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食品,或者說又是一種養生保健食品。也是衛生部規定可以用於保健食品的物品。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齋居》詩中有“黃芪數匙粥,赤箭一瓯湯”的詩句,在古代天麻又名“赤箭”,可見唐代已把黃芪、天麻當食品熬粥煲湯了。唐代大書法家柳公權有《求赤箭貼》,也是把天麻當食品,作扶老之用。到了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又記載了幾種天麻食用方法:“彼人多生啖,或蒸煮食之”“或將生者蜜煎作果食,甚珍之。”這些吃法都流傳下來,現在有將鮮天麻洗淨切片蘸白糖吃、或涼拌吃的,也有蒸煮食及蜜煎蜜漬服用的,尤其是“蜜煎”天麻,開了天麻糖制的先河。 “補益上藥,天麻第一”,歷代本草學都把天麻列為“上品”,認為天麻的藥用及食用價值很高。清乾隆五十年,宜賓知府為巴結皇上,派心腹到小草壩收購天麻,為清高宗弘歷祝壽,足見昭通天麻的珍貴。據現代藥學研究,天麻含有天麻素等十余種活性成分,還含有3種有免疫活性的多糖及14種人體必需微量元素和6種宏量元素,16種氨基酸。同時天麻肉質豐厚,適口性好,是食品加工的上好材料。 鮮天麻菜式佳肴宴摘抄
天麻,采集於2月、3月、5月、8月,現在正是天麻的收獲期,資源甚是豐富。對於天麻的功用,明代神醫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作了歸納性的論述:“久服天麻益氣力,肥健,增年消臃腫,下肢滿,寒疝下血;主治風濕、四肢痙攣,癱瘓不遂;小兒風痫、驚氣,助陽氣,補五勞七傷;風虛眩暈頭痛,通血脈,開竅,服食無忌”等。現代醫學也研究證明,天麻能平肝熄火、益氣、鎮驚安神、止暈、活血祛風濕、降血脂、血壓、軟化血管、增強血管的彈性,新鮮野生天麻用於美容,可使皮膚細嫩、容光煥發。 在民間,人們還將其當作是上好的補腦品,用禽畜首部,和著用刀剁細的新鮮天麻,蒸在甑裡,趁熱吃了,清香中帶著山野的獨特回甘味,吃後讓人腦子清新如春。
新鮮天麻
廣東由於不產天麻,對於天麻的認識只能是在藥材店裡,見著的干天麻,用其煲湯尚可,但未可入菜,而像金記酒樓以鮮天麻炒菜的也非常獨特。酒樓的許經理介紹,前些時候,他們到四川、湖北一帶時發現那邊的人由於經常食用新鮮天麻,因而少有風邪入侵,身體強健且皮膚光滑靓麗,於是他便開始留意當地人對天麻的加工處理方法,以及如何配搭食物的原理。回來後,許經理與各大廚研究,烹制符合中山人飲食習慣又有益健康的天麻菜肴。同時,派人到盛產天麻的雲貴高原一帶和四川、湖北等地聯系,讓供應商定期空運新鮮的天麻回來,並及時烹制,確保鮮天麻的天然水分和美味。
祛頭風——鮮天麻浸魚頭
鮮天麻浸魚頭
李時珍說:“天麻乃肝經氣分之藥。……眼黑頭眩,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治。天麻乃定風草,故為治風之神藥。今有久服天麻藥,遍身發出紅丹者,是其祛風之驗也。”天麻浸魚頭,在民間早有應驗,可是采用的多是炮制過的干天麻,在味覺上缺少了一點原野的味道,同時也缺乏了新鮮天麻的爽脆口感。 金記天麻宴中的鮮天麻浸大頭魚,采用的是空運回來的新鮮天麻,將天麻切成片狀後,放進一個鐵镬中,再將已經煎過的長江水庫大頭魚,放進熬出了天麻汁液的湯水中,微火滾上10來分鐘,就可以連同镬子一起上桌了。湯鮮甜美味,魚頭嫩滑,而天麻爽甜清新,口味獨特。大廚師介紹,這個鮮天麻魚頭,多吃不膩,又沒有魚的腥味,更主要是,經常食用,可以治療風虛頭疼、耳鳴、青光眼等。
滋補強身——翅湯鮮天麻菌皇雞
翅湯鮮天麻菌皇雞
菇菌被公認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含有豐富的維他命及各種健康成分,有助抗癌、降血壓、防流感及減少貧血等,難怪在美國被稱為“上帝食品”,而日本亦稱之為“植物性食品的頂峰”。而雞,歷來被民間作為主治血虛,骨髓虛損之腰膝酸痛、不能久立、身重氣乏、骨蒸盜汗等補身的佳肴,基本上可以與任何一種中藥熬湯,來達到不同的補身目的。 這款翅湯鮮天麻菌皇雞,采用的是走地雞斬件、鮮天麻切片和鮑魚菇、雞肶菇、滑菇、秀珍菇、絲瓜等同煲,湯水味道鮮甜,雞肉爽滑,菇菌滑嫩。久食身強力壯,神清氣爽。
美容止咳——鮮天麻炒蛋清
鮮天麻炒蛋清
蛋清含多種維生素、煙酸,都有促進皮脂腺分泌,滋潤皮膚之作用。適於治面部黑褐斑及面暗無光澤。老年人尤其是血膽固醇已經增高的、血脂紊亂的人和肝炎病人最好不要吃蛋黃,可多吃些蛋清。菜心菜質鮮嫩,它含有豐富的纖維素、維生素、鉀、鈣、鎂、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具有稀釋、清除腸道毒素,治療便秘,預防腸癌,美容保健的功效。 這款鮮天麻炒蛋清,不僅蛋清嫩白,菜心也香脆甜爽、風味獨特,再加上鮮紅的番茄,色彩紅白分明,煞是好看。在這個菜中,天麻不再是使用斜刀切法,而是采用了簡單明了的直刀,一個個圈形的鮮天麻和在其中,平增了幾份新意。 許經理介紹,這個天麻菜式最大的特點是清淡,富有天麻的鮮香,特別是老人家和女士,吃了這款菜覺得可除胸中郁熱、止咳嗽,還可美容,祛除眼睛的水腫疼痛,因而甚受歡迎。
潤髒腑祛風痛——鮮天麻炒蚌片
鮮天麻炒三絲,爽脆可口
據《本草綱目拾遺》記載,海蚌具有補陰養液、清熱涼肝、潤髒腑、止煩渴等功用,常食能使人健身祛病、益壽延年。民間還有蚌可吸頭風的作用,經常被用作治療頭風痛的偏方。 鮮天麻炒蚌片是鮮天麻宴中價錢稍高的一個菜,約50元一個例牌,但是選用的是來自南非的象鼻蚌,吃起來還比較爽脆,覺得物有所值。同時,菜中加進了芥蘭,使整個菜吃起來非常鮮甜可口。 另外,鮮天麻宴中還有鮮天麻炒雙色魚球、鮮天麻炒面肉等,風味各異,客人大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點菜,可以配搭一兩個天麻菜式,也可以盡情享用全天麻宴,豐儉由人。 天麻營養分析: 1.平肝熄風。本品質潤多液,能養血熄風,可治療血虛肝風內動的頭痛、眩暈,亦可用於小兒驚風、癫痫、破傷風。 2.祛風止痛。用於風痰引起的眩暈、偏正頭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 本品甘平,潤而不燥,主入肝經,長於平肝息風,凡肝風內動、頭目眩暈之症,不論虛實,均為要藥。 天麻適合人群: 氣虛甚者慎服 天麻食療作用: 味甘、辛,性平。歸肝經。質堅微香,降而能升。 天麻食物相克: 天麻不可與御風草根同用,否則有令人腸結的危險。 天麻做法指導: 天麻對感冒引起的頭痛頭暈不合適,天麻適合用於內風所致的頭暈。內風引起頭痛的三種類型:一、肝陽上亢型,表現症狀:頭痛頭暈同時出現;二、痰濁中阻,表現症狀:經常感覺頭偏沉;三、腎虛病人,表現症狀:頭痛頭暈同時伴有記憶力減退的症狀。 昭通天麻的鑒別 一:外表呈橢圓形,稍扁,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短小飽滿; 二:表面灰黃色或淺棕色,有縱向皺折細紋,習稱“姜皮樣”; 三:有明顯棕黑色小點狀組成的環節,習稱“芝麻點”; 四:一端略尖,有時尚帶棕紅色的干枯殘芽,習稱“鹦哥嘴”,另端有圓臍狀疤痕,習稱“肚臍眼”。 五:松香斷面,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平坦,半透明革質,白色或淡棕色,體重質結實。 六:雲天麻煮出來無酸味。 雲天麻鑒別口訣“鹦哥嘴,凹肚臍,外有環點干姜皮,松香斷面要牢記。” 天麻的商品規格 本品為蘭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塊莖。 規格標准: 一等:干貨。呈長橢圓形。扁縮彎曲,去淨粗栓皮,表面黃白色,有橫環紋,頂端有殘留莖基或紅黃色的枯芽。末端有圓盤狀的 凹臍形疤痕。質堅實、半透明。斷面角質,牙白色。味甘微辛。每公斤26支以內,無空心、枯炕、雜質、蟲蛀、霉變。 二等:干貨。呈長橢圓形。扁縮彎曲,去淨栓皮,表面黃白色,有橫環紋,頂端有殘留莖基或紅黃色的枯芽。末端有圓盤狀的凹 臍形疤痕。質堅實、半透明。斷面角質,牙白色。味甘微辛。每公斤46支以內,無空心、枯炕、雜質、蟲蛀、霉變。 三等:干貨。呈長橢圓形。扁縮彎曲,去淨栓皮,表面黃白色,有橫環紋,頂端有殘留莖基或紅黃色的枯芽。末端有圓盤狀的凹 臍形疤痕。質堅實、半透明。斷面角質,牙白色或棕黃色稍有空心。味甘微辛。每公斤90支以內,大小均勻。無枯炕、雜質、蟲 蛀、霉變。 四等:干貨。每公斤90支以外。凡不合一、二、三等的碎塊、空心及未去皮者均屬此等。無蘆莖、雜質、蟲蛀、霉變。 備注: 家種或野生天麻,均按此分等。 天麻食療價值 [性能]味甘,性平。能平抑肝陽,息風止痙,祛風止痛。 [參考]含香莢蘭醇、香莢蘭醛、天麻甙、多糧、維生素a類物質、粘液質。 有鎮靜、鎮痛、抗驚厥作用;能增加腦血流量,降低腦血管阻力,輕度收縮腦血管,增加冠狀血管流量;能降低血壓,減慢心率,對心肌缺血有保護作用;能增強小鼠而缺氧能力;天麻多糖有免疫活性。 [用途]用於眩暈、頭痛、癫痫,驚厥抽搐;風濕痺痛,或中風後遺症,肢體麻木,手足不遂。 [用法]一日5~10g。煎湯,浸酒,入菜肴。研末服,每次1~1.5g。 [附方] 1,芎麻蒸魚:天麻15g,川芎10g。鯉魚1尾。鯉魚去鱗甲、腸雜,洗淨,剖開,放入天麻、川芎,加生姜、胡椒、鹽等,置碗中,添適量的水,蒸熟。除去川芎食。 本方以天麻平抑肝陽、止痛,川芎鎮靜止痛。用於肝陽止亢或高血壓病,眩暈頭痛。 2,天麻杜仲酒:天麻、杜仲、木瓜各50g。以白酒500g浸漬。 本方以天麻祛風止痛,杜仲強筋骨、止腰痛,木瓜除濕、舒筋活絡。用於風濕痺痛,肢體麻木,腰膝酸痛,筋脈拘攣。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