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內容摘自百度百科,你可以去看看。。
三皇五帝是中國在夏朝以前出現在傳說中的“帝王”。現在看來,他們都是部落首領,由於實力強大而成為部落聯盟的領導者。秦始皇為表示其地位之崇高無比,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但是不同史家對“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義。三皇有五說,五帝也有五說。具體三皇是誰,五帝是誰,存在多種說法。基本上,無論是按照史書的記載,還是神話傳說,都認為三皇所處的年代早於五帝的年代。大致上,三皇時代距今久遠,或在四五千年至七八千年以前乃至更為久遠,時間跨度亦可能很大;而五帝時代則距夏朝不遠,在4000多年前。 【三皇】 ①燧人、伏羲、神農(《尚書大傳》); ②伏羲、女娲、神農(《風俗通義》); ③伏羲、祝融、神農(同上); ④伏羲、神農、共工(同上); ⑤伏羲、神農、黃帝(《古微書》)。 最後一種說法由於《古微書》的影響力而得到推廣,伏羲、神農、黃帝成為中國最古的三位帝王。此外,漢朝的緯書中稱三皇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後來在道教中又將三皇分初、中、後三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則人面蛇身或龍身;後三皇中的後天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後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後人皇牛首人身,即神農。 [編輯本段]【五帝】
(1)黃帝、颛顼、帝喾、堯、舜(《大戴禮記》); (2)庖犧、神農、黃帝、堯、舜(《戰國策》); (3)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颛顼(《呂氏春秋》); (4)黃帝、少昊、颛顼、帝喾、堯(《資治通鑒外紀》)。 (5)少昊、颛顼、帝喾、堯、舜(偽《尚書序》);以其經書地位之尊,以後史籍皆承用此說。於是這一三皇五帝說被奉為古代的信史; (6)黃帝(軒轅)、青帝(靈威仰)、赤帝(赤熛怒)、白帝(白招拒)、黑帝(汁先紀)(《周禮·天官》)
大部分的意見是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稱為“三皇”,黃帝、颛顼、帝喾、堯帝、舜帝稱為“五帝”,這些說法起源於春秋戰國。 三皇為伏羲(太昊)、神農(炎帝)、軒轅(黃帝亦稱有熊氏)。五帝為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陽氏、帝喾高辛氏、帝堯陶唐氏及帝舜有虞氏.)
|
|