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黃痰裡帶血絲是怎麼回事
患者性別:女 患者年齡:29歲 問題描述:感冒15天了,第七天去醫院看過,醫生開了泰諾, 藍苓口服液,紅霉素三種藥,吃了症狀減輕了一點, 可是沒有完全好,到15天左右鼻子一直不通,不咳嗽,痰多, 而濃黃,從喉嚨裡吐出的濃痰發現帶血絲且很黃, 鼻子吼出的也是濃黃帶血絲,再次去醫院呼吸科看,做了ct, 報告上說肺沒問題,醫生又開了三天的藥有阿奇霉素,藍苓口服液, 回復是三天藥吃完了如果還有血絲建議再去醫院, 我吃藥第三天了還是有黃痰帶粉色血絲,痰雙前幾天稍微少一點了, 請問在線的高師能否給點建議,這到底是哪出問題了. 1、如果是鮮紅的血,可能是口腔干燥,引起喉頭充血, 或是牙龈出血;假如咳簌,也可能是氣管壁毛細血管充血。 2、吐都吐不淨,刷牙後就好了,牙龈出血的可能性大些。 3、如果是“黑紅痰”,就要引起注意了! 4、假如時間較長,總出現問題,就去醫院查一下吧! 或是牙龈出血;假如咳簌,也可能是氣管壁毛細血管充血。 2、吐都吐不淨,刷牙後就好了,牙龈出血的可能性大些。 3、如果是“黑紅痰”,就要引起注意了! 4、假如時間較長,總出現問題,就去醫院查一下吧!
我母親62歲,從來不抽煙家人也不抽煙,突然咳嗽黃痰 帶血絲 , 其他症狀沒有。去醫療做了ct,醫生說是雙肺有炎症, 打了十天點滴,症狀減輕...
痰液黃色,反映的是身體燥熱上火,上呼吸道感染, 容易引起發燒症狀。
帶血絲,有可能是因為咳嗽, 咳痰的時候傷及喉部的毛細血管壁造成的輕微出血。
久病不愈的咳嗽和喉嚨含痰,必須查明原因
咳嗽是氣管遭受某種刺激所引起的防衛動作, 痰則是細菌或灰塵和氣管分泌物所形成的。咳嗽可分干、濕兩種。 干咳,會有昏昏沉沉、灼熱的感覺,又咳不出痰。經常見於感冒、支氣管炎及肺炎初期。 長時間持續的干咳,可能是肺結核。濕咳的症狀是咳個不停, 且喉嚨帶痰。
若干咳的症狀加劇,會演變成濕咳。常發生於肺部疾病、 支氣管擴張及心髒瓣膜等疾病。 咳嗽嚴重或咳嗽時痰中帶血或呈綠色,最好能盡快接受醫生診治, 此外,也須留意有無胸痛、頭痛、腹痛或發燒等症狀。 在家中靜養時,盡量不要消耗體力。
可能存在的問題有:肺結核,支氣管擴張+肺炎,喉壁可破了。 建議:看醫生,醫生一定會讓你去照胸片(放射科),收費大概在50-70元左右。
正確的咳嗽方法是:
咳嗽前應先緩慢深吸氣,吸氣後稍屏氣片刻,然後軀干略向前傾,兩側手臂屈曲,平放在兩側胸壁下部,內收並稍加壓。咳嗽時腹肌用力收縮,腹壁內陷,一次吸氣,可連續咳嗽三聲。停止咳嗽並縮唇將剩余氣體盡量呼盡,再緩慢吸氣或平靜呼吸片刻,准備再次咳嗽的動作。
如果深吸氣誘發咳嗽,可試著斷續分次吸氣,爭取肺泡內充分充氣,以增加咳嗽的效率。在這過程中,還應注意動作的連貫性,一氣呵成。同時在咳嗽時,也可叩擊前胸壁,或由家屬協助叩擊後胸壁,振動支氣管內的分泌物,以增加咳嗽排痰的力度。 呼吸器官也像其他器官一樣,受年齡的影響而日漸衰退,特別是由於肌肉的衰弱,肋關節的僵硬,以及肋骨缺鈣等原因使胸部活動減低,因此呼吸較淺,造成全身各系統的供氧不足。 經常患氣管炎,尤其是嚴重的吸煙加重了氣管的損害,使氣管內壁的纖毛活動減弱、氣管壁變薄、呼吸道的痰液排出困難,導致慢性氣管炎引起嚴重咳嗽,甚至引起支氣管肺炎。 由於經常的咳嗽,使氣管擴大稱器官擴張,擴張的結果又增加了氣管壁變薄和纖毛的損害,導致氣管部分阻塞,使肺泡變薄甚至脹破,脹破的肺泡越變越大,稱之氣胸,造成呼吸困難。擴張的、不活動的胸腔之“桶胸”,出現呼吸急促,臉部因缺氧而發紫,不能快步行走,嚴重的不能平睡。 呼吸系統的自我保健: 養成用鼻呼吸的衛生習慣,不用手挖鼻孔,以免引起鼻出血;加強鼻部抗寒鍛煉(按摩、冷水浴面等);避免和減少有害刺激性氣體吸入;及時防治急性鼻炎等鼻病。 不要在吃飯吞咽時說笑,以免食物嗆入氣管;不要大聲尖叫嘶喊,以免聲帶受損;不要進食過冷、過辛辣的食物;不要亂服藥物;及時診治咽喉炎。 保持呼吸空間環境空氣清潔;避免香煙、煤煙、塵埃、寒冷空氣等刺激性氣體和過敏源;及時診治上呼吸道感染。 加強體育鍛煉,增加呼吸系統的鍛煉,在新鮮空氣的場所活動,慢跑或散步。特別是游泳、長跑等耐力性鍛煉對提高肺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注意季節變化,注意保暖勿受寒,防止傷風感冒;不吸煙和避免被動吸煙;保持適當的休息和睡眠。 避免在人群密集或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活動。 自我監測,當出現咳嗽、咳膿黃痰、咯血、流膿涕、鼻塞、鼻出血等呼吸道症狀時,自我診治無顯著效果或反復發作時應去醫院診治。
養肺食譜
食譜一:南杏豬肺湯 原料:杏仁有甜杏仁(南杏)和苦杏仁(北杏)兩種。南杏是杏樹種子的一種,性味甘、平、無毒。含有苦杏仁甙、脂肪油、糖分、蛋白質、樹脂、扁豆甙和杏仁油等等,是滋養緩和性潤肺止咳之物。因為含脂肪油較豐富(約50%以上),所以潤燥之功較好。 豬肺,性味甘,平,能治肺虛咳嗽,咯血,有補肺的功用。 做法:把一只豬肺反復沖水洗淨。將豬肺切成片狀,用手擠,洗去豬肺氣管中的泡沫。再選15到20克南杏(注意要選用南杏,不能用北杏),一起放入瓦煲內加水煲煮,調味即可。 功用:可用於一般人因秋冬氣候干燥引起的燥熱咳嗽。秋冬時節,肺氣不開,干咳無痰,大便燥結,喉嚨干燥等等都有一定功效。 食譜二:沙參玉竹老鴨湯 原料:沙參,一般指北沙參,性味甘、微寒,入肺、胃經。含生物鹼、澱粉、沙參素等。能夠滋陰清肺,養胃生津以及除虛熱,治燥咳。 玉竹,性味甘、微寒,入肺、胃經。玉竹質潤多液,含鈴蘭苦甙、鈴蘭甙、山柰酚甙、槲皮醇甙、維生素a、澱粉和粘液質等。能養陰潤燥,潤腸通便。 老鴨,性味甘、溫、無毒,入脾、胃、肺、腎經。功能滋陰補血。 做法:選用老鴨一只(注意,一定要選用老鴨),去毛髒,洗淨。再選用沙參和玉竹各30到50克,一起放入瓦鍋內,文火煲1個小時以上,調味即可。 功能:能夠治療肺燥、干咳等,對病後體虛,津虧腸燥等引起的便秘等亦有效。還是一道非常具有滋補性的食譜。 食譜三:蓮子百合煲瘦肉 原料:百合,味甘微苦,性平。入心、肺經。含秋水仙鹼等多種生物鹼和澱粉、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等。具有潤肺止咳,養陰清熱,清心安神,益氣調中等功效。 蓮子,《本草經》說它有“主補中,養神益氣力”。《本草綱目》還認為蓮子有“交心腎,厚腸胃,固精氣,強禁锢,補虛損,利耳目,除寒濕”等功能。 豬瘦肉,中醫學認為,豬的主要部分均有益效。豬瘦肉有豐富的動物性蛋白,與百合和蓮子搭配協調,能產生更好的效果。 做法:挑選豬瘦肉半斤左右,再加入蓮子和百合各30克和適量水,隔水炖熟,調味即可。(特別注明:隔水炖的意思是給盛食物的碗等容器蓋上蓋子,在蒸鍋裡面蒸。) 功用:蓮子百合煲瘦肉其實是一個富有營養的搭配,除了潤燥養肺之外,還可以治療神經衰弱,心悸,失眠等,也可以作為病後體弱的滋養強壯之食補品。總之是一份常吃不壞的良菜。 另外,也可以選用蓮子和百合各60到100克,加適量糖和水,煲糖水喝,不僅味道清甜可口,而且營養價值高,同樣具有上述功效。 食譜四:冰糖銀耳羹 原料:銀耳,又稱白木耳、雪耳。銀耳性味甘淡、平,入肺、胃經。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無機鹽等。 功能滋陰,潤肺,養胃,生津。冰糖,性味甘、平,入脾、肺經。補中益氣,和胃潤肺,止咳嗽,化痰涎。 做法:選用銀耳10到12克,先沖洗幾遍,然後放入碗內加冷開水浸泡(沒過銀耳即可)。浸泡1小時左右,此時銀耳發脹,然後挑去雜物。接著把銀耳和適量冰糖放入碗內,再加入適量冷開水,一起隔水炖2到3個小時即可。 功能:有滋陰潤肺,生津止渴的功效。可以治療秋冬時節的燥咳,還可以作為體質虛弱者的滋補之品。 痰液帶血和咳血一樣咳血,又稱嗽血,是指血從氣道中隨咳嗽而出,痰血相兼,痰中帶有血絲、血點,或咯血盈口。常常間夾泡沫。此血來自肺髒或氣道,色多鮮紅。《張氏醫通》:“咳血者,因咳嗽而見紅或干咳,或痰中見紅絲血點。” 咳血病位在肺,但與肝腎有關。《類證治裁》:“諸家以咳嗽血出乎肺,景岳謂咳嗽唾諸血,皆源於腎,以腎脈貫膈,入肺循喉,肺腎相聯,因腎水虧,則火炎爍金,肺燥絡損,液涸成痰,病之標在肺,其本固由腎也。” 咳血的病變性質屬熱證,有外感和內傷之分,外感者多實,內傷者多虛。虛熱實熱皆可使肺絡損傷,血液外溢而咳血。 一、常見症狀如下: 1)風熱傷肺--痰中帶血,或痰血夾雜,兼有咳嗽,痰黃,咽痛,口渴,身熱,或微惡風寒,舌苔薄黃,脈浮數或滑數。 2)燥熱傷肺--痰中帶有血絲,兼有干咳,無痰或少痰,時有胸痛,鼻燥咽干,身熱,舌尖紅,苔薄黃,脈滑數。 3)肝火犯肺--咳血,痰中帶血,或純血鮮紅,兼有口苦,胸悶,氣短,胸脅引痛,煩躁易怒,大便干燥,舌紅,苔黃,脈弦數。 4)肺氣虛衰--咳積壓,痰中帶血,兼咳喘日久,咳吐稀痰,頭暈,氣短乏力,動則自汗淋漓,皮毛焦枯,舌淡白無華,脈沉遲無力。 5)氣陰兩虛--咳血,血中帶有泡沫,量較多,兼有心悸不止,氣喘不臥,顴紅,胸中煩悶,咽喉灼熱,舌紅,脈細數或結代。 6)肺痨--咳血,血色鮮紅,兼有潮熱盜汗,兩顴紅赤,虛煩不寐,形體消瘦,舌紅無苔,脈細數。 二、以下給你介紹幾則成功治療“咳血”的食療藥膳: 1)治肺出血--用鮮芥菜葉一把,搗汁一小杯。沖開水服下。 2)治咳嗽吐血--取白茅花25克,白芨15克。水煎服。 3)治咳血--用鮮仙鶴草250克,洗淨搾汁,藕汁一盅。二味炖熟待涼後服用。 4)治吐血、咳血--取三七5克,口嚼爛,米湯送下。 5)治咳血--用生蘿卜、藕適量,分別搾汁。各取半盞,加鹽少許服用。 6)治肺痿咳血--取栝樓50個(連瓤瓦焙)、烏梅肉50個(焙過)、杏仁(去皮尖,炒)21個,共研為末;另將豬肺一片切薄,摻末一小撮入內,炙熟,冷嚼回下。1天2次。 7)治小量長期咳血--用三七粉、血余炭各6克,花心石24克。共研細末,分4次,早晚各1次服用。 8)治大量咳血--取青黛、槐花各30克,血余炭、大黃各15克。共研細末,每次9克。用栀子、丹皮各10--15克煎湯服用,[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