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吊旗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吊旗、掛旗尺寸: 標准尺寸:8開376mmx265mm4開540mmx380mm 這都是大的。 吊旗並沒有什麼標准尺寸。因為要看你往哪掛。還要看你掛的環境。 小的a4大小就可以。210*297. 看你自己適合了 地下連續牆施工工藝
a地下連續牆施工工藝地下連續牆施工主要施工工藝為:先構築鋼筋砼導牆,設備進場安裝,單元槽段劃分和導孔施工,成槽護壁泥漿池設置和拌制(及泥漿循環處理),然後進行液壓抓斗成槽作業,土方涼曬裝車外運,清底換漿請孔(及清刷槽段接頭),再進行吊放鋼筋籠與接頭管(鋼筋籠制作),布設混凝土澆注導管進行漿下澆注牆體混凝土頂拔接頭管,最後沖洗混凝土導管,清理現場並進行下一單元槽段成槽作業。 下面已某橋梁基礎進行地下連續牆施工為例,擬定地下連續牆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藝。初擬地下連續牆牆體厚度為70cm,最大牆深30米,最小牆深10米,地下連續牆為30m╳50m長方形。初步擬采用成牆機械為液壓抓斗,牆的接頭形式為接頭管。 一、地下連續牆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藝: 1、施工組織設計施工設計應根據工程地質調查報告和現場調查資料編制地下連續牆施工組織設計,從而確定地下連續牆的設計、施工方案以及完工後的工作性能,主要包括挖槽方法的選擇、泥漿循環工藝方案、鋼筋籠的制作與吊放方法、槽段接頭型式、砼澆注方法及接頭管的拔出方法等工程施工設計。 2、施工前的准備:①場地准備:確定和安排機械所需作業面積:主要包括泥漿攪拌設備(泥漿攪拌設備以水池為主,水池總量為挖掘一個單元槽段土方量的2—3倍左右,即300—450m3);鋼筋籠加工及臨時堆放場地(其地基做加固);接頭管和混凝土澆注導管的臨時堆放場地以及其他用地。②場地地基加固:在地下連續牆施工中,挖槽、吊放鋼筋籠和澆注砼等都要使用機械,安裝挖槽機的場地地基對地下牆溝槽的精度有很大影響,所以安裝機械用的場地地基必須能夠經受住機械的振動和壓力,應采取地基加固措施(換填表面軟弱土層,整平和碾壓地基,用瀝青混凝土做簡易路面為臨時便道等);③給排水和供電設備:根據施工規模及設備配置情況,計算和確定工地所需的供電量,並考慮生活照明等,設置變壓器及配電系統,地下連續牆施工的工程用水是十分龐大的工程,全面設計施工供水的水源及給水管系統。 ④護壁泥漿的穩定:泥漿的主要作用是護壁,其次是攜沙、冷卻和潤滑,泥漿具有一定的密度,在槽內對槽壁產生一定的靜水壓力,相當於一種液體支撐,槽內泥漿面如高出地下水位0.6米—1.2米,能防止槽壁坍塌,關於地下連續牆的槽壁穩定性問題可以通過計算公式確定如梅耶霍夫的溝槽穩定臨界高度公式; 3、挖槽工程: 單元槽段劃分: 地下連續牆的施工是沿牆體的長度方向把地下連續牆劃分成許多某種長度的施工單元即單元槽段。單元槽段長度根據設計及施工條件(挖槽機具的性能、泥漿儲備池的容量、相鄰結構物的影響、投入機械設備數量、混凝土供應能力和地質條件)初步確定槽幅平面長度為3.8米—7.2米。 4、泥漿施工: 泥漿實施方案需要經過試驗才能確定。 a、泥漿試驗: 泥漿試驗包括: ①穩定性試驗(物理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試驗); ②密度的測定有兩種方法即泥漿密度計法和密度計算法; ③泥漿流動性的測定; ④過濾試驗; ⑤含砂量的測定; ⑥酸鹼度的測定; ⑦蒙脫土含量的測定; ⑧固態物質含量的推算方法。 b、制備泥漿的方法及泥漿的再生處理: 制備泥漿的程序和主要內容: ①調查地基和施工條件; ②選定泥漿材料:選定膨潤土的種類、選定cmc的種類、選定分散劑的種類、加重劑的使用及防漏劑的使用; ③決定泥漿的漏斗粘度:確定最容易坍塌的地基、確定保持穩定所必須的粘度; ④決定基本配合比:決定泥漿濃度、決定各外加劑的摻加濃度;⑤泥漿的制備、試驗及修正,最後決定施工配合比; ⑥泥漿再生處理。 c、泥漿生產循環工序流程: 新鮮泥漿拌制→新鮮泥漿儲備→施工槽段護壁→粗篩去土渣→泥漿沉澱池→泥漿淨化處理→泥漿調整和儲備。 d、液壓抓斗成槽各施工階段泥漿的控制指標: 泥漿類別 漏斗粘度s 密度g/cm3 ph值 失水量ml 含砂量% 泥皮厚mm 新鮮泥漿 22-30 1.05-1.10 7-8.5 〈10 〈3 〈1.5 再生泥漿 30-40 1.08-1.15 7-9 〈15 〈6 〈2.0 成槽中泥漿 22-60 1.05-1.20 7-10 〈20 不可測 不可測清孔後泥漿 22-40 1.05-1.15 7-10 〈15 〈6 〈2.05、導牆:
地下連續牆成槽前先要構築導牆,導牆是建造地下連續牆必不可少的臨時構造物,再施工期間,導牆經常承受鋼筋籠、澆注砼用的導管、鑽機等靜、動荷載的作用,因而必須認真設計和施工,才能進行地下連續牆的正式施工。
1)、導牆采用形式:對表層地基良好地段采用簡易形式鋼筋砼導牆(見示圖一)。在表層土軟弱的地帶采用場澆l形鋼筋砼導牆(見示圖二),2)、為了保持地表土體穩定,在導牆之間每隔1-3米加添臨時木支撐和橫撐;導牆的施工精度直接關系著地下連續牆的精度,所以在構築導牆時,必須注意導牆內側的靜空尺寸、垂直與水平精度和平面位置等。
導牆的水平鋼筋必須連接起來,使導牆成為一個整體,防止因強度不足或施工不善而發生事故。
為保證地下牆的施工精度,便於挖槽機作業,導牆內側靜空應較地下牆的厚度稍大一些(比設計值大5cm),導牆頂口比地面高出5cm,導牆的深度為1.5m(詳見導牆結構示圖)。
導牆的施工誤差標准是:中心線誤差為±10mm;頂面全長范圍內標高誤差為±10mm.3)、導牆的施工順序:
導牆的施工順序是:①平整場地;②測量位置;③挖槽及處理棄土;④綁扎鋼筋:⑤支立導牆模板,為了不松動背後的土體,導牆外側可以不用模板,將土壁作為側模直接澆注砼;⑥澆注導牆砼並養生;⑦拆除模板並設置橫撐;⑧回填導牆外側空隙並碾壓密實,如無外側模板,可省此項工序。
6、導孔:
液壓抓斗挖槽時,在地下連續牆的放樣軸線位置上,每隔3.8米—7.2米距離鑽出垂直的導孔,孔徑與牆厚相同。當挖槽地基軟弱時,可以不鑽導孔。導孔鑽機采用旋挖鑽機。
7、挖槽施工:
挖槽機械采用液壓抓斗成槽槽長為3.8m—7.2m,采用2—3抓完成,抓挖順序如圖四。
為保證成槽質量,液壓抓斗在開孔入槽前檢查儀表是否正常,糾偏推板是否能正常工作,液壓系統是否有滲漏等。
開始成槽2-7米時,挖掘速度不要太快放慢速度,以防止遇到地下障礙物保持儀表顯示精度在1/500左右。在整個成槽過程中隨時進行糾偏,始終保持顯示精度在良好范圍內。
整幅槽段挖到底後進行掃孔挖除鏟平抓接部位的壁面及鏟除槽底沉渣以消除槽底沉渣對將來牆體的沉降。施工方法是:有次序地一端向另一端鏟挖,每移動50cm,使抓深控制在同一設計標高。
8、清底:
挖槽和掃孔結束後,間隔1h後采用吸泥泵排泥進行清底換漿,清孔管的管底離槽底控制在10—20cn,並更換位置(間隔1m-1.5m)。清孔換漿的時間以出口漿指標符合要求為准。
9、鋼筋籠施工:
鋼筋籠在現場加工制作。牆段鋼筋設計計算除滿足受力的需要,同時還要滿足吊安的需要,網片要有足夠的剛度。
根據設計圖紙對鋼筋籠進行加工制作,其中縱向鋼筋底端距槽底的距離在10cm-20cm以上,水平鋼筋的端部至混凝土表面留5cm-15cm的間隙。
為防止在下入鋼筋籠時碰撞槽壁和鋼筋籠垂直度,采用厚3.2mm(30cm╳50cm)鋼板作為定位墊塊焊接在鋼筋籠上,即在每個單元槽段的鋼筋籠前後兩個面上分別在水平方向設置三塊縱向間隔5m布置定位墊塊。
根據單元槽長度確定鋼筋籠預留灌注混凝土導管位置(槽段為3.2m-5.4m每1/3處預留灌注混凝土導管位置,槽段為5.4m—7.2m每1/4處預留灌注混凝土導管位置。預留導管間距不大於3m,預留導管位置和槽段端部接頭部位不大於1.5m.)。
將網片組焊成骨架,吊安時不采用直接綁扎千斤繩起吊,而采用輔助起吊的扁擔梁,對於較長的鋼筋骨架,考慮兩台吊車輔助起吊的方法。
10、接頭工程施工:
清底結束後,插入直徑大致與牆厚相同的接頭管進行垂直下設。根據砼的硬化速度,依次適當的拔動接頭管,在砼開始澆注約2小時後,為了便於使它與砼脫開,將接頭管轉動並將接頭管拔其約10公分,在澆注完畢約2—3小時之後,采用起重機和千斤頂從牆段內將接頭管慢慢地拔出來。先每次拔出10cm,拔到0.5m-1.0m,再每隔30min拔出0.5-1.0m,最後根據混凝土頂端的凝結狀態全部拔出。接頭管位置就形成了半圓形的榫槽。
在單元槽段的接頭部位挖槽之後,對粘在接頭表面上的沉渣進行清除。采用帶刃角的專業工具沿接頭表面插入將將附著物清除。從而避免接頭部位的砼強度降低和接頭部位漏水現象。
11、砼澆注工程施工:
單元槽清底後下設鋼筋籠和接頭管完畢,進行單元槽段砼澆注。地下連續牆的混凝土是在護壁泥漿下導管進行灌注的,地下連續牆的混凝土澆注按水下澆注的混凝土進行制備和灌注。
混凝土的配合比按設計要求通過試驗確定,水泥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水灰比不大於0.6,水泥用量不少於370kg/m3,坍落度保持18cm-22cm,根據混凝土澆注速度,可適當加入緩凝劑。配制混凝土的骨料不得大於40mm.接頭管和鋼筋籠就位後,檢測槽底沉澱物不超過設計要求在4小時內澆注混凝土,澆注混凝土采。導管采用直徑30cm鋼導管,在澆注混凝土前對導管進行強度和密封試驗,合格後方可使用。根據單元槽長度確定下設導管根數(槽段為3.2m-5.4m下設兩根導管,槽段為5.4m—7.2m下設三根導管,導管間距不大於3m,導管位置和槽段端部接頭部位不大於1.5m.),導管最初下設到距槽底30-40cm,導管埋入混凝土深度為2-6m,兩根或三根導管澆注混凝土要均衡連續澆注,並保持兩根[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