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頭發剪好了從後面看有長有短呢 層次不是很好一塊一塊的 是你沒有剪好把,你要是覺得不好的話,在去修修 芬香永存 那輕輕搖擺的柳絮像是你飄逸的長發;那閃閃的星星像是你明亮的眼睛;那天邊的一抹紅霞像是你溫柔的唇;那霏霏的細雨像是女兒對媽媽您無盡的思念。 媽,你走後我變乖了。為了紀念您,我變得勤快多了,把屋子掃得干干淨淨;把物品放得整整齊齊;把家具擦得閃閃發亮。一切都像您從前為家裡做的一樣,就像您從未離開;以前您愛唠叨我亂放東西,說女孩子怎麼會有這樣的壞習慣,得改掉。每次我總是向你嘟起嘴巴,撒嬌說有媽在我怕什麼。您在世的時候我怎麼也沒辦法改掉這壞習慣,總愛依賴您,現在您走了,我居然就把這壞習慣改掉了,要是您看到我變得這麼乖,該有多高興啊,是嗎,媽?我真的很希望您能聽到,為了紀念您我改掉了。 媽,您走後我更關心妹妹了。為了紀念您,我對妹妹就像您從前待她那樣溫柔,我時常檢查妹妹的作業、考勤情況等,您放心好了,妹妹也很聽話,我們都長大了,不會像以前那樣總愛發脾氣,動不動就吵嘴惹您心煩,也許您不知道,連鄰家的九大娘都四處誇我們兩姐妹聽話懂事,還說要她的二狗娃以我倆為榜樣別再老跟他小弟打架。媽,您聽到了嗎?為了紀念您,我變得更像姐姐。 媽,您走後我就把頭發留長了。為紀念您,從不留長發的我——您那假小子似的女兒決定把頭發留長,留得長長的,像您當年一樣。走在村裡,他們都說這孩子越看越像她媽呀。媽,以前您總怪我把頭發剪得那麼短,說一點兒女孩子的味都沒有,叫我把頭發留長,我死活不肯,總說往後一點再說。現在我的頭發長了,真的很長了,而媽媽您卻不再在身邊,您卻看不到了。媽,我多想您能看到。為了紀念您,我把頭發留長。 媽媽,您走了,整個世界都變得那麼陌生,我無所適從。我開始獨立,學會做各樣的活兒。我把家布置得跟您生前一樣,媽媽您知道嗎,是為了更好地紀念您。您的音容笑貌,您的言談舉止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女兒的心上。我願意相信靈魂的存在,那樣,媽媽您就會知道女兒用了這些特殊的方式來紀念您。 媽媽您對我的好就像芬香永存,女兒卻只能做這些小事來紀念您,願媽媽安息。 路是月的痕 依稀想來,已有幾年未踏上這一條灑滿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親親手用鵝卵石鋪成的,在月下泛著朦胧柔和的光。路的那頭,連著河邊的小屋,連著我的父親。父親呵,你是否依然執著地坐在岸邊,哀怨地吹著笛子,等著兒子歸來? 父親愛好吹笛。小的時候,父親的笛聲載滿了我童年的樂趣,像那條絲帶一樣的小河,牽引著我的童心在父親愛的港灣裡晃悠,父親很疼我這個唯一的兒子,老喜歡用粗糙的雙手捏我的臉蛋,不顧我疼得哭起來,還兀自傻呵呵地笑。每天日暮,父親帶我到河邊的草地上放牛,父親常常放開牛繩讓牛自己去吃草,他便從背後的草簍裡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間最美妙的音樂。我靠在父親腿上,看著天邊的夕陽將父親的頭發染上點點金色。我愛父親,父親的笛聲最美。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開始討厭起父親來,討厭他滿嘴煙味,討厭他的黃牙;討厭他背個草簍到學校找我,還從窗外傻傻地盯著我看;我還討厭他沒有本事,只知侍弄幾畝薄地,連我的學費也沒能賺回。我和父親逐漸隔膜了,在被我吼了兒次後,父親不再打著赤腳去學校看我,不再撈叨著讓我好好學習。他保持沉默,而打破沉默的惟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慕,而在我看來,這又成了他不務正業的標志。 我要到外地上學去了。離去的前一天晚上,我走上那條熟悉的小路,感覺到一絲眷戀與不捨,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劃過的痕,也劃過我的心。幾年時間裡,我末回過一次家。母親在電話裡告訴我,我走後,父親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飯不思,只知去河邊吹笛子。最終,我應母親的請求回到了家。到家裡已是夜晚,月剛升起,當我懷著無盡的思緒在小路上行走時,遇到了等我的父親。我忽地一下子哭出來,緊緊抱住了他,我的父親。我請求父親給我吹笛,他答應了。硬咽的笛聲又在耳畔響起,響在灑滿月光的小路上,勾起我的回憶。我感覺到父親眷眷的愛子之情,感到愧對父親的笛聲,父親愛我,愛著自己的兒子。他為我吹了十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發現它和我的心竟產生如此強烈的共鳴。 路很美,很美,是月劃過的痕。月是路的魂,父親的笛聲是我的心魂! 評:將生活融入文中 《路是月的痕》是一篇非常優秀的記敘文。記敘文有別於議論文,它不要求推理十分復雜,也不要求抽象地表現不同層次的思想觀點,只要能表現出一個主導性的主題思想就行了。重要的是要看人物、情節、環境的描寫是否准確、生動、形象,是否能調動多種藝術手段表現生活。 文章所寫,集中於"我"對父親吹出的笛聲的認識:兒時感覺"最美",少年時將父親吹笛視作"不務正業",到外地求學後又與笛聲產生"強烈的共鳴"。笛聲原本沒有大的變化,"我"的認知發生巨變皆因"我"受感情(即對父親本人的感情)的支配!這樣的內容,這樣的主題,非常准確、非常形象地論釋了"感情親疏與認知的關系"這個話題。 作者調動了敘述、描寫、議論和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表現生活。由於作者十分熟悉農村生活,所以文中描寫逼真而感人,如"日暮聽笛"、月下路景"等,其悠遠的意境,優美的語言,深摯的濃情,無不留給讀者美好的回味。 理發師傅的手藝很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