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草下藥。除草劑的選擇應根據雜草種類和使用時間來確定,對以馬唐、牛筋草、狗尾草、黎、苋、蓼為主的玉米田,可選用40%乙莠水或41%玉草淨150~200毫升,或50%都阿合劑150毫升,或40%莠去津150毫升,於玉米播後苗前使用,最遲不能晚於雜草2葉期;也可選用4%玉農樂60毫升,或2.25%康施它100~120毫升,在雜草3~5葉期使用;對於有大草的玉米田,玉米播種後立即用20%百草枯或41%農達80~100毫升/畝噴施地面,先滅除大草,再噴施以上玉米專用除草劑。
2、嚴格掌握用藥量。目前玉米田除草劑種類較多,有效成分含量不一,使用數量也不盡相同。在使用時必須嚴格掌握用藥量,切忌用量過大過小,既要保證除草效果,又不能影響玉米及下茬作物生長。
3、高麥茬田應適當增加用藥量。對於機械收割的麥田,應先清理田內麥秸麥糠,並適當增加用藥量。一般平麥茬可掌握推薦的最低用量,高麥茬可掌握推薦的最高用量。不可隨意加大用藥量,以防影響玉米及下茬作物的生長。
4、加大藥液用量。一般要求每畝用藥液數量在30~40公斤,對於麥茬較高的玉米田和氣候干旱的年份應掌握在40~50公斤,噴藥後應保證地面濕潤。
5、遇旱應先澆水後用藥。在干旱年份,應掌握先澆水後噴藥,噴藥時以地面濕潤為好,以利於在地面形成藥膜。
6、適時用藥。應根據所用除草劑的使用適期,合理確定用藥時間,防止噴藥過晚而影響藥效。
7、正確施藥。首先應將除草劑對成母液,對懸浮劑應充分搖勻後使用,噴施時應倒走噴施為好,噴藥時間應掌握在上午9時前和下午5時後的無風天氣進行,切忌中午前後和大風天氣及高溫時噴藥。做到噴施均勻,不重噴,不漏噴,確保噴施效果。
(劉忠強劉曉麗杜愛紅)
草甘****防治大豆菟絲子有效
大豆菟絲子是大豆上一種寄生性雜草,又名無根籐。大豆播種出苗以後,土壤中的菟絲子種子也開始萌發,幼莖伸出土面以後,吸取大豆植株的營養,大豆開花結莢減少,嚴重時,大豆整株枯萎,對大豆產量和品質均有很大的影響。以往我們對菟絲子的防治,分別在苗前苗後利用乙草胺、拉索、地樂胺等藥劑,效果雖然有,但也不太理想。近年來,大豆產區的農民,利用草甘****防治菟絲子,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防效一般都在85%以上。
利用草甘****防治菟絲子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寄生與寄主兩種植物對草甘****耐藥性的不同,即大豆對草甘****有較強的耐藥性,能忍受一定計量范圍的藥液濃度,而菟絲子的耐藥能力卻很差。方法是:在菟絲子出苗後不久,為害大豆的初期,發現有菟絲子發病中心時,用10%草甘****400倍稀釋液噴灑在發病中心的大豆植株上,噴藥要均勻,不要漏噴。噴藥後10~15天,菟絲子大量死亡。但藥後3~4天時,大豆的幼葉開始黃化,即有輕微藥害表現,但對其生長發育沒有大的影響,約7天後黃化株率停止擴展,10天左右幼葉全部變綠,恢復正常生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