩,那就是色球。色球層厚約8000千米,它的化學組成與光球基本上相同,但色球層內的物質密度和壓力要比光球低得多。日常生活中,離熱源越遠處溫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哪種減肥產品最有效且不反彈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