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多吃魚有什麼好處呢?正文

多吃魚有什麼好處呢?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都說吃魚比吃肉好,那吃魚都有什麼好處啊,多長時間吃一次比較好呢?

 
有人計算,500克大黃魚中含有的蛋白質約等於600克雞蛋或850克豬肉中的含量。說明蛋白質含量較高。
魚類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組成與人體組織蛋白質的組成相似,富含優質蛋白質,因此生理價值較高。此外,魚肉的肌纖維比較纖細,組織蛋白質的結構松軟,水分含量較多,肉質細嫩,易為人體吸收利用,對老人、小兒、肝病患者尤為適宜。

據科學家考察,生活在北極圈的愛斯基摩人是全球冠心病和患癌症最低的民族,與他們自古以來長年吃魚有關。1993年英國新聞處(lps)第273期醫學新聞報道:在魚類脂肪中含有一種物質叫二十碳五烯酸(epa)。這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主要存在於含油多的大馬哈魚(鲑魚)、沙丁魚、鲭魚、鲥魚、鳊魚之中。這種脂肪酸熔點低,其消化吸收率一般可達95%以上,不僅有利於肝病患者吸收利用,而且可以防止低密度膽固醇在血管的沉積,阻止動脈粥樣化症和冠心病的發生。近年英國一所大學癌症研究室發現:人體腫瘤可產生一種具有類似激素功能的蛋白,這種蛋白經血液到達體內脂肪組織後直接使脂肪組織分解。epa(二十碳五烯酸)通過直接阻滯這一腫瘤蛋白,使腫瘤患者消瘦的過程得到逆轉。提示魚油成分可能阻止腫瘤生長。

由此可見,多吃點魚對肝病患者是頗多好處的。但是魚肉和畜肉不同,其所含水分和蛋白質較多,結締組織較少,因此較畜肉更易腐敗變質,且速度快,有些魚類即使剛剛死亡,體內往往已產生食物中毒的毒素。因此,吃魚一定要新鮮。

魚的蛋白質非常豐富,在葷食中魚肉屬於沒有腿的,是最好的。建議每天都吃一點。如果是深海魚呃、更好,富含dha和epa,對大腦的發育好,有很好的預防老年癡呆的作用。

一周食用3到4次魚可預防多種疾病(中風、心髒病等),而且魚吃起來不但美味還能使人充滿飽腹感。魚中含有豐富的營養元素。它能幫助你抵制衰老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氏症,並延緩身體衰老。

吃魚能幫助處於人生第三階段的您抵制衰老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氏症,並延緩身體衰老。

吃魚能夠令女人擁有美麗而富有彈性的肌膚、良好的精神狀態,並隨時煥發光彩,尤其是處於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更需要攝入魚的營養。

吃魚對孩子來說很重要:每周至少吃2到3次魚,有助於孩子的生長發育,包括促進眼睛和大腦發育。
多吃魚,吃健康的魚,真的就如同感受陽光、綠葉的清新健康。

魚產品健康知識:
海產品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還有一種非常必要的物質——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像三文魚、鲱魚、鲭魚這樣的脂質魚都是omega-3不飽和脂肪酸的優質來源。另外,飽和脂肪酸能夠增加膽固醇含量,對身體有害,而魚類所含有的飽和脂肪酸非常低。

挪威三文魚:世界上最健康的魚類之一
挪威三文魚是所有深海魚中omega-3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每100克中約含有2.7克。這使其跻身為世界最有益健康的食用魚的行列。挪威三文魚富含dha和epa這兩種omega-3脂肪酸,同時有助於改善大腦的中樞神經系統健康、眼健康、心理健康、調節情緒、和改善精神狀態。omega-3同樣有益於心髒和循環系統健康。挪威三文魚富含蛋白質,每100克中約含有22.1克。挪威三文魚富含維生素a、b1、b2、b3、b12、維生素d和維生素e,也是鈣、鐵、鋅、鎂、磷的優質來源。挪威三文魚富含多種對皮膚健康有益的營養元素,多次食用都會顯著改善皮膚狀況。

挪威鲱魚:omega-3不飽和脂肪酸的優質來源
和挪威三文魚一樣,挪威鲱魚也富含有益健康的omega-3脂肪酸,它也是蛋白質的優質來源,每100克含23克蛋白質。同時還是維生素a、d和b12的優質來源。鲱魚的omega-3含量取決於其不同時期的脂肪含量,各個階段可能差異很大。在中國市場銷售的挪威鲱魚一般捕撈於秋季,正是鲱魚脂肪含量最高的季節。挪威鲱魚也有益於皮膚健康。

挪威鲭魚:富含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
鲭魚富含omega-3脂肪酸,因此頗具營養價值。它也是蛋白質的優質來源,每100克含23.9克蛋白質。同時也是維生素d和b12的優質來源,維生素b12對維護神經元健康舉足輕重。挪威鲭魚也有益於皮膚健康。

魚類及其它肉類的營養成份
每100克熱量(卡路裡)蛋白質(克)總脂肪(克)飽和脂肪(克)omega-3脂肪酸(克)
三文魚20622.112.42.52.1
鲱魚20323.011.62.62.1
鲭魚26223.917.84.21.3
鳟魚19026.68.51.51.2
雞腿23226.013.53.70.1
排骨39729.130.311.10
豬扒32022.524.99.30
牛扒32628.122.88.90
資料來源:美國農業部食物營養資料庫



 
魚類具豐富營養價值

魚類的蛋白質含量約15~24%,所以魚肉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而且這些蛋白質吸收率很高,約有87~98%都會被人體吸收。魚類的脂肪含量比畜肉少很多,而且魚類含有很特別的ω-3系列脂肪酸,例如epa(ecosapenoicacid,二十碳五烯酸)及dha(decosahexanoidacid,二十二碳六烯酸)。

此外,魚油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及d,特別是魚的肝髒含量最多。魚類也含有水溶性的維生素b6、b12、煙鹼酸及生物素。魚類還含有礦物質,最值得一提的是丁香魚或沙丁魚等,若帶骨一起吃,是很好的鈣質來源;海水魚則含有豐富的碘;其它如磷、銅、鎂、鉀、鐵等,也都可以在吃魚時攝取到。

dha是促進腦力的關鍵元素

為什麼常聽說吃魚會變聰明?其實是有科學根據的。魚類所含的dha,它們在人體內主要是存在腦部、視網膜和神經中。dha可維持視網膜正常功能,嬰兒尤其需要此種養份,促進視力健全發展;dha也對人腦發育及智能發展有極大的助益,亦是神經系統成長不可或缺的養份。

一般海產食物多含有dha,但深海的魚類如:鲑魚、鲭魚、沙丁魚、秋刀魚、土魠魚富含最多,尤其是在魚眼球附近的脂肪組織。鳕魚、虱目魚、烏魚的油脂含量雖高,但ω-3系列脂肪酸含量並不是很高;鲔魚、黃魚、鲈魚、白帶魚的ω-3系列脂肪酸含量則更低。

dha對於胎兒及嬰幼兒快速發展的腦部發育更是非常重要。嬰幼兒無法自己制造足夠腦細胞與神經發育所需的dha,他們的dha須由母乳或是嬰兒配方獲得。母乳中dha含量豐富,喂哺母乳的嬰兒,在視覺發展及智能認知發育方面,都比喂食嬰兒配方奶粉的嬰兒好,以母乳喂食嬰兒的時間越長,嬰兒的智商也愈高,長大後的學業表現也較優異,所以母乳是嬰兒最好的食物。

但若母親未於懷孕或是授乳期間補充足夠的富含dha之食物,體內就無法含有足夠的dha,嬰幼兒的體內dha濃度可能會不足。所以懷孕及授乳的婦女應該多攝取深海魚類,以提高懷孕期間體內的dha量,或經由哺乳傳遞給嬰兒,如果不方便或不喜歡吃魚,恐怕得考慮服用膠囊狀的dha補充劑。在母親無法或停止喂哺母乳時,則宜由嬰幼兒飲食中添加dha,例如選擇添加dha的配方奶粉,或多用魚肉制作副食品,但部份嬰兒配方奶粉中並未添加dha,選購時應留意標示。

罹患老人癡呆症的人,血液中dha的含量平均比正常人少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常吃魚的人腦筋較不易退化,甚至可以改善阿茲海默症的症狀。即使是一般健康的人,缺乏dha也會造成記憶力和學習能力降低。

醫學證實常吃魚好處多

魚肉富含的蛋白質,可以幫助幼兒、兒童及青少年生長發育,生病或身體有傷口的時候,也可以幫助復原及愈合。而且魚肉的蛋白質,肌纖維構造比較短、結締組織也比較少,所以魚肉吃起來較其它畜肉細致嫩滑,也較容易消化,非常適合幼兒及老人家食用。魚類所含的脂肪比畜肉少,所以熱量較畜肉低。

醫學研究發現,愛斯基摩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很低,原來是因為他們的飲食中有大量富含epa及dha的海魚類;在日本地區的調查,也發現沿海漁村的居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較內地農民低。魚肉中之epa及dha這兩種特別的ω-3系列脂肪酸,可降低血脂質,特別是三酸甘油脂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的膽固醇),且會使血小板比較不會凝集,而有預防血栓形成引起之心髒血管疾病及腦中風的功效,可以保護心髒。

芬蘭地區的研究發現,一周吃不到一次魚的人,罹患輕微憂郁症的比例,比常吃魚的人高,因為魚肉中之epa及dha可以消除憂慮,預防精神分裂症。總之,吃魚可以讓人更健康聰明。
參考資料:http://bbs.fcyz.net/dispbbs.asp?boardid=57&id=2054&star=1&page=1
 
鲫魚:有益氣健脾、利水消腫、清熱解毒、通絡下乳等功能。腹水患者用鮮鲫魚與赤小豆共煮湯服食有療效。用鮮活鲫魚與豬蹄同煨,連湯食用,可治產婦少乳。鲫魚油有利於心血管功能,還可降低血液粘度,促進血液循環。

鯉魚:有健脾開胃、利尿消腫、止咳平喘、安胎通乳、清熱解毒等功能。鯉魚與冬瓜、蔥白煮湯服食,治腎炎水腫。大鯉魚留鱗去腸雜煨熟分服之,治黃疸。用活鯉魚、豬蹄煲湯服食治產婦少乳。鯉魚與川貝末少許煮湯服用,治咳嗽氣喘。

鲢魚:有溫中益氣、暖胃、滋潤肌膚等功能,是溫中補氣養生食品。

青魚:有補氣養胃、化濕利水、祛風除煩等功能。其所含鋅硒等微量元素有助於抗癌。

黑魚:有補脾利水、去瘀生新、清熱祛風、補肝益腎等功能。黑魚與生姜紅棗煮食對治療肺結核有輔助作用。黑魚與紅糖炖服可治腎炎。產婦食清蒸黑魚可催乳補血。

墨魚:有滋肝腎、補氣血、清胃去熱、養血、明目、通經、安胎、利產、止血、催乳等功能。

草魚:有暖胃、平肝祛風等功能,是溫中補虛的養生食品。

帶魚:有暖胃、補虛、澤膚、祛風、殺蟲、補五髒等功能,可用作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輔助治療。

鳗魚:有益氣養血、柔筋利骨等功能。

哪些人不宜吃魚:

1.出血性疾病患者忌多吃。這些人本來體內血小板就少,血液凝集功能差,而魚的體內有一種叫epa的蛋白,能夠抑制血小板的凝集作用,如果再吃魚,就會加重毛細血管出血。

2.肝硬化病人忌吃某些魚。魚類脂肪中含有二十碳五烯酸,它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其代謝產物具有降低血脂、血液粘稠度,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對防治心血管疾病有利。因為肝硬化時機體難以產生凝血因子,加以血小板偏低,很容易引起出血。如果再吃富含二十碳五烯酸的沙丁魚、金槍魚、青魚等,容易使病情加重。

3.結核病人在抗痨治療過程中慎吃魚。結核病人服用異煙肼時,如果同時吃某些魚類,容易發生過敏反應。

4.痛風患者不宜吃魚。因魚類含有豐富的嘌呤類物質,而痛風則是由於人體的嘌呤代謝發生紊亂而引起的。
 
吃魚比吃肉好,吃魚都有利於提高人體的蛋白質

一周吃2-3次比較好。

可以煮湯,或者紅燒吃。
 

小型花生油搾油機哪個牌子的好?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