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2010年第三期<走進科學>中的澳洲艾頓博士研制的生發乳毛液在哪有賣的啊 財政金融 概況
武漢是華中地區的最大的工商業城市,擁有鋼鐵、汽車、光電子、化工、冶金、紡織、造船、制造、醫藥等完整的工業體系。在清朝末期、國民政府時期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武漢三鎮經濟繁榮,位居亞洲前列,故曾有“東方芝加哥”之稱。但自1980年代以來,武漢的發展未能跟上改革開放的步伐,逐漸被“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拋在了身後。當時,由於市容環境不佳、城市建設無序,武漢被戲稱為“中國最大的縣城”。這種情況在進入21世紀後 開始迅速轉變,城市建設有了長足的進步,20世紀90年代,武漢建立了位於漢陽沌口的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武昌的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位於漢口東西湖的台商投資區,以及位於新洲陽邏的陽邏開發區。中國三大鋼鐵集團公司的武漢鋼鐵(集團)公司位於武漢;中國三大汽車制造廠之一東風汽車公司總部位於武漢。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聚集著以東風汽車總部、東風有限汽車總部、東風本田總部等一批知名的汽車企業總部和以東風汽車技術中心。康明斯東亞研發中心等一批建於1862年的武漢江漢關。頂尖汽車研發機構以及神龍汽車、東風本田、東風自主品牌和東風渝安等整車企業,已經成為中國最集中的汽車產業基地,被譽為“中國車都”。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即是享譽海內外的“武漢·中國光谷”。這裡是中國最大最具實力的的光電子產業生產和研發基地。07年,區內科工貿總收入達1300億人民幣。如今,富士康在高新區投資數百億建立光電子和數碼產業帝國,還有中芯國際投資百億元的芯片廠為高新區發展帶來新的更大的的活力。高新區內有著名的光谷軟件園,聚集著微軟(武漢)創新技術中心、ibm全球服務中心、eds全球服務中心、法國電信軟件研發中心、交通銀行信用卡中心、招商銀行運營中心等世界五百強和國內知名軟件服務外包中心、金融後台服務中心。它們已經成為武漢光谷軟件園新的經濟增長點,也將有利促進光谷軟件園打造中國服務外包交付中心。武漢市的經濟基礎和實力遠遠超過湖北省內其他的城市,創造了湖北省內30%的gdp。 工業 武漢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現已形成門類比較齊全、配套能力較強的工業體系。武漢正在大力發展現代制造業,著力推進產業技術升級、集群發展。重點發展鋼鐵、汽車及機械裝備、電子信息、石油化工、環保、煙草及食品、家電、紡織服裝、醫藥、造紙及包裝印刷十大主導產業。同時運用產業政策,引導企業向園區集中。重點發展鋼鐵化工及環保產業聚集區、汽車及機電產業聚集區、光電子及生物醫藥產業聚集區、食品工業聚集區、都市工業聚集區。一批年銷售收入過百億元的大型企業,以及一批擁有核心技術的“武漢制造”知名品牌正在湧現。 汽車工業:東風標致、東風雪鐵龍、東風日產 通信:武漢烽火、楚天激光、武漢長飛、武漢凡谷、武漢nec 鋼鐵企業:武漢鋼鐵集團 煙草:武漢卷煙廠 醫藥:武漢健民藥業集團 外商投資 武漢是中國首批沿江對外開放的城市之一,一直是外商投資中西部的熱點地區和首選城市之一。武漢堅持“開放先導”戰略,一大批樞紐性、功能性基礎設施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極大地提升了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同時,從轉變政府職能入手,對外來企業實行“一條龍”聯合辦公制度、市長對話會制度、受理投訴制度、投資環境責任制度等等,投資環境日益改善。目前,武漢是法國在中國投資額最高的城市。法國在武漢的最大單個投資項目是法國psa標致雪鐵龍集團與中國東風汽車公司合資的汽車項目,經過多次增加投資,目前法國在該項的總投資額已遠遠超出在中國其他城市單個項目的投資額。此外,法國在武漢還有其他多種項目的投資。截至2006年10月18日,法國在武漢的各類投資總額已近22億美元,占法國在中國全部投資的三分之一。另外,在武漢所有外商投資中,港資比重最大。 世界500強瑞典宜家(ikea)將投資3億歐元,在漢建宜家家居中心,以及亞洲最大的購物中心。宜家將以武漢為核心,購物中心輻射武漢城市圈乃至中部五省。接著以購物中心為先導,把中西部物流中心放在武漢。最後將生產制造中心放在武漢。預計2009年下半年可動工,2010年宜家武漢店正式對外營業 金融商貿 武漢銀行密度為全國第五,為華中金融中心奠定了基礎。 武漢商業高度發達,07年商品零售總額達1518.3億人民幣,居中國16個副省級城市第五,全國第七位。本地商業零售企業有中百、中商、武商、漢商等國內知名企業,還有沃爾瑪、家樂福等世界五百強企業和國際獨立零售商聯盟(iga)中國總部。宜家也正進軍武漢,正在漢建設亞洲最大的購物中心,2010年投入使用。知名商場和購物中心有漢口的武漢廣場、世貿廣場、武漢國際廣場、江漢路步行街、新世界百貨,武昌的群光廣場、光谷家樂福、光谷大洋百貨、銷品茂,漢陽的漢陽商場、21世紀百貨等。 武漢城市圈 2003年11月8日,湖北省作出重大戰略決策:打造“武漢城市圈”。武漢城市圈,又稱“1+8”,即以武漢為圓心,包括黃石、鄂州、黃岡、孝感、鹹寧、仙桃、天門、潛江周邊8個城市。城市圈的建設,涉及工業、交通、教育、金融、旅游等諸多領域。湖北9市政府部門主動拆除市場壁壘,搭建合作平台。工商、人事、教育等部門承諾在市場准入、人才流動、子女入學、居民就業等方面,建立一體化的政策框架,提高城市圈的整體競爭力。2007年12月,中央正式批准武漢城市圈為國家“兩型”特區。 [編輯本段]05、人口狀況 根據武漢市政府最新統計數據,武漢市共有人口979萬。武漢各行政區中,黃陂區人口最多,達到111萬(2004年數據),漢南區人口最少,僅有9.89萬人;江漢區人口密度最大,每平方公裡有1.78萬人,江夏區則最少,每平方公裡僅有301人。 武漢市人口中,接受大學教育(指大專以上)的98.91萬人,占12.3%;接受高中教育的166.66萬人,占20.7%;接受初中教育的264.72萬人,占32.9%;接受小學教育的187.63萬人,占23.3%;文盲人口為40.69萬人,文盲率為5.05%。 2003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781.19萬人,比上年末增長1.7%。男性人口402.99萬人,占51.6%,比上年末增長1.7%。;女性人口378.20萬人,占48.4%,比上年末增長1.7%。農業人口306。21萬人,比上年降低0.8%;非農業人口474.98萬人,比上年3.4%。2003年人口出生率7.16‰,人口死亡率5.01‰,自然增長率2.15‰;淨遷移率15.99‰。計劃生育率98.80%。 姓氏方面 根據2006年人口數據,武漢人口最多的首十個姓氏依次是李、張、王、陳、劉、胡、周、楊、黃、吳。除了胡姓外,其余姓氏都是中國首十個姓氏之內,與中國十大姓相當吻合。 [編輯本段]05、交通運輸 九省通衢 武漢歷來被稱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它距離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等中國大城市都在1000公裡左右,是中國經濟地理的“心髒”,具有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維系四方的作用。獨特的區位優勢造就了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京廣、京九、武九、漢丹、滬漢蓉5條鐵路干線,以及京珠、泸蓉等6條國道在此交匯,武漢正在成為全國四大鐵路運輸樞紐之一。水運已形成“干支一體,通江達海”的客貨運網絡,武漢港是我國長江流域重要的樞紐港和對外開放港口。華中地區最大的航空港武漢天河機場,是華中地區唯一可辦理落地簽證的出入境口岸,隨著第二航站樓投入使用,成為全國四大樞紐機場。巨大的區位交通優勢推動了武漢現代物流業的快速發展。以建設國家級物流樞紐城市為目標,合理規劃布局以現代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為節點的現代物流體系,武漢作為聯結國內外兩個市場和促進中國東、中、西部互動的橋梁紐帶功能逐步顯現。 公路 武漢公路總裡程達到1.1039萬公裡(含通村公路) 國道\省道:316國道、318國道、106國道、107國道以及16條省道在此交匯。 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滬蓉高速公路,漢十高速公路,天河機場高速公路,天河機場第二機場高速(09年開建),武漢外環線高速公路,漢蔡高速,漢宜高速,和左高速(在建),漢洪高速(在建),硚孝高速(09年開建),岱黃高速,漢麻高速,武英高速,青鄭高速,武黃高速,武漢三環線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武漢內環線,武漢二環線完全建成後將成為城市快速路。武漢正在積極建設武漢中心城區至武漢繞城公路(武漢外環線)衛星城鎮及遠城區“半小時交通圈”、武漢至8+1中的8個城市“1小時交通圈”、武漢至周邊省會城市“4小時交通圈”。 鐵路 武漢是全國最為重要的鐵路樞紐之一,位於京廣鐵路、漢丹鐵路、長荊鐵路、武九鐵路、武麻鐵路、滬漢蓉鐵路交匯處。京廣鐵路穿城而過,另有武廣鐵路客運專線(京廣鐵路客運專線)、石武鐵路客運專線(京廣鐵路客運專線)、合武快速鐵路(滬漢蓉鐵路客運專線)、漢宜快速鐵路(滬漢蓉鐵路客運專線)在建。武昌火車站、漢口火車站和在建的武漢火車站構成了武漢客運樞紐。武昌南編組站、江岸西編組站和市北郊在建的武漢北編組站構成了武漢貨運樞紐。武漢北編組站是亞洲最大鐵路編組站。武漢有全國18個鐵路局(集團)之一的武漢鐵路局。2013年後,武漢坐火車到重慶,廣州,北京,上海都只需要不到5小時的路程。 航空 武漢是華中地區航空中心,武漢先後曾有過三個客運機場:南湖機場、王家墩機場、天河國際機場,在南湖機場遷往天河國際機場後,武漢也曾出現一座城市兩個客運機場同時使用的情況。其後因武漢市城市開發的需要和航空業務的發展,原在王家墩機場運營的武漢航空公司(即今天的東方航空武漢有限公司)也遷往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武漢天河機場距離市區大約有16公裡,由天河機場高速公路相連。目前,機場二期建設即二號航站樓已經投入使用,一舉成為華中地區最大最先進的國際航空港。武漢天河國際機場為4e級機場,是中國民航總局指定的華中地區唯一的綜合樞紐機場和最大的飛機檢修基地。機場設施完備,可起降各種大型客機。08年底武漢將開始建設第二跑道,09年武漢將開始建設第三航站樓(t3)和第二機場高速,屆時武漢機場將可以容納3000萬的人流量。 水運 武漢是長江的重要港口。有漢南紗帽港、楊泗港、武漢港、陽邏港等。武漢港是長江“黃金水道”的中轉站,但隨著長江航運的衰落,武漢港也逐漸轉變功能而成為長途汽車站,有發往郊區的旅游專線以及省內及省外的長途客運。近年來,國家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視長江水運的開發,“黃金水道”又有了復蘇的跡象。湖北省及武漢政府也加大了對武漢港口的投資力度,加上香港方面等外資的引進,武漢港口的硬件設施將會在未來的幾年裡有一個質的飛躍,新增加大型船只泊位(5000噸級)以及現代化的掉臂,以便為武漢的各個開發區的大小企業提供更好的運輸服務。這樣也為武漢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武漢新港擴建工程08年11月正式開始建設,將打造中國最大內港。 橋 因為獨特的地理環境,武漢橋梁眾多。長江上從上游到下游依次有武漢軍山長江大橋(長江五橋)、武漢白沙洲長江大橋(長江三橋)、武漢長江大橋(長江一橋、公鐵兩用橋)、武漢長江隧道、武漢長江二橋、武漢二七長江大橋(長江七橋、在建)、武漢天興洲長江大橋(長江四橋、公鐵兩用橋、在建)、武漢陽邏長江大橋(長江六橋)共五座公路長江武漢長江大橋大橋、兩座公鐵兩用長江大橋和一座長江隧道,並正在規劃建設鹦鹉洲長江大橋和陽泗港過江通道。漢江上從上游到下游依次有武漢外環漢水橋、滬漢蓉鐵路橋(在建)、長豐橋、知音橋、鐵路橋、月湖橋、武漢江漢一橋、武漢江漢二橋、晴川橋共六座公路橋和兩座鐵路橋,09年武漢將開始建設漢江三官大橋,這也是武漢漢江上第九座大橋。武漢長江大橋是萬裡長江第一橋。“萬裡長江第一隧”武漢長江隧道08年年底建成通車。並且武漢還擁有眾多立交橋,由於武漢市政府要求建設武漢30分鐘暢通工程,從07[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